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新闻中心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新闻 > 光明日报 > 新闻报道
 


长篇:增强综合国力的基础在教育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9月15日 10:42 光明日报

  增强综合国力的基础在教育

  --学习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体会

  教育部部长 陈至立

  在世纪之交的重要历史时刻,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江泽民同志在会上 作了重要讲话。江泽民同志的讲话,坚持邓小平理论及其教育思想,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高瞻远瞩,总揽全局,是一 篇指导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文献。认真学习领会江泽民同志的这篇重要讲话,对我们面向新世纪,开创新局面 ,实现新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育问题,始终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和把握,也一直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需要认真解决的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时,就十分重视教育的作用。提出教育是生产劳动能 力、实现生产力再生产的必要因素,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中间环节。邓小平同志在指导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科学总 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丰富经验,从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一根本任务出发,深刻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基础,把教育 工作提高到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高度,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他指出,“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四化建设的实现要靠知识、靠人才。”邓小平同志科教兴国的思想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 部分,也是指引我国教育事业走向新的世纪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南,重要的是要把邓小平理论与我们正在 做的事情,与我们所面临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着眼于邓小平理论的运用和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在实践中永葆理论的 青春和旺盛的生命力。江泽民同志的这篇讲话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

  《讲话》从国际政治经济全局的战略高度出发,着眼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深 刻地阐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教育的重要作用、特殊使命和战略任务,在实践中不断开拓邓小平理论运用和发展的新境界,从 而把我们党对教育工作以及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的规律性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我们认清形势,迎接挑战提供了科学 依据。

  1、《讲话》科学地分析了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全面阐述了教育在增强综合国力中的基础地位,要求把教育作 为全局性、先导性、基础性知识产业和关键的基础设施,使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更深刻的内涵。

  综合国力的竞争,充分体现了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和特征。增强综合国力,关系到我们国家能不能在下个世纪的 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系到中华民族能否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但发展很不平衡,围绕确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经济政治新秩序的斗争日趋激烈。虽然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 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所抬头的现实。李登辉等一小撮台独分子也在复杂的国际斗争中铤而走险,蠢 蠢欲动。这些都必须引起我们高度警惕。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国强才能太平,落后就要挨打。要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要在下个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尽一切努力增强我们的综合国力。

  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江泽民同志高瞻远瞩,深刻地指出,“在当今世界上,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 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无论就其中哪一个方面实力的增强来说,教育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从而把教育工作 与我们当前所面临的形势与任务紧密结合起来,说明教育不仅是国家民族的最根本的事业,也是现在迎接激烈国际竞争的重要 基础。

  20世纪特别是二战以来世界发展史已经证明,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是推动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知识经济 将在下个世纪居于主导地位,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基本资源和生产的最核心要素。在农业经济时代科 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足10%;在工业经济时代后期达到40%;到知识经济时代将达到80%以上。这种经济结构 的重大变化趋势,必将引起经济增长方式发生深刻变革,正如江泽民同志在这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所指出的,“当今的国际 经济和科技竞争,越来越围绕人才和知识的竞争展开。发展的优势蕴藏于知识和科技之中,社会财富日益向拥有知识和科技优 势的国家和地区聚集,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上占优势,谁就在发展上占据主导地位。”我们必须迎接时代的挑战,切实转变经 济增长方式,充分发挥人才和知识这一经济发展最活跃要素,紧紧依靠教育发展和科技进步来实现国民经济质的飞跃。

  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我们 的劳动力素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还不高,这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一个主要因素。因 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教育在增强国家经济实力中的基础地位,建立教育、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新体制,努力提高本民族的 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迎头赶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着眼于迎接未来知识经济的挑战,深刻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教育作为先导性 、全局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和关键的基础设施,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地位。”这是极具战略眼光和时代意义的重要论断 ,高度概括了教育战略地位的丰富时代内涵。教育的先导性,意味着教育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中的先导作用。教育的发展将 影响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走向,孕育和催生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开辟一个国家和民族广阔的前景。教育是在新的经济 结构中起着核心作用的关键产业和动力源泉。教育的全局性,意味着教育是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它对于 科技发展、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诸方面都起着积极推动作用,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有着本质的联系, 发挥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教育的基础性,是指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 事业。教育是社会经济乃至整个人类文明得以延续、发展的基石,也是迎接挑战、增强国力的重要基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 来临,教育也越来越显示出其更为关键的基础作用。因此,在国民经济和基本建设的布局中,要把教育作为关键的基础设施加 以建设。今天,教育的投资也已成为最重要、最有效益的生产性投资,世界各国在调整国家投资的方向和结构时,都把教育投 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江泽民同志的深刻论述,对于我们国家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国战略,转变经济增长模式,调整国家经 济的发展战略和国民经济的整体布局,将具有十分现实的指导意义。

  

  2、《讲话》第一次把民族凝聚力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强调教育在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的重大作 用,深刻阐述教育事业在增强综合国力方面的新使命,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与精神辩证关系学说的新发展。

  经济实力是国家强大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集中精力 把经济搞上去,努力增强我们国家的物质基础,这是不容置疑的。同时,马克思主义是彻底的辩证唯物主义者,历来重视人的 主动性和创造性。江泽民同志在去年抗洪救灾总结表彰大会和今年欢迎我驻南使馆人员大会上,反复提醒我们在坚定不移地搞 好经济建设的同时,要高度重视旗帜的作用和精神的力量,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和伟大的民族精 神。这次全教会上,江泽民同志提出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部分。也就是说,要把增强民族凝聚力作为增强综合国力的 重要举措。高昂的民族精神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有着重要作用,也是我们国家生息繁衍、抵御侵略、兴旺发达的 巨大力量,是国家强盛的一个象征,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与精神辩证关系学说在新形势下的继承和发展。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有着团结奋斗、共御外侮、艰苦卓绝、自强不息的优秀传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这种精 神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在战争年代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今天也是我们的政治优势所在。要迎接日趋激 烈的国际竞争,要实现祖国统一的大业,更需要弘扬民族优秀传统,加强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全民族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增 强民族凝聚力。江泽民同志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教育都要摆在重要的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要说 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今 天正在接受学校教育的青少年学生,将是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生力军,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何,直接关 系到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果轻视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知识教育和人格培养, 那就会产生很大的片面性,而这种片面性往往会影响人的一生的轨迹。”我们培养的学生首先要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 有投身祖国建设的奉献精神,具有振兴中华的雄心壮志。这是党和人民赋予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也是各级各类学校的首要 任务。

  教育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础,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我们要像江泽民同志所要求的那样 ,用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丰富的地理和文学知识以及优秀的文化传统,用科学的政治理论知识教育学生,用马列主义、毛泽 东思想,尤其是邓小平理论武装师生的头脑,用我们建国五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伟大的建设成就教育青年一代,增 强他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努力培养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构筑起我们强大的精神支柱和新的精神 长城,增强民族凝聚力,迎接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3、《讲话》呼吁全党必须高度重视增强民族创新能力,充分认识教育在创新中的特殊使命,明确要求全社会必 须为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条件。

  增强综合国力的关键是提高民族创新能力。江泽民同志多次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 达的不竭动力”。中华民族曾经是世界上最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成就的民族之一,对世界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当西方还处 在黑暗的中世纪的时候,我国的科学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许多方面雄居世界之首。从宋元至明初,在世界重大科技成就 中,由中国人创造的约占58%。直到公元18世纪以前,中国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位于世界前列。1750年,中国制造 业产量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为32.8%,直到1830年,中国占29.8%,仍为世界之首。但是近代以来我 们落伍了。我们在当今世界的尖端科学成就中所占的份额与中华民族十二亿人口泱泱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今天,时代给我们 提供了机遇,我们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创新精神,加快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掌握科技发展的主动权,加快知识和技术 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创新的关键在人才,尤其是立足于世界科技发展前沿的学术带头人和尖子人才。江泽民同志鲜明地指出,“要鼓 励和支持冒尖,鼓励和支持当领头雁,鼓励和支持一马当先。”这将极大地振奋广大知识分子的创新精神,鼓舞我们大胆突破 平均主义观念的束缚,建立激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为开展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国家科学水平创造良好条件。

  学校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培育创新人才,弘扬民族创新精神应当从学校教育抓起,从小抓起 。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高等 学校在培养高层次的创造性人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深刻领会江泽民同志关于鼓励和支持拔尖人才的讲话精神,努 力创造条件,吸引和培养一批优秀学术带头人,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层次的创造性人才队伍。要像江泽民同志所要求 的那样,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 、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4、《讲话》对加快教育发展与改革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要求,对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教 育体系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教育发展在增强综合国力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教育发展也是硬道理。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抓住 当前教育发展的大好时机,实现我国教育事业新的跨越。

  江泽民同志提出要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必须努力提高绝大多数人的教育水准,把普及九年义 务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首要目标;要大办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对职业教育要狠狠抓它十年、二十年;同时,为了迎接未来 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特别是社区性的高等职业教育。这是从我国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着眼于我国在下个世纪的长远发展,提高全民族的受教育水平和整个社会的知识化程度,所作 出的正确决策,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必须长期坚持不动摇。

  当前,我国非义务阶段教育发展不足已成为一个突出矛盾,也是制约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因素。从各国发展的历 史来看,较高层次的教育包括高等教育的发展,对于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将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对提高整个社会的知识化 程度,积累和储备更多的知识和人才,迎接新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具有战略意义。与此同时, 提高受教育年限对于满足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提高就业能力,拉动国内消费,促进经济增长都将起积极的作用。我们要按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要求,及时调整我国教育的宏观体系结构,根据各地的实 际情况,不失时机地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步伐,为科教兴国提供知识和人才支持。并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不断拓宽和大胆探索教育事业的发展思路,积极鼓励民办教育的发展,形成教育投资的多元化和办学主体 的多样化。

  江泽民同志针对当前教育事业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还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教育与经济 、科技相脱节的状况,尖锐地指出:“象牙塔”式的教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他要求教育不仅要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和 智力储备,而且要直接参与各方面的建设事业,尽快建立教育与经济、科技和社会实践密切结合的新机制,共同形成推动科技 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这是我们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重要转变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民族创新能力和 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迫切需要,也是各级各类教育深化改革,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必由之路。

  展望21世纪,终身学习将是必然趋势。江泽民同志要求我们,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 使21世纪的中国成为人人皆学之邦。从而为我们指出了今后教育工作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在发展学校教育的同 时,积极探索建立社区学习体系,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为学习者提供多种多次的受教育机会。当前,要特 别重视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的建设,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为全体社会 成员特别是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提供高质量的教育。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在教师。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对教师的神圣职责和崇高的社会地位给予了高度评价和概括 ,同时也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殷切的希望。他要求,“教育者必先受教育,不但要学专业知识、科学文化知 识,还要学政治知识、实践知识,以不断丰富和提高教师的教书育人的水平。”21世纪所需要的教师素质,既包括高水平的 思想政治素质,敬岗爱业的职业道德,也要求教师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接受培训,充实和更新知识,提高水平和能力,成为教书 育人的专家和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复合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发挥主导性作用,又要大力弘扬“教学相长”的优良 传统,建立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相互启发、相互激励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至关重要的环节。

  50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走过了一些曲折。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教育工作必须坚持解 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从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制定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教育发展的战略方针,必须坚持不断改革,坚持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努力实现教育和经济的紧密结合,积极探索建立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制;必须尊重教育规律,注重质量,并使各级各类教育健康协调发展;必须发挥地方、学校和全社 会的积极性,激发全体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广大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只有这样,我国的教育事业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适应 时代的要求。

  5、《讲话》科学地总结了我们党对教育工作的深刻认识,强调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政治、文化 建设的基础工程,要使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成为全党、全民族的广泛共识和实际行动。

  江泽民同志在这次全教会科学地总结了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教育工作的深刻认识,明确指出, 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这个科学论断,全面地阐述了教育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基本关系,明确了教育在现代化战略中的位置,明确了教育在全党和各级政府工作中的位置。

  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要求全党、全社会都要从实现祖国富强 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关心和支持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各级领导干部要做重视教育工作的典范。江泽民同志强调,“有远见的 、成熟的、合格的领导,必然是重视教育的领导。”他还明确要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都要抓好教育工作,坚持在制定经济与社 会发展规划时优先发展,保证教育经费的逐步增长。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及国务院批转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 划》,充分显示中央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坚强决心,极大地提高了全民的教育意识,加深了全社会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认识 。中央、国务院还决定从1998年起至2002年的5年中,提高中央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这一系列重大 措施,必将对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重大和深远影响。现在,各级党委和政府也都在研究和制定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各种 有力措施,全党全社会空前重视教育工作的局面正在形成,我国教育事业将迎来空前的发展和繁荣的新局面。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光明日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