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新闻 > 解放日报 > 新闻报道 |
![]() |
本报讯:从高空俯瞰,上海大学新校区颇像一朵含苞欲放的白玉兰。白玉兰是上海的象征,上海大学新校区则是上海 教育面向新世纪的标志性建筑。 上海大学新校区启用暨开学典礼昨天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上大校长钱伟长,市领导徐匡迪、陈铁迪、龚学平 、胡正昌、周慕尧、刘恒椽,老同志夏征农,和上海大学首批7000余名新校区入住学生一起共度庆典。 龚学平代表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对上海大学新校区的启用暨新学期开学表示热烈祝贺,并向在上海 大学新校区工程建设中作出贡献的各委、办、局、工程设计和施工人员,尤其是宝山区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他说,经过 布局调整、学科调整,迁入新校区后的上海大学,要努力实践和实现上海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奋斗目标。 龚学平希望上海大学党委和行政、全体师生员工结合贯彻落实全教会和上教会精神,深刻领会黄菊同志的讲话精神, 认清新形势,进一步明确学校工作的目标和思路,抓住新校区启用的大好机遇,充分利用良好的办学条件和学科门类比较齐全 的优势,注重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上海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量大面广,各行各业急需的应用型 人才,同时也要培养一批拔尖人才。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为上海的科教兴市作出新的贡献。 他希望上海大学的广大学生要珍惜宝贵的年华,刻苦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 ,培养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地把自己的人生追求融入祖国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之中,坚持江泽民总书记 提出的“四个统一”;要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掌握现代化建设的本领,把自己锻炼成为党和人民所需要的符合时代要 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龚学平最后说,我们相信,以“上海”这座光荣城市命名的上海大学,将以跨世纪建设和发展的成绩,为上海高等教 育改革和发展这篇大文章添上有力的一笔,我们对上海大学的改革和发展是寄予厚望、充满信心的。 位于宝山区祁连镇、大场镇境内的上海大学新校区,占地1500亩,总投资额13亿元,总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 ,其中一期工程建筑面积为19.2万平方米,投资7.6112亿元。一期工程于1998年5月启动,目前主要单位和总 体配套工程已基本完成并投入使用。二期工程也将开始设计和施工。 将育人思想体现在硬件建设中,是上大新校区建设的最成功之处。强调学生的基础教育,是上大始终坚持的办学思想 。新校区打出以基础教学为特色的牌子,全校一、二年级学生全部集中在新校区就读,同时,新校区的院系综合楼打破了以往 一院一楼的设置,理学、文学、外语、美术、社会科学等所有基础学科一起迁入,加上综合楼中设施先进的计算中心和网络中 心、基础教育实验中心等,使新校区“基础”特色鲜明,与延长、嘉定两个校区形成“一体两翼”之势。 文理渗透、学科交叉,培养知识面宽的人才,是上大的又一特色。这一点,在新校区建设中也有体现,整个院系综合 楼四幢副楼全部联通,使文科、理科学生可自由选课、听课;教学楼中、教学楼旁,常有整块空地,这是设计时预留的,为的 就是让各学科学生能自由沟通和切磋,成为天然的讨论场所;校园中的下沉式广场、露天音乐广场、中心广场等,都是学生社 团活动的好场所;在学生公寓的住宿中,上大也注重学科渗透,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学生混住,其育人效果将是长期的。 整个上大新校区大开大阖,颇有面向新世纪的气势。而校园内50%以上的绿化面积、大幅空白的学生涂画墙,以及 散见于校园的学生雕塑作品……这些特色,除了有美化校园之意外,更有深层次含义:让好的硬件设施来塑造一个好的校风。 (记者张蕴)
|
|||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解放日报 > 新闻报道 |
Copyright(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