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观点与评论 > 中国青年报 > 新闻报道
 


世纪盘点:强国梦激荡中国百年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12月31日 06:17 中国青年报

  100年前,我们的先辈从昏睡中醒来,开始了追赶世界的征程。

  那时,面对未来的20世纪,先贤们满怀憧憬,充满了梦想。他们在呼唤“三民”,臆想“大同”的同时,还设计了 未来的铁路、钢厂、港口和大坝。

  中国的工业化从一开始就带着极强的政治色彩,寻常的经济行为也不那么单纯,它们常常是民族情感与利润追求的混 合物。可以说,20世纪中国人的众多实业梦想,从根本上说,都是强国之梦。

  中国的工业发韧于军工。它的直接目的就是“练兵制器”以“御外侮”。此后,先贤们意识到,“先富而后能强”, 于是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实业。然而,即便是纯民间实业,它的发展也是与爱国运动的起伏而相生相长的。

  中国民族实业的第一个高潮直接肇源于中日甲午战争,第二次高潮肇源于清政府与美国签订虐待华工合约。此后,无 论是“二十一条”,还是“七七事变”,无论是解放前反压榨,还是解放后反封锁,都激发了一轮又一轮的爱国主义浪潮。民 众筹办民企,抵制外货,自保利权,为民族实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生长条件。

  中华民族是一个凝聚力超强的民族。每有外侮,中国人都能“不告于神,不禀于官,自捐自战,誓将与之决生死”。 这种民族性格在实业发展中也得到了体现。

  1906年,为了收回粤汉铁路的筑路权,民间集股款880万元。在此以前,不论用何种方式都不可能筹到的最大 一笔民间资本;1926年,化工大王范旭东与英国卜内门公司降价大战,范最高亏损达140万元,仍能得到股东、职工和 工商界的支持;20年代中期,卢作孚与众外资轮船公司激战川江,其精神支撑是“开发产业,富强国家”和“超报酬工作, 超经济发展”的思想。这样持久深厚的民族情感,在世界各民族中绝无仅有。凭此精神,中国的民族实业屡仆屡起,上演了一 出出壮烈的悲剧。

  在近代中国工业史上,一个残酷的现实是,民族实业的经济状况总是与外国资本的状况此消彼长。与此相对应,中国 企业的死亡率世所罕见。

  研究者认为,之所以产生这样对立的关系,其关键是二者的力量太过悬殊,外国资本总是企图把新起的中国实业扼杀 在摇篮里,而独享市场。

  可悲的是,在20世纪的上半叶,中国人并没有找到自强的社会制度保障。在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民族实业摆 脱不了对外国势力的依赖性,因而这种“自强”注定是跛足的。

  曾有学者统计过30年代初“国货”的原料,除“榨油业之大豆,国产差堪自给外,余则几无一能完全脱离泊来品而 自立者”。而当时正是国货运动的高潮,于是有报章感慨说:“呜呼!纱非国纱,布乌云国布,顾名思义,国耻深焉!”

  1949年,奋斗了半个世纪的中国人,不但没有追赶上世界,反倒拉大了距离。当年国人人均收入27美元,位居 亚州末位。

  1949年后,中国人结束内乱,重新续起了强国梦。

  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90周年时说:“再过45年,就是2001年,也就是进到21世纪的时候,中国的 面目更要大变。中国将变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建设速度一度惊人,工业年产值增幅最高曾达到54.8%,创造了不少人间奇迹,初步建 立起了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

  然而,当我们的国力增长到一定程度、生产力需要进一步发展的时候,我们没有适时地调整自己的策略,再加上政治 上的失误,使国民经济几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值得庆幸的是,在屡遭挫折之后,我们终于看清了经济全球之大势。1978年开始,我们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对 内搞活”、“对外开放”成了我国经济腾飞的两大助力。

  最近20年,我们的GDP连续以平均10%以上的增幅增长。世所公认,这是我们追赶世界步子最大、速度最快的 时期。

  先贤的梦想曾经是那么奇异而突兀,然而,先贤的梦想今天成为或正在成为现实。中华民族也犹如东方巨人屹立在世 界民族之林。当张謇们看见中国的纺织品车拉船载打入美国、进入欧洲,当张之洞们看见中国的钢铁上亿吨、卫星上天,当孙 中山们看见中国的铁路纵横、港口通达、水坝雄伟……他们当会饮笑九泉!

  梦想从来就是指引人前行的灯塔。

  相隔一夜,新世纪的大门将会豁然敞开。此时,我们与先贤们的目光猝然相接。

  21世纪中国人的梦想是什么?我们可以说,那将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也是我们遴选本世纪初中国人的10个 梦想进行盘点的意图所在。愿以此与读者共勉。

  铁路

  吾于国际共同发展计划,拟十万英里之铁路,其目如下:(一)中央铁路系统。(二)东南铁系统。(三)东北铁 路系统。(四)扩张西北铁路系统。(五)高原铁路系统。(六)创立机车、客货车制造厂。--孙中山

  1998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6.68万公里,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

  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国共制造蒸汽机车9700台,内燃机车1万台,电力机车2700台,客车4.6万辆 ,货车70万辆。

  点评:

  1876年,英国商人在中国修成一条15公里长的铁路,刚通车即被清政府用白银买回拆除,这是中国第一条铁路 的命运。

  而当时的大洋彼岸,正用发行股票和债券的新方式,疯狂地铺设铁路,研究证券的人说:美国人现在对因特网的热情 ,就是当年对铁路的热情。

  马克思说:“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 ,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

  孙中山设想的10万英里的铁路,相当于16万公里。梦想对照成绩,我们还差近10万公里。但是,相信有了好的 体制,“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

  钢铁

  查光绪十二年(1886年)贸易总册所载,各省进口铁条、钢板等,约值银二百四十余万两。凡华民需用之物,外 洋莫不穷极精巧,充塞土货,洋铁最为大宗。在我多出一分货,即少漏一分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有转移于无形者。 --张之洞

  1996年12月31日,中国钢产量第一次突破1亿吨,跃居世界第一位。成为中国钢铁工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 里程碑。

  点评:

  1958年2月3日,全国人大一届五次会议通过1958年计划报告,提出钢产量为624.8万吨,比1957 年的535万吨增长17%。

  5月18日,毛泽东明确批示:“(钢产量)7年赶上英国,再加8年或者10年赶上美国。”后来这两句话简称为 “超英赶美”。

  6月19日,指标迅速涨到1100万吨。

  9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号召与钢铁生产无直接关系的部门“停车让路”。从此,掀起了全民大炼钢铁的高潮。

  钢铁,寄托过太多的梦想,也导致了深重的灾难。

  粮食

  中国十八省之土地,现乃无以养四万万人,如将废地耕种,且将已耕之地依近世机器及科学方法改良,则此同面积之 土地,可使其出产更多,故尽有发达之余地。惟须有自由农业法以保护,奖励农民,使其获得己力之结果。--孙中山

  用占世界10%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温饱问题。

  拖拉机是我国农机中发展最快的机具,1998年其拥有量发展到1208万台,与拖拉机配套的农机具达157 7万台。

  点评:

  粮食问题曾被陈云形容为“黄色炸药”,它的极度短缺曾导致了三年自然灾荒中成千上万人默默消失。

  粮食问题的背后,是土地制度。在中国历朝历代中,关于土地的私有化与国有化的争论从来没有间断过。土地私有化 能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但极易产生土地兼并,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土地国有化能避免土地兼并,但会压制农民的积 极性。

  十一届三中全会选择了一条中间道路,将国有的土地承包给农民,这种制度,使我们很快就能向世界宣布:“我们用 世界10%的耕地,解决了世界22%人口的温饱问题。”

  煤炭

  北美合众国,每年所采取之煤,约六万万吨,如中国能用同一方法采取之,并依其人口之比例以为衡,则产出之煤, 应四倍于美国。此当为中国将来煤矿之产额。--孙中山

  1997年中国煤炭产量为13.3亿吨。

  1989年中国原煤产量首次突破10亿吨,跃居世界第一位。

  点评:

  1878年,从在开平盆地建立第一座现代矿井起,煤炭开始作为一种工业原料,成为无数人强国梦的寄托。

  但是直到1948年,中国煤炭70年累计生产不过12亿吨,仅相当于现在1年的产量。只有大生产方式,才能导 致煤炭大规模的开采。计划经济的运行方式立刻将中国煤炭的生产提高到现代工业的水平,并在极短的时间内,超过老牌帝国 主义国家,成为世界第一。

  正当全国的煤炭产量以每年4000万吨的速度快速增长的时候,1997年,原煤炭部迅速遏制了这一势头,出台 了“控制煤炭产量,控制煤矿库存的政策。煤炭,从工业革命的象征,开始成为一个夕阳产业的代表。

  石油

  如待至中国将来汽车盛行之时,煤汽(指煤油、汽油--编者注)之需用,或增至千倍,……由外国输入之煤油、煤 气,断不足以供中国之需要,此所以在中国以开采油矿为必要之图也。--孙中山

  1956年中国在西北地区首先发现了新疆克拉玛依、青海冷湖等油田,标志着新中国石油工业的起步。

  1959年大庆油田的诞生,60年代初大庆石油会战,使中国在1965年实现了石油产品全部自给。

  1978年中国石油产量突破了1亿吨,跨入世界主要产油国家的行列。

  1998年中国原油产量达到1.61亿吨。

  点评:

  1949年9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接管了河西走廊西端的玉门油矿。在这之前,中国大陆原油产量只有8 .9万吨(1948年)。

  为甩掉贫油国的帽子,地理学当时受到空前重视,地质学家李四光成为新一代科学家的楷模。同时,生产石油的大庆 油田,成为工业战线的排头兵--“工业学大庆”曾为一个时代的主旋律。

  有报道称,2050年地球储备的石油将被采完。在石油即将消失的新世纪,我们不要忘了,石油曾激发过中国一代 人。

  住房

  依吾所定国际发展计划,则中国一切居室,将于五十年内依近世安适方便新式改造,是予所能预言者。就中国之居室 工业论,雇主乃有四万万人,未来五十年中,至少需新居室者有五千万,每年造屋一百万间,乃普通所需要也。??--孙中 山

  1979年至1996年,全国城乡共建住宅138亿平方米,其中城镇28亿平方米,农村110亿平方米,全 国有近1.5亿户城乡居民迁入新居。

  点评:

  世纪之初的梦想很多,但是很少提到住房的。大概是因为这和“救国”没有关系。

  转眼到了世纪末,房地产、建筑业、装修业纷纷成为推动GDP的主力军。当我们在《建国方略》里看到这段文字的 时候,深感这位革命先行者在救国之余,仍不忘“民生”的重要。

  公路

  自动车(即汽车--编者注)为近时所发明,乃急速行动所必要。但欲用自动车,必先建造大路,吾提议造大路一百 万英里。若以大路一百万英里除四万万人数,则四百人乃得大路一英里,以四百人造一英里大路,决非难。--孙中山

  1997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122.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771公里,二级以上汽车专用公路达1 3.09万公里。

  点评:

  1913年,湖南修建了一条长沙至湘潭的公路,这是中国第一条现代意义上的公路,这条路到80年代仍然是湖南 最好的公路,尽管此时中国公路的格局已经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和住房一样,公路在早期的启蒙者心目中,并不如钢铁、煤炭的地位。它的存在,是为了满足一件“奢侈品”--汽 车的需要,而汽车有多重要呢?直到1949年全中国的汽车加起来才5万辆。

  当年不重要,并不意味着现在不重要。

  纺织

  纺织必以机器为先,事半而功倍,巧捷异常,而其利无穷。宜度各省所有之物产而设立机房,物贱而工省,西人又何 能独专其利欤?--王韬

  1996年,全国纱产量512万吨,布产量208亿米,服装产量超过100亿件,均居世界首位。

  1996年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达到371亿美元,出口量居世界第一。

  点评:

  在中国的民族产业中,第一个遭遇洋货打击的,就是纺织行业。“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 失业。”

  哪里跌倒了,就在哪里站起来。今天,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已居世界第一。可以预见,中国入世以后,纺织行业仍 将有可观的海外市场。

  欣喜之余,我们仍需冷静:一个世纪前,洋货凭借的是先进技术占领市场,一个世纪后,我们凭借的仍然是廉价劳动 力来取得竞争优势。虽然拿着“第一”的招牌,但是差距仍然不小。

  大坝

  此宜昌以上迄于江源一部分河流,两岸岩石束江,使窄且深,平均深有六寻(三十六英尺),最深有至三十寻者。改 良此上游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于是水深十尺之航路,下起汉口,上达重庆,可得而致 。--孙中山

  1994年12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在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宣布,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 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点评:

  孙先生可能没有想到,他设想的水闸,将成为这个星球上最大的水利工程:总投资近3000亿元,坝顶高程185 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建成后,供电半径将达到1000公里,长江运量提高4倍。

  最为重要的是,它将减少长江中下游的水患。有学者指出:人们抗洪的行为,只能来自于自上而下的总动员,而不是 来自于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在1998年的抗洪中,有一个专家算了一笔账,堵一个中等“管涌”的成本大约15万元,如 果不是动员,而是讨价还价,这水还能治得了?

  港口

  大沽口、秦皇岛两地之中途,青河、滦河两口之间,将欲于有限时期中,发达此港,使与纽约等大。??--孙中山

  1997年底,中国已有年吞吐量万吨以上港口2000多个,其中对外开放港口达130多个,每年接待100 多个国家的3.6万多艘船舶。沿海主要港口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达490多个。

  点评:

  1984年12月29日,上海港货物吞吐量突破一亿吨,成为第一个跨入世界“亿吨大港”行列的中国港口。

  我们知道,停船的地方也可以叫作码头;港口之所以区别于码头,并不完全是一些硬件设施的差别。孙先生将纽约港 作为目标,是希望后人将港口建设成和纽约一样繁华的城市。

  上海的建设,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了这样的轨迹。

  本版编辑室




相关报道: 匣子果子篮子已过时 过年时兴送“高雅”
相关报道: 广西北海市将燃放连环烟花庆千年
相关报道: 成都:“的哥”新年子夜不收费
相关报道: 海南在线网上直播海南迎接新世纪庆典活动

相关专题:迎接2000年专题
相关论坛: 千年论坛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观点与评论 > 中国青年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