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民工第一人”:我要把官司进行到底(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4月29日07:38 北京青年报

“小浪底英雄”王凤兴



  新闻回放

  1997年3月28日,在黄河小浪底工程施工过程中,菲律宾籍工长萨巴多让人用电焊把钢筋切割成不合格的尺寸,并指派人把割短的钢筋搬到桩眼旁边。但往桩眼里填充杂物时,被在此打工的王凤兴阻拦。萨巴多不听劝阻,并大声喊:“我解雇你!”王凤兴在苦苦劝阻无用的情况下,死死抓住钢筋不让施工:“要用,就先把我填进去!”王凤兴随即向我方工程
师代表部揭发了萨巴多的“罪行”。在中外双方工程师代表的监督下,当场拔出了12根不合格的钢筋。此事经全国各大媒体报道后,王凤兴成了家喻户晓的“小浪底英雄”。

  1997年12月,王凤兴一举成“名”后,国内数十家企业纷纷找到他,要求接纳他为员工。当时刚开业的郑州银基商贸城首先抢到了这一“广告效应”,聘其为自己的“终身员工”。

  1998年2月18日,王凤兴开始在郑州银基商贸城上班。结果当年9月1日就接到了一张劝退通知。银基主管人事的副总经理雷广立面对记者,对他做出评价:“王凤兴这个人精神不太正常,他不是有精神病,就是有点缺心眼。”

  1998年9月15日,为了讨个说法,他和“银基打起了仲裁官司。同年11月16日,他赢了官司,却负债3000多元。

  2000年7月17日,王凤兴将郑州银基商贸城告上法庭。2000年10月30日,官司终于开庭,争辩的焦点全部集中到雷广立有没有说过:“王凤兴精神不正常,有点缺心眼”这句话上。雷广立完全否认了王凤兴的所言,而王凤兴向法庭提供的十余份报纸报道也遭到质疑。

  2000年11月2日,官司第二次开庭。王凤兴和他的两位律师拿出郑州电视台的记者在采访雷广立时拍下的镜头。不到半小时,庭审就宣布结束。

  2001年2月26日,洛阳老城区法院公布一审判决,其中判决包括被告向原告(王凤兴)赔偿1.5万元人民币,并在《河南商报》上向王凤兴道歉。

  在被银基辞退后,王凤兴又先后找过几个工作,但最后都是以“不敢用”为由辞退,为生活所迫,王凤兴一度上街乞讨。

  --“我必须见你一面,两盆牡丹结苞了,我要把它们送过来,放下花我就走。”

  --“我决心官司一打到底,决不接受调解,就是只赢1元钱,也要让银基在法律面前低头。”

  --“我还是洛阳老城区的政协委员,现在开会,我还是提出一些很尖锐的建议。”

  --“我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从不后悔,我问心无愧,回避我的现象已经是定势了,恐怕到老都无法改变。”

  感激:匿名老人雪中送炭

  2001年3月22日,王凤兴,这个被誉为“中国民工第一人的平原硬汉,一踏上南京这块土地,就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泪眼模糊。在这个六朝古都中,有一位让他终身铭记的老人,他这次来就是报恩的。

  4年前,还是河南省洛阳邝山镇桥村农民的王凤兴,在小浪底打工时揭发外国总工长偷工减料,事后被“解雇”,随即被郑州银基商贸城聘为“终身员工”;不出一年,又被无理“劝退”。王凤兴发现自己受愚弄后,就四处奔走,决计用法律找回失落的尊严,当时他已无力打完官司,因为第一次被无端解雇引发的官司,他已欠债3000元,然而这时二女儿又因骑车不慎跌下了深沟。为了给女儿治疗,家里欠下了1万多元的债务……

  无论在精神上还是经济上,王凤兴跌入到人生的低谷。就在王凤兴最失落的日子里,一位自称“你在远方的一个老年朋友”的人寄来了4000元钱和一封信,信中说:“凤兴同志,你的英雄行为不仅使国家重点工程避免了一个日后会酿成的灾难,而且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信中还真诚地劝慰王凤兴的妻子:“千万不要责怪凤兴同志,在困难的时候,更需要相互理解。”这位寄钱者就是家住在江苏南京华侨路的一位自称为“郁民”的老同志。

  报恩:7年牡丹千里报恩

  “我必须见你一面,两盆牡丹结苞了,我要把它们送过来,放下花我就走。”王凤兴在给老人的信上写到。如果不是为了谢恩,他可能一辈子都没有机会来南京,为此他一连几个晚上都难以安睡,这是一种激动也是一种莫名的内疚。3月20日,王凤兴从一天打工收入仅7元的妻子手中接过200元路费,而带给郁民老人的礼物是他种了7年的两盆牡丹。接着,他扛着重达30公斤的这份礼物,步行好几公里赶到洛阳火车站。为省钱,他买了一张连夜开往南京的普快列车无座票,在拥挤不堪的车厢里站了12个小时,于3月22日早晨到南京。

  出了车站,王凤兴直奔郁民老人家。当老人打开门时,王凤兴一时间竟不知道说什么好,愣愣地站着。军裤上打着补丁的“退伍老兵”郁民见了王凤兴,埋怨了起来:“你生活本来就不宽裕,还要花钱来南京看我干啥呢!”王凤兴连忙解释说,如果这次不来的话恐怕今后的机会就更少了,我不愿留下遗憾啊!当王凤兴得知老人肾不太好时,心里十分难过,他主动提出愿意把自己的肾捐献给老人,老人以“牡丹够美”谢绝了。王凤兴说,他的能力有限,但对每个帮助过他的人都要尽最大努力予以报答,这是他做人的原则。70岁的“郁民”老人始终不肯对人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也始终没有让在场的记者拍照。

  抗争:是“银基”的楼高 还是人格的尊严高

  1998年在接到银基商贸城的劝退通知后,王凤兴就像坚持“小浪底”事件一样坚持着与银基的抗争。“当初说要的就是我这种精神,现在又变成了精神不正常、缺心眼。这种做法我不能接受,我要讨个说法。”王凤兴较真的犟劲儿是所有接触过他的人都能感受到的。对于银基的副总雷广立说过的那句话,王凤兴至今不能释怀:“人争一口气,我宁愿回家种地,也不愿再踏进银基的大楼,但是雷广立的话侵犯了我的名誉权,我要告他,争回做人的尊严。”其实早在去年二次开庭时,“银基”就有意调解,但是王凤兴坚决不答应,“我决心官司一打到底,决不接受调解,就是只赢1元钱,也要让‘银基’在法律面前低头,看看是‘银基’的楼高,还是我人格的尊严高。”

  2001年2月26日,洛阳老城区法院公布一审判决,其中判决被告向原告(王凤兴)赔偿1.5万元人民币,并在《河南商报》上向王凤兴道歉。3月30日判决书送到王凤兴家中,此时刚从南京探望完恩人回到家的王凤兴看过判决之后,立即就做出反应,“我不服判决,我要求‘银基’在全国性的报纸上道歉,我要继续上诉!”倔犟的王凤兴果然说到做到。

  2001年4月6日,他就将此案上诉到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代理律师还是两位免费提供服务的律师。

  固执:贫苦的生活无法改变我的信念

  记者在南京见到王凤兴的时候,这位从不屈服的中年硬汉憔悴了许多。一身朴素的穿着,却是干净利索,对人也是一脸朴实的笑容。但是从小浪底回家后,王凤兴一直疾病缠身,血压时低时高,极不稳定。再加上为打官司的辛苦奔走,以及来自贫苦家庭的压力,王凤兴也有支撑不住的时候。有时为了生计,他竟被逼走上街头乞讨。尽管如此,王凤兴回忆起当年在小浪底的所作所为,仍是很干脆地表态:“不后悔,真的不后悔!”王凤兴妻子的回答也同样利索:“不后悔!”可就是这对坚毅的夫妇,每天收入只有12元钱,并且还要养活一家5口人。

  “现在受伤的二女儿已经能基本自己照顾自己了,只是家里还欠着1万多元的债,房子刚盖了一半就因缺钱停工了,家里就靠我每天7块钱和大女儿5块钱的打工收入,他为了打官司还有政协的事(王凤兴是区政协委员)到处跑,没有职业。”王凤兴的妻子陈月霞告诉记者。

  “我还是洛阳老城区的政协委员,该抓的事还得抓。”现在路遇不平,王凤兴决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司机乱倒垃圾,他执意喝令重新装走;他还让撞伤妇女的机动车司机赔礼道歉;他用自行车把正在逃跑的小偷撞得人仰马翻;月黑风高夜,他竟跑到野外抓盗墓者……经常有人会问他“你是干啥的?”王凤兴总是掏出“政协委员证”,用手指弹弹说:“就是干这个的!”

  “现在开会,我还是提出一些很尖锐的建议,去年在洛阳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上,我有4个建议和一项提案,基本上已经被政府落实下来了,不管政协委员是虚牌实牌,只有干实事才是真的。”王凤兴说。

  信念:打完官司重新生活

  王凤兴离开小浪底以后,就不断有人给他写信问候,至今已经收了500多封了,其中还有在美国的华人。他说,正是这一封封来信使他觉得自己并不孤独,自己做的并没有错。王凤兴却无意间提及乡亲们对他有些“回避”的态度,王凤兴说:“政府官员回避我,附近的乡亲回避我是正常的,我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从不后悔,我问心无愧,那些都是歪风、不规范的事,回避我的现象已经是定势了,恐怕到老都无法改变。”

  自从与“银基”打上官司,王凤兴一直都在家种田。当年曾经有人要给他找工作他拒绝了,现在当记者再次以同样的问题相问时,王凤兴很是肯定地回答:“会去,咋能不去呢?我也要养家糊口、解决生活问题。”显得疲惫衰老的王凤兴说,他想早点结束这场官司,打官司真是劳民伤财,而且自己还有病在身,但是耿直的性格里也难以掩饰王凤兴的“固执”:“现在可以说有好多人都在关注这场官司,包括当地的政府部门,因此对于官司我一定要打到底,绝对不会和解,就要看看是我有理还是谁有理!”王凤兴还说,打官司其实就是还自己一个清白,证明自己不是神经病、缺心眼,然后平静下来,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挣钱养家用,“我不觉得大家把我淡忘了,我会努力将大家关注的官司打到底,如果赢了官司过后,有人想找我去打工,我肯定愿意去,因为我也要养家糊口,解决全家的生活,我想官司过后一定会有人找我做工的。”王凤兴对前面的路充满了自信和希望。-文并供图/王彪

  王凤兴的小浪底故事

  1997年1月,王凤兴经人介绍到小浪底打工。能到小浪底打工,人人羡慕。为此,王凤兴小心捧着来之不易的饭碗。

  3月28日晚9点30分,菲律宾籍工长萨巴多派工程师刘思敏量地桩钢筋,又叫人把钢筋抬到背阴处,用电焊割成6根。之后,中方工长何家平把割短的钢筋搬到桩眼旁边,往桩眼里填充杂物时,王凤兴见了,拦住何家平。萨巴多见王凤兴阻拦,举拳过顶:“我解雇你!”王凤兴答:“要插,你先把我插进去。现在可不是八国联军烧圆明园的时候。”王凤兴知道等一浇上水泥,祸根就算种下了,他用粉笔在不合尺寸的钢筋上做了记号。

  3月29日晨,下了夜班的王凤兴一路奔跑,目标小浪底工程建管局。在一晨练老者的帮助下,中外有关人员齐至现场,面对100多人,王凤兴连拔两根不合格钢筋。记号引领着王凤兴将12根残品呈现在众目之下。最短的只有80厘米。

  王凤兴被媒体关注了。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单位采访了他,据他介绍,他的名字上了100多家报纸。1997年6月12日,邙山镇发出《关于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向王凤兴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当地初中一年级教材《思想政治》,把王凤兴的事迹编入第七课“增强自尊自信”。王凤兴也被称为“中国民工第一人”。


发表评论】【时事论坛】 【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相关链接
昔日揭露外籍工偷工减料 如今沦落街头 (2000/01/23 22:03)
 新浪推荐
新浪网隆重推出手机短信顶级财经体育科技新闻
2001高考专栏全新推出 600所高校一网打尽!
来星座频道解读命运密码 把握爱情脉搏!
新浪网网友个人专辑全新改版
乐坛群星闪耀5-1工体 新浪网与你同申奥
中国队第7次冲击世界杯
GlobalEnglish 三个月练就流利口语
第一届新浪全国妈妈宝宝五一大聚会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