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我军渡河专家王景全:敢教天堑变通途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4月08日22:27 人民网

  今年64岁的我军著名渡河工程专家、总参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道路桥梁渡河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景全,以科技强军为己任,"锚定"江河谋打赢,先后完成了26项重大科研成果,其中21项成果分获国家、军队科技进步奖等各种奖励,他依靠科技创造了我军渡河工程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

  征服黄河:王景全解决了大流速条件下架设舟桥的安全锚定问题

  俗话说,兵贵神速,机动自由乃军队的命脉;而江河湖海则是影响部队快速机动的主要障碍之一。王景全就是一名专门从事克服江河湖海障碍的渡河工程专家。

  在我军历史上曾有这样一段往事:1958年,黄河泛滥,冲毁连接南北交通的大桥,京广铁路大动脉一度中断。舟桥部队曾摆兵布阵,几次试图抢架浮桥,遗憾的是未能成功。

  黄河天险,这一困扰我军实施南北战略机动的难题,令王景全头枕波涛,辗转难眠。他决心一定要教亘古黄河变通途,为我国渡河工程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初生牛犊不怕虎。1961年底,刚刚从哈军工毕业的他背上行李,自带干粮,走上了征服黄河的艰难历程。从第一次徒步考察黄河,王景全先后有10余次,时间最长一次多达100天。风餐露宿,栉风沐雨,下河底,奔险段,体验渔民生活,请教专家,查阅世界大江大河地质结构资料,王景全终于摸清亘古黄河复杂的地质结构。原来,黄河下游的河床虽然是泥沙质的,但在大流速的情况下,表面会形成一层坚实的硬壳,部队装备的制式锚入水后很难刺破表层抓住河底。同时他又发现两岸渔民使用的锚,锚爪与锚杆之间大都成某一固定角度,锚定效果特别好。在此基础上,他和战友们一道成功地研制出了形式特殊、具有最佳入土角的大抓力"犁锚"。他们又一鼓作气探索出了投起锚作业方法及定位门桥锚定法,并成功地对黄河松软岸滩克服、黄河上游舟桥张纲固定等五个专题进行了研究。那年,黄河浊浪滔滔,某部官兵运用这一"犁锚"技术,首次在黄河特大流速条件下架桥获得成功。

  那年,他才26岁。后来,这项成果获得了工程兵第一届科学大会的最高奖项──优秀成果奖。

  王景全先后8次在黄河急流条件下成功地主持研究性浮桥架设和通载试验,实现了工程兵战胜黄河的坚强决心,为我军克服黄河天堑做出了重要贡献。

  跨越天堑:王景全指导部队在高水位长江复杂水域首次架起浮桥

  素有天堑之称的长江,自古以来就是军队实施南北战略机动的重要障碍。

  80年代初,王景全受命指导某舟桥部队在长江天堑上进行浮桥架设演练。此前,王景全曾多次在长江七、八级风浪条件下,带领学员在宽阔的江面上开设门桥渡场、进行架桥训练,对长江水文等情况比较熟悉。在演习现场,摆在他面前的是这样一道难题:时值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滔滔江水急流直下,演习要求浮桥必须在数小时内架起,在数小时内迅速通过数个摩步师的兵力及数百辆火炮、坦克,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拆除。在这样复杂的条件下架设浮桥,在当时的我军舟桥部队历史上还是第一次。王景全以实战为背景,把演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归纳成6条建议,提交给演习部队的领导,但却没有得到重视和采纳。

  由于缺乏技术指导,浮桥刚刚移到指定水域,就因漂移而剧烈冲撞被急流冲到了下游20公里以外,一艘汽艇也沉没了,50多名官兵落水,所幸没有人员伤亡。部队在总结教训时发现,这一事件在王景全的六条建议中早有预见。后来,王景全被部队聘为技术顾问,与演习官兵一道,查原因,找对策,拿措施,终于拿出了防止门桥漂移的方案。

  铁舟飞渡划时代,水道铁骑壮国威。在王景全的指导下,一座雄伟的浮桥终于跨越在奔腾不息的浩浩长江上,我军在高水位的长江最复杂水域上首次架桥成功,并创下了世界渡河史上时间最短、跨度最长、难度最大、条件最为复杂的4项世界之最。我军在数小时内让"天堑变通途"的梦想,也由此变为现实。

  奋战濒海:王景全创造新技术实现工程兵从江河走向海洋的突破

  钟情国防事业的王景全,时刻牢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努力让自己的专业优势转化为战斗力。他在攻克了我国内陆江河一个又一个渡河工程难题后,又把目光投向了浩瀚的海洋。

  历次海上军事行动,舰船主要依赖现存港口、固定码头进行补给,依赖良好岸滩卸载。80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以发展海上岸滩保障技术为重点,竞相研究高性能水上浮箱。当时,我军高技术条件下保障器材,尤其水上浮箱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王景全强烈感觉到,我军交通应急综合保障器材应遵循平战结合、军民兼容的思想,研制高性能浮箱器材,研究近海岸滩保障技术。80年代中期,王景全参与发起并承担了新一代交通战备器材"多用途浮箱"的研制。研制过程中,他们遇到了一个最棘手的问题:工装技术的立体拼装间隙控制在毫米级之内。

  这个难关不解决,浮箱大规模拼组以及随意拼组的目标就不能实现。为了抢占这一科技制高点,王景全教授和战友们凭着一股"闯"劲,先后与军内外数十名教授、专家和学者联合攻关,从总体设计,到无数次具体实验,一路斩关夺隘,在许多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多用途浮箱"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其技术性能和使用功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对提高我军交通综合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三项国家发明专利。运用这一成果,我国在宁波大榭岛海域建成了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双车道跨海浮桥,有力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建设和发展。

  世纪之交,某港湾。我军运用这项技术又成功地上演了一幅壮观的演兵图:伴随着三颗红色信号弹的腾空而起,一队队身穿桔红色救生衣的舟桥兵,驾驭操纵着一个个大型浮箱左连右拉。一座浮动港顿时跃然眼前;紧接着,坦克、火炮隆隆驶出,穿过桥头冲向岸滩。

  演习的成功,不仅填补了我军海上工程保障的空白,而且还实现了工程兵从内陆江河走向海洋的跨越。

  走向大海:王景全解决了我军渡海工程保障的重大难题

  我军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确立后,王景全敏锐地意识到,现代条件下局部战争解决海上输送工程保障技术问题至关重要。90年代,他积多年克服大江大河的经验,敢为人先地提出利用民船进行海上运输的设想。这对许多人来说,听起来有点像天方夜谭。但只要战场需要,王景全总是知难而进。

  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后,王景全向上级有关部门递交了长达10余万字的可行性报告。在总部组织的可行性论证审查会上,全国全军的有关技术专家,在用了整整4天的时间对这一课题进行充分审查论证后,认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设想,具有重大战略价值。

  王景全像战场上听到号角声的勇士,又义无返顾地向着既定目标发起冲击。由于他所研究的这一重大课题,是一个高难度、高风险的庞大系统工程,需要运用船舶、海洋、道路、海岸、火炮、通讯工程等理论进行分析研究。为此,他先后组织了军内外25个院校、科研单位的百余位著名专家通力合作;组织几十名博士生、硕士生和四期本科生及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通讯兵等有关部队协助攻关。并先后对我国民船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开展科研论证1500余次,进行海上试验1200多次,总航程达2万多海里。

  海上试验的路漫长而又艰险,在看似平静的海面下时时充满着凶险、恐怖,充满着数不清的暗礁、险滩,让王景全这个老兵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生与死、艰难与困苦的考验。

  1997年5月的一天,王景全的试验船重载后在海上进行试验。只见两座大山夹着狭窄的水道,犹如一道矗立在汹涌波涛中的一道大门。突然海风呼啸,一片乌云从天而降,霎那间,船钻进了浓重的迷雾中,能见度一下子降到几十米、十几米,海浪像狂嚣的野兽撞击着船头,试验船就像一片树叶被浪头抛上抛下,有时像直立在海面上,有时又像是栽到了海底,多少次与巨礁擦肩而过。王景全和他的战友们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与死神搏斗着。

  在试验船上进行火炮射击试验,也是一项特别重大的难题。每发射一发炮弹,射击瞬间的后座力非常大,即使有钢板的防护,冲击波也会把驾驶仓的玻璃震碎,船上的活动甲板飞起一人多高。部队领导考虑到王景全的安全,要他上救护船,可他断然谢绝。为了感受实弹射击时的动力影响,每次实弹射击试验他都站在离火炮最近的地方。由于他本来就有心脏病,火炮发射时船体的摇摆、震耳欲聋的炮声和强大的冲击波作用,就像把他的心脏撕裂一样,战友们说他是在拿着生命作"赌注"。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几份耕耘,几份收获。王景全的这项研究在突破了13项技术难关后,终于宣告成功。 上世纪末,我国东南某沿海海面,风紧云急,波涛汹涌。运用该技术,我军一场高技术条件下的诸兵种联合演习鏖战正急。遥望海面,只见连天的炮火中,近千艘民船重载后,在空军作战机群的掩护下,迅速完成了海上集结和战斗编组,以排山倒海之势扑向"敌军",辽阔的海面顿时变成了一条条流动的公路,一幅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画卷尽收眼底。

  演习的成功,标志着我军有效地解决了海上工程保障的重大难题。如今,这项成果已在部队作战训练、战法研究中广泛应用。

  四十多年来,王景全从江河走向海洋,勇往直前,不断跨越。他的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军事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得3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发明专利。去年,他作为两项全军重大科技成果奖获得者,受到江主席的亲切接见。在前不久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他新近完成的一项重大科研成果再次受到表彰。贾昭全 马晓春


发表评论】【时事论坛】 【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新浪推荐
美军侦察机撞毁中国战机事件
春游前别忘了看看“北京郊区旅游手册”
同学们在等你呢! 快来新浪同学会
新浪网网友个人专辑全新改版
新浪网有奖聊天再度出击天天送手机!
情感专题:贫穷的爱情你要不要?
新浪网滚动新闻每日1700条
享受手机短信息服务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