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哈尔滨日报 > 正文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长篇:哈尔滨一母亲的“遗言”磁带引得万众动容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11月23日14:43 哈尔滨日报

  “孩子,当你听到妈妈声音的时候,妈妈已经不在人世了,因为妈妈得的是可怕的胃癌,最多能活几个月了。孩子,当你听到妈妈声音的时候,你不要难过,更不要悲伤,你一定要振作起来,要坚强地生活下去!妈妈真的舍不得离开你,舍不得离开我们这个曾经幸福的家。妈妈走了,什么也没有给你留下,只有这盒专门为你录制的录音带。你想妈妈的时候就听一听,就像妈妈在你身旁一样……孩子,你是妈妈永远的牵挂。

  孩子,你是妈妈的骄傲。妈妈忘不了你用稚嫩的小手亲手给妈妈做的第一顿饭;忘不了只有8岁的你,顶着漫天的风雪,一步一个趔趄地去接卖鞋垫的妈妈回家;更忘不了妈妈阑尾炎手术时,你整夜地守候在妈妈的床前……孩子,妈妈对不起你,妈妈不是一个称职的好妈妈,妈妈没有给你买过一件像样的新衣服,没有领你照过一张照片……妈妈病倒后,你曾哭着对妈妈说:‘妈妈,只要你躺在这儿,就是个完整的家。’

  孩子,妈妈走后,最担心的就是害怕你失学,你和爸爸一定要挺住。你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回报社会,回报曾经关心过我们的好心人。”

   ——“爱的绝唱”原声播放

  本报讯22日出版的《家报》刊登了《一位母亲的绝唱》后,牵动了千万人的心。编辑部的电话不停地响起,社会各界都深深地被这位母亲“延长”的母爱所感动,他们纷纷向李慧丽伸出了援助之手,并向她表示问候。仅昨天,编辑部就接到爱心电话200余个。

  昨天,在太平区一处低矮的平房里,初冬的第一场大雪,丝毫没有让周围的人感到寒意,来往不断的人们,正在用不同的方式延续着这位母亲的生命。

  黑龙江省医院院长于治洲看到报道后,被这个家庭所震撼,当即表示愿意为这位母亲提供治疗,并领专家到李慧丽家中为她诊治;一对70多岁的老夫妇早早地把电话打到了编辑部,嘱咐这位母亲坚持住;一位个体老板顶着漫天大雪把钱送到了编辑部,希望自己的爱心能给这个不幸的家庭带去一点安慰;有的因为电话打不进来,发来了电子邮件。大家只有一个心愿:留住李慧丽的生命,让她少一点遗憾。

  截止到记者发稿为止,本报编辑部、哈尔滨太平区民政局、太平区残联、太平区妇联、迷你音像室等20余家单位以及个体业者邱先生等几十位好心人看望了这个家庭。捐款达到4000余元。

  录音室里泪湿衣襟

   “干了这么多年录音,我头一次被一段声音所震撼,那哀婉的语调,让每一位在场的工作人员潸然泪下。”迷你影音工作室的詹经理向记者谈起这件事时泪眼婆娑。

  10月20日下午,这间工作室里来了一位不同寻常的顾客。下午4时,从外面传来了一阵忙乱的脚步声。工作人员赶紧打开门,有两个人搀扶着一个年约38岁,腿有残疾的妇女走了进来。

  这名妇女的脸色惨白,仅仅下楼梯的几步路,就已经使她累得满头大汗。这名妇女休息了一会儿后,对工作人员说:“我想说点话,然后录下来给我儿子留着。”“行,没问题。”工作人员就将那名妇女搀进了录音棚。录音师孙玉坤戴上了耳麦,坐在了录音室里。一切准备好了之后,录音开始了。

   “孩子,你也许再也听不见了……”一个母亲凄凉而又绝望的声音,顷刻间传遍了录音棚里的每一个角落。

  经过详细地询问,大家才知道,原来这名妇女叫李慧丽,身患胃癌将不久于人世了。她哭着对她的一个亲属说:“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孩子,你看家里穷得一无所有,我能留给孩子一些什么呢?”听李慧丽这么一说,亲属建议她说:“咱们找一个专业的录音棚,好好地录一下音,让这段录音伴随孩子的一生吧。”于是,李慧丽在亲友的帮助下从太平区的家中赶到了远在动力区的迷你影音工作室。

  詹经理听完李慧丽的讲述后,非常同情她的遭遇。立即决定免除她录音所需的所有费用,并说:“从现在开始,录音棚就归你使用了,我们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全力地配合你。”李慧丽为詹经理的真情感动得哭了出来。接着,詹经理便亲自上阵为李慧丽录音。但是,由于情绪过于激动,李慧丽几乎每句话都是哭着说出来的。而此时正在录音棚外监听的詹经理也深深地被李慧丽的遭遇,和一个母亲对儿子浓浓的母爱所打动。这个七尺男儿,在录音棚的一个角落里也陪着李慧丽一起落泪。以致后来无法再继续录下去了,只好关掉监听器,打开了外置音箱。他想通过这种方法分散一下自己过于激动的情绪。但是当外置音箱打开后,整个工作室里的工作人员都被李慧丽那充满母爱而又凄楚的声音所打动。大家纷纷停下手中的工作,静静地倾听着一个身患绝症的残疾母亲的临终遗言。每个人都被情不自禁流下的泪水打湿了衣襟,他们的心跟随着李慧丽一起在哭泣,在颤抖着……

  3个多小时后,李慧丽终于完成了仅有30分钟长的录音。当李慧丽被大家搀扶着从录音棚里出来的时候,已经是筋疲力尽了。詹经理在为李慧丽录音时,一直想着要为这个不幸的人做些什么。他知道仅靠他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所以他希望社会能对这个不幸的母亲、不幸的家庭伸出援助之手。

  然而,当他把自己的这个想法对李慧丽委婉地说出时,却遭到了李慧丽的拒绝。原来,李慧丽并不想让外人知道自己的遭遇。她的母亲今年快70岁了,身体一直不好。她担心母亲知道了她的病情后经受不住这个打击。她只想自己一个人安静地死去,不惊动任何人。

  虽然,李慧丽拒绝了詹经理的好意,但是她的遭遇却使所有工作人员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于是,一条“我们有一段一位母亲的临终录音带,你们是否感兴趣”的信息,打到了记者的传呼上……

  小孙洋,叔叔阿姨会帮你

  本报讯22日下午,当国贸城2000多业户打开这期《家报》时,大部分业户都被第一版的报道所深深吸引,有的业户甚至当场流下了同情的泪水,好多业户表示:他们会尽他们所能帮助李慧丽一家。

  东京厅的肖女士说:“我看了这篇报道后,心里挺不得劲儿的。平时,总觉得我们做生意就挺累、挺苦的,可现在看来,那都算不了什么,家里大人、孩子平平安安才是最大的幸福。这两天有时间,我会找几个伙伴一起去看看这位不幸的母亲。”

  罗马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户看了报道后,红着眼圈对记者说:“我要把这篇报道拿回去给我的女儿看看,让她看看小孙洋是怎样生活、怎样自立的。我不仅自己要尽一份力帮助李慧丽一家,我也要教育我的女儿献出她的一份爱心。”

  精品总汇的一位小伙子告诉记者:“真没法想像一家3口每月才300块钱是怎么过的,想一想有时我们一天的花销就够这个家庭过个十天半个月的,真是不应该。我想我是可以为她的家庭做点啥的。”

  巴黎厅的王小姐说:“这位不幸的母亲和我姐姐一般大,可她竟然得了绝症,只留下身体不好的丈夫和才13岁的儿子,他们该有多难啊!我想给她点帮助,照报上的地址能找到吗?”

  有着本科学历的业户刘女士刚刚看完报道,正赶上记者去采访,她说:“这篇报道不仅仅是一位身患重病母亲的绝唱,同时也是报社通过报道给全社会的倡议。我们应该伸出友爱、援助之手,帮帮这不幸的家庭,毕竟我们有这个能力。”

  有孩子的家长,更多关注的是小孙洋的命运。

  同是13岁孩子家长的李女士说:“请报社替我们转达对李慧丽的问候,同时告诉孙洋,不论妈妈的病情发展得怎样,他一定不要绝望,要好好地学习,才会对得起他那不幸的母亲。让孙洋记住:社会上有好多叔叔阿姨会帮助他和他的家庭的。”

  一位老师鼓励孙洋——让母亲看到你的坚强

  本报讯香坊区南虹小学教师曹冰,往报社挂了4次电话才挂通。

  她说:“看了这位母亲躺在病床上的样子,让我想起了我逝去5年的母亲。我母亲得的是骨髓癌,当时,她就像这位母亲一样坚强,挺着病痛自己走着去的医院,可她再也没有回来。想想,我比孙洋幸运,因为那时我已22岁了,我已能够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活了。可孙洋太小了,他生在那样一个艰辛的家,却要又要失去母爱。我想对孙洋的妈妈说,虽然是生命的最后时刻,但依然不要放弃与病魔斗下去的努力。因为你的儿子说:‘妈妈只要你躺在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家。’你的存在,就是孩子最需要的。只要你活一天,就给他一天的鼓励,他会珍惜和你在一起的每一天。你的录音,对他今后生活的指点,将是他一生的财富,你此时在病魔前的表现,会影响他的一生。同时,我想对小孙洋说,作为一个母亲的孩子,你有一位这样的母亲是幸运的。她带着残疾,却给了你一个健康的身体。你已经实实在在地在她的怀抱生活了13年,妈妈把天底下最实在的母爱给了你,你没有理由不振作。在母亲病危的日子里,你要始终让母亲看到你的坚强,哪怕是做一点点事情。因为此时你的表现,将是她最大的欣慰。如果母亲真的离开了你,你也不要过于悲伤。你要一如既往地克服困难,保持你的品学兼优,用最好的成绩,回报你不幸的母亲,用你的才华和能力,改变你父亲将来的生活。

   “这就是我们所有关心你的人对你最大的希望。”

  慈母绝唱温情幕后

  初冬的第一场大雪,没有让这个贫寒的小家感到一丝寒意。就在这个低矮的、仅10平方米的平房里,李慧丽夫妻俩讲述了曾经发生在他们生活中或快乐或忧伤的往事。他们的邻居,孙洋的同学、老师也都向记者讲述了他们和这个特殊家庭的故事。

  母亲对儿子说,孩子,你冻坏了吧

  当记者向他们索要全家福时,李慧丽竟哭了:“我对孩子最大的内疚就是,从小到大孩子没有照过一张相片,别说合影了。有一年冬天,天下着大雪,我从国贸城卖完鞋垫回来,当我摇着摇车走到一个大坡时,看到了孩子在凛冽的大风雪中站着等我。看到他一边四处瞅我,一边跺着脚双手捂着耳朵,我使劲摇着轮椅奔到了孩子跟前。看着孩子那冻红的双耳,满身的雪花,我哽咽地说:‘孩子冻坏了吧,你怎么来了?’他笑着说:‘我放学,看下这么大的雪,没让爸来,我怕你摇轮椅上不来这个坡……’我一边扑打着孩子头上的雪,一边拿着卖鞋垫的2元8角钱,说:‘孩子,今天妈妈比平时多赚了些钱,拿这些钱去买点好吃的小食品,妈从来没给你买过。’可他却懂事地说:‘妈不用买。’”这是一个年仅8岁孩子说出来的话,当时,作为母亲的李慧丽流泪了。

  妻子对丈夫说,你身上的针眼好了吗?

  为了让妻子配合医院治疗,让她的精神好些,丈夫孙文财没有把真实病历告诉妻子,怕她受不了这样的打击,但妻子还是从医生的谈话中得知了自己的病情,于是,这对夫妻在相互隐瞒中度过了两个月。

  最让孙文财碎心的是因为住院要花很多钱,妻子跟他说:“我们再没有支付的能力了,我现在已经感觉好多了,可以出院了。要不咱们回家打点滴吧,这样还可以省些钱,如果你不同意我回家打点滴我就不再治疗了。”丈夫知道她的倔强,只好答应了。然而请人点滴每次要收5元钱,这让全家人犯难了。于是,妻子又来了倔脾气,对丈夫说:“你给我点滴,要不我不点了!”在记者问他给爱人扎针时的感受时,孙文财再次止不住眼泪夺眶而出:“背着她,我自己偷偷地练,第一次在我自己的手上扎了5针才扎进去,就这样一次次地练习,我才学会了打针。直到现在,脚上的针眼也没全好。”

  父子俩说,你在,我们就是个完整的家

  8月13日,对于李慧丽一家来说,是一个万分痛苦的日子。望着病榻上被病痛折磨得日渐消瘦的妻子,望着空空四壁日渐破碎的家,孙文财这位40岁的汉子,忍住了即将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一面安慰着妻子,一面照顾着儿子,默默地承担着家里的一切。白天,他陪着妻子说笑,让她忘记病痛;晚上,他很少睡觉,不时地用手摸着妻子的呼吸,他怕突然失去深爱的妻子。他告诉妻子:“只要你躺在这儿,我们的家就是完整的。”自从妈妈病倒后,儿子孙洋也很快消瘦了下去。原本内向的他,更少说话。上课的时候,他常盼着快点下课,早点回到妈妈身旁;在家里的时候,他又害怕误了上学的时间,而恋恋不舍地离开家。过去,这个家虽贫寒却充满温馨,那时,全家人是多么快乐。他不敢想像没有妈妈的日子,他该怎样过。他拉着妈妈的手,哭着对她说:“妈妈你不要走,你躺在这儿,我就有一个完整的家。”

  邻居说,这是一对恩爱夫妻

  在邻居的眼里,这是一个让人羡慕的家庭。他们常常会看到那懂事的孩子出来倒灰、倒泔水,孩子知道自己的父母都有残疾,行动不便,家务活过早地落在了孩子身上。邻居于姐说:“尽管他们生活得很苦,但他们一家人却很快乐,在不知道李慧丽病情的时候,李慧丽每天都去卖鞋垫,孙文财在家里为孩子准备午饭,到了晚上孙文财和孩子都会去门口迎李慧丽回来。”平时,邻居们从未听到他们的吵架声,当邻居们看到他们家生活困难给送点好吃的时,他们两口子谁也不舍得吃,最后把好吃的都留给了孩子,懂事的孩子会让父母尝过才肯吃。孙文财的一条腿不好,另一条腿还有严重的类风湿,李慧丽总是亲手给丈夫做棉裤,自己穿的是邻居给的旧棉裤,她用卖鞋垫积攒的钱为丈夫买来新棉花,一针一钱絮得很厚,深怕丈夫冻着,怕他的腿犯病。

   “远亲不如近邻”,尽管附近人家的生活都很不富裕,多年来周围的邻居一直在关心帮助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在哈尔滨市邮政局工作的于女士一家是李慧丽家多年的老邻居。于女士一直把孙洋当成自己的儿子一样看待,常常是自己的儿子吃什么孙洋就吃什么,衣服也常常一买就是两套。自从她知道李慧丽的病情后就更是帮着做饭、洗衣服、倒灰。她和她的爱人轮流照顾病床上的李慧丽及她的家人。渐渐地,其他的邻居也都来了,他们向这个不幸的家庭伸出了援助之手。年过半百的郑秋芳老太太把自己多年的积蓄都拿了出来,借给李慧丽看病。居民委的三位负责人,在金主任的带动下,从她们微薄的工资中每月拿出50元钱用以资助这个困难的家庭。面对这些好心的邻居,李慧丽总是感到内心不安。

  老师和同学说,我们永远是你亲人

  据孙洋的班主任刘老师讲,劳动的时候,孙洋很有窍门,要比其他同学都会干活,干得也最多。刘老师告诉记者,这与他在家经常做家务分不开。另外,每次劳动之前,他总要从家里带来两把工具,经常是一手拿锹一手拿镐,抢在别的同学之前第一个到校。孙洋的同班同学徐伟告诉记者,孙洋很愿意帮助同学,在班里的成绩一直很好。他还经常帮助其他功课较差的同学。由于孙洋的性格很和善,所以同学们都愿意和他交朋友,为此,在同学当中孙洋很有人缘。同学们对孙洋说:“有老师和同学在,你永远不会寂寞、永远不会孤单的,你开开心心的样子也会感染你的妈妈,这更有利于她病情的好转。孙洋,你一定要坚强。”

  李慧丽说假如病好了,她会去……

   “来了这么多人看我们,一家人都高兴极了,晚上吃饭,父子俩吃得可香了,有这么多人关心我,我有希望了。”在记者采访时,李慧丽脸上终于露出了难得一见的笑容。

  本报的报道,引起了人们对这个家庭的关注,在李慧丽的心中又燃起了生的希望:“今天躺在床上我尽想着好事……”她告诉记者“每年的残疾人日我都会去义务裁剪,如果病好了,明年我还要去;我要让孩子好好学习,回报社会,回报所有关心我的人;我的针线活做得好,等我病好了,我还要给周围邻居做棉裤,我做的棉裤,型可好了,年轻人都爱穿……”

  这是个爱意浓浓的家,慈母的存在,让周围每一个人都感到欣慰,这是好心人对这个家庭的祝福。本报记者董丽华肖景辉郑宏炜苗迎杰封娇李永明宋辉李海滨马晓红

  

   “孩子,当你听到妈妈声音的时候,妈妈已经不在人世了,因为妈妈得的是可怕的胃癌,最多能活几个月了。孩子,当你听到妈妈声音的时候,你不要难过,更不要悲伤,你一定要振作起来,要坚强地生活下去!妈妈真的舍不得离开你,舍不得离开我们这个曾经幸福的家。妈妈走了,什么也没有给你留下,只有这盒专门为你录制的录音带。你想妈妈的时候就听一听,就像妈妈在你身旁一样……孩子,你是妈妈永远的牵挂。

  孩子,你是妈妈的骄傲。妈妈忘不了你用稚嫩的小手亲手给妈妈做的第一顿饭;忘不了只有8岁的你,顶着漫天的风雪,一步一个趔趄地去接卖鞋垫的妈妈回家;更忘不了妈妈阑尾炎手术时,你整夜地守候在妈妈的床前……孩子,妈妈对不起你,妈妈不是一个称职的好妈妈,妈妈没有给你买过一件像样的新衣服,没有领你照过一张照片……妈妈病倒后,你曾哭着对妈妈说:‘妈妈,只要你躺在这儿,就是个完整的家。’

  孩子,妈妈走后,最担心的就是害怕你失学,你和爸爸一定要挺住。你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回报社会,回报曾经关心过我们的好心人。”

   ——“爱的绝唱”原声播放

  本报讯22日出版的《家报》刊登了《一位母亲的绝唱》后,牵动了千万人的心。编辑部的电话不停地响起,社会各界都深深地被这位母亲“延长”的母爱所感动,他们纷纷向李慧丽伸出了援助之手,并向她表示问候。仅昨天,编辑部就接到爱心电话200余个。

  昨天,在太平区一处低矮的平房里,初冬的第一场大雪,丝毫没有让周围的人感到寒意,来往不断的人们,正在用不同的方式延续着这位母亲的生命。

  黑龙江省医院院长于治洲看到报道后,被这个家庭所震撼,当即表示愿意为这位母亲提供治疗,并领专家到李慧丽家中为她诊治;一对70多岁的老夫妇早早地把电话打到了编辑部,嘱咐这位母亲坚持住;一位个体老板顶着漫天大雪把钱送到了编辑部,希望自己的爱心能给这个不幸的家庭带去一点安慰;有的因为电话打不进来,发来了电子邮件。大家只有一个心愿:留住李慧丽的生命,让她少一点遗憾。

  截止到记者发稿为止,本报编辑部、哈尔滨太平区民政局、太平区残联、太平区妇联、迷你音像室等20余家单位以及个体业者邱先生等几十位好心人看望了这个家庭。捐款达到4000余元。

  录音室里泪湿衣襟

   “干了这么多年录音,我头一次被一段声音所震撼,那哀婉的语调,让每一位在场的工作人员潸然泪下。”迷你影音工作室的詹经理向记者谈起这件事时泪眼婆娑。

  10月20日下午,这间工作室里来了一位不同寻常的顾客。下午4时,从外面传来了一阵忙乱的脚步声。工作人员赶紧打开门,有两个人搀扶着一个年约38岁,腿有残疾的妇女走了进来。

  这名妇女的脸色惨白,仅仅下楼梯的几步路,就已经使她累得满头大汗。这名妇女休息了一会儿后,对工作人员说:“我想说点话,然后录下来给我儿子留着。”“行,没问题。”工作人员就将那名妇女搀进了录音棚。录音师孙玉坤戴上了耳麦,坐在了录音室里。一切准备好了之后,录音开始了。

   “孩子,你也许再也听不见了……”一个母亲凄凉而又绝望的声音,顷刻间传遍了录音棚里的每一个角落。

  经过详细地询问,大家才知道,原来这名妇女叫李慧丽,身患胃癌将不久于人世了。她哭着对她的一个亲属说:“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孩子,你看家里穷得一无所有,我能留给孩子一些什么呢?”听李慧丽这么一说,亲属建议她说:“咱们找一个专业的录音棚,好好地录一下音,让这段录音伴随孩子的一生吧。”于是,李慧丽在亲友的帮助下从太平区的家中赶到了远在动力区的迷你影音工作室。

  詹经理听完李慧丽的讲述后,非常同情她的遭遇。立即决定免除她录音所需的所有费用,并说:“从现在开始,录音棚就归你使用了,我们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全力地配合你。”李慧丽为詹经理的真情感动得哭了出来。接着,詹经理便亲自上阵为李慧丽录音。但是,由于情绪过于激动,李慧丽几乎每句话都是哭着说出来的。而此时正在录音棚外监听的詹经理也深深地被李慧丽的遭遇,和一个母亲对儿子浓浓的母爱所打动。这个七尺男儿,在录音棚的一个角落里也陪着李慧丽一起落泪。以致后来无法再继续录下去了,只好关掉监听器,打开了外置音箱。他想通过这种方法分散一下自己过于激动的情绪。但是当外置音箱打开后,整个工作室里的工作人员都被李慧丽那充满母爱而又凄楚的声音所打动。大家纷纷停下手中的工作,静静地倾听着一个身患绝症的残疾母亲的临终遗言。每个人都被情不自禁流下的泪水打湿了衣襟,他们的心跟随着李慧丽一起在哭泣,在颤抖着……

  3个多小时后,李慧丽终于完成了仅有30分钟长的录音。当李慧丽被大家搀扶着从录音棚里出来的时候,已经是筋疲力尽了。詹经理在为李慧丽录音时,一直想着要为这个不幸的人做些什么。他知道仅靠他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所以他希望社会能对这个不幸的母亲、不幸的家庭伸出援助之手。

  然而,当他把自己的这个想法对李慧丽委婉地说出时,却遭到了李慧丽的拒绝。原来,李慧丽并不想让外人知道自己的遭遇。她的母亲今年快70岁了,身体一直不好。她担心母亲知道了她的病情后经受不住这个打击。她只想自己一个人安静地死去,不惊动任何人。

  虽然,李慧丽拒绝了詹经理的好意,但是她的遭遇却使所有工作人员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于是,一条“我们有一段一位母亲的临终录音带,你们是否感兴趣”的信息,打到了记者的传呼上……

  小孙洋,叔叔阿姨会帮你

  本报讯22日下午,当国贸城2000多业户打开这期《家报》时,大部分业户都被第一版的报道所深深吸引,有的业户甚至当场流下了同情的泪水,好多业户表示:他们会尽他们所能帮助李慧丽一家。

  东京厅的肖女士说:“我看了这篇报道后,心里挺不得劲儿的。平时,总觉得我们做生意就挺累、挺苦的,可现在看来,那都算不了什么,家里大人、孩子平平安安才是最大的幸福。这两天有时间,我会找几个伙伴一起去看看这位不幸的母亲。”

  罗马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户看了报道后,红着眼圈对记者说:“我要把这篇报道拿回去给我的女儿看看,让她看看小孙洋是怎样生活、怎样自立的。我不仅自己要尽一份力帮助李慧丽一家,我也要教育我的女儿献出她的一份爱心。”

  精品总汇的一位小伙子告诉记者:“真没法想像一家3口每月才300块钱是怎么过的,想一想有时我们一天的花销就够这个家庭过个十天半个月的,真是不应该。我想我是可以为她的家庭做点啥的。”

  巴黎厅的王小姐说:“这位不幸的母亲和我姐姐一般大,可她竟然得了绝症,只留下身体不好的丈夫和才13岁的儿子,他们该有多难啊!我想给她点帮助,照报上的地址能找到吗?”

  有着本科学历的业户刘女士刚刚看完报道,正赶上记者去采访,她说:“这篇报道不仅仅是一位身患重病母亲的绝唱,同时也是报社通过报道给全社会的倡议。我们应该伸出友爱、援助之手,帮帮这不幸的家庭,毕竟我们有这个能力。”

  有孩子的家长,更多关注的是小孙洋的命运。

  同是13岁孩子家长的李女士说:“请报社替我们转达对李慧丽的问候,同时告诉孙洋,不论妈妈的病情发展得怎样,他一定不要绝望,要好好地学习,才会对得起他那不幸的母亲。让孙洋记住:社会上有好多叔叔阿姨会帮助他和他的家庭的。”

  一位老师鼓励孙洋——让母亲看到你的坚强

  本报讯香坊区南虹小学教师曹冰,往报社挂了4次电话才挂通。

  她说:“看了这位母亲躺在病床上的样子,让我想起了我逝去5年的母亲。我母亲得的是骨髓癌,当时,她就像这位母亲一样坚强,挺着病痛自己走着去的医院,可她再也没有回来。想想,我比孙洋幸运,因为那时我已22岁了,我已能够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活了。可孙洋太小了,他生在那样一个艰辛的家,却要又要失去母爱。我想对孙洋的妈妈说,虽然是生命的最后时刻,但依然不要放弃与病魔斗下去的努力。因为你的儿子说:‘妈妈只要你躺在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家。’你的存在,就是孩子最需要的。只要你活一天,就给他一天的鼓励,他会珍惜和你在一起的每一天。你的录音,对他今后生活的指点,将是他一生的财富,你此时在病魔前的表现,会影响他的一生。同时,我想对小孙洋说,作为一个母亲的孩子,你有一位这样的母亲是幸运的。她带着残疾,却给了你一个健康的身体。你已经实实在在地在她的怀抱生活了13年,妈妈把天底下最实在的母爱给了你,你没有理由不振作。在母亲病危的日子里,你要始终让母亲看到你的坚强,哪怕是做一点点事情。因为此时你的表现,将是她最大的欣慰。如果母亲真的离开了你,你也不要过于悲伤。你要一如既往地克服困难,保持你的品学兼优,用最好的成绩,回报你不幸的母亲,用你的才华和能力,改变你父亲将来的生活。

   “这就是我们所有关心你的人对你最大的希望。”

  慈母绝唱温情幕后

  初冬的第一场大雪,没有让这个贫寒的小家感到一丝寒意。就在这个低矮的、仅10平方米的平房里,李慧丽夫妻俩讲述了曾经发生在他们生活中或快乐或忧伤的往事。他们的邻居,孙洋的同学、老师也都向记者讲述了他们和这个特殊家庭的故事。

  母亲对儿子说,孩子,你冻坏了吧

  当记者向他们索要全家福时,李慧丽竟哭了:“我对孩子最大的内疚就是,从小到大孩子没有照过一张相片,别说合影了。有一年冬天,天下着大雪,我从国贸城卖完鞋垫回来,当我摇着摇车走到一个大坡时,看到了孩子在凛冽的大风雪中站着等我。看到他一边四处瞅我,一边跺着脚双手捂着耳朵,我使劲摇着轮椅奔到了孩子跟前。看着孩子那冻红的双耳,满身的雪花,我哽咽地说:‘孩子冻坏了吧,你怎么来了?’他笑着说:‘我放学,看下这么大的雪,没让爸来,我怕你摇轮椅上不来这个坡……’我一边扑打着孩子头上的雪,一边拿着卖鞋垫的2元8角钱,说:‘孩子,今天妈妈比平时多赚了些钱,拿这些钱去买点好吃的小食品,妈从来没给你买过。’可他却懂事地说:‘妈不用买。’”这是一个年仅8岁孩子说出来的话,当时,作为母亲的李慧丽流泪了。

  妻子对丈夫说,你身上的针眼好了吗?

  为了让妻子配合医院治疗,让她的精神好些,丈夫孙文财没有把真实病历告诉妻子,怕她受不了这样的打击,但妻子还是从医生的谈话中得知了自己的病情,于是,这对夫妻在相互隐瞒中度过了两个月。

  最让孙文财碎心的是因为住院要花很多钱,妻子跟他说:“我们再没有支付的能力了,我现在已经感觉好多了,可以出院了。要不咱们回家打点滴吧,这样还可以省些钱,如果你不同意我回家打点滴我就不再治疗了。”丈夫知道她的倔强,只好答应了。然而请人点滴每次要收5元钱,这让全家人犯难了。于是,妻子又来了倔脾气,对丈夫说:“你给我点滴,要不我不点了!”在记者问他给爱人扎针时的感受时,孙文财再次止不住眼泪夺眶而出:“背着她,我自己偷偷地练,第一次在我自己的手上扎了5针才扎进去,就这样一次次地练习,我才学会了打针。直到现在,脚上的针眼也没全好。”

  父子俩说,你在,我们就是个完整的家

  8月13日,对于李慧丽一家来说,是一个万分痛苦的日子。望着病榻上被病痛折磨得日渐消瘦的妻子,望着空空四壁日渐破碎的家,孙文财这位40岁的汉子,忍住了即将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一面安慰着妻子,一面照顾着儿子,默默地承担着家里的一切。白天,他陪着妻子说笑,让她忘记病痛;晚上,他很少睡觉,不时地用手摸着妻子的呼吸,他怕突然失去深爱的妻子。他告诉妻子:“只要你躺在这儿,我们的家就是完整的。”自从妈妈病倒后,儿子孙洋也很快消瘦了下去。原本内向的他,更少说话。上课的时候,他常盼着快点下课,早点回到妈妈身旁;在家里的时候,他又害怕误了上学的时间,而恋恋不舍地离开家。过去,这个家虽贫寒却充满温馨,那时,全家人是多么快乐。他不敢想像没有妈妈的日子,他该怎样过。他拉着妈妈的手,哭着对她说:“妈妈你不要走,你躺在这儿,我就有一个完整的家。”

  邻居说,这是一对恩爱夫妻

  在邻居的眼里,这是一个让人羡慕的家庭。他们常常会看到那懂事的孩子出来倒灰、倒泔水,孩子知道自己的父母都有残疾,行动不便,家务活过早地落在了孩子身上。邻居于姐说:“尽管他们生活得很苦,但他们一家人却很快乐,在不知道李慧丽病情的时候,李慧丽每天都去卖鞋垫,孙文财在家里为孩子准备午饭,到了晚上孙文财和孩子都会去门口迎李慧丽回来。”平时,邻居们从未听到他们的吵架声,当邻居们看到他们家生活困难给送点好吃的时,他们两口子谁也不舍得吃,最后把好吃的都留给了孩子,懂事的孩子会让父母尝过才肯吃。孙文财的一条腿不好,另一条腿还有严重的类风湿,李慧丽总是亲手给丈夫做棉裤,自己穿的是邻居给的旧棉裤,她用卖鞋垫积攒的钱为丈夫买来新棉花,一针一钱絮得很厚,深怕丈夫冻着,怕他的腿犯病。

   “远亲不如近邻”,尽管附近人家的生活都很不富裕,多年来周围的邻居一直在关心帮助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在哈尔滨市邮政局工作的于女士一家是李慧丽家多年的老邻居。于女士一直把孙洋当成自己的儿子一样看待,常常是自己的儿子吃什么孙洋就吃什么,衣服也常常一买就是两套。自从她知道李慧丽的病情后就更是帮着做饭、洗衣服、倒灰。她和她的爱人轮流照顾病床上的李慧丽及她的家人。渐渐地,其他的邻居也都来了,他们向这个不幸的家庭伸出了援助之手。年过半百的郑秋芳老太太把自己多年的积蓄都拿了出来,借给李慧丽看病。居民委的三位负责人,在金主任的带动下,从她们微薄的工资中每月拿出50元钱用以资助这个困难的家庭。面对这些好心的邻居,李慧丽总是感到内心不安。

  老师和同学说,我们永远是你亲人

  据孙洋的班主任刘老师讲,劳动的时候,孙洋很有窍门,要比其他同学都会干活,干得也最多。刘老师告诉记者,这与他在家经常做家务分不开。另外,每次劳动之前,他总要从家里带来两把工具,经常是一手拿锹一手拿镐,抢在别的同学之前第一个到校。孙洋的同班同学徐伟告诉记者,孙洋很愿意帮助同学,在班里的成绩一直很好。他还经常帮助其他功课较差的同学。由于孙洋的性格很和善,所以同学们都愿意和他交朋友,为此,在同学当中孙洋很有人缘。同学们对孙洋说:“有老师和同学在,你永远不会寂寞、永远不会孤单的,你开开心心的样子也会感染你的妈妈,这更有利于她病情的好转。孙洋,你一定要坚强。”

  李慧丽说假如病好了,她会去……

   “来了这么多人看我们,一家人都高兴极了,晚上吃饭,父子俩吃得可香了,有这么多人关心我,我有希望了。”在记者采访时,李慧丽脸上终于露出了难得一见的笑容。

  本报的报道,引起了人们对这个家庭的关注,在李慧丽的心中又燃起了生的希望:“今天躺在床上我尽想着好事……”她告诉记者“每年的残疾人日我都会去义务裁剪,如果病好了,明年我还要去;我要让孩子好好学习,回报社会,回报所有关心我的人;我的针线活做得好,等我病好了,我还要给周围邻居做棉裤,我做的棉裤,型可好了,年轻人都爱穿……”

  这是个爱意浓浓的家,慈母的存在,让周围每一个人都感到欣慰,这是好心人对这个家庭的祝福。(本报记者董丽华肖景辉郑宏炜苗迎杰封娇李永明宋辉李海滨马晓红)


相关论坛】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参加申奥-网上汽车拉力赛
美国总统大选
亚洲青年足球锦标赛
新浪招聘网站
美国NBA专题
手机频道提供资费技巧WAP及电信资讯
支持奥运,网上签名!
约会文学请到新浪文化专区
新浪聊天室全新改版




新闻查询帮助及往日新闻

新闻中心主编信箱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