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7月5日《午间一小时》:为孩子打造明天的希望和梦想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7月27日17:03 中央电台《午间一小时》

  嘉宾:董泽恩(晋博学校校长)

  董泽智(晋博学校常务校长)

  主持:孙 涛

  责编:董廷燕

  主持人孙涛(以下简称孙):听众朋友好,这里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大型谈话节目《午间一小时》,我是主持人孙涛。我们这次节目的录制现场在山西的一所学校——晋博学校,这所学校是1999年由两个兄弟创办起来的一所专门招收穷孩子的学校。现在这两兄弟就坐在我旁边,一位是校长董泽恩,一位是常务校长董泽智。他们两兄弟出生在山西洪洞县,看过苏三起解的人都知道这个地方。

  董泽恩(以下简称老大):你好,我叫董泽恩,是山西洪洞县人,现在我在晋博学校当校长。

  董泽智(以下简称老二):大家好,我是董泽智,是老二。

  孙:他们是亲兄弟,都是大学毕业生,好像是弟弟先上的大学。

  老二:我94年上的山西师范大学。

  老大:我上的山西大学中文系,毕业以后在厂里干了一年,当了一年副厂长,后来才有了一点钱,办了学校。

  孙:年轻的中层干部。

  老大:毕竟咱们是农村孩子,出去能受苦。

  孙:另外还是很有能力的,从创办晋博学校这一点就能看出来。弟弟也是比较精明的人?

  老二:利索一点,喜欢干脆利索。

  孙:有哥哥的大智慧,有弟弟的大勤劳,这所学校就能办得比较好。

  (编辑手记:自从得知山西两兄弟办学校的事情,就一直想认识这两位可敬的兄弟,今天我们从北京来到了山西临汾,终于见到了他们。老大董泽恩个子不高,但神采奕奕,显得精明强干,老二董泽智则比哥哥长得高大一点儿,不同的是举止言谈之间多了一份书卷气,他们两个看上去很普通,走在农村的大路上,也觉不出有什么特别。但是他们和一般的农村小伙子又的确有所不同,他们曾经跳出龙门上过大学,在城里曾经有过舒适安逸的工作,但是他们又从城里回到了乡下,用自己的积蓄办了一所专收穷孩子的学校——晋博学校,他们说要为乡下贫穷的孩子圆一个上学的梦。请关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一小时》节目——为孩子打造明天的希望和梦想。)

  孙:听众朋友好,我是主持人孙涛。据我们初步了解,董氏两兄弟之所以关注农村孩子上学的问题,是因为他们自己因为家境贫寒在求学的道路上有过非常坎坷的经历,是这样的吗,老大?

  老大:我们家比较穷,我父亲是60年的师范毕业生,也是文化人。后来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被扣了里通外国的帽子回到乡村当老师。在农村,我们的生活水平比较低,从我上小学开始,虽然学费只有几块钱,但是也很难交得起,稍微懂事一点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从初中开始就开始打工了。虽然我父母都比较穷,但是他们明白一个道理,孩子上学非常重要,知识非常重要,所以一直比较支持我们读书。

  孙:上学是很重要的,但是在这个贫困的地区上学,确实是比较难的,尤其是你们家出了两个这样的大学生,很不容易。

  老大:对,尤其我们只相差一岁,上学非常难。

  老二:我记得我们那时候点煤油灯,都舍不得。

  老大:买蜡烛就更奢侈了,家里从来都没有安电灯。

  孙:现在也没有安电灯?

  老大:没有。因为我们现在都已经大学毕业了,钱都省下来办学校了。

  老二:三年级的时候,我记得第二学期就交不起学费了,虽然那时候学费才12、13块钱。

  孙:然后你们就自己去打工?

  老大:在四五年级的时候,我们就去卖冰棍,2分钱一块的冰棍。

  老二:你可能没见过,拿个木头箱子,糊个白纸,外面拿褥子包着,怕冰棍融化。那时候不会骑自行车,只会跨,因为人矮嘛,所以就两个人跨着一辆自行车。

  老大:现在在农村的公路上也经常见到孩子这种姿势乘车。

  老二:现在都已经时兴无梁车,这种好骑,以前不多。

  孙:一个夏天能挣多少钱?

  老大:挣得不少呢,有时候一天下来,就能挣一块多。

  孙:能把自己的学费解决了?

  老大:能,还有剩余呢!只要辛苦点,跑远一点,效益还是挺好的。到初中的时候,挣的钱就多了。你可以干些重体力活,到后来我们当建筑工地上的小工,一天就可以挣两块五,我们两个人一天五块。

  孙:那时候学费多少?

  老大:50、60块。

  孙:也能把自己的学费挣出来?

  老大:能。

  孙:我觉得这就是你们兄弟高明的地方,我估计你的那些小伙伴们在做小工的时候,他们挣的钱可能都用在盖房子上了。

  老大:是,我们把所有的收入都交学费了。

  老二:人家都笑话我。

  老大:农民以地为本,但是我爸说‘耽误了庄稼是一季,耽误了孩子上学是一辈。’我父亲说‘我的头磨成酸枣核,也要供你们上学’。我觉得我们能出来,挺感谢父母的。而且那时我们打工也挺辛苦的。比如像打砖,我们一个人干一个半人的活。我一个人抬板,我弟弟拉两个车,辛苦极了。

  孙:那会儿你多大?

  老大:不小了,我上高一了。那时候,一天可以挣12块钱了,那是最高工资。

  老二:我觉得我们走过来靠的是一种精神,全家人互相鼓励,靠着凝聚力我们互相搀扶着走过来了。

  老大: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我和我弟弟去临汾卖麻花,然后回家,大年三十,没有车了,我们只好走回去。在我们回家的路上,别人家里就已经开始响鞭炮了。回家以后,我爸妈点着煤油灯,炒了一个豆腐、还有一个什么凉菜,等着我们吃饭,那种场景,如果一家人没有相互鼓励的话,我们也真没办法坚持下来。我现在也跟学生们讲过这件事,当然可能孩子生活背景不同,现在的孩子感受不到那种艰辛。但现在我想起这件事来,多少年了,我都心酸。

  孙:但这也是一笔财富。

  老大:但是跟孩子们讲,他们就觉得是很可笑的,而我们就想哭。当时那种心情,又怕别人笑话,又怕家里人担心,其实仅走回来这点苦,不算什么。回到村里,别人都围着电视,而看到自己的父母,在焦急地等着孩子回来,我记得我一回来,我妈眼睛都红了,虽然没有哭出声来。但我爸倒挺乐观,招呼我们赶快吃饭。所以到现在这个情景我们都记忆非常深。我记得一伟哲人说过,苦难是一笔财富。

  孙:重要的是你就把这苦难战胜了,战胜的成果就是你们兄弟俩都考上大学了。

  (编辑手记:每次谈起以前艰难的求学路,哥俩都是记忆犹新,人们常说,苦难是锻炼人成长的最好学校。哥俩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磨练,坚持读完了小学、初中、高中,继而又先后考上大学。请继续关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一小时》节目——为孩子打造明天的希望和梦想。)

  孙:你是什么时候考上大学的?

  老二:94年。

  孙:弟弟考上大学,哥哥反而是后考上。

  老大:我复习了一年,我挣的那些钱,先让弟弟拿上,后来自己又努力考上了大学。

  老二:我们哥俩上大学的时候,最困难了。

  老大:我们走了之后,家里一颗粮食都没有了。我们也一直在担心爸妈怎么生活。后来我们上大学,继续打工交学费。

  孙:咱们这一块儿的农村确实是很贫穷,你说你们兄弟俩的经历,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一直到大学,都在打工,确实是很难啊!

  老二:对,我们是穷孩子,我们办这所学校最大的动力也就在这里。其实,在农村有很多聪明的孩子,但是也有很多人没有我们这样幸运,能够上学。

  孙:你有一个好父亲。而且,我觉得你们哥俩也应该互相感谢,因为你们哥俩相差的年龄比较小。

  老二:对,我们躺在床上沟通,互相鼓励、探讨,这对我们的战胜困难非常有帮助。

  孙:那你们从什么时候开始商量着办学校的?

  老大:主要是99年收麦子的时候,我妹妹上小学交学费,要交一百多块钱。当时我们俩就感叹,这么多钱,肯定有许多孩子交不起。于是我弟弟就提出来要办一所学校。我们肯定也不是大圣人,就想我们的能力有多大,能挽救多少可能失学的孩子,就使多大的劲。当时我父亲同意了,我母亲有点儿意见,但我母亲也不是不同意,她很沉默,她在思考这个问题,儿子们很大了,该成家了。

  孙:好不容易跳出了农门。

  老大:对,这么多年的心愿就是从农村跳出来,将来在城里有一份安稳的工作。当时,我们在城里有了比较安稳的工作。弟弟在一所学校当了老师,我也在一个厂里当了副厂长,马上也就能分到房子了。要牺牲这些,需要下很大决心。我母亲很沉默,但我弟弟跟我说了,他愿意把他攒的钱拿出来,其实我也在担心,许多东西舍弃了我倒无所谓,但是万一学校办不成,怎么办?

  老二:当时我就说,咱们先悄悄干,先不辞工作,先筹划,等学校有眉目了,再抛弃城里所有的东西。

  (编辑手记:为了圆农村贫穷孩子上学的梦,哥俩考虑再三,放弃了在城里的工作,拿出积蓄七万元办起了一所专门招收穷孩子的学校——晋博学校。面对这样的选择,哥俩不止一次互相鼓励: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要面临多次选择,克服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诱惑,在每一次的选择之后,我们的生活阅历都将更加丰富,生活也将变得更加充实;我想用我的心告诉你,生命只有一次,青春更值得珍惜,让我们敞开心扉,共同谱写青春的乐章。请继续关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一小时》,为孩子打造明天的希望和梦想。)

  孙:听众朋友,您好,这里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大型谈话节目《午间一小时》我是主持人孙涛。本期节目是在山西晋博学校录制的,您现在听到的歌声就是晋博的孩子们唱的。在没有来到这个学校的时候,我和本次节目的责任编辑董廷燕在想像着这个学校是什么样子,当时认为,学校可能是比较简陋的,但是到了这里之后,我们看到学校窗明几净、绿树葱葱、鸟鸣啾啾,真为这些乡村的孩子有这样好的学校环境感,到由衷的高兴。于是在课后我找到两位小同学,和他们聊了聊。

  孙:你今年多大了?

  郭燕燕(以下简称郭):13岁。

  孙:从哪儿来的?

  郭:汾西。

  孙:怎么知道这所学校的?

  郭:看电视。

  孙:来这所学校有多长时间了?

  郭:一年。

  孙:这儿好吗?

  郭:好,这个学校的教学质量比较好,老师对我们也好。

  孙:收费怎么样?

  郭:低。

  孙:你一学期要教多少钱?

  郭:150元的学费。

  孙:生活费呢?

  郭:生活费每个月40。

  孙:连吃带住40块钱?

  郭:嗯。

  孙:能吃饱呢?

  郭:能。

  孙:吃什么,告诉我。

  郭:早上吃馒头,中午做点面条,晚上也是馒头。

  孙:多长时间能吃一次肉?

  郭:大概一个星期吧。

  孙:跟家里的生活比起来呢?

  郭:差一点。

  孙:你坐车回家需要多长时间?

  郭:两个小时。

  孙:你也是从汾西来的?你坐车也需要两个小时?

  尚鹏飞(以下简称尚):三个半小时。

  孙:你今年上几年级?

  尚:初一。

  孙:我发现农村的孩子确实比较腼腆,学习成绩怎么样?是他好还是你好?

  郭:他比我好。

  孙:你们准备将来考大学?

  郭:嗯。

  孙:有信心吗?

  尚:有。

  孙:你们将来想干什么?

  郭:我想当个作家。

  尚:她作文写得很好。

  孙:我先给你一个机会,你先描述一下你的学校吧。

  郭:我们学校有和蔼的老师,团结的同学,我们学校的环境很好,每个星期打扫一次卫生……

  (编辑手记:乡村里的孩子是腼腆的,他们虽然不善于言谈,但从他们的脸上和目光中我也分明感受到一种真实的快乐,我想他们肯定自己知道是幸运的,如果没有晋博学校,他们中的许多人可能会很快回家务农,从而失去了学习的机会。)

  孙:刚才也算是小小的调查,问了学校里的两个同学,他们也觉得收费很少,尤其是一个月才40块钱生活费,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能既保证收费低,又同时要满足学生基本的需要?

  老大:这就要花心思了。

  老二:首先原料要便宜,在外面零售价是六毛的时候,我批发的是三毛,所以按外面的零售价购进肯定不行,所以在计算的过程中,要最好、最大限度的省。有一句话,节约每一分钱返还老百姓,我们就是要把学生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不但要让孩子吃饱,还要尽量保证学生的营养需要。

  老大:在生活上我们提倡节俭,不要浪费粮食。

  老二:去年我们有的孩子扔馒头,我专门把他们叫过来,捡起来吃,大家一块儿都吃。就是以身作则来教育孩子不要浪费粮食,必须要孩子知道,有很多东西是属于社会的,你只有权利去享用,没有权利去浪费。

  孙:我刚才在学校转了一圈,还发现你们每一个宿舍都不关门。

  老大:对,我们平时的教育就是不关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不能偷窃。

  老二:我反对学生,你偷他的书,他偷你的本,我希望学生在一个安定的环境下学习。

  孙:这是他律和自律的互动。

  老大:大家可能听到了,从我们的思路,从我们的方法,可能有点理想主义色彩。我们也一直为理想主义奋斗。

  (编辑手记:董氏兄弟对建立起来的学校投入了全部的精力和爱心,慢慢地,一所全封闭,寄宿制,军事化管理的学校,在立足农村的基础上以低收费高质量的教育赢得了良好的声誉,请继续关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一小时》节目——为孩子打造明天的希望和梦想。)

  孙:你们现在有多少学生?

  老大:170多个。

  孙:你们学校出名了之后,是不是也有学生自己找过来?

  老大:我们最远的学生是来自河南的,河南那个女孩子是看了报纸后想到我们这来的。哪个女孩的父亲是捡破烂的,已经失学两年了,父亲年龄毕竟大了,他感觉不会有这样的好事,作为孩子他比较纯朴,比较纯真,于是就试着给我发了一封信,说:“董老师,我冒昧的给你发一封信,我是河南人,已经失学两年了。我看了报纸之后,我爸爸不相信有这样的学校,于是我试着给您发一封信,不知道您那儿收不收外地的学生?”

  孙:这是男孩女孩儿?

  老大:是女孩儿,叫丁晶,16岁了。看完信后,我们没有犹豫,马上给她发了信,让她过来。孩子是瞒着父亲来的,她父亲怕被骗了。孩子来了以后觉得挺好,于是给她爸爸写了一封信,她爸也过来看了,非常感动,说了好多感谢我们的话。

  (编辑手记:在晋博学校,丁晶的学费被全免,重新拿起课本的那一刻,丁晶说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丁晶在晋博学校呆了一年多,很可惜的是在我们录制本期节目的时候,丁晶已经回老家河南参加中考去了,但是学校的孩子们告诉我说,丁晶走的时候哭了,她说她永远忘不了这所学校,忘不了曾经帮助过她的老师。请您继续关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一小时》节目——为孩子打造明天的希望和梦想。)

  (学生朗诵课文声音)

  孙:您好,听众朋友,这里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大型谈话节目《午间一小时》,我是主持人孙涛。我们现在在山西晋博学校做这次节目,晋博学校虽然是一所民办的私立学校,但是老师的师资力量都非常强。坐在我面前的就是一位教化学的秦老师,他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您好秦老师。

  秦:你好!

  孙:哪年毕业的?

  秦:2000年7月。

  孙:在这儿教了多长时间了?

  秦:一年。

  孙:是什么吸引你来这里的,你跟校长有亲戚吗?

  秦:没有亲戚。

  孙:您可能看到他面对的学生都是贫民子弟,您想过来帮他们一下。

  秦:对。

  孙:您家庭出身呢?

  秦:我是农民的儿子。

  孙:那您肯定知道农民的儿子想上学很不容易。

  秦:农村上学很不容易。

  孙:有没有动过要走的念头。

  秦:如果有条件,我也回我们山区,办一所这样的学校。

  孙:这是不是你在这儿教下去的动力所在?

  秦:对,希望能给更多的孩子提供上学的机会。

  (编辑手记:课堂上优秀的乡村老师,当面对我们话筒的时候竟然像孩子们一样腼腆,虽然秦老师不善于言辞,但当他平静的说出有条件有机会我也要回老家办一所这样的学校的时候,我还是能深切的感受到:乡村老师爱乡村孩子的那份真诚和激情。其实在晋博学校的老师,每天和学生吃一样的饭食,馒头白菜和面条,每月也只拿300元的薪水,时间一长,有的从城里来的老师受不了都打道回府了,但更多的老师也留了下来。)

  孙:现在学校有多少老师?

  老大:14、15个。

  孙:他们都怎么过来的?

  老大:有的看了报纸,也有我们招聘的,当然当初招聘的老师大部分都没有留下来,为什么呢?人家一开始听说是私立学校,都认为工资都在千把块以上,但是一听说工资这么低,而且要求还这么严,工作任务又这么重,所以有很优秀的老师就走了。

  老二:能留下来的老师,起码和我们达成了共识,就是他把教育当成了事业来做,在这方面我非常感谢他们。

  孙:老师一个月的工资是多少?

  老大:很少,只有300块钱。

  孙:那确实需要很大的精神的力量,才能在这儿坚持。

  老大:很多人坚持不下来,因为我们这条件比较艰苦,房子没有,加薪没有,我们这儿的老师,很大程度上都是一种感情,思想上的投入。

  老二:咱们留下来的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点,大部分都是从农村走出来的,这样他对农村的孩子、还有农村的天地,都有一份浓厚的感情。

  孙:对,他认为教现在的孩子就是在教当年的自己。

  老二:而且可以说99%都是比较穷的农村孩子,都是由于在求学路上跟我们有类似经历,所以干起工作来也都比较认真。

  (编辑手记:惺惺相惜,董氏兄弟和晋博学校的老师们给予孩子的真情和爱心已经永远留在孩子们的记忆深处。初一五班的张晓燕在作文中畅想:“时光如梭,一眨眼之间我就长大成人,我也有了工作,挣下钱,办一所像晋博一样的学校”;还有初一四班的赵飞刚在作文中也这样写道,“20年后我成了一名乡村老师,我的班上也有几个爱捣乱的学生,就像我以前在晋博学校一样,于是我就想想当年的老师是怎么管我们,我也效仿,教育好他们。”这是一群多么可爱的学生啊!在我们节目就要结束的时候,我们有幸见到了董氏两兄弟的母亲,对于两个儿子办学校的创举,善良的母亲从开始的沉默到现在给予了理解和支持。)

  董母:办学校,办了就办吧,咱们尝到过没有钱的滋味,体会到村里人缺钱、困难。

  记者:可是亏了自己儿子啊。

  董母:我们都是穷人,又能亏他们什么?就是亏他们不能赚大钱。在这学校,生活是很苦,学生们是生活不好,老师们也很苦,生活也不好,咱们说实话。

  记者:现在两个儿子在农村来说,也比较大了,您看还没跟您娶上儿媳妇呢?

  董母:咱急着要儿媳妇干什么?别人都急着讨个媳妇要个孙子,我对这个问题从来不渴望,也不太希望,也不急。针对国家现在不让多生又让晚婚晚育,正合适。

  记:您看现在也没有钱娶儿媳妇啊?

  董母:咱就这个穷家,愿跟就跟,不愿跟拉倒。咱不掏钱,咱也掏不出钱,跟你说实话,咱也不急着要儿媳妇、抱孙子。

  记:没有给儿子这个压力,是吗?

  董母:对。

  孙:一位多少朴实可敬的母亲啊,在我们节目将要结束的时候,老大校长董泽恩告诉我们一个喜讯,他已经有了一个女朋友,就是一直留在晋博学校和他共守清贫的女教师——邓原芳,我们衷心的祝愿他们有情人终成眷属,也衷心祝愿晋博学校所有的老师和学生们都有一个美好灿烂的明天。

  好!听众朋友,这次《午间一小时》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下次再会。

       短信发送,浪漫搞笑言语传情


发表评论】【时事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分 类 广 告
北京
  • 想去德国和日本?
  • 拥有自己的网站!
  • 50元!全球通卡
  • 热气球飞行员培训
  • 大运会广告位招商 济南
  • 新思维技校招生
  • 野蛮体魄文明精神 上海
  • 交大品牌 昂立培训
  • 松花江饺子楼
  • 虹云伴您逍遥游
  • 欢迎加盟徐汇商圈 广东
  • 浙江大学研究生班
  • 私立华联学院招生
  • 分类广告刊登热线>>

     相关链接
    方宏进将与您谈职称评定 《午间一小时》诚征现场听众(2001/07/27/ 07:35)
    7月14日《午间一小时》:离婚之后怎么办(2001/07/27/ 07:33)
    7月27日《午间一小时》预告:郁钧剑演播室(2001/07/27/ 07:29)
    7月22日《午间一小时》:没有播出的故事--访李仲生(2001/07/26/ 10:23)
    中央电台《午间一小时》专题
     新浪推荐
    2001年北京高考分数查询即将推出
    新浪教育全新改版--英语、考试、出国、培训
    快来参加新浪网友婚纱靓照大赛!
    中国男篮征战亚锦赛
    联想北京2008年奥运会专题
    全新北京都市生活--引领时尚 白领必读
    订阅手机短信笑话 天天笑口常开!
    为漫画梦找一个家-漫画作家专栏闪亮登场!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