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羊城晚报 > 正文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广州参加三次人口普查的普查员谈18年巨变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11月12日16:02 羊城晚报

  本月1日正式开始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今天进入第12天。这些天里,当普查员们在茫茫人海中反复“打捞”之时,记者却在这支庞大的人口普查员队伍里寻寻觅觅,急切寻找这样的普查员:参加过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听着这些堪称“三朝元老”的普查员们亲口讲述的故事,我们真切地看到了百姓生活近20年间发生的惊人巨变。

  告别阁楼居小区一家甚至几套房

  广州荔湾区的西村街道办主任李志强昨天在概括他对人口普查的印象时,用了八个字:社会在变迁、在发展。

  李志强今年只有45岁,但他却是广州为数不多的连续参加了三次人口普查的“元老”。1982年“三普”时他在昌华街,1990年“四普”时他在彩虹街,此次“五普”他又把地盘挪到了西村街。他说:“我这‘八个字’,来自于亲眼所见。”

  李志强笃信住房条件代表着一个时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1982年的昌华街就像‘阁楼街’。”他说,那时到处是一室一厅的农民屋和矮平房,祖孙三代10多人甚至好几户挤于一室的情况并不罕见。为此,昌华街约有一半人家都将本来就不高的平房用木板隔为上下两层,每层的数张床之间还要再用布帘隔开。李志强用两个字概括出自己当年进入这些房子的感受:一是“挤”,挤得坐不下来;二是“矮”,矮得直不起身。

  1990年“四普”时,李志强在彩虹街看到了广州住宅小区开发建设的端倪。充斥街巷的阁楼越来越少了,一幢幢九层高的住宅楼出现了,荔湾区第一个有规划的住宅小区周门小区也立起来了……李志强说,那时虽然也仍有少数同堂几代挤于一室的情况,但基本上住的都是两房一厅;阁楼当然也还没有完全消失———但那已不再用于住人、而用于存放杂物了。

  让李志强最生感慨的还是今年,“五普”简直让他吃了一惊———“惊”的不仅是原来的几户一室变成了一户几室、几套房,还有由此而来的工作量之大。李志强说,他在普查头一天去的一户人家,一户八口只有两口住在荔湾区,其余皆是户在人不在,有的还在广州其他区甚至外市有了几套房,他们连自己究竟该在哪里登记都不甚了了……

  公用厨厕成追忆人户分离查不易

  越秀区财政局干部胡镜洲今年71岁了。尽管1982年“三普”之后他就退了休,但1990年“四普”和今年的“五普”,他仍然都参加了,并被同行尊为“胡指导”。说起参加三次人口普查最深的感受,“胡指导”说:“楼爬得越来越高了。“三普”时居民住房大多是平房,现在都住进了高楼。普查员工作可就辛苦多了。”

  18年居民生活变化之大,令见多识多的“胡指导”也不知从何说起:“原来很多家庭都是四五口人挤在几个平方的小屋里,十几家共用一个厨房、厕所,我们上门时经常碰上邻里发生矛盾。现在都住上单元房,有的富裕人家甚至有几套房。年轻人的房子都装修得好漂亮,年纪大一些的虽然比较朴素,但也都很舒适。以前居家都烧煤,还有烧柴的,屋里都蒙着油烟,很多家在门口还堆煤堆柴的;现在都用煤气,一进门干干净净,清清爽爽。以前和现在上门虽然都要带电筒,但用途不一样,以前走小巷子和楼道都要用电筒,现在主要是爬高层电梯楼的楼道间有时才会用上……”

  日常电器早普及衣着打扮比新意

  东山区大东街长庚门居委会的何桂芳也是人口普查的“三朝元老”,听她讲“古”论今,广州人近20年生活的变迁一下子变得具体起来。

  何姨说,东山区是老城区,1982年“三普”时,人们多数住在成片的平房里,小巷像迷宫一样,对着门牌也不容易找准,普查员经常绕来绕去走弯路。老城区改造后,大家基本住进了九层楼房,整齐得很,好找多了。

  谈到居民家中的电器,何姨说,“三普”时电视是奢侈品,“四普”时空调是新玩意,而现在各种电器早已普及,连电脑都登堂入室了。大东街一带地势低,“三普”时有些人家的床、柜子都用砖头垫着,以防大雨时水浸,现在这样的景象再难见到,泥地、水泥地早已被瓷砖、木地板代替。

  至于居民本身的变化,何姨觉得,最明显的就是现在家家户户小孩少了(计划生育了嘛),而健康的老人家多了(人均寿命长了嘛)。居民的文化水平也有明显提高。以前普查的表格比较简单,往往还要解释半天,而这次“五普”就算是复杂的长表,也填得很快。18年前,无论是普查员,还是被登记的居民,身上穿的都是灰灰蓝蓝、单调得很,哪像现在,衣着早就五颜六色、千姿百态了。

  变化直可媲城里 农家不愿农转非

  天河区东圃镇参加过三次人口普查的姚光卫兴奋地说道:“在这近20年里,农民和家村的变化不比城市差!”

  姚清楚地记得,1982年7月“一普”时的员村,最高楼房就只三层半,家里有收音机已经不错了,如果还有台电视机,就“很厉害”了。当时农民还烧柴或蜂窝煤做饭,用木家具,农民穿着很朴素,还是打赤脚的呢。

  姚“二普”到了东圃。他发现,进入90年代,不少农家有了电视机,个别人还有空调机,自行车普及了。农家里用上了方便、卫生的液化石油气炉子,铺上美观的马赛克砖,摆起了皮革家具。除此之外,他们的文化生活也丰富多了,看书读报、时兴唱卡拉OK,样样赶得上城里人的潮流。

  10年过去了,这一次,姚光卫眼中的东圃农家更是大变样。冰箱、电话、空调机随处可见,家具要用红木、真皮,地板要铺大理石、高级进口木板,还要摆些玉器、书画、石雕来“赏玩赏玩”。现在农民穿皮鞋,穿名牌衣服,比干部还要“光鲜”呢。农民文化程度也比以前好了很多,他们在工作之余还上上网,打打游戏,有些的还玩起数码相机。农民家里最高级的有“奔驰”小轿车,有的家庭拥有三部小汽车。

  姚光卫说,现在农民们的生活好起来了,农民也转做第三产业了。以前争着农转非,现在可争着当农民了。(本报记者孙璇、邓琼、刘虹、杨峻、实习生莫区、佘晓敏)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江苏推出城市户口管理新举措(2000/11/12/ 09:45)
湖南陕西人口普查出现严重失真 漏报一千多万人(2000/11/12/ 06:09)
北京的人口普查员成了“无谱”人(2000/11/12/ 03:44)
温州人口普查发现 五万多死人“活着”(2000/11/11/ 16:03)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专题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参加申奥-网上汽车拉力赛
第三届珠海航展
纪念抗美援朝战争专题
新浪招聘网站
美国NBA专题
手机频道提供资费技巧WAP及电信资讯
支持奥运,网上签名!
约会文学请到新浪文化专区
最新聊天室:E网情深




新闻查询帮助及往日新闻

新闻中心主编信箱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