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新闻 > 羊城晚报> 新闻报道
 


广东黄埔大道封路首日交通无大碍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4月24日 16:23 羊城晚报

  原定于昨日零时封闭的黄埔大道西路段,至2时15分才真正封闭。记者昨日在周边看到,来往车辆都能按新的指示标志行驶。交通状况大致正常,没有出现大范围的塞车情况,但周边路面交通却苦乐不均。

  记者被当成搭客仔

  5时35分,记者在华夏路口看到,刚封闭的黄埔大道西成了起早人的“步行街”,单车和摩托车也随意通车,场面有点乱。7时27分,人多了起来。从冼村和附近小区出来的人,急着找公共汽车上班者急如热锅上蚂蚁,许多人见到摩托车,就叫着要搭。记者开摩托车在广天大厦门前公共汽车站一停下,就有一男一女两人先后走上来,焦灼地问:“去东风东,走不走?”

  公汽派人充当咨客

  被封地段的公交车站得临时迁出,市一汽昨今两天每天分上下午派两批人到旧址当“咨客”,疏导乘客。在广天大厦对面的公汽车站,市一汽九公司的一位大姐忙不迭地向不断涌来的人群解说,让他们分别到广客隆对面车站和石牌站坐车。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人,发现有的人竟不知道封路一事。有人抱怨公汽公司没有及早出个安民告示。

  周边交通有畅有塞

  记者早上8时多,到珠江新城各路段走走,看见这里的车流不算多。从中山一立交桥下来的车辆,都能顺畅转入华穗路,虽然这里路口较窄。在花城大道,双向车流都较从容,不见异常之象。而在临江大道,车行更少。但在马场路转出黄埔大道方向,车速慢下来。而在中山大道,车流明显可见封路带来的压力。上午9时50分,从华师附中至石牌桥路段,车行出现拥挤。车龙一度从华师大正门延至天河城广场门口。

  石牌东路压力不小

  9时48分,记者在石牌东路看到,这里成了封路首日交通最紧张地段。由于石牌东路从马场路往五山方向改为单行道,因此那边的车走到这里欲右转往黄埔方向时,便与从五山路左转及中山大道西来的车辆“三线汇于一口”,情形较为紧张。

  由于封路首日是星期天,交警担心,周一的上班高峰将成为对天河地区交通的一个考验。文/记者林福益

  交警应对周密严防大片塞车

  交警针对黄埔大道西周边可能出现的交通不畅,已做好了充分准备。

  据悉,交警部门在一个月前就为封路做准备了。目前,马场路部分复杂路段从原来的双向两车道扩展成双向4车道,花城大道、临江路通向广州大道路口的护栏也撤掉了,天河路、体育东专门设置了“渠化岛”以应急疏导改道后塞车的车流。

  天河交警大队政委梁锦涛告诉记者,此次封路是这几年来广州市封路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他们对封路后各条路上可能出现的塞车情况作了周密的准备:例如,天河路车辆过多,出现交通拥挤阻塞时(西头堵至天河立交,东头堵至岗顶立交),要果断采取交通分流措施,西头在天河、中山立交指挥车辆绕道天河北路口或珠江新城道路行驶;东头在中山大道天府路口、五山路口指挥车辆绕道黄埔大道、珠江新城道路、天河北路或华南快速干线行驶来缓解压力。

  封路势必会造成广州大道、中山大道、天河路的交通压力,交警特别提醒过境往番禺、中山等地的车辆尽量不走广州大道,改走华南快速干线上北环高速路,由南来过路的车辆最好走华南快速干线上东环高速路。文/司琪陆芮陈慧

  车辆今天争挤天河路

  今天是广州黄埔大道西全封闭后第一个交通高峰日,天河地区交通面临真正考验。至上午9时记者发稿时止,天河路行车一直缓慢,珠江新城道路则较为顺畅。

  黄埔大道西全封闭后,原过往车辆分别向两边相邻的天河路和珠江新城道路分流。然而,不少车辆尤其是外地车辆不熟悉珠江新城的线路走向,不敢贸然走珠江新城,而多是选择熟悉的天河路通行。这样一来,珠江新城通行畅顺,而天河路上车满为患。今晨,记者在天河路武警总队门前路段、天河五山立交桥、广州大道天河立交桥等处见到塞车现象。

  不仅天河路车多,就连往日较清静的住宅小区道路,如体育西二横路、体育东横路、海欣街等也比平日多了几倍的车流量。

  为此,天河交警大队100多名交警到场疏导交通,从今晨7时起将原石牌东路为南往北单行的改为北往南单行,减轻五山立交桥一带的压力。天河交警大队副大队长王志明呼吁司机多选择珠江新城或华南快速干道通行。

  由于黄埔大道西封闭,一些乘公交车上班的市民受影响。摩托车搭客仔们瞅准这一挣钱机会,都聚拢到上落站附近拉客。一些赶时间的人,只好转乘“摩的”到地铁站或新公交站上车。今天上午,地铁体育西站乘地铁的人数比往日多两成。记者王普





请您点击此处就本文发表您的高见

欢迎下载信息即时传送软件-新浪点点通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羊城晚报>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本网站所刊登之新闻标题及内容,皆由合作媒体提供,不代表新浪网本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