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海军某驱逐舰支队博士硕士军官群体风采录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4月05日10:30 法制日报

  他们组成了人民海军的第一艘“人才航母”:从编队指挥员到一舰之长,从部门长到机关参谋,40多位博士生、硕士生、留学生、飞行员舰长勇担重任,各显身手;

  他们组成了人民海军崭新的“智慧方阵”:10多项军事训练改革从这里起步,10多项研究成果在这里结果,50多篇论文从这里诞生,并在全军权威报刊上发表、或在重大军事学术会议上交流;

  他们是人民海军的“海上脊梁”:已经在完成80多项海上装备科技试验、重大演习和出访远航等重大任务中唱主角、打头阵、当先锋———在劈波斩浪中,追寻着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生目标、追寻着不忘国耻、不辱使命的强军之路,追寻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之梦。

  他们就是南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正在崛起的高学历、高层次、高素质军官群体。

  我们的事业在大海

  赵志明因为对蓝色海洋的迷恋,1993年从地方报考到海军广州舰艇学院,1997年又以优异的成绩被学院免试录取到兵种战术学院研究生班学习。去年7月,冒着骄阳烈日,他登上了某驱逐舰支队的军舰,成了这艘军舰上的见习副航海长。

  这个驱逐舰支队,无论是硕士、博士,还是留学生,他们都视舰艇为事业的舞台,以舰以家,以海为伴,甘耐寂寞,矢志不渝。

  3年前,某护卫舰副舰长张旭东从国外留学归来。这位参加国庆35周年首都阅兵水兵方队的基准兵,不仅在国内外高等军事院校学过系统的军事理论,见多识广,而且又有在舰长岗位上的丰富阅历和经验。张旭东知道,来到舰上,整天风里来浪里去,没有舒适的生活环境,没有优越的工作条件,但他的回答是:“大海上能干出我的事业,能实现我的梦想。”回到部队,他被破格提升为导弹护卫舰舰长。

  国防大学军事学硕士研究生贾晓光,在首都北京有一个幸福的家,毕业后被安排在海军高级指挥机关工作。立志成为一名职业军人的他,很快便递上了到海上主力部队代职的申请。他来到了波涛汹涌的南中国海,在某驱逐舰支队新型导弹护卫舰代理副舰长。远航的惊险、“海战”的神奇,他仿佛一下子找到了探秘军事课题的矿藏。短短4个月,他一连发表了4篇军事论文。

  1995年初,贾晓光成了人民海军的第一位硕士副舰长。1996年11月,贾晓光完成了护卫舰全训舰长合格考试,18个月后调任新型导弹驱逐舰舰长。

  “宜昌”舰见习舰长范进发,是国防大学合同战役学博士。1998年7日,临近毕业时,有关部门希望他回学术研究所工作。可范进发却强烈要求到基层一线部队去摔打。当时,家里困难重重,小孩刚满5岁需要呵护,妻子经常要值夜班。范进发只好聘来一名家政服务员,自己则义无反顾地走向海疆边关。1998年7月,他终于如愿以偿,成了我国最新型的导弹驱逐舰副舰长。今年3月,又被任命为导弹护卫舰见习舰长,成为人民海军的第一位博士舰长。

  最好的落实是创新

  1997年12月,苏支前从国外留学归国后,出任南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的支队长,成为我国第一位留学归来的舰艇编队指挥员。他刚走马上任,就遇上了海军装备大检查。苏支前借鉴外国舰艇管理经验,提出“两制三转变”:落实装备管理千分制,必须落实责任制,从而实现由重临时突出向经常性保养的转变;由重外观漂亮到内外结合重效益的转变;由重检修的次数到重视检修质量的转变。

  第一个“螃蟹”谁来吃?刚从国外留学归来的“韶关”舰副舰长张旭东主动请缨:“让我来试试!”张旭光心里明白,要搞好装备管理,必须贵在经常,必须实行科学制度管理。于是,他组织了一班人,夜以继日,很快出台了20余万台的《某型护卫舰装备管理部署表》。具体到舰员就是人手一卡(装备管理责任卡),“卡”上规定了他们的检修保养职责和保养内容,具体到某个装备的某个零件。与之配套的是《装备管理实施细则和奖惩措施》,实行装备管理与评功评奖挂钩,与晋升、留选士官挂钩。

  思路一变,创新成果立即在当年收获。已服役16年的舰,在支队组织的装备检查评比中名列前茅。“韶关”舰的经验很快就在全支队推广。现在,支队装备完好率提高了一位,标志着战斗力水平的舰艇在航率每年都名列全海军第一。

  2000年,随着新兵役法的颁布实施,支队编制体制发生了新的变化,士官编制人数成倍增加。具有“全时制、全方位、全人员”特点的舰艇管理,呼唤着新的管理模式。

  对新事情、新情况、新问题极其敏感的硕士博士军官群体迅速作出了反应:借鉴国外“指挥靠军官,管理靠士官”的做法,结合我军实际,设立士官长制度,让“士官长”协助军官抓管理。

  三个月后,一套《士官长制度试行办法》摆到了支队党委的办公桌上。

  支队为此感到惊奇,不愧为硕士博士,把设立士官长制度的方案做得如此严谨翔实:从选取条件到任命方式,从履行的职责到履行的权限都有明确的规定,略作修改即可操作。于是支队党委迅速作出了《士官协助军官抓管理工作试行暂行规定》,在全支队全面推行。

  “一项创新推动了三项工作。”支队领导喜形于色:“士官长履行战位职责和技术骨干职责之外,还负责派遣公差勤务,负责区划卫生、内务卫生、军容风纪、礼节礼貌的检查和评比;承办士兵的请销假;督促一日生活制度的落实等日常管理工作,使军官得以集中精力抓部队战斗力建设,去年参加合格舰长考核的同志全部取得优异成绩;锻炼了一批集‘思想工作的骨干、专业技术的尖子、军事训练的教员、行政管理的能手’于一身的士官;强化了管理工作的力度,全支队安全防事故上了新台阶。”

  为打得赢铸造精兵

  刚从大连舰艇学院研究生院毕业的海军兵种战术学硕士朱竹青,走上某新型战舰副枪炮长的第一天,就和主炮班长、“神炮手”王旭东较上了劲。因为王旭乐“不认”计算机控制,认为只有手工机械操作才能万无一失。这引起了朱竹青的深思:不少官兵为什么守着自动化不用,偏要沿用老办法呢?必须让大家有一种全新的认识!

  他主动向“神炮手”挑战,同台操戈比武!结果朱竹青以3:0的绝对优势取胜。

  朱竹青用事实为大家改变观念:现代海战场需要的,不是体能型的大力士,而是学者型的智能兵。于是一股学习新装备,掌握新装备的热潮很快在舰上掀起。硕士博士们主动当起计算机老师。不久,水兵们都能娴熟地操纵电子计算机,都能熟练地使用现代化装备了。

  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现有的训练条件严重制约火炮、攻潜两项主要战斗力部分的训练效果。是等待还是探索?刚刚掌舵第一艘改进型现代化护卫舰的姜国平,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探索。他运作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和计算机等相关知识,提出了利用模拟器模拟海上近似实战条件下全功能、全系统、全职手的训练方法。为尽快使这种训练方法被大家接受,姜国平自编训练教材,并专门拍了录像片、配上解说词,使每一个舰员明确自己在战舰上的战位、掌管武器装备的性能、操作要领、技术指标和在指挥员的口令下完成动作的时间及动作规范。短短3个月,他们运用这种方法,成功地训练了火炮攻击、反潜、导弹射击等高难科目。在当年底的训练比武中,姜国平率战舰一举夺得了中口径火炮实弹射击、攻潜训练第一名和所有参赛项目全部良好以上的优异成绩。

  国防大学硕士研究生陈岳琪当舰长第一天就立下一条练兵原则:像训练一样打仗,像打仗一样训练。

  这是一次导弹攻击训练。陈岳琪请求合同训练舰实行电子干扰!有人给他提醒:上级的训练计划上只有导弹攻击任务,没有要求在电子干扰的条件下进行,那样会影响训练成绩。陈岳琪说,高科技战争是全方位的,谁敢保证你发射导弹,人家就不干扰?所以,他自作主张,把防空训练加进去;在防空训练的同时,他又别出心裁地安排防潜科目……

  这时,天气突变,危险因素增多,训练难度增大,原定的训练搞不搞?仗不能因为天气不打,兵不能因天气不练!陈岳琪下令:一切按原计划进行!

  刹时间,导弹裂空,舰炮齐射;碧海扬波,苍穹震颤……

  高学历军官,已不是柔弱的书生,在笑对硝烟烽火之际,他们已成为高擎海疆和平盾牌的勇士。

  中国海的脊梁

  这是一个人打赢的战斗。

  空中战机翻腾,水下蓝鲸出没,由红、蓝双方组成的水面舰艇编队在方圆200海里海域摆开阵势,一场近似实战的大规模实兵实弹演习正在这里拉开战幕。

  “让那些饱读兵书的博士、硕士全给我出来试试锋芒!”支队长曲立树大校一声令下,战术学硕士、支队作训参谋谭志伟最先被推到了战役指挥的核心部位。

  谭志伟作为支队军事训练多媒体软件主要编程者,曾为支队编修过数十套新装备系统软件,为支队新装备战斗力的生成立下过汗马功劳,但在真刀真枪的临战状态下来验证自己曾提供给支队的一切,这还是第一次,而且,支队首长今天交给他的,竟是舰载直升机引导水面舰艇对潜攻击这一高难度的新课题!

  谭志伟不负众望,有节奏地敲击着键盘。短短几分钟,就找到了发现潜艇的最佳方案,十几枚火箭弹从舰艏方向以排山倒海之势跃入海底,潜航在水下正欲对我编队发起攻击的“敌”潜艇倾刻灰飞烟灭。

  “今天这场战斗是你一个人打赢的!”曲立树大校搂过谭志伟上尉时,眼睛有些湿润。

  令人欣喜的是一代以博士、硕士为主的新生代军官正在中国海崛起。从国外留学三年的硕士研究生、见习舰长李晓岩,驾驭着共和国自行设计建造的最新型战舰———“深圳”号导弹驱逐舰,随中国海军出访亚非三国舰艇编队穿越马六甲、横跨印度洋,正沿非洲东海岸航行在去南非共和国的途中。

  风向变幻莫测、流速变化无常、暗涌此起彼伏……一连几天,李晓岩须臾不离战位,和编队指挥员一道,审时度势,准确把握舰艇的运动方向,与狂风恶浪斗智斗勇。

  8月5日,异常浪区晴空丽日,阵风不过9级,涌浪却高达6米。舰长蒯崇山有意识地把见习舰长李晓岩推到了舰长的位置上。这真是一场生与死的考验。是夜,南纬30度异常浪区的狂涌恶浪一次次将“深圳”舰抛入谷底,舰体在恶浪的撕咬中“嘎吱”作响。前方,是转向点,可一艘不明国籍的10万吨以上级油轮始终以6节的速度慢行,毫无转向的意思。“它是不敢转向。”李晓岩准确地判断:“超过去,两进三!!!”“深圳”舰超越油轮,转向西航行。强劲的侧风侧涌,推拉着“深圳”舰舰体,横摇达32度。10万吨级油轮战战兢兢地跟在“深圳”舰后面,也转了向,并把速度加上来,10万吨以上级的油轮始终跟着6000吨的“深圳”舰,寻找侧风侧涌中的安全。“我们这是在别人的眼皮底下闯好望角呢?”李晓岩顶住晕船呕吐,在指挥台前沉稳地指挥着全舰的各个系统,及时根据数据修正“深圳”舰在狂风恶浪中出现的各种偏差,不间断地对多种防风数据进行量化计算,尽量减少舰体的浪损面积。2000年8月7日,“深圳”舰顺利闯过好望角,抵达此次出访的最后一站南非西蒙斯顿军港,实现了我人民海军舰艇编队首次航经三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首次横渡印度洋、首次访问非洲大陆、首次闯过好望角的纪录。

  在李晓岩的旗下,还有一位比他学历更高的青年军官,这就是国防大学合同战役指挥学博士、时任“深圳”舰副舰长的范进发。

  2000年的最后几天,范进发随“深圳”舰参加海军在南海组织的某项重大军事活动。“深圳”舰作为这次活动的旗舰,不仅担负着指挥编队协同作战的任务,同时自身还承担着多项武备试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小口径火炮拦截来袭导弹。这是世界各国海军都为之头痛的课题。作为分管军事训练的副舰长,范进发首当其冲要挑起这副重担。

  多少个辗转翻侧的不眠之夜!范进发带着他的课题小组对与舰炮有关的每一个系统都进行了细致的排查,有时为了一个数据,不厌其烦地核对了数十次,甚至上百次。因为他深知,未来战争是数字化、信息化作战,对目标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精度就是生命。“零误差”应该是一位博士舰长在训练中始终追求的最高境界。

  但要做到“零误差”谈何容易!当导弹以每秒几百米的速度袭来时,可用来拦截的时间最多只有十几秒。如果拦截失败,就意味着舰毁人亡,直至整场战役的失败。那么如何抓住十几秒这转瞬即逝的时机进行射击呢?一次次的推演,一次次地失败。范进发的肩上沉甸甸的。

  “嗖!———”数十海里外,一枚舰舰导弹带着一束火焰距“深圳”舰越来越近。观礼台前,所有的人都站了起来。“发射!”“深圳”舰三人指挥台前,范进发一声令下,副炮喷出火炮,一举击落来袭导弹,创造了南海舰队小口径火炮首次抗导成功的纪录。

  随后,在范进发的指挥下,“深圳”舰发射导弹3发3中,全部直接命中目标。

  波涛汹涌砺战舰,风谷浪尖铸脊梁。这就是他们写在大海的人生论文。

  鲲鹏一日同风起,再创辉煌在搏击,他们将托起中国海的明天!(吴瑞虎 梁庆才 蒋敏军 蔡年迟)


时事论坛】 【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新浪推荐
美军侦察机摧毁中国战机事件
同学们在等你呢! 快来新浪同学会
新浪汽车频道改版:汽车新闻 用车修车…
新浪网网友个人专辑全新改版
情感专题:贫穷的爱情你要不要?
时尚组图:人体艺术写真获奖作品展
新浪网滚动新闻每日1700条
享受手机短信息服务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