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事 Sina. Ads.

   首页> 国际时事>光明日报 >新闻内容

光明日报

专家评说:北约想要干什么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3月29日 10:15 光明日报

    主持人:本报记者童怀

    嘉宾: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研究员 姚有志

    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副研究员 任向群

    主持人:3月25日,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武装力量未经
联合国的授权,悍然发动所谓“不可抗拒力量”的军事行
动,对南联盟这个主权国家进行大规模的空中袭击。在这
之前的3月12日,在美国密苏里州独立城, 50年前首先发
起冷战、并首倡北约的美国前总统杜鲁门的故乡,北约又
正式接纳波兰、匈牙利和捷克三国加入北约。冷战已经结
束,“和平与发展”正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然而,就在
全世界满怀希望迎接一个新的千年纪元来临的时候,北约
这一本应退出历史舞台的冷战产物,在成立50年之际又冒
天下之大不韪,对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发动武装侵略,人
们不禁要问,北约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组织,在未来世纪它
想干什么?

    姚有志:回顾20世纪后半叶以来欧洲与全球战略格局
的演变,北约作为一个军事集团的存在,不仅是东西方冷
战的直接产物,更是美国对苏实行遏制战略进而主宰全球
事务的重要工具,对欧洲和全球的安全格局产生了重大影
响。

    二战结束后,美苏这两个战时的盟友在战后世界安排
和全球战略目标等诸方面的矛盾和利益冲突日益显现。1
946年3月5日,杜鲁门总统把那位已经下野的“反布尔什
维克老兵”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请到密苏里州富尔顿的威斯
敏斯特学院发表演说。丘吉尔危言耸听地说:“从波罗的
海的斯德丁到亚得里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
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铁幕后面的国家,“不仅以
这种或那种形式屈服于苏联的势力,而且还受到莫斯科日
益增强的高压控制”。他呼吁,英美必须联合起来,欧洲
必须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苏联的威胁。这就是名噪一时的
“铁幕演说”,冷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一年之后的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又亲自出马,抛
出了所谓的“杜鲁门主义”。杜鲁门宣称:“这是美国外
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
侵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
国都有权进行干涉。这标志着美国公开对苏实行“遏制战
略”,也标志着美苏冷战的正式开始。

    但二战结束之初的西欧像一位元气大伤的羸弱病人,
虚弱得无法自我支撑。德意战败,英法衰落,其它国家也
是经济凋敝,濒于崩溃,政治动荡不安。而与此同时,东
欧各国在苏联的帮助下纷纷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这使美国
意识到必须帮助西欧从废墟中恢复起来,并把西欧作为一
个整体,纳入美国的轨道,才能有效地抵御所谓“极权政
体”的扩张,并为美国的全球战略服务。于是,美国从经
济与军事两个方面双管齐下:1948年正式实施复兴西欧经
济的“马歇尔计划”,1949年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从而基本奠定了20世纪后50年欧洲战略格局的基础,也为
美国在经济、军事和政治上主导西欧事务奠定了基础。

    任向群:北约50年来,经历了数次扩大,成员国已由
成立之初的12国,扩大成为现在的19国。在冷战期间,北
约最重要的一次扩大就是1955年5月接纳联邦德国(西德
)。西德加入北约不仅使德国走上了重新武装的道路,而
且使东西方关系和西欧各国之间关系出现了新的态势,以
美国为盟主、西德为骨干的西方政治军事集团终于形成,
从而加剧了东西方的对立。就在西德加入北约后数天,苏
联和东欧七国在华沙缔结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作为北约
组织的对立物华沙条约组织由此建立。从此,欧洲的政治
版图上出现了泾渭分明的“楚河汉界”,以美国为首的北
约集团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集团成为两极体制下东西方对
峙的最鲜明体现,给欧洲和全球安全格局带来巨大冲击和
深远影响。

    主持人:冷战期间,北约一直是美国在欧洲与苏联争
夺、并进而谋求全球霸权的工具。那么,美国是如何利用
北约与苏联进行争夺的呢?

    姚有志:美国从北约建立起就把它作为加强自身实力
地位、控制西欧、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的主要工具。从北
约50年军事战略的演变可以看出,北约的军事战略实际上
就是美国的军事战略在欧洲的具体体现,并服务于美国的
全球战略目标。美国一直牢牢控制着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
北约欧洲盟军总司令一直由美国驻欧总司令兼任,北约所
属各战区的司令历来也由美国人担任。时至今日,美国仍
丝毫不放松这一“特权”。冷战时期,美国不仅通过北约
在欧洲大规模驻军和频频地进行军事演习,炫耀武力,还
直接动用北约的军事基地和兵力,为其在世界各地所进行
的军事干涉服务。除此之外,北约和华约还成为美苏军备
竞赛的重要工具和政治、军事上讨价还价的筹码。

    任向群:《北大西洋公约》标榜自身“是一种互相平
等协商的联盟”,缔约国奉行“集体防御”,其宗旨是针
对苏联在欧洲的军事存在,加强各成员国在“集体防务和
维持和平与安全方面的联合努力”,从而建立起一支与苏
联抗衡的军事力量。但事实上,由于西欧只有依靠美国才
能真正建立起有效的针对苏联的集体防务体系。长期以来,
在北约内部美、欧从来没有建立起真正的平等关系。195
8年,美国拒绝了戴高乐提出的关于在北约内部建立美、
英、法三国核心领导组织的建议,此后,美国又一再企图
打掉英、法发展独立核力量的努力。1966年,法国终于因
不愿再忍受这种“一体化”名义下的“主仆从属关系”而
断然退出了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但纵观50年来的北约,
美国的主导地位总体上来说始终是牢固的,北约一直是美
国实施其全球战略的重要工具。

    主持人:进入90年代,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宣告
终结。但北约这一冷战的产物非但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反
而继续向东扩充其势力范围,并且在欧洲和其它地区屡次
使用武力干预别国事务,将其传统防务扩展到北约国家范
围之外,用俄罗斯政治分析家库瓦尔金的话来说,“我们
自愿放下了‘铁幕’,但现在他们却又铸起了一堵钢墙”。
这是否表明冷战思维至今仍在主导着一些大国的行动呢?
美国带给北约的新战略难道真的会给欧洲和世界带来什么
安全感吗?

    姚有志:冷战结束和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全球唯一
的超级大国,其全球战略目标由过去的与苏争霸转变为维
持一超独霸的地位,其冷战时期的对苏“遏制”战略演化
为全球的“参与与扩大”战略。通过北约继续参与和主导
欧洲事务仍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华约消亡
后,在东欧留下的所谓“安全真空”,为北约东扩提供了
有利条件。北约企图通过东扩达到以下三个目的:一是控
制中东欧,巩固冷战成果。北约把苏联解体和华约解散视
为其对苏冷战的胜利,而东扩成功则是其巩固和扩大“和
平演变”成果的重要步骤。二是遏制俄国,防止俄东山再
起,加强北约国家在欧洲的战略地位。俄罗斯虽在政治和
意识形态上与北约国家走向融合,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
家仍把俄罗斯视为潜在的威胁。毕竟俄罗斯仍具有世界上
唯一能与美国或北约相抗衡的军事力量,俄政局发展还存
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而北约东扩将对俄罗斯的复兴和重
新扩张形成有效的制约。三是有利于美国全球战略目标的
实现。美国过去和现在都主导和控制着北约,通过北约东
扩美国进一步加强了对整个欧洲的控制,其中包括对某些
西欧国家离心和独立倾向的遏制,加强了美国在欧洲的存
在和影响,为其主宰全球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和更为有利
的条件。

    从北约东扩的背景和目的可以看出,北约东扩实际上
仍是冷战思维在作祟。而此次公然对南联盟动武,实际上
就是把南联盟看作推行其未来欧洲战略的绊脚石,而借科
索沃危机来大做文章。

    任向群:冷战结束后,特别是随着华约的解体,对北
约的存在基础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因此,北约的改革曾一
度成为令人关注的“热门话题”。面对世界格局的演变和
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建立一个独立的欧洲安全体系,
并在一个多极化的世界战略格局中发挥独特的作用,曾是
某些北约欧洲国家的愿望。但基于历史原因和有关国家战
略利益的差异,英、法、德等欧洲大国始终未能就未来欧
洲独立的安全框架取得一致的意见,以至于一向与美国保
持一定距离的法国也不得不承认:“美国在欧洲承担的政
治义务和美国在欧洲土地上的军事存在,仍然是欧洲大陆
稳定和安全的主要因素。”而北约东扩是西欧和美国企图
使北约继续存在下去的重要选择,其实质仍然是把地位虽
然有所削弱、但仍然保持强大军事力量的俄罗斯视为其潜
在对手。

    在北约成立50周年之际,又面临世纪之交,北约21世
纪的新战略问题又出现新动向。美国主张应给北约“集体
防御”原则赋予“捍卫共同利益”的新解释,使北约有能
力对防区外的危机迅速作出反应。值得注意的是,北约在
扩大的同时,已开始走出其传统的防御区域,参与防区外
的军事行动,直至直接发动侵略行为。1994年2月,北约
首次在自己防区外的波黑上空击落了4架南斯拉夫飞机,
随后又向波黑派出维和与稳定部队;去年10月,在没有联
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擅自下达了在科索沃采取军事
行动的“启动命令”,并多次向南联盟发出空袭威胁;3
月25日,美国和北约又悍然对南联盟实施大规模空袭。这
些都表明,北约远远超出了其所谓“集体防务”的原则,
正在担负起一个新的十分危险的角色。

    姚有志:很显然,无论是北约“东扩”还是“革新”,
就目前来看,其根本指导思想仍然沿袭了它50年来的冷战
思维。今天的北约尽管一再声称自己是“维护和平与安全”
的组织,但它在粗暴地违反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对
一个主权国家采取战争行动后,就充分暴露了美国企图进
一步利用北约作为其干预别国事务和称霸世界的工具。此
次对南联盟轰炸的先例一开,对世界的未来而言,决不会
带来更多和平与安全,只能给世界和平与安全带来更大隐
患和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