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新闻 > 中国青年报 > 新闻报道
 


水量减少 黄河壶口瀑布可能消失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12月24日 04:52 中国青年报

  如果没有壶口瀑布,真不知道该以什么作为黄河的象征。

  位于黄河中游山西省吉县与陕西省宜川县交界处峡谷地带的壶口瀑布,多年来一向被认为是最能体现黄河精神风 貌和性格特征的象征。黄河到此,数百米宽的水流骤然收束于30多米宽的石峡内,水面落差40多米,形成了中国三大瀑布 奇观之一。此段是黄河上最险峻的河段,黄河河床基本上一直是泥沙铺就,但在这里却成了大块的石板。不规则的石板河床错 落有致,形成一个巨大的水壶口,飞流直下,向外倾倒着极为厚重的涛涛河水。奔腾咆哮,水雾弥空,几里外都能听到震耳的 涛声,看到激扬的水雾。

  正是由于这一点,近年来,不断有各路“英雄豪杰”要飞跃黄河,品尝一下征服的滋味。柯受良驾车飞越成功; 农家娃朱朝辉驾摩托车飞越成功。最近西安市有父子两人干脆准备骑自行车飞越;山东某地则正在策划动用一个民兵连集体骑 自行车飞越。对黄河来说真不知是喜还是忧。壶口瀑布两边的岩石上不断搭起铁架子,冲击钻不断在岩石上钻出深眼。虽然瀑 布附近的山体等自然景观因为屡屡建造英雄们的飞越设施而受点破坏,但对壶口瀑布所在的吉县和宜川县来说,名声大了,来 旅游的人多了,经济也就发展了。离瀑布十几米远的地方不是已经修建起美轮美奂的宾馆了吗?

  我们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拿壶口瀑布当回事。1950年,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根治黄河水 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中,在规划黄河干流开发时,将壶口瀑布规划进了龙门水库淹没区。直到90年代,随 着环境意识的增强和治黄思略的发展,黄河水利委员会在新一轮黄河规划中,从1990年12月提出的《黄河治理开发规划 报告》,到1997年6月提出的《黄河治理开发规划纲要》中,都选择了永久性保留壶口瀑布的干流梯级开发规划方案。我 们应该为此感到庆幸。

  据地质学家考证,大约一二百万年前,壶口瀑布并不在现在的地方,而是在下游65公里的龙门。龙门地区由于 地壳运动,岩层发生断裂,形成东西方向的断层,自北向南的黄河经过这一断层时,出现瀑布。河水经年累月地对河床进行下 切侵蚀,使瀑布不断向上游退移,这种现象在地貌上被称为“溯源侵蚀”。据估计,在溯源侵蚀作用下,壶口瀑布以每年三四 厘米的速度向北移动。谁能知道壶口瀑布将来还会上溯到哪里去?

  专家们说:壶口瀑布的水文特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就流量而言,每年春季4至5月“桃花汛”期和7至10月 份伏秋汛期,河水长时间保持较大流量,瀑布宽达千米;其他月份流量小,瀑布宽度在百米左右。含沙量也有较大的变化,河 水多年平均含沙量为每立方米37公斤,汛期丰水情况下平均含沙量约为每立方米43公斤,枯水期为每立方米33公斤。

  壶口瀑布永远都这样气势奔腾吗?那可不一定!历史上黄河壶口瀑布河段曾发生过干涸现象。据《吉县志》记载 :自隋大业七年以来,壶口曾数十次干涸见底。

  本世纪80年代是壶口瀑布的衰弱之年,刚进入80年代,1981年5月15日至6月3日,壶口瀑布竟然断 流了!此后它的气势就一直呈衰减趋势,流量与历史年份同期相比,逐年减小。

  进入90年代怎么样呢?吉县水利局的同志介绍,同一季节里,壶口瀑布90年代的水量比80年代小得多,瀑 布气势一年不如一年。1999年7月,记者见到的瀑布景观瀑面不足30米。黄河防总水文信息部门提供的信息表明,当日 8时,黄河中游距壶口瀑布最近的龙门水文站流量仅为每秒75.2立方米。

  有关专家认为,壶口瀑布气势衰减,是黄河水资源紧缺在中上游的直接表现。原因许多人也已说过许多遍了:一 是1983年以来,黄河全流域处于枯水期,上游来水偏少;二是黄河源头区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中上游水土流失区治理速度 达不到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加剧,导致水量减少;三是近十几年来,中上游两岸新建了不少引黄工程, 引黄水量日益增加,使流向下游的水量相应减少。

  近年来,因黄河下游断流频繁,部分专家断言黄河将变成一条季节河。从壶口瀑布透露出的信息看,完全有理由 担心,如果不尽快对黄河存在的问题进行治理,黄河壶口段在不久的将来必然会发生断流,从而导致壶口瀑布变成季节性瀑布 ,并有最终消失的可能。如果真是那样,那对黄河又象征着什么呢?本报记者 孙凯




相关报道: 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紧逼黄河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青年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