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生活日报 > 正文
注册50M免费邮箱
手机短信传情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8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综述:代币券疯狂过后的反思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3月02日15:06 生活日报

  谁赢了

  消费者突击花券,商家借机清仓,淡季霎间变成旺季。在这件事情上,许多人认为,商家是惟一的赢家。商家虽不说,背后也是偷着乐。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这几年,随着商业竞争的加剧,大商场知道了消费者才是真正的上帝,开始学着向服务、向管理、向信誉要效益。可是眼下,消费者一抢购,一些“短视”的商家在市场竞争中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这点竞争意识又忘了,开始在消费者面前“忘形”起来。记者清楚地记得,一些消费者在被迫挨宰之后连声恨恨地说:“以后,我再也不到某某商场了!”一位著名企业家曾说过:一定要记住,你谁都可以得罪,但不能得罪自已的顾客。但是,这些商家得罪的恰恰就是自己的消费者!

  另外,事实证明,代币券点燃的“虚火”加速了一些商家的死亡。据《羊城晚报》报道,由于发放代币券是一种不用付利息的圈钱方式,为圈钱,一些商场、超市想方设法对外卖卡,导致超规模发卡的情况出现失控。正常情况下,这是商家沾了消费者的光,但是一旦遇到抢购潮,这些“资不抵卡”、“货不抵卡”的商家无疑就会受到冲击,有的难免因此加速被淘汰出局的命运。

  害了谁?

  首先当然是持券消费者。“禁卡令”下达之后,商场内涌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持券购物高潮。虽然律师先生们多次指出“券可限期作废,钱应退回”,但是消费者谁沉得住气?由于消费者“买也得买,不买也得买”,一些“精明”的商家便开始“趁火打劫”。

  再者,人民币的权威和国家税收也受到严重影响。据报道称,有的商场注册资金其实并不高,但发出的代币券动辄数百万、上千万、乃至上亿,对商家来讲,尽管发出的只是一张张自制的纸片或金属卡,但收进来的却是“通行无阻”的人民币。从货币流通程序上讲,这无异于发行钞票。

  国家税收也随卡大量流失。按规定,单位给职工发现金福利或奖金,必须先向国家交纳33%的企业所得税才可在利润中支取这笔钱。但是对一些有钱或小金库的单位来讲,如果购买代币券,开张“办公用品”之类的发票就可以很轻松地将这笔钱摊入成本。同时,无论拿这些券发给职工还是“打点”关系,个人所得税自然也就免了。

  谁之过?

  事实证明,代币券浑身是错,百无一是。那么,这是谁种下的孽根?

  无疑,首先是商家自己。这些券卡有的叫贵宾卡,有的叫优惠卡、有的叫内部职工卡、临时会员卡,有的干脆叫商场提货单、商场员工福利券,如此等等。有的标明价值,大多则不明示,只有收款台的服务员才知道。这些形形色色的券和卡大多数是商场自己发行的。

  银行也难逃其咎。因为,另有一部分代币券卡则是商场和银行联合发行的,有的叫储值卡,有的叫联名卡,还有的则一发行就上系列。至于这种卡的种类有多少,你只需到各商场的收银台前看看那列了一长串的名单,几乎涉及所有银行。后者的拥有者虽不算多,但面值一般较大,有的高达万元以上。

  作为商家和银行,谁要说他们不知道这样做违法,那只能是瞎话。采访中,一位国家执法人员拿出我国《银行法》给记者看,其上第419条明文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印制、发售代币票券,以代替人民币在市场上流通”。他问,各种代币券、代币卡存在早已不是一两天了,管理部门却是熟视无睹,这算不算是不作为呢?

  另外,有关部门在宣布禁卡时,明令妥善解决。可是,事实上呢?商家所做的大都是任其发展甚或是借机宰客,几乎无一家主动向持卡者提出协商办法。根据消费者要求,记者曾询问过几家发行代币券的商家“如何妥善解决”,得到的答复无一例外的是“在2月28日前赶快花完”。一消费者气愤地说:这叫什么回答?

  有人说,既然发行代币券违法,购买者自然也不对,凡事总要分个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吧。然而,事实上到了最后关头,发行者一句“这是国家规定的,我们没办法”就把消费者给挡了回来。商家和银行把自己的过错责任全部压到了消费者头上,这显然不合理。

  如何禁?

  其实,早在1998年春节前,国家纠风办三部门就已下达了禁止发售使用代币券(卡)的通知,今年春节前发出的已经是第四道禁令。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代币券不但没在我们的视线中消失,尤其是今年春节以来,代币券更是来势汹涌。

  客观地讲,人们对代币券的评论也有另种“声音”。前不久,在一家大商场,提起“禁卡令”,除了众所周知的“坏处”之外,一位姓刘的公司职员竟一口气向记者说出了代币券的三大“好处”。其一,年年过节前单位发福利是我国的传统,如今人们过节时都已习惯了现吃现买的新鲜食品,统一发一堆冷冻食品不仅不方便、不合时宜,且众口难调,难免造成浪费,而发卡则可避免这些弊端。其二,现在国家鼓励消费,发些限期使用的代币券可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费,而且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其三、商家借此圈到了钱又增加了销售额,同时也为银行增加了储蓄,盘活了个人手中的资金。看来,从根本上禁卡尚有一定难度。

  谈起禁卡,一些商家更是叫苦不迭。他们向记者表示,“禁卡令”肯定要执行,但是发行时面对的是有限的单位,现在持有者是无法的个人,怎么妥善处理?同时,不少律师也认为,代币券事实上形成了商家和持卡者的一种契约关系,若商家单方面终止合同,则是违约。这一下,商家就更叫难了:发出去那么大数量的券,且有的使用期限长达一两年,要在短期内“妥善处理”肯定有一定难度。

  3月1日,记者在各大商场看到,恢复平静后的商场中再也没有人使用代币券,但有业内人士说,未花完的代币券说是要“妥善解决",但商家又讲,延期使用是不可能的,退钱更不现实,这是不是意味着避过风头后,顾客手中遗留的代币券会再度登场?

  因此,有关人士认为,要根绝代币券,就应将代币券“扼杀在摇篮中”——禁止发行。要不然,该买的早买了,该送人的早送人了,要“妥善处理”谈何容易?因此,他认为,对那些顶风而上发行代币券者,一经发现,立即废止,买者损失自负、卖者连没收带重罚。这样,才能起到最根本的禁卡作用。(李岩侠)


相关论坛】 【关闭窗口

 新浪推荐
全程图文直播中国网络小姐大赛决赛
《音乐风云榜》2000年十大金曲评选
强力推荐网友长篇力作:不死鸟
Club缘花城仙子大选,汇聚热门美女
打卡聊天每天得文曲星、MP3、手机
新浪网滚动新闻每日1500条
新浪网独家推出“牛县长日记”
新浪网有奖用户注册活动 手机天天送




新闻查询帮助及往日新闻

新闻中心主编信箱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