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河南报业网 > 正文
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楷模--记中原油田钻井泥浆公司总工程师王中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3月21日09:03 河南报业网

  星光在广袤无垠的天空闪烁,夜幕下的中原油田一片寂静,只有一台台抽油机在不知疲倦地工作着。而在油田钻井泥浆公司的实验室里,一位年轻人仍神情专注地观察试验情况。15个寒来暑往,在这间小屋里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恐怕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他就是中原石油勘探局钻井泥浆技术研究所总工程师王中华。

  定 位

  1985年夏天,年仅20岁的王中华从郑州大学化学系毕业来到中原油田。怀着干一番大事业的豪情壮志,王中华带着憧憬与好奇审视着这片神奇而广阔的土地。然而没过几天,野外工作的新鲜感便被钻台上钻杆的转动转没了,看着那一个个孤独地矗立在荒野上的井架,想想所学的高分子专业和从事的工作不太对口,王中华不禁怅然若失。加之分配在大城市工作的几位同窗好友纷纷帮他联系单位,王中华动摇了,他回到郑州,准备到一家研究单位工作。然而,就在这跨出一步就可能永远告别荒郊野外的关键时刻,王中华反而感到心里空落落的。想想油田领导和学校老师对他寄予的厚望,他又悄悄地回到了油田。

  在与工人师傅们一起风餐露宿艰苦奋斗的工作中,他渐渐爱上了油田;从油田相对滞后的开采工艺中,他渐渐意识到了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一次他看到工人们添加钻井液添加剂的随意性很大,就问:“添加化学药剂有没有比例?”工人们无奈地说:“钻井液添加剂大都从国外进口,不太适合中原油田,不用不行,用了也好不到哪去。”

  工人师傅们的话强烈地震撼了王中华。作为一个化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他清楚地意识到,不是油田无用武之地,而是他不了解油田。他下决心在这里干一番事业。这时的王中华已将自己的命运同油田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21岁的王中华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一心扑在了科研之中。他像普通职工一样,整天一身工衣,深入各个油区的钻井队,仔细观察各种钻井液的处理方法和效果,虚心向有经验的工人师傅和技术人员学习,收集了上万个原始数据。别人休息时,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阅读国内外钻井液方面的专著。节假日,别人打点行装回家,对他却是钻研的大好时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阅读了大量的专著,走访了30多名技术人员和专家,仅笔记就记了几百万字。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王中华提出了从分子结构入手,有针对性地研制钻井液添加剂的观点。经过反复试验,1988年,王中华终于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得到国内专家的肯定。

  初战告捷,带给王中华的不仅是成功的喜悦,更让他兴奋的是,他终于找到了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提高石油开采能力的路子。王中华没有陶醉于这初尝胜利果实的愉悦之中,而是从此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攀登的漫漫征程。

  人们发现王中华时间抓得更紧了。除了吃饭睡觉,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看书和做试验上。通常王中华的作息是这样安排的:早上6点起床、7点上班,中午不休息,下午1点上班,6点下班,晚上12点以前没有睡过觉。

  为时时鞭策自己,在王中华简陋的办公室里“珍惜时光”4个字最为醒目,甚至在热恋中,王中华在时间上对心上人也特别苛刻。

  王中华生活得非常简朴,而买书却特别大方。为不断汲取科研营养,他时刻关注着世界石油科研的新动向,为此,他每年的工资大多用于购买石油科技专著和科技杂志。他家里惟一值钱的东西就是书。难怪有同事说,如果把双人床搬走,王总的家就是一个图书馆。

  王中华在这片神奇的热土上找准了自己的位置。

  跨 越

  素有石油地质专家“考场”之称的中原油田,石油一般都深藏于地下2000多米,地质结构复杂,地层温度高、含盐量大。泥浆被称为钻井的“血液”,起着平衡井筒压力、携带岩屑、冷却钻头、巩固井壁及保护油气层的作用。一口井因为泥浆性能不稳定或不适应,往往会产生卡钻、坍塌甚至发生井喷,少则损失几十万元,多则损失数百万元。王中华立下决心,要研制出一种适合中原油田特殊地质构造的新型泥浆添加剂——改性磺化单宁降粘剂。

  改性磺化单宁降粘剂国内没有研究过,无法借鉴。王中华翻阅了几十本关于钻井液添加剂的资料,记录了20万字的笔记。稍微有一点空儿,他就到郑州、新乡等地的图书馆,如饥似渴地查阅有关资料。

  试验中,王中华屏息静气地观察每一个细小的化学反应,一呆就是几个小时。为加快试验进度,他一大早进入实验室直到晚上很晚才离开,午饭晚饭就在实验室吃,有时一天他要做四五个试验,同时开动五六台设备失败——试验——再失败——再试验二十多天过去了,合成试验时终于有“晶体”析出了,王中华激动了,因为这是试验成功的前兆。很快试验获得了成功。改性磺化单宁降粘剂的成功研制,克服了油田传统钻井液添加剂不耐高温、高盐的缺陷,仅此一项就为油田创造了上千万元的经济效益。该项科研成果于1988年通过省级鉴定,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被收入《中国技术成果大全》。

  科技攻关需要的不仅是坚强的毅力,有时还要面对生与死的考验。

  1989年7月,他在进行油井水泥减阻剂——这项填补国内空白成果试验时,一个反应釜突然喷出了大量的甲醛和丙酮混合气体,霎时弥漫了整个车间,随时可能发生的爆炸威胁着在场的每个人的生命。王中华让十几名试验人员快速撤离现场,自己却勇敢地向正在喷着有毒气体的反应釜冲去。他手把冷水管,用冷水流冲击釜面,反应釜在强大的冷水流冲击下,喷涌的气体慢慢收拢了。置生死于不顾的王中华不仅防止了爆炸事故的发生,而且获得了第一手试验资料。

  在水溶性聚合物化学领域,高纯度有机化工原料单体(AMPS)被称为“工业味精”,以它为基础可以生产出很多化工产品,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医药、纺织印染等众多领域;以它为基础生产的原液可以有效地解决钻井生产中的许多技术难题。但该产品90年代也只有美国和日本能够生产,在中国则是空白,有人劝他:“中华,以咱所现在的条件,要研制AMPS难度太大。”但他不顾别人的劝阻,一头扎进了AMPS的研究之中,不知失败了多少次。越失败,王中华的劲头越大,他像着了魔似地满脑子想的都是他的试验!1994年大年初一,在岳父家吃过早饭的王中华,不顾家人的劝阻像往常一样骑自行车到几公里外的实验室做试验。路上雪深路滑,突然,一辆汽车驶来,把王中华带出几米远。司机吓坏了,要送他去医院。可王中华站起来活动了一下,感到没啥大问题,拍拍身上的雪对司机说:“你走吧,我还要赶着做试验呢?”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1997年,王中华和他的同事们终于成功地研制出了这种新型、高纯度有机化工单体——AMPS,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1998年,该项成果被评为“国家级新产品”,专家们称它“在推动专用化学品的发展方面,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

  中原油田使用王中华他们研究的AMPS为基础液生产的磺酸盐聚合物,使1999年开采成本与1998年相比降低了500万元。

  面对巨大成功,王中华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把他作为冲向另一科技高峰的起点。王中华总是这样告诫自己、激励同事:一个科技人员只有永不停息地创新,才能在科研方面永葆青春。

  石油是不可再生的能源。进入90年代,中原油田的油层含水量超过了85%。发展三次采油技术势在必行!在三次采油工艺中,能否尽早研制出能适合中原油田的耐高温、高盐的驱油剂,是摆在油田科技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王中华有些犹豫了。因为驱油剂已超出了他的研究领域,自己也早已名声在外,一旦失败对自己将是一个很大的打击。连续几个晚上,王中华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干,的确没有什么把握;不干,找不到新的驱油剂,中原油田将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干,个人名声算得了什么!即使失败了,也会为后人提供一些经验。”1997年,王中华主动请缨,在与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有关人员一起申请《耐温抗盐合成聚合物驱油剂的研究》的立项时,王中华坚定地对他的同伴说:“滴水可以穿石,不是因为它力量强大,而是因为它昼夜不舍地滴坠。”

  两年多过去了,王中华和他的同事们,正是用滴水穿石的精神研制成功了耐温抗盐合成聚合物驱油剂。这一重大研究成果,突破了高温高盐油藏难以用化学方法驱油的禁区,使聚合物驱油在中原油田的应用成为现实。中国科学院渗流力学研究所提供的鉴定说:“在同等条件下,合成聚合物优于生物聚合物,适用于中原油田的高温高盐油藏。”专家预测,这一产品可大幅度地提高油田的采收率,预计可为中原油田增加可采储量1000万吨,这相当于中原油田用3年时间,投资10亿元找到的可采储量!

  试验成功的那天,人们看到两眼充血、满嘴起泡、头发散乱、疲惫不堪的王中华像小孩一样天真地笑了。

  对于王中华在科技攻关中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共青团河南省委授予王中华“河南省五四青年奖”,全国总工会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许多荣誉。1992年王中华被破格晋升为高级工程师。1996年任中原石油勘探局钻井泥浆技术研究所总工程师。王中华实现着他人生中一次又一次跨越。

  境 界

  在王中华和他的同事们为社会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各种荣誉也接踵而至。但王中华并没有陶醉,他说名利是一种包袱,更是一种腐蚀剂,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就要有一点精神,不被浮名和私利所束缚。

  排名次在科研单位是最难解决也是最令人头疼的事儿,可在王中华的泥浆技术研究所里从没有为此事犯过难。王中华的同事们说,王总对名利看得很淡。王总常对我们讲,一个集体,如果大家都想自己多得好处,长此以往,人心就会涣散,就形不成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就干不成任何事情。王总的人格魅力吸引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单位领导告诉记者,王中华对同事们生活上关心、事业上帮助,但在工作上、政治上要求却极为严格,每月的思想汇报材料,他都要亲自过目,总结不认真的还要重写。几年来,身为党总支成员的他已培养了6名党员,这6位同志都已成为工作中的骨干。有一次领导看他太忙,没有让他参加党员学习,他生气地说,我是一名党员,是泥浆所里的领导,如果我少参加学习,又如何要求别人?

  说起王中华,魏军总是满怀感激。他说王总不但给他技术指导,关键是把他的思想给改变了。刚毕业那会儿,他觉得自己只要试验做好就行了,其他方面无所谓,思想散漫和生活上不拘小节问题不大。可是王总不这样认为,经常找他谈话和他交流思想,并要求他写入党申请书。现在他已经有好几年的党龄了,思想改变了很多,科研成果也有好几个了。他说,王总工程师是他真正的老师。从西北大学毕业的黄宁第一天工作就和王中华在一起。当时她压力很大,因为她是大专毕业,总害怕做不好试验。王总好像看透了她的心事,经常鼓励她,尤其是她做试验时王中华在她身边讲解、指导,并让她试着学写学术论文,她的第一篇论文发表无论是文章的格式和语言文字,王中华给她修改了好几遍,可当她写上王中华的名字时,王中华不让。从此她的信心更大了。现在她已发表了几十篇论文,出了好几项科研成果。一起毕业的同学羡慕她。她感激地说,她之所以有今天,关键是有一个好环境、好老师。

  对王中华来说,他这一生有愧于两个人,一个是生他养他的母亲,一个是相濡以沫的妻子。说起母亲,王中华心中有一个永远的遗憾。那是1987年一个试验的关键阶段,他收到母亲病危的来信和电报。可当时这一重点项目正在成败的节骨眼上,自己如果离开就很可能功亏一篑。他硬是含着眼泪将信和电报放在抽屉里,又投入到试验中。几天后,当王中华试验获得成功,连夜赶回家时,母亲慈祥的笑脸已经被永远定格进了镶着宽黑边的镜框里。面对母亲的遗像,他长跪在地,失声痛哭。母亲给了他生命,又在最艰难的岁月里把他拉扯大,可是在老人家临终时他却没能在膝下尽一份孝心。

  对于妻子,王中华心里很愧疚。结婚10多年了,他几乎没有时间陪妻子聊聊天、散散步。10多年大量的家务全部落在了患甲亢病的妻子身上,妻子的病一两个星期就要到医院看一次,王中华很想陪妻子一起去看病,但他整天忙于科研,很少陪妻子到医院。所以到现在他还没要孩子。但贤惠的妻子理解他,用王会梅的话说,她当初看上的就是王中华的品质和敬业精神。

  随着王中华成为国内油田化学领域知名年轻专家,前来找他进行技术咨询的人和单位越来越多,深圳的外企以高薪、汽车、别墅等优厚待遇聘请他;北京的专家让他去读硕士、博士,并许诺把他和妻子的户口迁入北京,并分配一套高工住房,这些王中华都谢绝了。

  熟悉王中华的人都说,只要王中华愿意,他肯定是中原油田的首富,因为他的每一个科学配方都能带来丰厚的回报。1994年,辉县振兴化工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因为没有“拳头”产品而显得萧条一时,忧心忡忡的厂领导决心开发一项新技术产品。他们请来了国内许多化学专家都未能成功。后来,他们慕名找到了王中华。受单位委托,王中华来这里进行技术指导。在他的悉心指导和辛勤努力下,产品研制成功,当年创产值600多万元。目睹着新产品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各地,厂长孟广生在与王中华所在单位结算完服务费后,说什么也要单独送他一笔酬金,王中华拒绝了。对此很多人不理解。当记者问他这些劳务或者说是辛苦费不是可以多劳多得吗?王中华却说别人多劳多得,我不反对,我不能这样想。我的科研成果属于集体,如果我拿了报酬,就等于拿了集体的东西。还有的厂家把开好的家具发票偷偷地放在他家,他一直没去领。还有的非要给他老家的弟弟妹妹解决工作都被他谢绝了,为此弟弟妹妹埋怨他,还有……时间长了,他们都知道,王中华对这些不感兴趣,送了反而伤感情,所以就不送了。

  在王中华家里,记者看到70多平方米的房间里有些杂乱,房顶上的天花板有些脱落了。记者问他付出和得到的成比例吗?他若有所思地说,条件越艰苦越能提高自己,搞科研工作不存在付出和得到的比例,生活中过得去就行了,如果要寻求回报,人就会变质,就会固步自封。王中华最高兴的时候,就是选准新的项目,并顺利完成。

  有人说他是市场经济中的“大傻瓜”,也有人说他是个“怪人”,但王中华说,人活着就要奉献。这是他做人的原则。这一原则在他的事业中得到完美地体现,并化作崇高的精神,激励着、鼓舞着每一个年轻的科技工作者在自己的岗位上奋勇登攀。(本报记者 苑海震 本报通讯员 王 俭 )(河南日报)


相关论坛】 【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新浪推荐
世纪盛典倒计时--2001奥斯卡奖完全接触
新浪汽车频道改版:汽车新闻 用车修车…
新浪网网友个人专辑全新改版
男人女人频道倾力推出爱情小说连载
竞技风暴举办2001赛季甲A有奖竞猜
时尚组图:人体艺术写真获奖作品展
新浪网滚动新闻每日1700条
享受手机短信息服务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