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新闻 > 中新社网站> 新闻报道
 




军报披露,中国空军试飞员的冒险经历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05月24日10:16 中新社网站

  中新网北京5月24日消息:今天出版的解放军报刊载长篇通讯《铁翼横空扬军威》,披露了中国空军试飞员的种种 冒险经历:空中加油时,两机险些相撞;“空中飞豹”的整个试飞过程中,他们每18分钟就遇到一次生死考验;明知飞机 “ 失速尾旋”是“死亡陷阱”,他们却硬闯“鬼门关”……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继美、英、法、俄等国后,掌握空中加、受油技术的国家。空中加油,可以大大延伸战斗机的 作战 半径。但是,如果找不到最佳对接位置,万一发生两机相撞,后果不堪设想。

  一次对接过程中,突然,本该保持平稳进入加油状态的受油机摇摆不止,瞬间从加油机的机翼间钻了过去,一下 子骑 到了加油机的背上,两机高度相距仅仅只有2米。旁边的引导机发现这一险情后,一压杆退出50米,并向塔台报告: “两机 相撞……”

  专家分析:“两机对接成功,关键是速度差要小于每秒1.5米,达到这个要求,才能把加油机的锁打开。”

  但按照专家的说法组织空中加油,仍是空中对接竟4次折断受油头,3次使受油头裂纹……

  试飞员门用死亡线上的实践证明,受油机打不开加油机锁的关键,不是专家所说的速度差小于每秒1.5米,而 是撞 击力界定在××区域。从此,受、加油机空中对接几十次,没有一次折断受油头。

  在“飞豹”的整个试飞过程中,试飞员们每18分钟就要遇到一次生与死的考验。

  某年6月,是“飞豹”战术性能试飞的关键时期。15天内,“飞豹”就出现过高空座舱失密、线路短路、漏电 等4 次险情。

  这是新改型的第一架飞机,也是试飞的最后阶段,如果这次再发现不了问题就得装备部队,一旦故障重演,后果 不堪 设想,如果险情出现后处置不当,就可能葬送一代新机的命运。

  7月19日上午11时,起飞线上,试飞员谭守才和战友彭连启驾驶着新型战机,缓缓滑出跑道。他今天的课目 是执 行机载雷达试飞任务。

  谭守才全神贯注。加油、拉杆……“飞豹”风驰电掣,直刺天际。谭守才稳稳操纵着驾驶杆,“飞豹”爬升到既 定空 域进行科研试验。当“飞豹”爬升到数千米时,意外出现了:镶在座舱前方的飞机总警告灯突然闪红,同时分系统表示 座舱盖 故障的红色警告灯也亮了起来。飞机座舱已失去密封,座舱压力突然从正减到负,机舱内浮尘弥漫,他的头、耳、眼 睛立刻胀 痛难忍,浑身上下像是被撕裂一般。

  谭守才此刻显得格外冷静。按处置预案,他一边报告地面指挥员,一边收油门减速,调整飞机姿态,下降高度, 细心 观察飞机仪表的每一个变化。当飞机高度表指向某千米时,只听“嘭”地一声巨响,头顶上的飞机座舱盖突然被掀掉, 一股强 大的气流重重地将他推向座椅靠背,使他动弹不得,随之,无线电中断。地面上的指挥、科研和各类保障人员,心一 下子提到 了嗓子眼。现场的空气仿佛顿时凝固起来,百余双眼睛焦急地注视着天空。消防车、救护车、抢救人员各就各位… …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谭守才艰难地挪动身子,还好,安全带扣得不紧,还能动弹,他用双手紧紧抓住座椅边 沿用 力将头伸到座舱前的挡风玻璃下,感到气流比刚才减小了许多。按理,试飞员遇到此类特情,可以跳伞。但谭守才不情 愿就这 样放弃他心爱的战鹰和凝聚着几代科研人员心血的科研成果。他用力拉下头盔风镜,紧贴仪表板,及时带杆上升高度 ,采用减 小速度的办法来减少强气流的冲击。在战友的密切配合下,经过空中16分钟生与死的拼搏,安全降落在跑道上。

  “失速尾旋”被人们形象地称为飞行中的“死亡陷阱”。为攻克这一“世纪难题”,我国航空领域的专家学者经 过数 十年潜心攻关后,在“三角翼失速尾旋”试飞理论上取得重大突破。然而,谁来完成升空试飞试验呢?曾获“国际失速 尾旋” 证书的现任参谋长李中华和试飞员李存宝被委以首席试飞员重任。

  李中华向地面指挥员报告飞机高度和速度等状态参数,然后按计划进行试飞。当表速降至350公里/小时,他 收回 油门至“慢车”位置,并保持飞机无侧滑直线减速平飞,当指针到达220公里/小时,李中华迅速蹬左舵,并同时迅 速一把 抢杆到底。此时战机像被激怒的雄狮,机身剧烈地抖动,并伴随着机头的突然上仰,飞机向下翻滚起来。此时李中华 和李存宝 如骑在疯狂狮背上一般,突然被抛起来,头撞在座舱盖上……瞬间又被死死地按在座椅上,紧紧抱住驾驶杆的双手 此时似被千 斤重的东西压住……机窗外伴随着飞机高速向下翻滚,风声一阵紧似一阵地怪叫着……这就是“死亡陷阱”!

  1圈……3圈……6圈……李存宝在后舱一下一下地数着翻滚圈数。“06,06,改出,改出。”李存宝向前 舱发 出指令。

  李中华立即以全身力气推杆向中立位置,飞机转过身后又向下偏转。李中华又迅速蹬右舵到底……飞机顺从地摆 动着 双翼停止了“发怒”。李中华顺势加大油门,“轰”的一声,飞机平飞冲向天际。

  第一次挑战“死亡陷阱”成功后,李中华他们又开始向更复杂、更危险的“死亡陷阱”探索。“失速尾旋”在理 论和 实践中有“正飞尾旋”和“倒飞尾旋”两种,其中后者则是“死亡陷阱”中最残酷的魔法,一般进去后生还者极少。

  5月18日,李中华和李存宝驾机升空准备去趟“死亡陷阱”中的“倒飞尾旋”。飞机爬到万米高空后,爬升滚 转成 倒飞状态。收油门减速后,向前猛推杆,机头缓慢下沉,并逐渐加速滚转起来。同时发动机发出刺耳的怪叫。突然,随 着滚转 的加剧怪叫声消失,发动机振动减弱,转速表回零。“不好,发动机停车……”后舱李存宝叫了起来。此时飞机不但 失去了正 常姿态,而且又失去了动力,这是“死亡陷阱”中最致人死地的“鬼门关”。

  随着飞机迅猛翻滚,李中华和李存宝镇定自若、有条不紊地按“特情”操纵着飞机。在短短的时间里,当飞机距 地面 6000米时,他们改出了“倒飞”状态。紧接着启动发动机,伴随着一阵轰响,发动机启动成功。他们驾机像轻盈的 雁子展 翅返航了。(完)   





发表评论 

参与CNNIC有奖调查,申请十佳网站评选投票权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新社网站>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本网站所刊登之新闻标题及内容,皆由合作媒体提供,不代表新浪网本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