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河南农业结构调整中要处理好五个关系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4月05日10:05 河南报业网

  结构调整是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新阶段的主攻方向、中心任务,又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任务十分艰巨。我认为,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需要处理好五个关系。

  一、变与不变的关系。即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变化与农业基础地位不变的关系。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历史性转变:农产品供求由长期短缺变为
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部分品种出现了区域性、结构性过剩;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农业的发展已由主要受资源约束转变为受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农村经济的开放度、外向度进一步提高;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忽视农业、放松农业的倾向。那么,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任务变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能不能变?发生这些变化,是不是意味着农业基础已十分牢固?我看,千万不敢轻率地下结论。近几年发生的洪涝灾害和严重旱灾,就暴露出我省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和生态环境的问题。抗灾能力低,一直是困扰我省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还有一些地方仍然是靠天吃饭。农业是稳民心、安天下的战略产业,特别是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9200多万人口的农业大省,由基本省情决定,稳不住农村这个大头,就会丧失把握全局的主动权。如果不把农业放在整个经济工作的首位,国民经济也不可能持续健康发展。现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困难很多,农业尤其不能出问题。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因此,尽管农业和农村经济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但是农业的基础地位没有变也不能变。在结构调整中,要进一步稳定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积极适应农业结构调整本身对基础设施建设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搞好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植树种草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搞好农村公共设施建设,为结构调整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生产条件,提供更大的回旋余地。

  二、多与少的关系。即粮食的总量与质量的关系。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是农业这个基础的基础。这几年,我省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粮食连续五年大丰收。1999年,粮食总产量达425亿公斤,去年尽管发生了严重的旱涝灾害,仍获得较好收成,全年粮食产量达410亿公斤。这在过去连想都不敢想,是了不起的成就。与之俱来的是,国家库存大量粮食,还要支付一定的保管费用,增加了财政负担;农民手中存粮也不少,出现了卖粮难。很显然,这是前进中的问题,与过去农产品短缺时期的问题有本质的区别。现在,粮食是不是真的太多了,我省的粮食生产是否真的过关了?这个问题需要辩证地看。目前,粮食的总量确实不少,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有了农产品供给充裕的有利条件,发展畜牧业、加快小城镇建设、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等,就扩大了发展空间。但是,这个过剩是阶段性的、结构性的、地区性的过剩,也是低消费水平下的过剩。实际上,我省人均占有粮食400多公斤,水平并不太高,品质结构矛盾还很突出,“原”字号的多,转化率低,许多优质产品还供不应求。从长远看,随着人口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现有的粮食生产能力与多样化、优质化的市场需求,与巨大的需求潜力相比,还是远远不够的。民以食为天。粮食生产如果出现反复,出现粮荒,调都调不进来,光运输就是个大问题,不仅经济工作的全局陷入被动,势必引起社会动荡。当然,强调不能忽视粮食生产,并不是要求不顾粮食供求形势的变化,继续追求当前产量的增长,而是要切实保护和稳步提高我省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而且要从“田间地头”走上居民的餐桌,打出品牌,提高质量和效益。因此,我们一定要吸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切忌盲目乐观,避免过去“多了多了,少了少了”,防止出现短缺——过剩——短缺的恶性循环。要居安思危,着眼长远,坚定不移地把中央关于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政策落到实处,确保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保证粮食安全。

  三、广度与深度的关系。即适应性调整与战略性调整的关系。从这次农业结构调整提出的大背景和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在农产品相对过剩、市场约束增强、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条件下,提出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不是仅仅解决当前农产品卖难和农民增收困难的权宜之计,不是一般的适应性调整,而是要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是一项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经济全局、长远发展的战略性任务,是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这就有一个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的问题。所谓广度,一句话,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所谓深度,就是发展“一优双高”农业,拉长农业产业链。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乡镇企业、调整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与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快畜牧业发展、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密不可分,相互促进。在实际工作中,绝不能简单化处理,把农业结构调整仅仅理解为“调增”、“调减”,多种点什么、少种点什么的问题。现在各地流行一个政策性的口头禅,“什么赚钱就种什么”;在宏观把握上,也基本是一个套路,即注重在生产环节的品种选择上下功夫,调整粮经作物比例,调整农牧产业比重。不可否认,“什么赚钱就种什么”,是对传统的指令性农业计划体制的一种突破,与“政府要求种什么就种什么”,和“我种什么就卖什么”相比,是一种进步。但是,什么赚钱,什么不赚钱?完全是由市场决定的;市场是什么,市场在哪里?单靠经验估计、眼前销售需求是绝对靠不住的。还有一个问题,也需要引起注意:如果不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要不了多久,又会形成产业结构雷同、趋同,造成新的积压和卖难,结果是,“你也调,我也调,调来调去卖不掉”。因此,结构调整中,要处理好广度和深度、适应性调整和战略性调整的关系,立足于在国民经济全局当中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想得深一些,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因地制宜,把市场需求与本地优势结合起来,努力实现三个转变:由一般粮食品种向优质、专用品种转变;由单一粮食生产向同时发展多种经营转变;由单纯注重产量向提高效益转变,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四、自愿与引导的关系。即尊重农民意愿与加强政府引导的关系。农民是农村市场经济的主体,理所当然也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主体。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结构调整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和不竭的动力源泉。在结构调整中,政府应扮演一个什么角色?是包办代替,还是无所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工作对象又是千家万户,全省各地发展还很不平衡,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必须发挥农民和政府两个积极性,政府和农民谁也离不开谁。一方面,要尊重并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生产经营自主权,放手发动农民群众去实践、去创造,发挥自主性;另一方面,必须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服务,用政策和市场信息去引导农民,避免盲目性。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尤其要切实保障农户的土地承包权、生产经营权和经营收益权,这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从包产到户到发展乡镇企业,都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哪一项不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举?有些在上面觉得很难处理、一筹莫展的问题,在基层都找到了办法,找到了答案。在农业结构调整中,上接第一版)政府的工作最关键的就是抓“一个基础,三个体系”,即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要把产地批发市场建设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增加投入,重点扶持,逐步形成以大型批发市场为中心、以各地的专业市场为骨干,以遍布城乡的集贸市场为基础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同时,加强市场信息网络建设,为群众提供价格信息、生产信息、库存信息以及气象气候信息、中长期市场预测,使权威性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成为政府引导农民调整结构的重要手段。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健全中介服务组织,强化中介服务,包括政府的农业经济技术部门、乡村集体的服务组织和新兴的各种农民专业服务组织,为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与大市场的对接扫除障碍。总之,在农业结构调整中,一定注意不能刮风,搞大呼隆,要鼓励试,允许看,不争论,及时总结经验,加强指导,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发挥优势,闯出新路。

  五、增与减的关系。即增加农民收入与减轻农民负担的关系。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与前几年相比,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总体水平不高,城乡收入差距有所扩大。这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为什么农村市场启而不动,低迷不旺?说到底就是这个问题,群众购买力低。造成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因素很多,有收入渠道单一狭窄,“种植业一受凉,农民收入就感冒”的问题,有农产品市场供大于求,价格持续走低的问题,有乡镇企业效益下降的问题,更有农民负担沉重的问题。目前,靠增加农产品产量、提高价格,靠外延型扩张来增加收入,这条路走不通。因为国内小麦、大米、玉米等农产品的价格已高于国际市场;“入世”后,形势可能更加严峻。怎么办?一个最现实、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减轻农民负担,通过减负来增收。就是要“一增一减”。农民收入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在当前农民增收难度加大的情况下,减轻农民负担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增加农民收入,有三项工作要做:一是着力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综合效益,这是主要途径;二是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这是重要渠道;三是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这是重要保障。与此同时,要树立减负也是增收,减负就是增收,减负才能增收的思想,坚持多予少取,休养生息,下决心杜绝各种不合理开支,使农民得到更多实惠。当然,这跟历史上封建统治者轻徭薄赋性质是完全不同的。具体讲,第一,要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第二,作为粮食主产区,要继续坚持“三项政策、一项改革”,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第三,要下决心精简乡镇机构,裁减人员,减少村组干部补贴人数,撤并乡镇,推进城镇化进程。要巩固前年“双减”成果。要搞好体制创新,通过农村体制创新,把农民与市场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第四,搞好农村税费改革。在去年西华、温县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在全省全面铺开,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努力探索减轻农民负担的治本之策。(河南日报 王全书)


时事论坛】 【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新浪推荐
美军侦察机摧毁中国战机事件
同学们在等你呢! 快来新浪同学会
新浪汽车频道改版:汽车新闻 用车修车…
新浪网网友个人专辑全新改版
情感专题:贫穷的爱情你要不要?
时尚组图:人体艺术写真获奖作品展
新浪网滚动新闻每日1700条
享受手机短信息服务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