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心中装着老百姓的好干部———记淳安县严家乡土管员毛泽平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5月08日17:29 浙江日报

  在浙皖交界的高寒山区,一个农村党员干部在走村访户的途中,突发脑溢血,倒在了工作现场。这一天,是2001年1月4日。

  这一消息,划破了山乡的平静。牵肠挂肚的乡亲们翻山越岭,赶往县城医院探望,恳求医生尽全力治好他的病;腿脚不便的老人捎信给在县城打工的儿女,叫他们请假歇工,去病房守护;非亲非故的一位村民始终陪侍在病榻前,端水喂汤……大家只有一个心愿,那就
是祈盼他重回青山翠谷,围着山村暖暖的地炉,再与老百姓细叙家常。

  不久,他顽强地回到了山乡,乡亲们奔走相告。可许多人并不知道,他病未痊愈,是自己执意要出院的。他只想早一天回到山乡,多一天报答百姓对他的深情厚意。

  不料,数日之后,他的病情再度恶化。今年1月27日,就在万家团圆的春节期间,他带着深深的眷恋,永别了家人和乡亲,长眠在峰峦起伏的群山中。

  这位心里装着老百姓的好干部,是淳安县严家乡的土管员毛泽平。

  “土地是老百姓的命根子。我们不光要对得起祖先,更要为后代着想。”

  地处浙皖交界的淳安县严家乡,“地无三尺平,路无三尺宽”,自然条件恶劣,抬头见山,低头看涧;加上处于暴雨中心地带,洪灾频繁,成了杭州地区农村最贫困的山乡。全乡62个自然村落,散布在平均海拔600米以上的山坳里,6000多人口生活在60多平方公里的山地上,人均耕地不足0.2亩。多少年来,全乡吃粮靠返销,花钱靠救济。对山里人来说,土地就是他们的命根子,真是寸土寸金。

  1988年,43岁的毛泽平被聘为乡土管员。在此之前,他已经在乡政府帮助工作10年了,搞的就是土地管理和规划工作。他在这片土地上摸爬滚打了半辈子,最能体会到土地对山乡百姓意味着什么。

  当上土管员后,他首先带领助手盘查“家底”。他们踏遍了全乡每一块土地,攀登了全乡每一座山头,用9个月时间测绘了全乡农居房屋土地利用图,用10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全乡25万多平方米集体土地建设用地的申报登记,又用4个月时间对全乡每一块耕地进行了丈量和登记,划定了基本农田保护区。尽管他在全县50位乡镇土管员中年纪最大,但他负责的工作在全县总是完成得最快最好。

  “家底”盘查清楚之后,毛泽平的心里有了一本账,接着盘算如何用好地、管好地。那时,严家乡人已经尝到改革开放带来的甜头,一部分村民不再满足泥土垒墙、岩片当瓦的老房,想另外选宅基地造屋。毛泽平作为土管员,管着审批建房的事,他明白农民盖房是件大事,来不得半点敷衍马虎。于是,每当农户批地建房,他都做到选址到场,放样到场,砌墙到场,验收到场。

  有的人批了地,还想再往外挪一点,哪怕多占一条沟也可以当作传宗接代的“家产”。不过,碰上毛泽平这样很讲规矩的人,他可以尽义务帮助你设计新房图纸,可以不厌其烦地为你家庭房产纠纷上门调解,但是谁想多占一分地,他都决不会答应。

  乡政府林管员王北老批了27平方米宅基地,动手盖一间附房。选址放样,毛泽平都到现场把关。待到房子盖成验收时,他又去丈量,却发现占地面积变成了28平方米。老王在乡政府资历较深,还是毛泽平的入党介绍人。如果毛泽平手中的皮尺稍许松一松,眼光偏一偏,这一平方米也就不存在了。

  可是,毛泽平寸土不让。他又认真地量了一遍,让老王看个明白,确实多占了一平方米。最后,他当众批评了老王,依法签发了罚款通知单。

  燕川村党支部书记詹龙光要盖一间灶房,按规定批下面积后就动手夯基了。不久,毛泽平又到了现场,发现詹家左边的水田里砌起了砖墙,当即把脸沉了下来,说这是违章用地,逼着老詹把屋基迁回原先定下的右侧坡地上。

  老毛和老詹交情不错,毛泽平下村来常在他家搭伙留宿,吃的是一锅饭,点的是一盏灯。眼下老詹屋基面积没有超标,只是挪个地方。但是,毛泽平不依不饶,他对老詹说:“你这间灶房面积,看起来不过两张八仙桌那么大,种粮也打不了一担稻谷。可如果别人都像你这样乱搭乱建,那还有什么规矩?祖先留给我们的土地本来就少,它是老百姓的命根子啊!我们不光要对得起祖先,更要为后代着想。”

  老百姓说,山有多少坡,路有多少弯,村有多少户,户有多少口,全乡要算毛泽平最清楚。毛泽平容不得从他的指缝中白白流失一寸土地,他更要为老百姓精打细算,盘活土地存量,在保护和利用上把握主动权。那年,有条县道要在严家乡的路段上拓宽延伸,要占用邻县的两亩多土地。对方要求在严家乡用相等面积的土地进行置换。可是,工程已经征用了严家乡毕家源村5亩多地,还拆迁了15座房屋。这个村底子薄,土地少,村民听说还要加征,心似刀剐。

  听说施工因为征地搁浅,毛泽平翻开心中的“活地图”,想起燕川村有一块两亩多的“飞地”,正巧落在毕家源村的地盘上。只因两村相隔十几里,燕川没人肯去种。既然这样,倒不如让公路工程把燕川村这块“飞地”征下,拿去置换对方的土地;燕川村眼下正愁造桥的钱,这笔征用补偿的钱,能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这么一来,不仅为两村都办了好事,修路征地事也可以迎刃而解了。

  有人作过统计,在毛泽平担任土管员期间,严家乡在全县乡镇中发生土地违法的案件最少;他经手办理审批600多宗农民建房用地,从来没有发生过一起行政复议和诉讼案件;全乡的耕地总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新造了300多亩地,留下一笔永恒的财富。1988年以来,在杭州市和淳安县土管系统评比中,严家乡9次获得先进集体荣誉,毛泽平先后8次获得先进个人荣誉,还多次被评为全县先进工作者,被誉为“黄土魂”土地卫士。

  “老百姓再也不能穷在路上了。穷乡巨变是干出来的,党的威信也是干出来的!”

  毛泽平的脚步丈量着严家乡的每一寸土地,也时刻默记着老百姓的最大愿望。1990年初,严家乡第10届人代会即将举行,毛泽平心急如焚地向乡领导建议,在乡政府工作报告中写入对全乡村民的承诺:“力争在3年内全乡村村通机耕路”。

  此时,改革开放的大潮一浪高过一浪,全省农民正朝小康目标迅跑。严家乡恶劣的自然环境,成了经济发展的拦路虎。这里山高坡陡,许多村庄连简陋的机耕路都没有,出门就要翻山越岭,遇上雪天就寸步难行。眼看进入20世纪90年代了,还有不少村民没有到过县城,甚至没有见过自行车是什么模样。长板凳成为他们出山的必要工具,养肥的猪,捆在板凳上,抬到山下卖;人病了,也扎在板凳上抬出山外救治。对渴望脱贫的严家乡人来说,当务之急就是劈开大山,筑路架桥,突出重围。

  乡里从县城请人测算了机耕路的造价,失望感油然而生。当时全乡人均年收入只有338元,哪怕5年不吃不喝,也付不起施工的费用。再说,山势陡峻,险象环生,谁有这个本领劈出路来?有人说:“如果谁能把路修通,我就端上猪头来谢他!”

  退是没有出路的,毛泽平甘当开路先锋。1990年深秋,乡党委、乡政府果断决策,召集深山区6个村的党员干部进行动员,毛泽平给大家读了一篇沂蒙山区九间棚村开山劈路的长篇通讯。他读着读着,声音哽咽了。他激动地说:“同是一片天,同是共产党的领导,看看人家,山比我们高,人比我们穷,他们为什么能够干出世代想都不敢想的事?说千道万,是这个村有9个党员带头苦干。老百姓再也不能穷在路上了。穷乡巨变是干出来的,共产党的威信也是干出来的!”

  山村的党员干部坐不住了,带头出钱出力。各家各户也把能拿出来的钱都凑起来买炸药、钢钎,有的老人还卖掉做寿材的木料,拄着拐杖把钱捐到村里。隆冬季节,山林雾凇浓重,男女老少自愿组成修路大军,开上工地,点起篝火,连夜打炮眼……

  开山炮在冰封的群山中轰然炸响。乡党委、乡政府把上级下拨的扶助老区资金,全部投到了修路工程上。毛泽平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兴奋。早年他在浙江煤矿学校学过测绘,19岁那年毕业后,他响应党的号召,回到家乡,立志把学到的知识奉献给山区。一晃许多年过去了,可他仍在锲而不舍地学,老百姓需要什么,他就学什么。如今,他使出了浑身的劲头,使出了浑身的本领。乡亲们看见他攀缘在悬崖峭壁,在人迹罕至的山间测量放样,在茂密的荆棘中寻索机耕路的走向;他埋头绘图设计,测算每个标段的土方石方,把众乡亲的血汗钱花在刀口上;他巡查在漫长的修路现场,手把手地教村民砌石垒坝,传授夯实路基、修筑涵洞的要诀;夜深了,他还要把库存的雷管锁进村会计的保险箱,自己守着炸药度过夜晚……人们赞叹,这位“土专家”勘测设计,施工组织,质量检验,样样在行。他超负荷地承担了岗位职责之外的份外活。据后来统计,他替工程省下了10多万元钱,但他没有拿过一分钱的报酬。

  在开路决战的3年里,开山炮声此起彼伏,全乡先后有8条机耕路开工,这叫毛泽平忙得简直分不开身。闻家村到板桥村的路段先期动工,可是金家坳村等不及,争着要毛泽平马上去测量放样。他们硬是从闻家村工地上“抢”去了测量仪器。可闻家村这头也离不开毛泽平,他只好奔走于两村之间。

  村民们疼在心里,特地从山下扛来了一箱啤酒,想给毛泽平消消暑,可他一瓶也没喝,只想为老百姓省点开销。

  三年苦干,除了老山村尚有200米路段尚未开通外,其他村都实现了世代的夙愿。当拖拉机和农用车开进山村来收购茶叶、山核桃和杉木时,老百姓欣喜若狂。他们顿时发觉:山货值钱了,卖价看涨了!

  毛泽平却没能歇下来喘喘气,他接管了机耕路养护。每当一场大雨过后,他就一路巡查,很快知道哪里有了坑坑洼洼,哪里的路坎冲出豁口,便赶紧通知附近村里来修路。

  流经严家乡的云溪,在山间形成了陡峭的峡谷、瀑布和深潭,毛泽平在劈山修路的时候,想到了为老百姓造桥。没有桥,就过不了溪,上不了路,出不了山。他认真研究水文地质,苦苦钻研预应力的设计测算,下功夫琢磨架桥技术,使自己成为架桥的“土专家”。

  屈指算来,在严家乡的山水之间,由毛泽平亲手设计建造的桥就有15座,有石拱桥、钢筋水泥桥和水泥平板桥,最长的跨径有40多米。其中9座桥,是90年代初开山劈路后在深山新建的,仅闻家村在7年中就连造了5座桥。仙人潭村的水泥平板桥造好之后,被山洪冲毁两次,每次都由他主持修复。那一座座桥,有他匠心独运的桥形设计,更有他与百姓心心相连的情结。虽是“土法上马”,但每次把设计图纸送审时,都获得县交通部门的好评。这15座桥历经多次山洪冲袭,依然横卧山峡,跨河越涧,连通了纵横交错的山道。

  1999年6月16日,一夜狂风暴雨,山洪倾泻而下,冲毁云溪两岸的农居和水田,凝聚乡亲们心血的机耕路也毁于一旦。

  毛泽平挺起腰杆,再度带领村民修路。与10年前不同的是,这次重建设计立足于百年大计,工程量也就超乎寻常。他知道百姓多么盼望早日把路修通。为了赶工期,他日夜忙在工地上,夜晚就宿在山岙的“歇山棚”里。

  “歇山棚”是岩片搭成的石亭,平常山民挑担赶路在这里歇脚,能挡雨遮阳却不挡风。他砍来树枝,在“歇山棚”里搭起地铺,垫上一层松针叶,打开铺盖躺下了。饿了,他拿苞米饼在篝火上烤热后啃着吃;渴了,就舀一碗溪水。

  这间“歇山棚”,9年前这里开山劈路时,曾作过全天候的工地指挥部,毛泽平在“歇山棚”里熬过半个多月的寒夜。可现在,他毕竟年过半百了。大山的深坳里,“六月冻死牛”,夏夜还是透心凉!乡亲们心疼他,拉他下山进村,他摆摆手说:“工期等不及呀!早出晚归,每天花在路上的时间就得三四个小时。住这里不就可以省下时间?夜里静下来,我还可以想想明天的事。”

  毛泽平就是这样把自己当作一块铺路石,心甘情愿地垫在山涧,让老百姓踏着他的脊梁走出深山,奔向脱贫致富的未来。

  “米靠碾,麦靠磨,老百姓的心事靠琢磨。”

  毛泽平憨厚朴实,不善言谈,每当他从村里回来,话就更少。他时常独自思忖,默默地抽烟,或者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在纸上画画写写。熟悉毛泽平的人都知道,看他这个神情,一定又在琢磨村民反映的事情了。不用多久,他就会胸有成竹,很爽快地向乡领导说出自己的想法。

  他常说:“米靠碾,麦靠磨,老百姓的心事靠琢磨。”他很清楚,要为老百姓办事,就要琢磨办事的方法,换句话说,要“过河”,就必须学会“架桥”。

  他设计建造了15座桥,却也炸过其中的一座永乐桥。

  那是在1999年,特大山洪卷着乱石,直冲而下。在通过燕川村时,由于河道偏窄,乱石堵塞了永乐桥的桥洞,致使山洪改道,冲毁了西岸的5户房屋和40多亩耕地。灾后,县水利部门来检查水毁工程,决定将这段河道从10米拓宽到15米,同时炸掉永乐桥。

  可燕川村隔溪而居有两个自然村。正当动手炸桥时,东村与西村摆开了对峙的架势。东村人说,把桥炸了,他们种地就要多绕3公里路;西村人说,不炸的话,就给他们留下祸根。村支书觉得手心手背都是肉,不好说话,于是向上级求援。

  乡领导和县有关部门的同志赶赴现场,觉得工程刻不容缓。如果再不炸桥,两岸的防洪堤就很难赶在汛期来临之前完工。于是,不得不赶紧在桥面上凿炮眼。东村人这下可急了,30多个村民涌向桥上,日夜守护。西村人见此阵势,也操起锄头门杠……

  双方情绪激动,炸桥受阻,乡领导立刻想到了毛泽平,通知他马上赶来。

  毛泽平来到燕川村时,东村人守桥已经两天两夜了。他走上桥头,村里人都围了上来。谁都不会忘记,这座桥就是毛泽平80年代初期设计建造的,当时老百姓为答谢他,还送过他一块匾额。

  手抚桥栏,毛泽平说话的声音有些沙哑:“我知道,你们东村想这座桥,想了好几辈子。14年前,壮劳力干一天的工分不过两角一分钱,可就在那么穷的条件下,你们凑起钱来造桥,不容易哪!所以我在设计桥的时候,就考虑到质量第一,这‘永乐桥’的桥名中就有一个‘永’字。大家看到了,这么大的洪水都没有把桥冲垮啊!说真心话,我也舍不得这座桥……”

  东村人觉得毛泽平的话,句句说在心坎上。

  “但是,现在要把桥炸掉,也有道理。东村、西村是同一个燕川村。你看西村的房屋倒了一片,田地冲个精光,同村人不说援助的话,总也该有个同情心吧!要怪就怪我,当初桥洞设计不够大。”毛泽平襟怀坦白,直切难题。

  东村人打断他的话:“不是你的错,是今年山洪太凶。”

  “那我就得想,如果明年山洪再发,恐怕遭受损失的不止是西村,下面好几个村要遭灾。所以,赶紧把河道加宽,把防洪堤砌起来,扩大泄洪能力。但河道加宽到15米,而桥长只是13米,那就不行了。只能拆!拆了,炸了,再造新的。我是严家乡的人,三年之内,在我的手里重新造起新桥!”

  东村人像吃了定心丸,陆续从桥上撤离。两天后,当炸桥的炮声震响的时候,毛泽平已经画出了新桥桥墩的草图,叮嘱村干部在沿着溪岸垒砌防洪堤时,连同两岸的桥墩一起施工,这样可以省一笔工程款……

  事后,人们问燕川村村民:怎么给毛泽平这么大的“面子”?乡亲们说了大实话:“在山里人眼里,‘官大不如面大’。老毛把老百姓当兄弟,靠得牢,信得过!”

  是的,毛泽平心里总是装着老百姓,把老百姓的心事琢磨透了,也就摸准了老百姓的脉搏,一遇到难题,他就能拿出管用的办法,哪怕是一把“锈锁”也能够打开。

  严家乡铺路修桥、脱贫攻坚的成绩,在全县三级干部大会上受到了表扬。会上,毛泽平就坐不住了,他在讨论时说:“严家乡是在贫困落后的起点上,追赶全省、全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老百姓知道山外面改革开放的大变化,对我们期望很高,早晚在盼!要使老百姓真正脱贫致富奔小康,我们还有铺不完的‘路’、架不完的‘桥’。”

  毛泽平又在琢磨老百姓脱贫致富的新门路了。他首先想到的就是靠山吃山,因村制宜,开发效益农业。他统筹考虑了各村的特点,建议毛家村、邵家坪村发展蚕桑业;大社村、荷花坪村与胡家坪村重点发展山核桃;仙人潭村、韭菜坪村、同乐庄村可以发展茶叶、山茱萸与毛竹;金家坳村、郑家坦村、燕川村等深山区则在发展茶叶、食用笋和杉木上下功夫。去年夏天,乡党委派他负责同乐庄村的联村工作。在组织党员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有人提到村里的山茱萸长势不对劲,隔日他就上山去看林地。

  山茱萸是名贵的中药材,当地俗称“红枣皮”,据说严家乡的水土非常适合栽培。80年代,毛泽平曾经为各村推广引种,送过树苗,甚至把树苗扛进同乐庄村。可是村民一听这树苗种下十多年后才结果,都说白送也不种。经过毛泽平挨家挨户地“推销”,磨破了嘴皮,总算在山边地角栽下了几捆树苗。

  十几年过去了,毛泽平看山茱萸的长势还差一把火,就问村民为什么不花点功夫,回答说:种“红枣皮”不如进城打工赚钱来得快。毛泽平告诉他们,中药材出口的势头可能会越来越好,把山茱萸种好了也能“一本万利”。

  他琢磨老百姓还在等着瞧,光说道理打动不了他们的心,于是就提醒村支书上山追肥,给大家起一个示范作用。村民看支书换了脑筋,也接二连三地担肥上山。

  到秋收的季节,全村仅山茱萸收入人均添了150多元。72岁的胡美兰前年摔断了腿,不能下地干活。儿子分家时,她得到16棵山茱萸,想不到这一年卖了600多元。老人家这辈子从来没有点过这么多钱,乐得直说:“有了这‘红枣皮’,我就有了养老金啦!”

  这位老太太成为毛泽平宣传推广山茱萸的“示范户”,借此点燃了乡亲们致力于效益农业的热情,一个村就种了20亩。

  毛泽平仔细琢磨:老百姓靠山吃山,还有没有“短平快”的好点子?他到处收集山区开发效益农业的信息,当得知“千岛湖”白菊花市场走俏时,他就带着村干部到唐村镇去取经,从几十里路外买回花苗。村民们一下子就种了6亩,当年种下当年就有收获。

  去年11月,乡里组织参观杭州农业展览会,他向展台索要了许多蔬菜罐头、名牌辣椒酱的介绍资料,跟一同参观的乡干部琢磨,山乡土特产的深加工并不难,可以试一试。没有想到,这却成为他未竟的事业。

  “老百姓的事我都要放在心上,都该管到底!”

  毛泽平不会忘记,全乡18个行政村中有11个是革命老区村。板桥村的“石板庵”,曾是中共淳安地下县委的旧址。在方圆几十里的严家乡土地上,无数先烈为人民的翻身解放洒下了热血。1988年,毛泽平入党时,他向党组织倾吐心声:“我入党不为别的,为的是能够给老百姓做更多的事。”所以,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老百姓的事我都放在心上,都该管到底!”

  在乡政府,毛泽平所干的工作,已经很难分得出份内份外,人们索性把这位土管员称为“多管员”。他是全县第一批评定的农民技师,在55岁那年他还考出了助理工程师的职称资格。修桥铺路他不在话下,山村工程的设计、测绘和施工监理他也“包”了。由于编制所限,这个乡多年没有配备专职水利员,毛泽平自告奋勇,管住全乡的堰坝、渠道、山塘,还为15个行政村设计安装了自来水工程。他还担负了全乡老龄工作,把老人们的安危冷暖时刻挂在心上。他练就一手好字,乡里的标语横幅、百姓家的春联,无不出自他的笔下。计划生育、治安保卫、调解纠纷……凡是乡里招呼他一声,他都去干,干得有声有色。

  严家乡人多地少,不少年轻人出山经商务工,老人不免落个冷暖自知了。毛泽平常跟村干部说:“一人踏不倒山边草,众人才能踩出阳关道。年轻人有盼头了,可不能冷了老人心。”

  他下村随身带着的帆布包里,有全乡750多名老人的名册。每当在村里办完事,就过问老人的生活。其实,他一进村,一些孤寡的老人就坐在门槛上,等着向毛泽平诉说自己的心里话。

  毛泽平常与老人促膝谈心,询问柴米油盐有没有着落,子女给不给零花钱。在他的《民情日记》里,就有不少这样的记录。他凭着一颗公平心,理直气壮地为老人们做主。有时他行色匆匆,来不及细听原委,只好掏出自己兜里的钱,先塞给老人救救急,回头另约上门调解的日子。

  有一年春节,毛泽平碰见几个村民骑着同样的女式跑车驮地瓜,不由产生狐疑。他早就听到过群众反映,这个村有人偷鸡摸狗,败坏了村风。

  毛泽平到村里追问此事,村支书却有些畏难情绪。可毛泽平决不放过,他硬要盘查那自行车的来历。他给支书提个醒:“穷要穷得有志气!风气搞坏了,到时候闯祸闯大了,村里还能不鸡飞狗跳?”

  没多久,毛泽平自家的自行车突然失踪,后来在十几里路外的山沟里发现,却已七零八落。接着,他家的老母鸡被人掐死,扔在粪坑里;自来水龙头连连被撬,自来水哗哗白淌了一夜……毛泽平心里清楚,这是有人在阻止他查车。妻子有些怕,劝他不要多管闲事。

  “我看见了,就要管到底。不管,就是害了这些人,败了严家乡的风气!”毛泽平斩钉截铁地说。他协同派出所民警搜查,结果发现有十多辆赃车。

  事情并没有就此了结。毛泽平向乡党委汇报,认为问题的根子在于村领导班子软弱无力,整治村风首先从班子入手。不出一个月,村党支部进行了改选,毛泽平协助新任支书在全村开展“勤劳致富,守法致富”的宣传教育。派出所没收了那些赃车,偷车者也受到治安处罚。

  毛泽平在乡里工作,一年365天很少回家。除了农历白露这天,村规约定各家统一上山打山核桃,毛泽平不得不回家帮忙,平时他都住在乡政府。儿女在杭州读书工作,全家1.2亩责任田和2.4亩山坡地,都交给妻子一个人种。其实,从乡政府到家里,只不过1公里路。别看他为百姓造桥盖屋忙得很,好不容易等到自家有钱造房子了,他全都发包给人家来干。妻子急了,跑到乡里去找他,他却心平气和地说:“我的工作等不及的,不做就要误事。我也知道你吃不消,家里的事就慢慢做,做多少算多少吧!”

  在儿女面前,毛泽平还立了个规矩:“我为乡亲们办事,你们就少不了跟我吃点亏。”

  严家乡路好了,可乘车还是难。村民们抱怨,乡里人到杭州经商务工,要走十几公里山路才能搭乘班车,来回一趟,路上就得耽搁两天。为什么不开直通车呢?毛泽平觉得这个主意好,就建议乡政府出面办成这件实事。

  一番周折后,严家乡到杭州的营运线路批下来了。谁知,却请不到车主来开这趟班车。道理很明白,一个贫困乡里能有多少客源,往返的车票钱还不够灌汽油。该想的办法都想了,最后毛泽平想到了他的儿子。毕业于浙江交通学校的儿子,此时在杭州开了一家汽车修理铺,兼营汽车零配件销售,生意不错,少说每年也能赚几万元。

  毛泽平把满心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可儿子很不情愿,也说开这趟车要赔钱。毛泽平的态度不容置疑:“你是严家乡人,为了乡亲们,你先把这趟直通车开起来。再说,你会修车,这趟山区的长途车你开最合适。”

  儿子只好忍痛把杭州的店铺拍给人家,拿出积蓄,到信用社贷了款,凑钱买了24座的旅行客车。1998年8月9日,从严家乡的闻家村开出了驶往杭州的直通车,乡亲们开心极了。有些村民把山货运到都市卖个新鲜,车顶行李架上堆满了茶叶、山核桃;在杭州的老乡也觉得山乡近了许多,可以常回家看看了。

  可是,次年的山洪冲断了山路,直通车无法开进闻家村,深山区的客源就少了。毛泽平的儿子强打精神开着车,心里却明白,这车越开越亏,倒不如赶紧停住,还可以少赔一点。于是,他开了两年多后,瞒着父亲把车子卖了。

  直通车停运的消息很快传到毛泽平的耳朵里。他急匆匆赶回家,责问儿子。儿子两手一摊,车卖了,贷款也还了,钱也没有了。毛泽平火冒三丈,吼道:“由我去贷款,今天就把车赎回来,明天就告诉大家,班车又开了!”

  半个月后,毛泽平的儿子又驾车奔走在山乡与都市之间。

  乡亲们真心感受到,在毛泽平那容纳百川的心间,怀抱着老百姓的喜怒哀乐,装满了老百姓的渴望期盼,却怎么也掺杂不进半点灰暗的私念。

  “把我背到乡里去,老百姓还等着我办事哪!”

  2000年,毛泽平只休息了6天。岁末,压在他身上的工作一大堆,忙得他脚步匆匆。

  在新世纪到来的时候,毛泽平忙着绘制山村新的蓝图。在他的构想中,严家乡山清水秀,拥有尚待开发的“仙人潭飞瀑”、“金坳幽谷”等自然景观,全乡村居建设规划应当围绕“建设生态旅游风景区”的主题,显现自然、环保特色,使从未遭受工业污染的青山绿水与著名的千岛湖景区交相辉映;他还设想,严家乡北边就是临安,直线到杭州的距离比到县城还近。如果打通隧道,老百姓走进市场的把握就大了。

  谁也没有想到,这是毛泽平对未来家乡最后的憧憬和描绘。

  2001年元旦,他没有休息,一早就到韭菜坪村为机耕路延伸段搞测量,回到乡政府已经是2日的晚上。他打算次日到板桥村,处理一桩村民建房超标的事。乡党委书记对他说,全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活动已经部署,春节前主要是调查摸底,让他明天到板桥村和老山村,代表乡党委征求那里老党员的意见,看望患病的退休干部。

  临睡前,毛泽平把胃药放进了帆布挎包,他在熬夜时常有阵发的胃痛,所以进山前都把药片带上。

  1月3日清晨,毛泽平像往常下村一样,早早离开了乡政府,朝山乡的深处走去。没有握手道别,没有临行叮嘱,甚至没有说一声“再见”。谁想到,他这一走,就再也没能回到这幢办公楼里。

  寒冬腊月,山风凛冽。一路上,毛泽平不时遇上出山办年货的村民,他迎面停下来,乐呵呵地问候年景,聊几句家常。路过燕川村时,他查看了正在施工的新桥桥墩。他特地关照民工,桥墩上面要预留“窠臼”,为日后铺设梁板作准备。按眼前的进度,村民再等半年就可以走上新桥了。记得炸桥那天,他有过“三年之内”的承诺,现在看来可以提前了。

  他翻山走进板桥村,已快傍晚。他先去村民罗家。依据建房申请,他现场选址,测量划定了宅基地的面积。随即,他又赶到詹家,查看了正在砌的新屋地基,发现超出了批准面积。他把户主叫到跟前,往地基上划出一条杠杠,讲明必须退出多占的面积。

  夜雾笼罩山村,毛泽平到老党员詹来仁家吃晚饭。一盅高粱酒喝下,冻得发颤的身子暖和起来,他便在饭桌上征求开展“三个代表”学习教育的意见。老詹告诉他一个好消息,过了年村里就要装电话了,全村70户人家有50多户申请安装,800多元的初装费全是乡亲们自己出钱的。毛泽平不胜感慨:这10年里,开山、修路、架桥,确实给山乡带来大变化。1990年全乡人均年收入仅有338元,到2000年有望实现近1500元。想当年,这个村路不通,人很穷,没有一寸耕地。他和乡干部把这个村作为重点突破,开路修桥造田,培植早笋基地,栽种山茱萸……现在今非昔比了。

  欣喜之间,毛泽平仍旧牵挂着特困户,向詹来仁打听他重点“挂号”的那两家近况。老詹摇摇头说,因为两家都有病人,越病越穷。毛泽平搁下筷子,赶紧上门去探望。他扶墙摸路,在黑暗中先后寻到这两家。接着,他想连夜赶往老山村,因为那里的原村委会主任吕有顺已经病危。

  夜已深了,怎么放心让他黑灯瞎火走山路,詹来仁拉住他在村里留宿。睡前,毛泽平告诉詹来仁,冬季救济款很快要下拨到乡,村里尽快打个报告,好让特困户过个好年。

  第二天早晨6时多,刚吃早饭,老山村派人撞进门来,说吕有顺昨晚已经去世。毛泽平猛跳起来,抓了一个玉米饼,便随来人奔往老山村。

  记得他中专毕业到老山村教书时,吕有顺不时给他送粮送柴。他刚刚走出校门,夜里听到远山传来的野兽吼叫,不敢独自睡在泥巴垒墙的校舍里,吕有顺就托付民兵队长去陪毛泽平过夜,好心呵护着这位难得的“山乡秀才”。

  这次毛泽平进山,乡党委指定要他重点征求吕有顺的意见,还捎来了200元慰问金。想不到,一夜之间,竟留下永久的歉疚。

  在吕有顺的灵堂前,毛泽平泣不成声。帮助料理丧事之后,他的脸色苍白,气喘急促。饭后,他拖着沉重的脚步,去查看詹姓村民的建房宅基地。他端了一杯热水,边喝边走向屋基现场……

  突然,毛泽平感到头痛欲裂,左身子失去知觉,脚一软,颓然瘫倒在石阶上。

  “怎么啦?怎么啦?老毛你怎么啦?”

  一声惊呼,唤来了众乡亲。这时,毛泽平双目紧锁,嘴角歪斜,不管乡亲们怎么呼喊,他也应答不出……

  乡党委接到电话,立即租车进山抢救。由于山路崎岖,当毛泽平被送到乡卫生院时,已经是晚上。见病情仍不见好转,就连夜急送县城医院。

  经诊断,毛泽平患的是急性右侧脑溢血。据临床病症推测,他患有严重高血压已经3年以上。可是,这位铮铮硬汉从来没有披露过自己的病情。

  住院5天后,毛泽平渐渐苏醒过来了。他含混不清地说出的第一句话是:“乡里还有很多事情,我要回去。”说完,他又昏睡过去。

  这位大山的儿子,醒着惦记着老百姓。即使昏过去了,他在梦幻中仍旧想着老百姓的事。

  病榻前,家人和村民不时听见他发出的梦呓,语气不失激昂:

  “……我说话是算数的,桥炸了,三年之内一定造起来。我是严家乡人,总要为家乡办事……”

  “……快过年了,你们要想想办法,给特困户贴补一点……”

  “……来帮我量一下路面有多宽,我就可以算出多少土方……”

  毛泽平倒下的消息,像风卷野火,燎烤着全乡百姓的心。村民们陆续来到医院38号病床跟前,轻轻地唤一声“老毛呀老毛!”

  这时,毛泽平尽管神志迷糊,可一睁开眼睛,就忍不住断断续续地说话,嘱咐要办的事。

  他跟燕川村百姓说:“桥墩上的‘缺口’不要忘记预留,施工要抢在汛期到来之前。”

  他跟同乐庄村百姓说:“推广山茱萸的补助经费批下来了吧?以后,力气要用在培育管理上。”

  他跟板桥村百姓说:“替我去看看,詹家建房超标的地块有没有退回去?” …………

  不久,毛泽平的病情稍有好转,他就伸出左胳臂给人看:“我的手又会动了,我没事了,可以回去工作了。”住院不到半个月,他就缠着医生要出院,说他手头积着许多要紧事,老百姓等着他在春节前办好。

  1月20日,离大年除夕还有3天,医生不得不同意毛泽平带药出院,并再三叮嘱他要少用脑子,以防复发。一听说可以走了,他高兴得像小孩一样,立刻吩咐家人把他先送到乡政府:“我要把修复水毁工程的工钱发掉,好多人还等钱过年呢。”

  虽然出院了,可他的两脚仍不能落地,只能躺着乘车。家人准备租一辆中巴车,他听说租车要付500元,就说:“已经花掉公家医

  药费两万多元了,这笔钱能省就省吧!”最后,家人只得在班车上,买下最后一排连座的车票,让他横躺在上面,女儿捂住他的脚,脑袋搁在另一位村民的腿上,晃晃悠悠地回乡来。

  司机好心把车停在家门口,毛泽平却不肯下来,让车开到乡政府门口。家人再三劝说,借口先把身子洗一洗再去,这才把他“哄”着抬回了家。

  经过一路颠簸,他的身子又显疲惫。除夕夜,女儿喂他吃了团圆饭。正月初三这天,他又欠起身,叫人扶他上班去。家人告诉他,乡政府已经放假,初八上班。

  他叹息一声说:“唉,还有这么多天!给我削一根拐杖,明天我一定要去乡政府。”

  “有什么事,叫别人替你去办吧。”

  “这些事是我负责的,别人不清楚,怎么替我?明天,你们把我背去。”

  1月27日即正月初四,山村又响起清脆的鞭炮声和欢声笑语,而病榻上的毛泽平生命如同游丝。家人还当他在沉睡,不忍心惊动他。傍晚5时许,他蓦地痉挛起来,嘴里拼命想说什么,可什么也说不出来……

  等乡卫生院医生赶到时,一颗承受过多重负的心脏终于停止了跳动。

  56岁的毛泽平,与他日夜牵挂的山乡百姓永别了。

  噩耗传出,严家乡人无不深感悲痛,数百名村民不顾风俗禁忌,在正月佳节,为这位心里装着老百姓的好干部挥泪送葬。在他的墓碑上,刻下了朴实无华的碑文:

  “土管廿年,造福人民;后继有人,代代贤英”。

  哀乐低回,哀思如潮。清明节时,千余名村民再次来到毛泽平的墓前,他们捧来了红杜鹃,默默地插在碑座旁。

  在墓前,人们缅怀毛泽平的往事,深深感到“造福人民”这4个字,鲜明准确地概括了他平凡而伟大的人生,揭示了他平凡而伟大的精神世界。毛泽平下村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年至少要走7000多里路,3年就等于走了一趟“二万五千里长征”。他几十年如一日,算起来该是多少趟“长征”?在这新“长征”路上,他为山区百姓谋求了多少实惠,办成了多少实事啊!

  曾与毛泽平朝夕相处的同事难以忘怀的是,从他担任土管员以来,乡党委书记换了5任,乡长换了6任,而他一直默默地多挑担子多操心,从来就不计较报酬待遇。1998年,乡党委要整理他的事迹,在全乡党员干部中把他作为先进典型树起来,可他硬是推辞。在他的心目中,个人的事算不了什么,惟有造福于人民,才是天经地义的神圣职责;也正是在为人民造福的奋斗中,他体会到一生最大的幸福。

  村校的学生在星星火炬队旗下,想起毛伯伯在一个个暑假里,为他们翻建校舍、浇筑水泥操场,整天整天在烈日下苦干。毛伯伯时常抚着他们的脑袋说:“宁愿我们吃苦,也不能让你们吃半点亏!”

  燕川村支书詹龙光捧着毛泽平的遗像,相拥而泣:“老毛,村头的新桥墩已经立起来了!该留的‘缺口’也留好了,就等着铺梁板了。你放心,铺通的日子一定在3年之内,一定的……”

  板桥村村委会主任詹冬发摘来一束绽开黄花的山茱萸树枝,献在墓前,他说:“老毛,你还要来板桥村啊!托你的福,全村80户村民,今年从山茱萸‘摇’下来的钱,肯定有一大把……”

  毛家村72岁的老婆婆王米娇背着两岁的孙女爬上山来,她把着孩子的手插上杜鹃花,像唠家常似地说:“老毛,孩子他爹娘在外头务工赶不回来看你,就让我们一老一小代替祭拜了。以后我不在了,孩子们也会年年来看你的。”

  正值采茶时节,不少村民是背着竹篓从茶山上赶来悼念的。他们共同的心声是:“老毛,你的心里装着老百姓,百姓的心里永远念着你!”

  今年3月11日,中共淳安县委授予毛泽平“模范基层干部”的称号;4月13日,中共杭州市委授予毛泽平“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一个学习毛泽平同志先进事迹的热潮,正在浙西“三江两湖”的大地上掀起。

  毛泽平几十年艰难跋涉如一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如今,当人们来到严家乡的时候,最先映入眼帘的,依然是凝聚毛泽平毕生心血的绕山通途和跨涧关梁。那路,那桥,在峰峦起伏的群山中构成了金光大道,穿过断崖陡壁,越过激流险滩,虽然蜿蜒曲折,却总是一往无前地延伸……这,正是一个农村党员干部为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而不懈追求的真实写照!(本报记者 胡振 周天晓 金波 县报道组 余允乾)


时事论坛】 【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新浪推荐
新浪网隆重推出手机短信顶级新闻服务
五一旅游专题给您最快信息和贴心帮助
2001高考专栏全新推出 600所高校一网打尽!
来星座频道解读命运密码 把握爱情脉搏!
订阅手机短信NASDAQ最新行情
影视演出应有尽有--“五一”娱乐总动员!
中国队第7次冲击世界杯
GlobalEnglish 三个月练就流利口语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