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新闻中心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新闻 > 新闻报道
 


回顾:炮击金门的战略指导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9月3日 01:59 舰船知识网络版

  1958年炮击封锁金门之战,是一个以粉碎台湾国民党军对大陆的袭扰破坏、反对美国侵略台湾和武装干涉中东为 主要目的的、由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联合进行的岛屿封锁战役。这是一个特殊的战役,既有惩罚性质,也有示威性质。其战 略背景、战略决策、战略指导、战略战术运用和战略意义,是一般战役所无法比拟的。37年后的今天,回顾和思考这一战役 ,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战役背景和战略决策

  炮击封锁金门之战,决非偶然之事。国民党当局逃到台湾后,发出"一年准备、二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的 叫嚣,他们以金、马为跳板,从海上窜犯湄州、南日、羊屿、小鹿山、东山等岛屿,从空中轰炸上海、宁波、广州、福州、南 昌等城市,并派飞机飞到闽浙粤赣皖等省及云贵高原上空进行侦察袭扰活动,对大陆人民造成严重的危害。台湾当局的这些袭 扰破坏活动,是与美国对台湾的侵略行径分不开的。美国把台湾当成"不沉的航空母舰",朝鲜战争开始就派舰到台湾海峡," 阻止"对台湾的"任何攻击"。美国派军事顾问团到台湾,向台湾当局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并与台湾当局签订"共同防御条 约",把中国宝岛置于美国的"保护"之下。无疑,美国的干涉活动,正是造成台湾海峡紧张局势的症结之所在。而1958 年7月15日美国海军陆战队在黎巴嫩登陆,武装干涉中东,引起国际风云变幻,也促使台湾海峡形势紧张,更激起中国人民 的愤怒。

  面对这种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如何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解决多种矛盾和威胁,是个难以回避的问题。中共中央和 毛泽东审时度势,及时作出了炮击封锁金门的决策。毛泽东强调:支援阿拉伯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不能仅限于道义上的支援, 还要有实际行动的支援。他选择金门作为打击目标,因为金门马祖是中国领土,打金、马以惩罚国民党军骚扰,是中国的内政 ,敌人找不到借口,而对帝国主义则有牵制作用。他决定以地面炮兵实施主要打击,准备打二、三个月,以两个空军师于炮击 同时或稍后,转场南下。地面炮兵和海岸炮兵的主要任务是封锁金门的海上航运。这就是炮击封锁金门战役决策的基本内容。 这里,打与不打,打什么地方,怎么打法,并不单纯是战役问题,而是战略性质的决策。

  不仅如此,这个决策对国民党军实施惩罚、向美国进行示威的目标是十分明确的,而达到目标的手段和途径则是灵活 的。在实施炮击之前三天,毛泽东强调:要立即集中力量,对金门国民党军予以突然猛烈的打击(不打马祖),把它封锁起来 ,经过一段时间后,对方可能从金、马撤兵或困难很大还要挣扎,那时是否考虑登陆作战,视情而定,走一步,看一步。这些 ,为在战役实施过程中把握时机和火候,转换战役的阶段,牢牢把握战役的主动权,夺取战役的完全胜利,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

  战略战术的运用

  炮击封锁金门之战,是党中央、毛泽东决策,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的。福州军区前线指挥部叶飞及华东海军、福州空 军前线指挥所彭德清、聂凤智等指挥员都认真贯彻中央军委的指示,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萧劲光、空军司令员刘亚楼、炮兵 司令员陈锡联还到前线检查参战的海、空军和炮兵部队作战情况。人民解放军在战役实施过程中,在战略战术的运用方面,有 若干明显的特点。

  不打无准备之战。

  从7月17日中央作出战役决策,到7月26日部队进入射击阵地,参战部队进行了紧张有序的战前准备。而毛泽东 仍决定"看一看形势,等彼方无理进攻,再行反攻",强调"不打无把握之仗这个原则,必须坚持"。参战部队又进行了紧张 的临战准备,并开始了以夺取制空权为主要内容的先期作战。空军部队迎头痛击窜入闽粤上空的国民党空军飞机,夺得了战区 制空权,为陆、海军参战部队展开部署提供了有利条件。

  重视初战。

  "8.23"炮击封锁金门战役打响,3万发炮弹在一个半小时内倾泻到金门的国民党军指挥部、机场、阵地和码头 ,金门全岛烈焰冲天,料罗湾内水柱腾起,打得国民党军呼天唤地,抱头鼠窜,赵家骧、吉星文等将领当即毙命。在我陆、海 军炮兵实施主要打击的同时,海军鱼雷快艇迅速出击,与炮艇协同,击沉"台生"轮、"沱江"舰,重创"中海"舰,随后岸 炮部队又击沉击伤登陆舰艇多艘,迫使国民党军改变运补方式,用水陆两用装甲车从外海驳运物资,并以空投方式补给,而这 种补给因遭到炮击而时断时续,且运输量极小,前10天平均每日补给量较以往减少94.5%,后30天补给量也较平时减 少57.4%,金门岛上军民确实供应缺乏,饥寒交迫,难为久计,我军完全实现了对金门的有效封锁。

  国民党军尽管采用卑劣手法,派出大批美制飞机到温州上空向我挑衅和报复,并使用美制"响尾蛇"导弹向我海军航 空兵袭击,但这并不能挽救其失败的命运。

  掌握斗争策略。

  炮击封锁金门之战,以国民党军为主要打击对象,还有美国海军的介入,当时云集在台湾海峡附近的美国舰艇多达6 0余艘,还有飞机430余架。如何区分不同斗争对象,是个政策性很强的问题。中国政府发表关于领海的声明,规定领海宽 度为12海里。中央军委命令航空兵要坚决打击进入大陆上空的国民党军飞机,但不要越出领海上空作战,海空军要在确实不 误击美舰美机和有把握胜利的原则下作战。这样,在美国蛮横地"不承认"12海里领海,并派军舰为国民党舰艇护航闯入我 领海的情况下,我一面发出外交警告,一面对金门实施惩罚性炮击,以反对美国军舰的护航。后来杜勒斯闯到台湾与蒋介石会 谈,美国军舰再为国民党军舰护航,我决定再次炮击。直到金门之战过后两年,1960年6月,艾森豪威尔"访问"台湾, 我炮兵部队又奉命进行示威性炮击,3万余发炮弹落在金门滩头、水洼和阵地之间,而岛上国民党军并无伤亡。

  适时转入战役新阶段。

  随着斗争的深入,美国与台湾当局的矛盾日益发展。蒋介石要求美国"协防"金门,杜勒斯说蒋介石在金、马驻军是 不明智的,还要求台湾当局在沿海岛屿减少驻军,直至撤走。蒋介石予以拒绝。在这种情况下,我乃改变斗争策略:不管有无 美机、美舰护航,10月6、7两日,我军一炮不发;敌方向我炮击,我也一炮不还。偃旗息鼓,观察两天,再作道理。金门 之战随即进入新的阶段,即由全面封锁阶段转入打打停停,打而不登、封而不死的阶段。我连续发表文告,建议与台湾当局举 行谈判,并揭露美国企图孤立和托管台湾的阴谋,在军事上则减轻对金、马的压力,使金、马国民党军能够生存下去,促其守 而不撤,拖住美国不得脱身,以利统一解决台、澎、金、马问题。后来规定双日不打单日打,至1979年元旦又发表停止炮 击的声明。炮击封锁金门之战,历时两个月,终于以我军的胜利,台湾当局及其支持者美国的失败而告终。

  发扬人民战争的优良传统。

  金门之战的胜利,靠的是参战部队发扬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战胜风雨、路窄和各种困难,迅速圆满地做好作战准备 ,及时投入激烈的战斗,并涌现了安业民、周春富、刘维敏等战斗模范人物。这个胜利,与福建省动员48.5万人次的民工 支前,做到要人有人、要物有物,也是分不开的。正是这些,保证了炮击封锁金门战役的完全胜利。

  战役的战略意义

  炮击封锁金门之战的胜利,体现了党中央、中央军委高超的战略指导艺术,也反映了这一战役的重大意义。

  通过空中格斗、地面炮击和海上截击,实现了惩罚国民党军,有效封锁金门,反对美国对台湾的侵略行径,并促使美 国从地中海抽调"埃塞克斯"号航空母舰到西太平洋,打乱了美国在地中海的侵略部署和侵略计划,使中东人民能更好地进行 反抗美国武装干涉的斗争等目的。战斗实践表明,对台湾当局的袭扰破坏和美国在台湾和中东的侵略行径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是十分必要、非常适时的,既促进了台湾海峡地区的相对稳定,也出现了有利于我的斗争形势。

  军事斗争为政治斗争服务。

  金门之战,万炮怒吼,海空齐发,一举歼灭金门国民党军中将副司令以下5000余人,击沉击伤国民党海军舰艇2 0余艘,击落击伤国民党空军飞机30余架,实属大规模的武装斗争。但军事斗争是为政治斗争服务的。这一仗是军事仗,更 是政治仗。大炮、鱼雷,对台湾当局发出强有力的警告,而《告台湾同胞书》、《再告台湾同胞书》则晓以民族大义:"世界 上只有一个中国,没有两个中国"。"台、澎、金、马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是另一个国家"。"台、澎、金、马整个地收复回 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这是中国内政,外人无权过问"。义正词严,正气凛然。台湾当局不能不有所触动。只有挣脱美国枷 锁,回到祖国怀抱,才是康庄大道。我不仅夺得军事上重大胜利,在政治上更具有重大意义。

  军事斗争与外交斗争紧密结合。

  炮击金门,炮弹落在国民党军阵地,而美国却像热锅上蚂蚁,又是组织"护航",又是鼓吹"停火",还要在金、马 搞"非军事化",忙得不可开交。我严格掌握斗争的政策和策略,美舰护航,立即恢复炮击金门。既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又 区别不同的对象,不误击美机美舰,使其无隙可乘。国防部文告明确指出"美帝国主义是我们的共同敌人",决不让美国插进 一只手来。美国压台湾当局从金、马撤军,企图把台湾与大陆隔离,造成"两个中国",使美国能从金、马脱身,而使其侵略 台湾的行径合法化。它打错了算盘。毛泽东指出:中国领土台湾、黎巴嫩以及所有美国在外国的军事基地,都是套在美帝国主 义脖子上的绞索,我留住金门、马祖做绞索,继续套住美国的脖子,粉碎其划峡而治、制造"两个中国"的图谋,以利通盘解 决台、澎、金、马问题。炮击封锁金门之战,无疑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长远意义。

  作者简介:苏读史同志在1958年时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部的参谋人员,炮击封锁金门战役打响后,苏读 史同志前往福建前线观战

  本文由《舰船知识》网络版特供新浪网

相关网址: 《舰船知识》网络版

相关报道:维护祖国统一专题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