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邮件 搜索 短信 聊天 导航
上移动梦网,赢手机大奖。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再绣姑苏繁华图--苏州创建文明城市见闻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6月06日11:25 解放日报

  苏绣,苏州的传统特色工艺品。将一根细如发丝的丝线劈成48缕,何等功夫!而双面绣更堪称“绝活”,能在一块布的两面同时绣出两幅不同色彩、不同图案的画来,真是巧夺天工。

  据说不少外商选择苏州投资,原因之一是看了苏绣。苏绣折射出苏州人办事的一种精神:认真、执着、精细、灵巧。

  这几天在古城区的所见所闻,记者感到,一个“绣”字最能体现苏州创建文明城市的精神。一针针,一线线,绣出了新的姑苏繁华图———一幅传统与现代和谐结合、物质与精神协调发展的“双面绣”。

  又见小桥映水中

  4年前有记者问刚当苏州市长的陈德铭:“你最关心的是什么?”他答道:“我最关心的是空气和水。”最近又有记者问刚当市委书记的陈德铭同样的问题,得到的却是同样的回答。

  水,苏州城的灵魂,苏州人的骄傲。“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小桥、流水、人家,入诗入画,水城名扬天下。

  水又让苏州人头痛、心痛。14平方公里的古城区最多时曾承载35万人口,还有众多工厂、商店等。总长35.8公里的河道被严重污染、淤塞,流水变成了死水、黑水、臭水,水城失去了本来的灵秀之气。

  让河水变活、变清,整治水环境工程拉开了帷幕。一条条小河抽干,河底见天大“曝光”:餐馆倾倒的骨头堆,单位抛下的破沙发……件件令“枕河人家”汗颜。一位老大妈看了艰苦的清淤场面为之动容:“我们再也不忍心往河里扔垃圾了。”

  拿出绣花功夫治水。1米多深的淤泥被彻底清除,河底铺上了一块块网格水泥板。这种水泥板既便于今后清淤,网格里又能长水生植物,可谓动足了脑筋。古城区四周建起了12座泵站,每天向内河注水,水流起来了,变清了。小桥、人家倒映水中,还有河边垂钓者。旧景重现来之不易,市民倍加珍惜。记者留心看了几条河,河面上少有漂浮物。

  治水工程仍在进行。据苏州市建委负责人介绍,目前注入内河的是大运河的水,水质时好时差。“十五”期间,苏州将实施总投资达11亿元的治水计划,到时可调太湖水入城,水会更清。

  古韵今风老街坊

  一张白纸可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但苏州不是一张白纸,而是一幅旧损了的传世名画。2500多年的古城有太多太多的历史文化积淀,一街一河、一园一楼乃至一口井都有诉说不完的故事。既要发展又要保护,苏州人比别人多一份历史责任,因为古老的苏州城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最大的难题是解决老百姓的居住问题。当姑苏城外的农民住进新楼享受现代文明之时,城内的6万多户居民日常生活仍离不开“三桶一炉”(马桶、浴桶、吊桶和煤炉),这不仅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废水、废气、废渣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推倒旧房盖新楼不难,短短的20年间苏州的建成区已从30多平方公里扩大到102平方公里。难就难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从十梓街单个居民院落“点”的修缮,到十全街“线”的改造,再到桐芳巷“面”的更新,苏州经历了由点到面、由浅而深的不懈探索,走出了一条“重点保护、合理保留、普遍改善、局部改造”的古城保护与更新的路子。

  让我们走进37号街坊,感受老街坊的古韵今风。记者在苏州大学求学时经常走过这里,那路那河那塔那寺,一切风貌依旧。漫步居民小区,一幢幢新楼一律粉墙黛瓦、哺鸡屋脊、砖砌漏窗,地道的苏式民居风格。轻叩乌漆大门上的黄铜门环,主人王先生将我们迎进小院。鹅卵石铺地,一旁摆着十几盆花木盆景。太湖石堆筑的假山下有一小池,里面养着几尾金鱼。窗前种了两棵桂花树,院角一株芭蕉、一丛翠竹。好个幽雅所在!步入客厅,顿生一种跨越感,房屋的结构、布局、设施完全满足了当代人的居住需求,传统与现代就靠得那么近。真皮大沙发旁摆着两把明式红木椅,主人是否也在追求古韵与今风的融合呢?

  目前,古城区54个街坊中已有16个基本完成改造,3万多户居民告别了“三桶一炉”。有一种形象的说法:每甩掉一只马桶,政府要花12万元。轻松的语气中饱含沉重。但既然前程似锦,苏州人就会锲而不舍一针针地绣下去。

  细微处最见精神

  1998年,拙政园内一棵百年枸骨树生了霉腐病。4位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用洗洁精将每片叶子上的霉菌洗净,前后花了整整一星期时间。这是洗吗?分明是在“绣”呀!去年年底,这棵老树又结出了红玛瑙似的果实。

  细微之处见精神。而大处又何尝不是如此?被外界称为“大手笔”的观前街改造、干将路拓宽、盘门景区开发等大工程,无一不体现决策者的严谨缜密。对历史负责,不留或尽可能少留遗憾,这是他们考虑问题的基本点。盘门景区从决策到开园历时16年,其间召开了5次大型论证会,设计方案修改了16次。而方案一旦敲定,仅16个月就建成了。苏州人就是这样把握快慢节奏的。

  看苏州巨变,西可去新区,东可去工业园区,领略“新苏州”、“洋苏州”的风采。不过,“老苏州”同样魅力无穷。古城“河街相邻、水陆并行”的双棋盘格局未变,“小桥、流水、人家”的风貌犹存,但这未变中寓巨变,修旧如旧,旧中藏新,苏州人为之付出了多少心血!

  清代画家徐扬用笔墨画出了长卷《姑苏繁华图》,今天,苏州人正在用针线绣更新更长的《姑苏繁华图》,“老苏州”、“洋苏州”、“新苏州”,历史在延续,文明在传承……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订阅手机短信顶级新闻每天得新款手机大奖!


时事论坛】【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分 类 广 告
  • 举手之劳 变废为宝
  • 一汽佳宝 实惠多多
  • 455桂林单飞自游人
  • 搬屋公司帮您忙
  • 好车忍痛转让!
  • 龙拓广告 诚聘英才
  • 分类广告刊登热线>>


     新浪推荐
    订阅手机短信顶级新闻 每天得新款手机大奖!
    动漫迷总动员--首届网络闪光动画大赛!
    透视两性:男人的一夜性与女人的一夜情
    来星座频道解读命运密码 把握爱情脉搏!
    2001高考专栏全新推出 600所高校一网打尽!
    订阅手机短信NASDAQ最新行情
    中国队第7次冲击世界杯
    GlobalEnglish 三个月练就流利口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