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国际新闻 > 上海青年报> 新闻报道
 


美国国会两委员会顺利通过PNTR内幕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05月19日13:07 上海青年报

  本报特稿:华盛顿时间17日,美国众议院筹款委员会以34票对4票的表决结果通过了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地位的法案(PNTR)。而几乎在同时,美国参议院的财政委员会则以18比1的悬殊结果也通过了这一议案。支持这一议案的美国国会议员们表示,他们对美国国会下周即将表决通过PNTR的前景感到非常乐观。

  克林顿功不可没

  美国舆论在评论国会的两个委员会顺利通过给予中国的PNTR时,几乎一致认为,身为总统的克林顿功不可没。媒体甚至认为,如果这项贸易议案最终在参众两院再获通过,那么最大的赢家除了中国便是美国总统克林顿,因为这可以看作是对他努力的回报之一。

  最近一段时间,克林顿总统有关中国问题的讲话无不围绕着PNTR来进行的。他不断对国会进行着“不屈不挠地呼吁”。在两委员会表决之前对海岸警卫学院的一次讲话中,克林顿甚至警告说扩大对中国贸易的失败将会威胁美国安全以及经济前景。美国媒体记录了克林顿的这次讲话。克林顿说:“我认为投票不通过将导致危险的对抗关系以及持续的不安全,而且将会迫使世界上最大的商品和服务市场转向其它国家,使欧洲和日本获得我们谈判的所有好处。”

  因为克林顿深知,共和党对这项议案的支持将至关重要,因为共和党在国会占据着多数席位。为了说服对手共和党人,克林顿还搬来了“救兵”---将美国的三位前总统福特、卡特以及布什搬了出来,让他们一一在国会或其它场合发表公开演讲,呼吁国会方面通过这一法案,对己对华均有益处。克林顿的努力使共和党内一些资深的保守人士也动容。

  小布什投中国一票

  在美国,政治分析人士深知,由于事关重大,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成了美国总统选举中热门的政治问题,如果过早地表态可能会影响今后的支持率。而在这一问题上,共和党候选人小布什似乎早早地表了态,他不仅敦促两党支持这项议案,而且还在星期二(即投票之前的一天)进行游说以获得公众对与中国贸易关系的大力支持。

  小布什坦率地说:“去年,当我提出我的有关美国国际主义的不同观点时,我说我们必须看到中国的重要性,所以今天,我在这里敦促美国国会的所有成员以及共和党和民主党共同努力,使中国成为美国的一名正常贸易伙伴。”

  据资深共和党消息人士说,共和党的领导人拒绝了小布什游说共和党和民主党的要求,因为“无需游说”,他们已经表示了赞成,不仅如此,他们还表示,对下周的投票越来越有信心。华盛顿的政府官员们对小布什的支持感到高兴。

  科恩的警告

  在表决之前,美国国防部长科恩发出警告说,美国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如果不能正常化,那么将会损害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并会导致东南亚地区更不安定,同时削弱美国与其他亚洲国家的关系。科恩的这番话从美国国家安全的角度阐述了若美国国会拒绝给予中国PNTR将会产生的严重后果。

  据悉,科恩是在最新一期的美国一家报纸刊出的专访中作出这番警告的。他认为,众议院下周表决时若拒绝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只会让中国方面理解并解读为“我们正将他们视为敌人,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一个伙伴来对待”。科恩还警告说,由于中国目前正在进行军队现代化,并且正在一天天强大起来,而这时如果国会方面投票否决此一贸易法案,将“会导致我们正全力避免的那种紧张情势的产生”。这位曾经是缅因州共和党籍的国会参议员又说:“到了美国与中国成为敌手或是被视为敌手的阶段时,其他亚洲国家一定会作出不同的打算和调整。那么,它们要如何调整立场?它们要在某一项表决时与美国立场一致吗?它们会张开双臂欢迎我们的军队吗?”他认为,毫无疑问,地区局势会变得更加复杂。

  虽然不愿预测表决时的最坏结果,但是科恩却说:“如果中国方面觉得华盛顿无意与他们存在建设性的交往,他们就会相应拟订不与我们打交道的方案”。这位国防部长还担忧地指出,如果国会拒绝给予中国方面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中国将会继续向一些国家转让高科技新产品,并可以从中获取因美国方面拒绝给予中国PNTR而造成的损失。转让的国家其中很可能就包括美国的敌对国家,如伊朗等国。(解昀报道)





相关报道:快讯:拉米将见朱镕基
          快讯:朱总理将于12点接见欧盟贸易专员拉米
          克林顿再与国会议员单独会谈寻求支持美中贸易关系议案
          中欧入世谈判开始倒计时

相关专题: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请您点击此处就本文发表您的高见

欢迎下载信息即时传送软件-新浪点点通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上海青年报>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本网站所刊登之新闻标题及内容,皆由合作媒体提供,不代表新浪网本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