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人民网 > 正文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叶卫平: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在于走出去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1月13日16:16 人民网

  人民网三亚1月13日专电 记者史江民报道 1月13日14:30,在中国海南出席第二届全球化论坛的知名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叶卫平教授做客强国论坛,就“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在于走出去”话题与网友进行了交流。这次交流的时间虽然是短暂的,但从他与网友交流的话题,我们可以触摸到他开放的思维。

  叶卫平,男,1955年生,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擅长于多学科、跨学科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一体化、全球化和中国对外政策。曾主持过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和国外研究项目,曾主编了国家九五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入世”对策丛书》,著有《西方“毛泽东学”研究》和《中国入世冲刺与避险求强对策》等多部专著。1998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跨世纪人才。

  现将叶卫平教授与网友的访谈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叶卫平:这一次,我受人民日报和香港全球化合作基金会、信息产业部的邀请来三亚参加第二届全球化论坛。按照人民日报强国论坛的意见,我想和诸位网友聊一聊"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在于走出去"这个问题。欢迎大家提问。

  网友:参与经济全球化,对我国而言,将增加多少就业机会?增加多少失业人员?

  叶卫平:由于我国和世贸组织成员的谈判还没有最后结束,现在回答这个问题还比较困难。总的说来,在第二产业、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部门的失业会有比较大的增加,劳动密集型产业部门的就业会有比较大的增加。

  网友:请介绍一下您的著作和从事科研工作的体会。

  叶卫平:到现在为止,我一共出版和发表了900多万字的专著和论文,其中个人专著18本。今年一月在北京出版社出版了我主编的《"入世"对策丛书》,一套七本,它们是国家九五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的最终成果,其中我个人写了4本。这是我最新的一批成果。我搞科研的个人体会是,第一,要突破苏联模式的限制,善于进行多学科、跨学科、综合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研究,而不要受自己在大学所学专业的限制;第二,要善于发挥中国治学传统的坐冷板凳的精神,把求新与刻苦有机地统一起来。

  网友:我们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对"走出去"做好准备了吗?

  叶卫平:没有做好准备。但是我们有五年过渡期,可以争取做好准备。

  网友:在社会转型时期又游离于行政中心的青年人如何关注祖国和民族的命运。

  叶卫平:国家兴旺,人人有责。但是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你不是政府官员,但你可以用手中的笔来报答祖国。

  网友:美国对中国的苛刻要价,缓和了吗?

  叶卫平:不但没有缓和,反而有变本加厉的趋势,但这也符合谈判的规律,因为谈判不到最后一刹那间,双方都是剑拔弩张。

  网友:您说的"走出去"是否有法律上的含义?

  叶卫平:首先是,从法律上面解决走出去的问题。因为走出去涉及到我国境外投资问题和境外投资保障问题,需要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和有关部门进行立法。

  网友:请谈谈走出去的含义。

  叶卫平:走出去指的是,中国要进入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目前,我们的对外开放还立足于国内市场的对外开放,结果国内市场份额越来越小,产业结构越来越轻,中国企业要利用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组建类似于美国波音公司那样的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纵横驰骋,用国际市场的收益,来弥补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损失。

  网友:您的国防经济学为何令人想起"靠山、分散、进洞"?

  叶卫平:这次西部大开发与原来的大三线建设,战略意图上有相似之处,但操作方式上有较大的不同。


相关论坛】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参加申奥-网上汽车拉力赛
聊天室全面升级 手机大奖等着你
2001年春运信息
你消费我出钱,有奖征春节消费方案
新浪招聘网站
全新两性健康频道给您最贴心的帮助
新浪网有奖用户注册活动 手机天天送
中国男足不敌意甲拉齐奥队
手机栏目提供选购、评测个性化方案




新闻查询帮助及往日新闻

新闻中心主编信箱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