新浪新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新闻 > 北京晨报> 新闻报道
 




中国现代文学馆开馆侧记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05月24日04:21 北京晨报

  仅用“热闹”二字,来形容昨天中国现代文学馆新馆开馆仪式的盛况,绝对是不够的。昨天,在京数百位文学艺术界名流,带着欣喜、带着激动、带着神圣,步入这座装载百年文学,同时也装载了百年记忆的殿堂,使北京城东北的一方土地生机盎然,展示出百年来文学作品及其创作者们空前的魅力。

  盛事引人是一点也不为过的。昨天记者刚刚跨上出租汽车说明要去的地点,司机师傅就感慨道:“今天早上出门我一共拉了3趟活儿,有两个是到文学馆的。一个开馆仪式就这么吸引人?”

  是的,丁聪先生的话作了最清楚的回答:“今天的我们,有哪一位不是踏着新文学的足迹走来的呢!”

  是的,文学馆新馆开馆仪式上最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几乎在京的所有已故艺术家、文学家的亲属,都到场了!朱自清的、夏衍的、丁玲的、许地山的、曹禺的、萧三的、萧军的、萧乾的、叶君健的……有些人甚至是没有接到请柬,自行前来。一进大门,记者首先看到的是点点泪花——叶君健先生的夫人苑茵紧紧搂住舒乙馆长的双肩,抽搐着,却没有言语。是追忆?是感慨?还是谢意?只有彼此心灵的激荡在互相传递。

  一群圣陶学校的学生涌来了,他们是来向文学馆献花的,那中间有两年前与洪水抗争几十小时,表现出顽强生命力的江姗,如今她是圣陶学校的免费生。舒乙馆长接过花束,然后依次在每一个孩子的额头轻轻一吻,他搂住小江姗,眼里现出些许遗憾:“我们的一期工程怎么就是没有先给孩子们建立一个阅览室!”

  是的,在这样隆重的日子里,亲自创意、设计了这座文学圣殿的舒乙馆长的心情一定不同寻常。或许他真的有点累了,连续的忙碌,尽管他保持着一如既往的神采,但他的眼里除了泪光,还布满了血丝。送走喧闹的人群,舒乙先生终于忙里偷闲坐了下来。记者只有在这时才得以和他说上几句话。

  “忙碌了7年,今天我刚刚有了一点尘埃落定的感觉。而我们的二期工程又要马上申报了。”记者注意到,坐下来的舒乙先生并没有真正休息,在他的面前,已经展开了一张工程申报的信笺,上面已经写下几行字。

  当记者问及舒乙先生在开馆时的最大愿望时,他毫不犹豫地说:“现在最想看到的是巴老的表情。”

  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开馆的日子里,它的倡导者巴金先生怎么样了?记者昨天下午拨通他在上海寓所的电话,接听的是他的女儿李小林。原本计划要在开馆仪式上代父剪彩的李小林告诉记者,由于巴老近来病情不稳,她是绝对不能离开的。这几天巴老的热度已经退去,但炎症还没有完全消掉。文学馆新馆开馆的事,当然是巴老最为关心的。文学馆一周之前已经把全部录像资料快递到家里,但是考虑到巴老的身体状况,家人还没有把带子拿给他看,因为已经96岁又身在病中的老人,实在不能激动。

  但是,这样一件大事怎能不让他知道呢?这是一个文学战士一生最大的心愿呀!就在新馆开馆的前一天,李小林伏在父亲耳边,再一次告诉他这个消息;就在新馆开馆的当天下午,守护在巴老身边的工作人员,为他念了当天发表在报纸上的有关文章。李小林说:“父亲现在神志清醒,能看能听,但是他基本不能用语言表达什么,不能写字,或许这是他在今天最大的痛苦了。”

  北京这边,当文学馆馆员朗读巴金当年倡议建立文学馆的文章的声音刚刚落下,舒乙先生满怀柔情地向各位来宾说:“此刻我们似乎看见巴金在笑了!”晨报记者孙红





相关报道:新闻背景:中国现代文学馆之最
          走进百年文学的圣殿--中国现代文学馆巡礼
          中国现代文学馆今天开馆
          中国现代文学馆明纳客(附图)
          中国现代文学新馆本月23日正式对外开放


发表评论 

参与CNNIC有奖调查,申请十佳网站评选投票权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北京晨报>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本网站所刊登之新闻标题及内容,皆由合作媒体提供,不代表新浪网本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