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新闻 > 光明日报 > 新闻报道
 


三峡库区移民政策的重大调整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12月8日 10:13 光明日报

  三峡工程是综合治理和开发长江资源的关键性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巨大的综合效益,在我国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移民安置是三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程建设的难点和关键。根据长江水利 委员会和库区各级政府1991年至1992年进行的淹没实物指标调查,三峡库区淹没涉及湖北省、重庆市的20个县、区 ,277个乡,1680个村,有2座城市、10座县城、1599家工矿企业全部或部分被淹,淹没线下共有人口84.7 5万人、房屋3473.15万平方米、耕园地39万亩以及大量码头、公路等基础设施。考虑到人口自然增长等多种因素, 规划到2009年三峡工程竣工需搬迁安置113万人。移民人数之多、规模之大,在世界水利水电工程史上都是空前的。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和关心三峡工程移民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江泽民、李鹏、朱?基等中央领导 同志多次视察三峡库区,倾注了大量心血。朱?基总理在1998年底视察三峡库区和1999年5月召开的国务院三峡工程 移民工作会议上反复强调,要坚持多种方式安置农村移民,把本地安置与异地安置、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政府安置与自找门 路安置结合起来,尤其要引导和鼓励更多的农村移民外迁安置。10月底,吴邦国副总理在重庆主持召开三峡工程库区农村移 民外迁现场会议,对外迁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经国务院同意,将有7万重庆库区的农村移民外迁到四川、上海、江苏、浙江 、广东、山东、福建、江西、湖南、安徽、湖北等11个省市安置。这是三峡库区移民政策的重大调整和完善,关系到三峡工 程移民安置的顺利进行和库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峡库区移民政策之所以进行调整,鼓励更多的移民外迁安置,是从库区实际情况出发作出的科学决策。

  三峡库区移民总的说来进展顺利,截至1999年6月底,已搬迁安置移民17.8万人,同时还为7.3万人 创造了搬迁条件。但是,随着移民工作的不断深入,三峡库区人多地少,安置环境容量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三峡库区规划 安置农村移民40.5万人,但根据测算,通过开垦荒地、坡地改梯地、调整责任田、工程防护等多种措施,全库区最多可以 得到34万亩耕园地,满足不了安置40.5万人的需要。而且,三峡库区山高坡陡,土地贫瘠,水利设施差,抗灾能力弱, 单位面积土地的安置容量很难和平原地区相比。因此,为了达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移民安置目标,必须实行 积极鼓励外迁的安置政策。

  加大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外迁安置力度,同时也是保护库区生态环境的需要。三峡库区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质条件和 人类长期活动,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严重,以滑坡、崩塌为主的地质灾害和山洪暴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严重威胁 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减少和治理长江流域尤其三峡库区水土流失,还长江两岸青山绿水,势在必行。这不仅关系到三峡 水库形成后泥沙淤积问题,而且关系到三峡库区的可持续发展。《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明确规定,移民开发必须与环 境保护统筹考虑,既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也不能不顾及移民和安置区的长远发展。三峡库区的移民如果强求就近后靠安置 ,只能加剧毁林开荒、陡坡种植,造成新的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环境,贻害无穷。

  基于上述原因,并考虑到三峡库区目前二三产业的整体效益不佳,原规划二三产业安置的农村移民有一部分难以 落实,湖北省、重庆市今年来对库区移民安置规划进行了修订。外迁移民人数由原规划的8.3万人增加到12.5万人。湖 北省2.5万人,全部在省内非库区县、市安置(已安置1万多人),重庆市10万人,规划分三种方式外迁安置:一是本市 非库区县、市安置2万人;二是投亲靠友、自主分散外迁1万人;三是政府组织到四川、上海等11个省市安置7万人。

  三峡库区移民外迁安置是在广泛调查研究之后,经国务院批准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当前推进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安 置工作的重大举措。希望有关省市发扬社会主义大协作精神,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认真做好这项工作,充分展示社会主义 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

  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郭树言


相关报道: 三峡库区文物保护工作形势严峻
相关报道: 重庆将提出申请三峡列为世界遗产
相关报道: 三峡地区发现最完整古人类文化遗址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光明日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