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大众日报 > 正文
注册50M免费邮箱
手机短信息传情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8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农民每个大棚收入近万元 为啥支书挣钱少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2月22日11:06 大众日报

  “今冬,俺村每个棚都收入七八千元,可李书记的两个棚却只卖了一千多元。”2月19日,记者在中国西红柿第一村——淄博市临淄区南卧石村采访,说起村支书李连寿,沉浸在丰收喜悦中的村民们脸上流露出惋惜。

  李连寿的大棚为啥赚钱少?

  难道他技不如人? “李书记的技术绝对是这个!”村民们伸出大拇指。他是全村第一个种大棚西红柿的,大多数村民都是他手把手教的,连许多大学教授、博士生也经常来向他请教,他还多次荣获山东省科技致富带头人称号。

  难道他不肯吃苦?

  村民们说:论吃苦耐劳,村里没人能赶上他。每天清晨三四点,他就起床干活,自家两个大棚是全村管理最好的,村里谁家有难事,他总是第一个赶到,村里新建的幼儿园、学校、敬老院、文化宫、新铺的水泥路等,一砖一瓦里都有他的血汗。

  记者百思不得其解。

  “他的大棚,光试种新品种了,成功了,大家跟着学;失败了,损失他来担。这些年他试种过100多个品种,推广的不足10个,你说他亏不亏。”村民们这样解释。

  “现在,科技日新月异,信息传播异常地快,一直种几个品种,肯定没出路。而要更新品种,就得有人试种,试种必然担风险,就要有损失。作为村支书,这个‘田老冒’,我不当谁当?”李连寿一脸平静。

  地处临淄区西北角的南卧石村,过去是全区有名的贫困村。1987年,该村把发展大棚蔬菜作为脱贫突破口。

  “建个棚需花好几千元,产那么多菜卖给谁?”村民顾虑重重。当时年仅29岁、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并主持村内工作的李连寿带头第一个承包了两个大棚种西红柿,他边学边干,苦干加巧干,一年下来,两个棚收入一万多元。这下可好了,村民纷纷学习效仿,不到3年,全村大棚发展到1000多个。

  南卧石西红柿名声越来越响,平均每年组团来学习的就达万人以上。南卧石人无私传授,外地人学会了技术,也纷纷种起了他们当时的当家品种“毛粉802”。

  1995年春节前,市场上“毛粉802”西红柿出现供过于求,卖价由每公斤五六元跌到了一元以下。李连寿反思:更新品种迫在眉睫。于是,他在自家大棚内搞起了试验,自费从中国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等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一下子引进了20多个新品种,仅种子钱就花了3000多元,再加上改造大棚,当年投资近两万元。到年底,别人家的一个大棚收入都在5000元以上,而他的两个棚几乎是“颗粒无收”。通过对比分析,他认为试验品种中的“以色列144”和“樱桃139”两个品种市场前景看好,便推荐给村民。第 二年,种植这两个品种的村民,单棚收入都在万元以上。

  从此一发不可收,李连寿每年试验品种都在20个以上,成功的不过10%,仅买种子的钱,他就赔了一万多元。6年来,他至少比一般村民少收入四五万元。然而,试验成功的品种,个个成了村民的摇钱树,村民人均年收入早就超过了万元,该村还被中国特产经济专业委员会评定为“中国西红柿第一村”。


相关论坛】 【关闭窗口

 新浪推荐
《音乐风云榜》2000年十大金曲评选
新浪漫情话给最爱的人手机短信排行榜
强力推荐网友长篇力作:不死鸟
Club缘花城仙子大选,汇聚热门美女
聊天得大奖-MP3商务通DVD手机钻戒
新浪网独家推出“牛县长日记”
新浪网有奖用户注册活动 手机天天送
时尚推荐:情人节经典电影海报欣赏




新闻查询帮助及往日新闻

新闻中心主编信箱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