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新闻 > 中新社网站> 新闻报道
 


中新社综述:中欧经贸关系迈向新纪元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05月19日18:53 中新社网站

  中新社北京五月十九日电:(记者余东晖)中国与欧盟今天就中国加入WTO达成了双边协议,这不仅将大大推动中国加入WTO的进程,也将为中欧经贸关系在新世纪的发展奠定稳固基础。

  新中国建立五十年来,欧盟及其前身欧共体在西方对华关系中一直扮演“先行者”的角色。新中国的对外经贸关系五十年代末期开始改变了只与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阵营国家来往的历史,缺口就是从与欧盟现有成员国打开的。一九八九年的“政治风波”后,欧盟虽然参与了西方国家的对华制裁,但他们很快意识到,对抗无济于事,只有对话才是坦途。欧盟是最早与中国恢复对话和合作的西方组织。特别是一九九五年以来,欧盟确立中欧关系长期政策以后,中欧经贸关系发展很快。

  据中国海关统计,一九九七年中欧双边贸易额为四百三十亿美元,一九九八年为四百八十九亿美元,一九九九年达到五百五十七亿美元,增长一成四。其中中方出口三百零二亿美元,进口二百五十五亿美元。欧盟是继美、日后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也是继美国、瑞士、日本后欧盟的第四大贸易伙伴。

  欧盟日益成为中国重要的投资来源地,近年来每年在中国新设外资项目近一千项,合同金额五十亿美元左右,实际投入一九九八年为四十三亿美元。一九九九年尽管因为亚洲金融危机冲击,国际资本看淡亚洲,中国吸引外资总量也在下滑,但欧盟国家对华实际投资仍达四十四点七亿美元,比上年增长百分之四。到去年底,欧盟对华直接投资项目累计达一万二千多个,实际投入近二百二十亿美元。欧盟对华投资的主要特点是:平均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德国大众、西门子、杜邦,法国雪铁龙、阿尔斯通、阿尔卡特,瑞典的爱立信,芬兰的诺基亚,英国的联合利华,荷兰壳牌,比利时贝尔……中国人耳熟能详。德国安联保险、法国家乐福超市、英国汇丰银行等都在中国服务贸易开放的试点中占得先机。

  在美国对华高科技出口限制久拖不决之时,欧盟成了中国技术引进最大的来源地。仅去年的前三个季度,中国就从欧盟各成员国引进技术二百八十项,合同金额二十四点六亿美元,占同期中国技术引进总额的近三分之二。法国的空中客车、核电站设备、高速铁路,德国的汽车、移动通讯技术都在中国抢得了一席之地。

  尽管中欧经贸关系近年来发展很快,但发展的潜力和余地仍然很大。欧盟总体经济规模已超过美、日,但与中国的贸易额仅占欧盟对其区域外贸易总额的百分之四;从机电产品看,中国产品仅占欧盟机电产品市场总份额的百分之五点二;投资方面,欧盟对华直接投资仅占其对区域外投资总额的百分之二点三。欧盟成员的经济结构与美国以电脑、网络等高新技术不同,它们更擅长于现代化的传统产业,如机械、汽车、化工、电子、电器等等,这更适合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化进程的需要。

  近年中欧经贸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障碍是,欧盟一直把中国视作非市场经济国家,由此在反倾销、数量设限等方面对中国采取歧视性的政策。近年欧盟的这种歧视性政策已有所调整。中国加入WTO,将促使欧盟彻底改变对华歧视性政策。更加开放和规范的市场,也有利于增强欧盟商人对华投资的信心。中欧经贸关系将迎来新纪元。(完)





相关报道:分析:中欧达成协议后中国入世是否还会遇到麻烦
          中新社短评:中国“入世”指日可待
          新闻背景:中国与欧盟关系大事记
          快讯:江泽民主席将接见中欧世贸谈判双方代表

相关专题: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请您点击此处就本文发表您的高见

欢迎下载信息即时传送软件-新浪点点通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新社网站>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本网站所刊登之新闻标题及内容,皆由合作媒体提供,不代表新浪网本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