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邮件 搜索 短信 聊天 导航
上移动梦网,赢手机大奖。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记模范实践“三个代表”的先进战士易新群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5月24日11:38 南方网-南方日报

  开天辟地80年激流先锋本报记者 陈广腾 张海燕 毛 哲 严 亮 广州军区特派记者 张智猛 黄思潮 姚柏林 黄宏贵

  生命啊,我虽然已经不能掌握你的长度了,但我还可以把握你的宽度! ———易新群

  楔 子 2001年4月30日,广西巴别乡。

  红红的太阳穿破云雾,将大地染得一片金黄,静悄悄的巴别乡顿时热闹了起来。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到了这一远僻的乡场,不仅因为这里的歌墟,更重要的是,乡政府在这里为一位来自广东佛山的军人易新群举行一场隆重的婚礼。

  易新群,广州军区司务长培训大队三级士官,入伍13年来,先后3 次荣立三等功,9次受嘉奖,6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5次被军区、军区联勤部树为“学雷锋先进个人”。1996年,他被军区评为“生产生活先进个人” ;1998年,他被共青团中央授予“抗洪青年突击队员英模”称号;1999年,他被评为“全军优秀士兵”,并光荣地出席全军第九次青年工作会议,受到江泽民主席等中央军委首长的亲切接见。

  在巴别中心学校师生的簇拥下,易新群携着新娘黄小南的手,来到了歌墟开幕式的现场。热烈的掌声、喧天的锣鼓、狂舞的喜狮……整个歌墟沸腾了,巴别大地震动了!新群和小南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眼眶里闪烁着点点泪光。

  “我从没想到我的婚礼会这么隆重,巴别人民给我和妻子的荣誉太高了…… ”泪水从这位没有被癌症吓倒的军人眼中滚落。

  歌墟上响起了巴别人民为新群夫妇谱写的《婚礼赞歌》:

  迈入新年新世纪,易黄结对正佳时。

  离开闹市到山区,万里路遥行婚礼。

  ……

  饮水思源心不离,学校师生记心里。

  不忘救星共产党,热爱亲人解放军。

  歌声绕着山梁飘得好远、好远,那是对绵绵大山诉说一个普通士兵的英雄本色;那是对巴别大地吟诵一名共产党员的赤诚情怀……

  易新群无疑最懂得爱,而且是大爱和博爱:由衷地关心他人,热爱人民,始终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将自己满腔的爱播洒人间而不求任何回报!易新群在实践“三个代表”的行动中展示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博大胸怀

  新群与巴别难分难解的缘,还得从头说起。

  广西百色地区田阳县巴别乡,典型的石灰岩山区,离县城60多公里,用当地人的话说,这里穷得连“鸟都不愿下蛋”。1996年初,某部学员二队一名广西田阳籍学员向中队党支部反映巴别乡儿童因贫穷而失学的情况后,支委、司务长易新群积极建议中队发起“献爱心”捐款活动。新群还将此写成报道在媒体发表,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赢得了很多热心人士的援手,使失学9少年重返校园。然而易新群和他的战友们的助学行动并没有因此而结束,每位学员每月继续捐出7元的津贴费,支部委员每人每月捐出20元工资,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制度落实了下来。

  为了让这项工作能长期坚持,易新群主动把联系助学的事宜全揽了下来。每月25日,他都亲自跑邮局寄捐资款。他建立了一本捐资助学账本,每一次捐款的数目、每一笔汇款的时间和经手人,都记录得清清楚楚。至今,二队已捐资7万多元,让60名失学少年重返校园,让26名特困生圆了“读书梦”。

  1996年底,易新群因鼻咽癌而住院接受放疗。那段日子里,他躺在床上翻不了身,说话也感到吃力,但心里始终牵挂着远在巴别的孩子们。每次官兵们来看望他时,他总要一遍又一遍地问:孩子们来信了没有?他们的学习怎么样了?这个月的生活费寄了没有……

  巴别师生得知新群患病的消息,纷纷写来慰问信。当受易新群资助的特困生农彩币知道易叔叔患了癌症的消息后,一下子就哭出了声来。她花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为“易叔叔”折叠了祝愿他生命长长久久的365颗“幸运星”。“ 叔叔,您得了癌症,我们不知道怎样才能帮到您,只想把您的病替过来……我妈妈从来都不信佛的,现在她每天都要去庙里给菩萨烧香,求菩萨保佑您,直到您好为止。祝您好人一生平安!”

  1998年3月22日,正是小雨绵绵,乍暖还寒的日子。为了实现病后能与巴别孩子见面的愿望,新群抱病不远千里与两名战友来到了巴别。去巴别之前,他们没有给学校打招呼。进了学校,教室里空空荡荡,倒看到了在通向学校的那条蜿蜒山道上,三三两两的学生提着水桶、脸盆走来。一打听,才知是因为缺水,学校停课让学生去附近农家讨水。可有水井的居民自己用水也很困难,学生打不上水只好提着空桶回到学校。小易从与校长的交谈中了解到,只要花1万元钱,打一口水井,再修一个蓄水池,问题就解决了。小易默记于心。

  3月27日,易新群回到部队的当天,用心愿的谐音“辛苑”给学校寄过去1万元钱。这是怎样的1万元呀?1997年10月,小易再次住进医院,战友在替他预交住院伙食费时,只从他的身上找到27元钱,这就是他的全部财产。战友们自发给他捐款1·2万元,可小易一直不肯接受,也没有花这笔钱。当大家得知小易将这笔钱资助巴别中学建蓄水池后,不理解。小易说:“我不知留在这个世上的日子还有多长,这1万元钱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修水池,比用在我身上更有意义!”

  那些穷苦的孩子们,在易新群和他的战友们的支持帮助下,走向希望。1998年中考,巴别中学实现了零的突破,有9名学生考上了中专和百色高中。如今,已有16名资助对象考上了高一级学校,易新群直接资助的就有4名。每年秋考后孩子们的“金榜题名”,都让村民们兴奋无比地奔走相告:草窝窝里真的飞出金凤凰了!

  今年4月29日,易新群带着新婚的妻子三上巴别举行婚礼,并与孩子们认 “亲”。他对孩子们说:“万一哪一天我真的不在了,我的妻子小南也会来的… …”

  巴别的父老乡亲们哭了。

  在老家湖南、在部队驻地佛山、在病房……也留下了新群赤诚的爱!

  1996年10月,易新群患病住进了广州总医院口腔科病房。寂静的病房因他的到来而漾起一股和煦的春风:每天大清早,他就把病房卫生打扫整理得干干净净;上了年纪的病人,他天天为他们倒茶递水、打菜打饭;有的男病号打吊针上厕所不方便,他就主动帮助拿着吊瓶,护送病人如厕;战友领导看望他时送来的水果营养品,他分发给同室病友共享,一句“咱革命战士的理想追求就是共产主义”,把一张张忧戚戚的面孔都逗乐了。病人、陪护、医生、护士,无不对他交口称赞。

  一位爱好诗歌的实习护士,在一张问候卡上给易新群写上了这样两句赞美诗:你是铮铮铁汉,笑对厄运奉献人生挺直硬脊梁;你如红烛飘香,燃烧自己奉献爱心总把人温暖!

  1997年4月,新群在157医院住院化疗。期间,他认识了一名来自广东南海名叫潘翠萍的农村病友。这位苦命的农妇婚后第八年,丈夫就不幸患肺癌去世,留下一位70多岁的老母亲和三个未成年的孩子。更为不幸的是,1995年她自己也患了重病。从土中刨食的她既要赡养婆婆,又要供三个孩子读书,还要攒钱为自己治病,生活的重压令她喘不过气来。在医院,她几次想“一了百了”。新群主动向她伸出了友爱之手,鼓起她生活的勇气。

  癌症病人最不能缺的是营养,长时间的放疗容易出现牙龈肿胀、放疗部位皮肤发黑甚至起泡糜烂,如果没有很好的营养,病人的体能就跟不上放疗进度。为了节省钱,潘大姐每餐吃的都是最便宜的青菜。为让潘大姐吃得稍好点,易新群悄悄把自己的小饭盒换成大饭盒,对伙房师傅说最近自己胃口特好,请求多打点,端到病房后就匀出一份多的给潘大姐。潘大姐爱吃包子,他就每天早上把自己的一份省给她吃。部队距医院较近,常有首长和战友提着水果和营养品来看他,等来人一走,他马上就把东西分出一大半提给潘大姐。然而潘大姐总是不收。为了使潘大姐收下,易新群想出一个办法,他说:“大姐,要是不嫌弃,我们就认个姐弟吧。”这样,新群就能名正言顺地给潘大姐送东西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易新群的病情得到了控制,他要出院了。临走前,新群将部队送给他的营养品全部留给了姐姐,自己又花了300元钱为姐姐买了一些营养品。同时,新群不顾潘大姐的反对,执意给她留了300元现金。部队接新群的车来了,潘大姐依依不舍地拉着新群的手,就是不肯放开,终于要分手了,“你可要到我家来看看。”“好,中秋节,我就去你家。”

  中秋节到了,新群没有忘记当日的话。他提着礼物,到南海官窑看姐姐了。潘大姐喜出望外,她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弟弟还真的来了。刚喝了一口水,新群就提出帮姐姐到地里干活。他知道,在这样一个没有男劳动力的农家,一个女人忙里忙外是多么累。他既然来了,就该为姐姐分担一下。此后,每逢节假日自己又有空闲时,新群就来到潘大姐家帮忙。从此,当地的人们,真的相信了潘翠萍有一个当兵的弟弟。新年到了,为让潘大姐一家过个热闹春节,让她的三个孩子新学期有学费,易新群一下给寄去800元;潘大姐的大女儿杏梅要考高中了,易新群又毫不犹豫地寄去500元……短短几年间,易新群无偿资助这个贫病之家达4000多元。

  新群与潘大姐的“姐弟情”不仅感动了左邻右舍,而且感动了社会各界。广州军区157医院党委作出决定:长期免费为潘翠萍治病,并派专车将她从南海接回医院;南海市政府、妇联派专人送去慰问金、救济款,资助她子女上学。潘翠萍逢人就说:“是易新群救活了我一家人,我们下一辈子都忘不了他!”潘大姐曾经想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新群。但新群拒绝了,“大姐,我帮助你,不是要你的回报!”

  新群走到哪里,好事就做到哪里!他参加军民共建,见驻地一些孤寡老人,衣食住行都不发愁,愁的是孤单,就带领部队学员开展送温暖活动,更多地在精神上给孤寡老人照顾,时间一长,“36个孤寡老人与一群士兵”的故事,传遍了禅城。

  “生命啊,我虽然已经不能掌握你的长度了,但我还可以把握你的宽度!” 面对无情的命运,易新群以一个共产党人特有的毅力和情怀选择了抗争。他紧扼命运的喉咙,决然在生命极限里,拓展出无限的意义

  病魔袭来,易新群措手不及。

  1996年8月,易新群发现脖子上长了个小肿块,不痛不痒,他并没有在意。过了一个多月,肿块越长越大,队长刘和平用老家的“祖传秘方”替他擦了几天药,仍然不见好转,警惕性极高的刘队长把他送到广州总医院检查。结果,被确诊为鼻咽癌,而且已到中晚期!

  这消息不啻于晴天霹雳,一下把易新群击懵了。26岁,人生、事业还刚刚起步,有多少事情等着自己去干啊!那嘹亮的军号声,那整齐的脚步声,那朗朗的读书声,那锅碗瓢盆的交响,还有巴别山区孩子那企盼的眼神……总之,这一切的一切,都将与自己无关了。想到这些,易新群黯然神伤。

  难道自己就这样坐等死神的来临吗?躺在洁白的病床上,易新群脑海里,一一闪过保尔、张海迪、吴运铎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的景象……作为一个战士,他不能也不甘就这样被击倒,他要挺立起来,与癌魔决战,与命运抗争!

  在易新群滑向人生低谷这段伤心欲绝的灰色日子里,领导的关心和战友的厚爱,给了他无穷的精神力量。大队长、政委轮流到医院看望慰问他、鼓励他积极配合治疗,乐观面对挫折。他第二次手术治疗后,全大队500多名官兵一天之内自发为他捐款12000多元。大家无私的关爱,以及对巴别孩子的牵挂,唤起他对生命的渴盼,重新扬起理想信念的风帆。他在一篇题为《给生命打张借条》的文章中勉励自己:“给自己一点信心,同时也给自己几分希望,给生命打张借条———不必苛求这张借条的结果,但求生命有这个过程。”于是,他又以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之中。

  那是易新群第二次手术后不久的一件事。

  当时,他正在医院养病,一位前来医院探望他的学员,不经意透露出部队准备开赴罗浮山进行野外驻训的消息,让他再也无法静静地躺着了。

  第二天,他找到主治医生,提出了一个让医生瞠目结舌的要求:“我想出院。”

  医生听说他想外出驻训,哪里肯让他出院。可易新群就是易新群,只要是他认定要做的,就是九头牛也别想让他回头。一连几天,他软缠硬磨,硬是弄得医生没办法,答应了他出院的请求。不过,还是在出院单上写上这么一句:“全休二月后建议到一五七医院治疗。”

  回到中队,易新群藏起了出院单,找到教导员,教导员直言不讳:“那不行,你刚出院,身体这个样子,出了问题我负不起责。”

  教导员不行,就找中队长。中队长刘和平听说他的想法,并知道他在教导员那儿碰了软钉子后,安慰他:“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养好身体干什么都行,再说野外驻训的机会多着呢。”

  易新群见一连碰了两个钉子,急中生智,硬的不行来软的。他对中队长说: “我知道你们在跟我打哈哈,我也知道你们是为了我好,可你们也得替我想想,我得的是癌啊,不是感冒,我这一生中还有多少次机会和你们去野外训练……”

  易新群的这套“精神感动法”还真管用,几句话说得中队长鼻子酸酸的,眼圈也红了。

  大队领导同意了他的要求,但同时也给他提出一个条件:到了野外以后,只准看,不准干。

  向来领导叫干啥就干啥的易新群,这次一到野外就变了卦。驻训的那段时间,他强打精神,坚持每天和炊事班的同志一起做早餐、提水、做饭、洗菜,样样抢着干,一刻也闲不住。他的左臂因为手术后损伤神经尚未康复,基本不能活动,他用纱布吊着,只用一只右手干活。野外天气到了晚上很凉,手术不久的刀口对气温特别敏感,有时受了寒气,一连几天处于麻木状态,脖子不能动,手不能抬,苦不堪言。但从他的脸上看不出一丝痛楚。

  但易新群毕竟是血肉之躯,有时候实在痛得吃不消了,就找个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躲起来休息一会,以免让战友看到他痛苦的样子替他担心。

  半个月的军事和业务“一体化”训练结束后,由于劳累过度,易新群全身浮肿,又一次住进了医院……

  在广州军区司务长培训大队,还流传着易新群“三次请战”、带病抗洪的动人故事———

  1998年的6月间,广东南海市樵桑联围丹灶镇遭遇特大洪灾。一连多日,大队组成的抢险队一直战斗在抗洪第一线。在家官兵的心也无时无刻不系在抗洪抢险战场。此时的易新群,比谁都焦急,恨不能变成一堵大坝。

  6月29日晚9点来钟,易新群正在大队教务处打字室整理文件,突然前方传来丹灶荷村水闸出现险情的消息。易新群拽住了正在组织队伍的教务处处长李勇,坚定地说:“我要去!”

  好心的李处长见磨不过他,就借口前方需要一些手电筒,让他去买一批手电筒支开了他。等易新群兴冲冲抱着手电筒回来一看,傻了眼:抗洪的队伍早就开走了!

  这一夜,对易新群来说,是一个不眠之夜。他辗转反侧,心里始终不是个滋味:“一个人生了病,但精神不能垮!战争年代的共产党员并没有因为自己负伤而不去战斗,不去牺牲,抗洪抢险不就是危险一点、艰苦一点吗?我为什么不行?”

  第二天,前方传来更揪心的消息:“荷村水闸决口!”他找到政治处杨博主任,第二次请战。但是得到的答复仍就是:“小易你别去,服从命令,在家好好休息。”

  易新群心想,既然请战你们不允,我就来个“暗渡陈仓”!当时正碰上大队长梁梦举回来组织干部突击队,趁突击队出发之机,易新群悄悄溜进了队伍……

  一到决口现场,易新群被军民万众一心抗洪抢险的壮观场面震撼了,立即投入战斗。

  当他在战友的帮助下,扛起第一个重达百斤的沙袋时,猛然感到一丝力不从心:以前能挑100公斤重的担子,三四十公斤重的弹药箱,轻而易举就能举过头顶,现在,竟然连百来斤的沙袋背起来都吃力了,这是怎么了?“我真的不行了?”

  “不,我行的!”……他命令自己:一定要挺住,坚持,坚持,一直坚持下去……为了证实心头这声呐喊,他豁出去了,伴随着决口处奔忙的脚步,他一包、又一包地扛着……

  这是怎样的一幕!在场的官兵感动了,地方政府领导感动了,人民群众感动了!很快,“身患绝症的解放军战士与我们战斗在一起”的消息传遍抗洪一线,鼓舞着整个抗洪大军!

  他在日记中写道:“站在合龙的决口上,我为胜利笑了,笑着笑着,我突然将背转过去,用沾着黄沙的手偷偷擦了擦眼睛。我好想对着苍天高喊一句:‘生命啊,我虽然已经不能掌握你的长度了,但我还可以把握你的宽度’!”

  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员的生命宣言,一个解放军战士对命运的挑战书。

  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即使是在平凡的工作中也要当好表率,处处起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无论命运多么坎坷,易新群始终把这一点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他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并把先进的文化和思想传给更多的人

  1989年初夏,告别繁忙紧张的新兵集训,多次受奖的新战士易新群被安排担任弹药保管员。当时,许多人替他鸣不平,但易新群对此只是一笑了之。

  他凭着一个农村青年甘于吃苦和对工作极端负责的精神,在这个人们认为很差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干工作,很快在同年士兵中脱颖而出。他个人两次受嘉奖,被评为优秀保管员,在上上下下的一片赞扬声中,入伍刚满一年的易新群便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

  翻开易新群沉甸甸的个人档案,履历表上记录着他爱岗敬业的丰硕成果:当战士,他是硬梆梆的习武标兵;当保管员,他管理的库房是红旗库房;任区队长,他是“金牌队长”;任司务长,他是军区的“红管家”;担任房管员,他赢得将军与士兵的同声赞誉;担任图书管理员,他运用计算机技术创建自动化管理系统……

  1991年9月,易新群以优异成绩考入广州军区司务长培训大队,成为某军械仓库8年来第一个考入军校的士兵。一年之后,他又以全优成绩留校任学员一队区队长。

  在担任区队长期间,他潜心教学探索,积极创新训练模式。为提高学员的专业技能,他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他采用录音机制造噪音的办法帮助学员搞训练,化解了学员在训练时心理紧张难题。为提高学员点钞和珠算的精度和速度,他总结出“扇形指触点钞法”等技法,将传统的点钞技术由每分钟150张提高到300张,准确率达100%,珠算等级水平100%达到四级以上。当年,他带队运用创新训练取得的成果参加大队举办的专业大比武,获得9个单项的8个第一,12个团体项目的7项冠军,一举夺得最高荣誉奖————“ 士官杯”,他个人获得了“最佳领队奖”。

  1994年9月,易新群积极响应司务长建功立业在基层的号召,主动请缨到大队担任学员二中队司务长。

  一履新,易新群连夜起草科学管理的计划,次日一早便送到了队领导手上。中队由超支变成了节余5万多元,节省粮秣1·5万公斤。中队被评为伙食管理先进单位,易新群被军区评为“生产生活先进个人”。

  易新群只是一名普通的士官党员,在有些人眼里看来,不怎么起眼,管好自己就行了。但易新群却不这样看,他认为:党的任务要靠党员带领群众来完成,党员不仅自己要做好,而且要把群众带好。在司务长培训大队,许多学员有了思想问题都愿意找他,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向他掏。

  1997年7月的一天上午,易新群刚刚从医院化疗回来,通信员急冲冲地敲开他的房门说:“教导员请你快去”。一个“请”字,易新群预感到有急事。原来,四期学员小王,毕业前夕因偷改试卷,被作退学处理,眼看多年的奋斗将付之东流,小王陷入了绝望的深渊,产生了轻生的念头。赶到现场,易新群示意其他人走开后,开口对小王说:“你比我走运!”小王心里一顿,把头抬了起来。易新群接着说:“如果人生能互换,我愿意做现在的你。”小王被他这两句话吸引住了,他又不失时机地劝说小王:“如今我已经患了癌症,生命到如此地步,我还想好好地活下去,为什么?人活着,不但要为自己想,也要为周围的人想,就说父母亲吧,含辛茹苦地抚养了我们一场,要对得起他们。”听到这里,小王大气也不吭了,易新群又趁热打铁开导他:“现在的你,不过是人生路上走岔了路,世上的路有千万条,错了,还可以改,从哪里跌倒了,还可以从哪里站起来。”小王听着听着哭了。“司务长,我错了。”他掏出口袋里的刀子交给了易新群。连着几天,易新群陪伴着他,与他谈人生理想。人心不是铁铸的,易新群的一举一动都撼动着小王的心,重新点燃了小王生活的希望。后来,小王退伍在海南找到了一份好工作,他在写给易新群的信中充满了感激。

  作为全军第九次青年工作会议代表的易新群,他在日记中写道:“只有成为一个高素质的党员,才能更好地为党工作。”

  高中还未念完就辍学了的易新群,来到部队后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肩上还扛着“一道杠”的时候,他就自学完了高二和高三的全部课程,入伍时背来的20多本书被他翻了个烂。同时,他还报名参加了成人高等法律专业的自学考试,并获得了7门课程的合格证。在业余时间,易新群还通读了大量的政治、军事、后勤、管理、新闻等专业书籍,积累了数十万字的学习资料,还写下了1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

  在学习先进文化,接受先进文化熏陶的同时,易新群还注意把知识的力量运用到工作中去。他根据自己写作的特长,在大队组织了一个新闻报道小组,仅一年时间,就在各级报刊上发表新闻报道110多篇,及时报道了大队的新人新风貌,热情讴歌了火热的军营生活。他自己也撰写并发表了《给生命打张借条》、《最后一个军礼》等30多篇与生命抗争的文学作品,有的获了奖,有的还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共鸣。

  全军士官制度改革后,士官管理成为一个新的热点难点问题。得知大队准备探索士官管理方面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身为优秀士官的易新群主动请缨,把编撰《士官“三字经”》的重任从政委王建明手中抢了过来。他把“三字经”分为改选士官篇、勤奋好学篇、思想道德篇、崇尚英模篇、尊干爱兵篇、军容风纪篇、爱岗敬业篇、军训动作篇、婚恋家庭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规范士官在各行各业中的学习、工作、生活的一言一行,成为广大士官的“良师益友”。如今,这本琅琅上口的《士官三字经》,已成为一些部队士官的“必读书”。

  共产党员还应该是一个播火者,走到哪里就把先进思想和文化传播到哪里。易新群利用自己演讲的特长,利用各种时机来宣扬先进文化,在部队、在工厂、在驻地学校、在广西巴别……都留下了他孜孜不倦的身影。

  一上巴别,新群给孩子们做了一场《草窝窝也能飞出金凤凰》的报告,激励孩子们在逆境中奋斗;二上巴别,新群以《人生的理想与追求》为题,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理想和信念的课,鼓起了孩子们与贫穷作斗争的勇气;三上巴别,新群面对着孩子讲起了母亲的故事————《一碗青菜》,那是教育孩子们要热爱亲生母亲,更要热爱大山母亲。

  今年3月,大队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还把易新群请上了讲台,为官兵们讲了一课《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也要体现在对高素质的追求中》,使官兵懂得了一个质朴的道理:做一名高素质的党员,才能更好地为党多作贡献。

  或许,天地间真有一杆公正的秤。当易新群将无私的爱奉献给社会,人们也将自己的真情回赠给这位身患绝症的普通战士。在易新群身上,体现着党与人民血脉相连的深情

  在易新群的感情世界中,流涌着没有血缘的感人至深的亲情。潘大姐,一个不是“亲姐”的好姐姐;吴大妈,一个不是“亲妈”的好妈妈。

  说起这段“母子”情缘,连笔者都羡慕不已。那是1996年10月,易新群住进了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同病房有位名叫王淑财的大伯,被确诊为椎部骨癌后,陪护的吴大妈伤心欲绝,精神完全崩溃。易新群看着比谁都急。他悄悄把吴大妈拉到一边劝慰道:“与癌魔抗争,重要的是精神支柱,您这样悲伤,既伤了自己身体,对大伯恢复健康也不利啊!”

  吴大妈心中不禁一动:多么懂事而又关心人、体贴人的孩子啊!此后的日子,易新群像一个孝顺的儿子,尽管自己也是个病人,可他却天天热情地照顾着王大伯,还经常陪着大妈散步、谈心,为他们分忧解愁。10月23日,王大伯要做手术了,易新群硬撑着走下病床,和吴大妈一起把大伯扶上手术车,由于身体极度虚弱,左臂无力,他竟一下晕倒在地。吴大妈放下老伴,心疼地抱起新群,眼泪夺眶而出。

  也许是不幸的命运让他们对病房中结下的这段真情都加倍珍惜,小易和吴大妈夫妇在广州总医院洒泪分别后,一直保持着书信和电话联系,寄托着彼此的牵挂。1997年春节,小易利用探亲的机会去探望大妈夫妇,当他不远千里风尘仆仆地赶到吴大妈家时,万万没料到吴大妈的丈夫因癌细胞扩散于正月初二去世了。在小易的要求下,吴大妈陪他到大伯的墓前,小易虔诚地燃上三炷香敬给那位在病房中共同度过40多个日日夜夜的病友。吴大妈神色肃穆地立在丈夫墓前念念有词:淑财啊淑财,小易来看你了,你一定要保佑他身体健康,岁岁平安。小易被吴大妈诚挚的母爱感动了。20年前父亲去世时的情景分明就在眼前,那时母亲拉着7岁的他跪在父亲的墓前也是这样为自己祈祷的,面对这一场景他感到特别幸福。

  吴大妈家业殷实,她名下的产业有几百万,三个儿子均在韶关开煤矿当老板。1997年4月,吴大妈在她生日的那一天想念 “儿子”新群,从乐昌特意打电话到部队。哪知小易病情加重,住进了157肿瘤医院进行治疗。吴大妈得知后,当天立即赶往广州。在广州,吴大妈陪伴小易放疗达一个多月。医院的人问小易,照顾你的人是谁,吴大妈总是抢着说:“我当然是他妈妈了。”同年的8月,吴大妈陪伴小易回到老家,小易的母亲坚持要为他的病情求神拜佛,小易不允,可吴大妈却说:“你要理解一个做妈妈的心啊。”为了求得“神灵”的保佑,一生中从不迷信的吴大妈,陪着小易的母亲整整跪了一个半小时,那“仙婆 ”问她为谁祈福,她说:“为了我的儿子,新群!”泪水似断了线的珠子,从新群红红的眼眶中流了出来:多好的妈妈啊!

  而最让新群甜蜜又让社会震撼的,是新婚妻子黄小南给他的爱。

  1996年,新群得知自己身患癌症,“忍着心中的凄苦,向与自己相恋3年的女友提出分手”。在女友离开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新群总是“躲着爱情走 ”,怕拥有了爱情却连累了爱人。直到去年9月,易新群挺过了他癌病手术后的第5个年头,广州总医院为他作了全面的身体复查。专家们欣喜地说:新群已平安度过“癌症周期复发坎”,目前病情稳定,可以结婚生子。听到这喜讯,同来的潘大姐回去就张罗着给“弟弟”找对象。

  去年10月2日,在潘大姐的“红线”牵引下,一个来自湖南双峰的姑娘黄小南走进了小易的世界。吃完晚饭后,小易带着小南来到了营区附近的吴勤烈士陵园,把自己的故事和身患癌症的实情告诉了小南。小南深受震撼,但对小易身患癌症,小南半信半疑。

  “我喜欢南国火红的木棉花,它是用青春热血浇灌的,如果某一天……”小易指着墓前的两棵木棉树说。

  “别往下说了,那一天,我来给你栽!”小南静静地说。后来,潘大姐告诉小南,小易说的是实情,“你要好好考虑,现在你们感觉很好,但还是要想清楚点,我只是牵一条线,爱与不爱,你们自己决定吧。”

  小南的一位女友知道这事后,力劝小南要慎重,“幸福可能是你找来的,不幸也可能是你自找的”,并动员其他女友来劝小南“悬崖勒马”,不要将感情发展下去。

  小南不是没有选择的余地,1996年她出来打工前,表姐给她介绍了一个男孩子,男孩子的父母很喜欢她。然而,与新群相比,她总觉得她与前一个男孩缺少心灵上的相通。

  小南说,对小易的病,她不是不担心。“小易这种病现在已经过了5年了,我希望小易能与我相处长久。即使不能长久,但真心爱过,也无怨无悔。”

  今年春节后,小南向小易提出结婚。“你敢嫁给我”,对小易这样地发问,小南深情地说:“你值得我嫁”。她相信选择新群是“找来了幸福”,“新群是个好人,他那么真心地为别人着想”。

  对婚礼,小南不期待披上美丽的婚纱、不奢望丰盛的宴席,只要小易将结婚的地方选在巴别。

  “我想与小易去看看那些孩子和那水池。即使小易哪一天去了,我也能自己来这里,看看孩子和水池。”

  在巴别婚礼上,新群紧紧拉着小南的手,深情地说:“小南,我没邀宾朋,也没有给你买漂亮的婚纱,你怪我吗?”

  “我不怪你。”

  “你嫁给我,后悔吗?”

  “不后悔!”

  “今生我若不能陪伴你到老,来生我仍找你做我的新娘……”

  在长长的掌声中,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两颗心紧紧连在了一起。

  ……

  这场惊世骇俗的爱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的男女婚恋,而代表着社会对英雄对崇高的敬重和仰慕。

  在他们身后,是新群以“辛苑”的名义捐建的巴别中心学校的水池,壁上是这样刻写的:“饮水思源。易新群和司务长培训大队学员二队全体官兵捐建。” 水池矗起的不仅仅是易新群的丰碑,也是一群革命军人和共产党人的丰碑。

  随着我们对易新群调查和采访的深入,所有参加调查采访的人员,无不为其感动,受其感染。以下这些文字是一位工作组成员在感动之余,彻夜未眠,于凌晨挥笔写下的,它代表了每一位走近易新群、走近一位真正共产党人的灵魂跋涉者最真切的感受———

  哦!易新群,我们的同志,我们的战友,我们的兄弟;易新群,我们的标杆,我们的榜样,我们的旗帜。

  轻轻地呼唤你的姓名,我们想起了焦裕禄、孔繁森;深深地记住你的姓名,我们看到了活着的雷锋、李向群。大江东去,千古风流人物,你带给我们何等深刻、广泛、丰富的启迪?!

  假若我们是党员,让我们静静的想一想,如何像易新群那样去领会“三个代表”的深刻含义,如何找准自己实践方位,把握好一个党员的使命、责任、义务和光荣,并在各自岗位上和每一件事情上,时刻都体现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假若我们是青年,让我们默默地问一问,怎样像易新群那样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怎样对待生命、对待事业、对待名利、对待爱情,并真正感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党的事业中去?

  假若……假若……

  亲爱的同志们,让我们来熟读易新群的事迹,并与他一起来思考、回答这些时代的命题吧!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订手机短信顶级新闻重大时事世界焦点早知道


时事论坛】【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分 类 广 告
  • 出售96年切诺基
  • 冠雅苑 升值无限
  • 代订国内外机票
  • 诚聘英才
  • 笔记本 现货直销
  • 山东地区广告招商
  • 分类广告刊登热线>>


     新浪推荐
    新浪网隆重推出手机短信顶级新闻服务
    幽默、美图、FLASH…动漫频道正式推出!
    聚首新浪放飞爱情梦想-新婚专题五月登场!
    来星座频道解读命运密码 把握爱情脉搏!
    订阅手机短信NASDAQ最新行情
    2001高考专栏全新推出 600所高校一网打尽!
    中国队第7次冲击世界杯
    GlobalEnglish 三个月练就流利口语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