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新闻 > 新闻报道
 


11.24烟台特大海难事故备忘录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12月3日 17:19 南方周末

  

  山东烟大轮船轮渡有限公司"大舜"号滚装船,昨(24日)晚因风大浪高,动力丧失,在牟平姜格庄附近海域搁浅 倾斜。船上共有旅客船员312人(应为302人),截至记者发稿时为止,已抢救生还36人(应为22人)。

  "大舜"号滚装船昨天下午去大连,因海上风浪太大,途中返航。16时30分发现二层甲板有烟雾,请求救援 。烟台救捞局、烟大公司、烟台港务局轮泊公司相继派船救助。但因风大浪高,无法靠近。

        ---新华社济南11月25日电

  "大家仍然很安静地站在甲板上,有手机的人一个接一个地向家里通报目前的状况,声音很嘈杂,我身边的一个 男的好像有一个很小的孩子,他在打电话给妻子时有些绝望,已经提到照顾孩子的事了。我觉得挺可笑,这么大的船能沉吗? 我挺怀疑。我没敢给家里打电话,怕他们担心。只有公司的老总知道我要去大连。大约8点多钟时,风浪已大得吓人,一旦有 人抓不住东西便有被从船上甩出去的可能。人们在甲板上冻了3个小时,情绪都不高,说话的很少,有时候甲板上几乎鸦雀无 声。终于有一个乘务员告诉大家可以顺着右侧的船舷回到舱里去了。……"杜运伟说。

             ---《辽沈晚报》

  服务小姐说:"让妇女和儿童先下。"

  王海平(男,42岁,江苏汇鸿国际集团土产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司机,同船的4位同事中,他是惟一的幸存者 )说,那一刻他终生难忘:所有的男同志都贴着墙站着,让妇女和小孩先下去,没有人抢楼梯。有一个女乘客拉自己丈夫的手 ,要他也下去。丈夫挥了挥手说:"你先下去。"

  据王海平讲,等男乘客下到右舷舱门口的时候,服务员告诉他们:你们可以到船舱里躲一躲,不要走远,就在这 个门口。王海平就走了进去。这时候船的摆动很厉害。"我一下子从右舷摔到左舷,腰就撞在放置自动售货机的台阶上,腿也 摔破了。"他说,"后来陆陆续续又摔下不少人,有人头撞破了。"

  到11点半多的时候,船向左倾斜的角度越来越大。突然,船立了起来。上面的楼板被踩穿了。很多站在那里的 人,一下从右舷一直掉到左舷,隔板全部被撞断。

  王海平看到水从前舱往后舱里灌。他看了一下五等舱的钟,11:37。一会儿,灯就灭了。

  "灯一灭,船就成了90度。我们把时间记住了。船往左倾的。这时候很短的时间,水就上来了。从下面顶上来 的。"王海平断断续续地回忆,"一刹那之间,一股水流就到了胸前。"

                ---本报记者

  17∶10"烟救"13号拖轮直驶出事水域,当看到大舜号时,天已经黑了。"当时船的甲板上正在着火,船 体已经倾斜,但火势不大,能隐约看到船舱里乘客的影子,只有十几名船员在甲板上紧张地与陆上联系。当时风浪很大。"话 务员于培范告诉记者。

  "我们用3个小时的时间一直想靠近它,但浪太大始终不能靠近,扔绳子对方也接不着,直到最后大约10米, 仍然贴不上去。"政委林治秀说,"用抛缆枪打绳都打不过去,前天渤海湾里少见的大浪,我当海员20年都没见过。"

            ---《北京青年报》

  17:30,第一个赶来救援的是一艘大货轮,由于风浪很大,货轮无法靠 近。

  海军的救援工作是从7:30开始的,当海军某大队接到上级命令时,他们紧急出动了5条船,到海上进行救援 ,大队的6名常委全部随同出海,组织指挥作战。

  首先到达现场的686号船。686号船干部:船出港后全速向出事地点航行,11点20分左右,我船接近大 舜号并与大舜号取得联系,当时大舜号的船长向我们求救。我们紧随它的后面航行三分钟过后,大舜号船长发出呼救信号,告 诉大舜号已经倾斜严重,几分钟后大舜号沉没。

  另一位686号船干部:当我们接近大舜号以后,就在我们眼前一百米左右。大舜号眼看着沉没了。沉没以后, 当时海边上漂起来一些救生筏、苹果、拖鞋,还有一些衣服什么的,一些杂物、木板什么的。

         ---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

  那是一个不安稳的夜晚,王海平的妻子努力想让自己睡下,却怎么也睡不着。她在想丈夫走前的种种,偶尔冒出 万一丈夫真出了事怎么办的念头,又赶紧打下去。王海平在4个小时之后的电话,让她彻底放心了。当天(26日)一大早, 她就开始往烟台赶。

  ……王海平深吸了一口气,一股气流把他冲了上去。露出水面后,他惊奇地看到有皮筏子漂在水面上,有的皮筏 正在绽开,像花朵一样。回头,"大舜"号已经慢慢地沉没下去。

  他一把抓住一个,上面已经有一个人。连拖带拉,王海平总算爬上了皮筏。接着,他们又拽上去一个人。

  海面上被灯光照得特别亮,一切像白昼一样清晰。一艘救援船上摔了一根绳子过来,在他们的皮筏上打了一个口 子,却没有挂住。对方再想甩第二下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浪已经把他们赶开了,拼命喊也没用了。

  这时候又一个浪打了过来,皮筏子翻了。

  从皮筏里出来后,谁也看不到谁。不会游泳的王海平知道,现在只能听天由命了。于是他一沉下去就憋住气,一 露头就吸气。每次浮出水面,他都能看到天上的月亮。他告诉记者:"那天,天上的月亮挺亮的……"

  "我穿着救生衣在海上漂。左一个浪右一个浪,始终保持头脑清醒。最后筋疲力尽的时候,已经漂了很长时间, 我都准备放弃了。手一伸,摸到沙子了。"

  11月25日凌晨1点多钟,王海平到了沙滩。低头一看,自己的裤子被海浪打掉了。他想把裤子拽起来。手还 没动,人已经倒下了。

                ---本报记者

  杜运伟手中的香烟一直燃着,可他并没抽几口,留下很长的烟蒂,讲起二等舱里的几个人时,手抖了一下,烟蒂 瞬间落在了地上。 

  "……又是一股海浪把我向前猛推了一下,我糊里糊涂地感到活动空间一下子变大了,摸不着什么东西了(事后 得知我可能是从一个被人砸碎了玻璃的窗口逃出来的)……我幸运地发现了前方有一个皮筏子。费了很大的力气游过去紧紧抓 住边上的粗绳子。我又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向上爬了三次,可一次也没有成功,我当时就哭了,心里边念叨如果再上不去,我就 彻底完了……歇了好一会儿,我开始第四次向皮筏子上斜,恰好一个大浪打过来,我被脸朝下推到皮筏子里,昏了过去。不知 多长时间,我醒过来,感到筋疲力尽了,在耳边还隐约听到有女孩呼救声,我坐起来,发现皮筏子的角上有一个20多岁的女 孩紧紧抓住缆线,一动不动,我赶忙爬过去,开始拉她。前两次都失败了,女孩哭着说:'大哥'再试最后一次吧,我快不行 了。我也哭了,紧紧握住她的手,拽住她的衣服喊着'一、二、三'终于把她拽上来了。接着我俩又先后拉上两个男人,其中 有一个是船上的水手。这时海军的渔船向我们驶来,他们向我们扔来了两个救生圈,那个女孩和水手把其中一个套在我身上, 另一个给了旁边的很虚弱的一个男人。水手则抓住海军第二批扔过来的一根绳子游走了,旁边的男子很快也被拉走了,海军便 开始使劲向上拽我……"

              ---《辽沈晚报》 

  686号船战士:刚到时,看到海上漂着到处都是东西,也有救生艇,很多东西,不知道人在哪儿,反正过去慢 慢找,摸索着找,结果看到救生艇,向救生艇靠近,发现上面有人,于是打皮缆过去。他们看不到,当时他们非常紧张,他们 没有注意到这个皮缆。然后我们打了多少根皮缆,最后……把他们拉进来。

         ---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

  25日凌晨1时,离沉船最近处的姜格庄镇云溪村的农民就发现了海上的情况,全村870多人几乎全部出动, 抱出家里的棉衣被褥,开出了三轮车等大小车辆,顶着寒风,到海边巡查。附近16个村的5000多村民来到海边,自发地 在45公里长的海岸线设置了望哨,进行拉网式巡查。仅云溪村农民就救起了99名遇难者,其中6人生还。

           ---新华社11月27日电

  凌晨1:25左右,正在酣睡中的村长王司英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村支书告诉他,开往大连的"大舜" 号滚装船在附近海域遇难,要马上通过村内有线广播通知全村青壮劳力组织救援。

  王司英胡乱穿上几件衣服,一路小跑来到广播室,对全村广播:"烟台开往大连的船在咱渤海抢滩,请渔民带好 雨衣,开着三轮车前去救援。"他一口气广播了三遍。陷入寂静的云溪村几乎瞬间沸腾起来,到处是嘈杂的叫声和三轮车、卡 车发动机的轰鸣。

  短暂的混乱之后,救援行动很快变得井然有序。王司英因为年纪大了,大家就不让他去海滩,而是和妇女主任在 家里组织妇女烧水、做饭,准备取暖衣物----他们知道,刚从海里上来的人怕冷。数百名青壮年劳力和渔民,有的步行, 有的发动自家的三轮车装满了人向海滩疾驶。

  救援工作很快就展开了,武警、公安和部队官兵很快也陆续赶到。但找到的大部分都是被海浪冲到岸边的尸体。

  "当时的担架很少,尸体只能由四个人来抬",贺传英说。他抬了两个人,身上都没有救生衣,估计早已经被海 浪打掉。

  海滩上到处是散乱的水果和救生筏、救生衣等,也有不少皮包。但是云溪村的村民们自发地把这些死难者的遗物 归拢,上缴给部队官兵,没有人据为己有。提到这点,云溪村的村委会主任王德君非常地自豪。

  村妇女主任说,第一个到达现场的是该村五个渔业守护点的一个守夜人(负责看管该村的渔船、渔具和海滩养殖 场等)。

  这个人在午夜巡查时突然发现了一具尸体,并且看到远处有亮着灯光的船只(因"大舜"号已沉没,估计是当时 抢救船只的信号灯)。他急忙奔到守护点的平房内,在靠海的窗台上点亮了一支蜡烛,之后又点亮了一支蜡烛。他希望逃生的 人能够看到灯光,辨认出海岸的方向。之后,他便开始在海滩上搜索生还者。

  这个村民叫贺传舫。

  贺业军是一个憨厚、腼腆的小伙子,与贺传舫一样,他也是云溪村渔业点的守夜人。28岁的他在那个不眠之夜 成为云溪村的英雄----他救出了两个幸存者,整个云溪村则救出了4人,如果不是这些善良的村民,这四个人即使漂到了 海滩上,也会因为气温太低而失去生存的机会。

  贺业军当天晚上在那儿守夜,住在一个矮小、简陋的窝棚里。天很冷,他蜷缩在里面,隔一会就出去巡查一下。

  过半夜的时候,他又出去了。在不甚清晰的月光下,他远远地隐约看到有四、五个庞然大物靠在沙滩上,上面闪 着灯。他感到有些害怕,以为撞着了鬼。好奇的他走到跟前一看,却是他以前从未见过的救生筏。紧靠养殖场的一个救生筏上 ,一个男人把自己的双手用绳子拴在上面。突然,他听到有个女人喊:"救命!"他奔了过去。那个女人已经没有力气了。贺 业军又回窝棚叫了一个人,两个人开始搀扶那个女人。她已经不能走。贺业军就将她背在身上。这时候沙滩上已经摆满了车子 。贺业军将女人背到了一辆轿车上。女人对他说了一句:"大哥,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你。"贺业军没有说话。他此后再也没见 到那个女人,也不知道她是否被抢救了过来。接着他又帮一个人将一名男子抬到了轿车上,司机马上发动了车子,开走了。

  贺业军立即返回了岸边,去救助先前发现的那名男子。在岸边,他帮那个人将手上的绳子解开,一边解一边问:" 你是不是船员?"那个人嘴里冒着泡沫,说不出话来,只是冲他摇了摇头。

  贺业军将他搀扶起来,"想让他活动活动,暖和暖和"。他把那人扶上了牟平区医院的一辆面包车。之后他又回 到岸边帮忙抬尸体。那些尸体还没有冷,很重,就像喝醉酒的人。他抬了四、五具,都是些男尸。这时候岸边已经摆了几十具 尸体,很多尸体的裤子被海浪打掉了。看着这些尸体,贺业军突然感到了莫名的恐惧。

  他说,这些人中有被水呛死的,大部分人是被冻死的。

  从25日起,抢救工作开始由驻军、武警部队及其他单位的救援人员接管,云溪村村民不再参与其中,但他们在" 11·24"不眠之夜自发的救援行动,正在每个幸存者和死难者家属中传播。

  牟平区卫生局在接到救援通知后,迅速组织了牟平医院、中医院等医疗单位的100多名医护人员投入救援。

              ---本报记者

  当10多名幸存者送到烟台山医院时,该院创伤外科、胸外科和急救中心的100多名专家和医护人员全部到位 参加了抢救,他们不仅给病人准备了生活用品,病房中还摆上了鲜花,配备了特护。

             ---《中国青年报》

  "许多来烟台找亲属的人从《东方时空》上认识了我,都到我这儿来看看,有个小伙说他的女朋友在船上,两人 就要结婚,听说我见到了获救时惟一的一个女性,便跑来问我那个女的长什么样,我们俩都很小心地说着互相知道的女性的模 样,男青年听的时候一脸茫然,他说她再去问问别的幸存者,但他就是不肯去见被救的那个女士。我心里很理解他心里的感受 。" 

  杜运伟告诉记者,这几天一直住在海运大厦,条件不错,可就是晚上睡不着,一闭上眼睛,海上发生的一切,就 像电影一样在眼前闪过。杜运伟还说现在他的心里有一个最大心愿,就是海难的幸存者能在一起拍个照片,这将是他们永远抹 不去的记忆。 

             ---《辽沈晚报》

  尸检结束以后,遇难者的尸体将由解放军战士专程护送到烟台市区的医院存放,等待亲属前来认领。

  截至11月30日晚8时,烟台"大舜"号海难遇难者尸体一共打捞上来179具,其中109具辨明了身份。

  国务院"11·24"特大海难事故调查处理领导小组副组长闪淳昌:做好善后工作,是当前很重要的一项工作 。现在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加快搜寻打捞工作,尸体打捞以后很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验尸辨认工作,这些工作人员夜以继日 地,不顾疲劳地在加快验尸工作,这样的话使得遇难者的家属能尽快见到自己的亲人。

        ---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

  11月28日4:30左右,记者赶到殡仪馆,在停尸房发现一名年近40岁,戴深度眼镜的男子在一具尸体旁 轻声啜泣。

  经询问,此人是吉林白山人刘万隆,死者是他的哥哥刘万波(音)。

  空荡荡的停尸房里,当时被推出来的只有这一具尸体。死者的脸颊上有深紫色的创伤痕迹,额头上有一个深陷下 去的凹痕。刘万隆说,尸体已经经过整容,他说,此前在医院认尸时,哥哥的脸上甚至还有些许血迹。

  那凹痕也是深紫色的,也许是长时间被海水浸泡的印迹。

  四五分钟后,死者的其他家属乘车来到停尸房,10来个人。他(她)们扑上去,抚摸死者的身体,开始嚎啕大 哭。男人们先是强忍悲痛,轻生啜泣,后来也不禁大放悲声。一个年龄较长的女人突然仰头直挺挺倒下去,头部重重地撞在坚 硬、光滑的大理石地板上,晕厥过去,四个家属手忙脚乱地把她抬了出去。

  死者的衣服已经被重新换过,身上披的可能是红色的冥旌。他的嘴唇里含着一枚铜币,是谁放进去的不得而知。

              ---本报记者

  几天前咆哮着吞噬了"大舜"号滚装轮的大海,今天稍稍平静下来。早上7时,4 到5级的寒风呼呼地刮着, 记者来到"11·24"海难事故现场。

  "大舜"号桔红色的船底朝天,如一条被困巨鲸,静卧在大海海平面上。两艘工作船"芝罘岛"号和"北救12  2"号分布在它的左右,寒风刺骨,船体不停地摇晃,打捞人员紧张地忙碌着。

  在20米深的水下,潜水员蒋玉国正在"大舜"号船仓里摸索着。船上指挥小组肖组长专注地盯着水面,捕捉着 手中话机中的音讯,向蒋玉国发话:"能看到吗?"蒋玉国的声音从话机中传出来:"什么也看不到。""仔细搜索!"水面 下一时没了声音。过了一会儿,蒋玉国的声音又传上来:"淤泥太深,摸不到底。"但他仍然继续在船仓里摸索着……

  "潜水服被挂碎了,衣服进水了。"过了一会儿,蒋玉国通报道。

  肖组长马上发令:"上来吧!"他嘱咐信号员拉信号绳,"慢慢上,慢慢上 "。

  37岁的蒋玉国是深圳海监潜水公司的潜水员。据介绍,广州、上海、烟台等全国打捞系统的精兵强将,都汇聚 在此,不分昼夜地下水打捞。

          ---新华社11月30日电

  闪淳昌:根据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在做好善后工作的同时,我们正在抓紧加快事故原因的调查,这次遇难 人员的调查取证工作已基本告一段落,下一步我们将对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从管理气象轮船的整个的设施资料以及在 施救过程当中的一系列问题都要进行调查。我们的态度是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要让调查结论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经得起 群众的检验。

        ---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

  交通部部长黄镇东:因为现在家属们最希望看到的是亲人们,这样的心情我们完全可以理解,所以我们第一位的 任务,是要做这个;第二个任务是怎么打捞这条遇难船。

  记者:把船打捞上来对查明事故原因有什么帮助呢?

  黄镇东:那太有帮助了,因为所有的航海日志现在都在水下呢,打捞上来以后,我们看看它的舵钟是怎么摆的, 对事故的原因,就可以考虑得比较清楚了,好分析了,现在很多都是根据经验来判断,这个不行。

  记者:还有其它调查方法吗?

  黄镇东:岸上还有调查,比如说这条船和岸上是怎么联系的;第二个,现在有生还的旅客,还有生还的船员,他 们是现场出来的,他们看到的是目击的情况,但是是局部情况,而不是全面的情况;第三个,遇难船本身的一些情况;第四个 ,因为这条船周围还有很多的船和它通讯联系,他们有的是录音,有的是监听收到的一些资料,这些资料都要综合在一起。

  记者:整个事故的结论什么时候能出来?

  黄镇东:调查一个海难事故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需要技术上的分析,需要对气象的分析,操作的分析,各方 面的分析,初步研究要分六个阶段来进行事故调查,比一般的海难事故多三个过程。比如说一般的过程,取证,分析,做模型 ,然后得出一个初步结论,就差不多了,这个不行,再取证,进一步地论证,遇难这么多人,我们要向群众交代清楚,究竟是 什么原因。

       ---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