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 | 免费邮件 | 用户注册 |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北京晚报 > 新闻报道














点击此处体验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上网遨游之乐趣


21世纪论坛:全球大腕纵论资本数字人才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06月15日17:07 北京晚报

  经济全球化:人类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新加坡前总理、政府内阁资政李光耀步出会场。

  张宏江摄

  “全球化意味着,创造一种全球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全世界的人们不仅仅能够在一种没有摩擦的方式下交流,面对面地分享经验,而且这种空间,将使多样性的文化得以共同发展,所有人都可以为创造、为知识,做出自己的贡献。全球化创造出更好的世界与和平的文化。”在21世纪论坛上,世界经济论坛主席克劳斯·施瓦布对全球化的憧憬,可以被称之为全球的“理想状态”。

  在论坛上,现实中的“全球化”更多地被描绘为“双刃剑”;经济的全球化,启动了市场开放,推动资金、技术、商品和劳务跨国流动,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由此为参与其中的国家带来了更好的机遇;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在启动市场开放的同时,也带来了外来的巨大冲击,使无法适应者与先行者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面对全球化这把“双刃剑”,“全球化与亚洲与中国”,这个21世纪论坛的主题,恰好是在寻找“双刃剑”下的发展之道。

  亚洲模式还是了不起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的大背景下,曾经创造亚洲经济奇迹的亚洲模式是否仍将一成不变地沿用?

  新加坡前总理、政府内阁资政李光耀曾是亚洲模式的主要倡导者之一,这次作为贵宾,做了“21世纪论坛”的第一场演讲。演讲过后,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会场外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李光耀的演讲连说了三个“了不起”。

  在李光耀的演讲中,两次提到了“个体发展”,在谈及资本市场时,李光耀强调,在全球化竞争中,亚洲国家的资本市场应更多地向私人企业和个体开放,特别应流向的高科技起步的个体中,证券市场也应给新起步的公司机会———从向大公司倾斜的典型亚洲式作法,到关注个体发展,亚洲模式开始了新的修正。

  李光耀在演讲中说,必须记住的重要一点是,能创立高科技起步公司的并不是政府官员或国有企业,而是私人个体。

  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有这样一句话:市场不是万能的上帝,它既没有心脏,也没有大脑;既无理智,也无良心。因此,政府不应完全退出市场,而应有效地加强调控。这一点,曾是亚洲模式的长处所在,现在,这种有效的宏观调控加上激励个体创新的有效机制,是否会成为在全球化“双刃剑”下有效发展的新的亚洲模式?

  就在一周前,北京市在筹划明年的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时,也强调了一点,就是给予个体创新以全面发挥的舞台。

  防止“数字分化”

  信息和通讯革命,被认为是当今“知识经济”或“网络经济”的重要原动力,而新一轮更加迅猛的经济全球化浪潮,科技仍然是其主要推动力。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斯文·桑兹卓姆和世界经济论坛主席克劳斯·施瓦布,都不约而同地向记者提到了一个词———数字分化。

  据预测,到2003年,全球使用电话,包括移动电话的人数几乎要翻一番,大约达到17亿,而互联网扩展更快———同期互联网用户将增加三倍,达到3亿,但是这种快速发展,都是在全球范围内极不均衡地发展;全球90%的互联网主机将集中在高收入国家,而这些国家的人口仅占全球人口的16%。一个纽约市,其互联网用户将比整个非洲还多,而一个面积不大的芬兰,其移动电话的数量要多于整个拉美和加勒比地区。这就是“数字分化”。

  斯文·桑兹卓姆告诉记者,当知识革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时,也带来了发展不平等的危险———那些很难接触到新的信息技术和知识的国家及这些国家中的群体,可能会被远远地抛在后面。

  李光耀说,电脑和互联网使得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增加0.4至0.6个百分点,而数码革命可以把中国的长期增长率每年提高1至3个百分点。如果以这样的速度发展,不仅可以避免数字分化,而且可以缩小差距。

  构筑人才归巢

  全球化增加了发达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在信息科技领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之后,许多国家却放宽了移民的条件,以提高发展中国家的人才流动。

  从1971年到1992年间,移居美国的移民约有1900万,几乎是之前那段时间三倍,而在这些移民中,可以发现,掌握技术的移民比例越来越高。同时,美国正考虑把外国专业人员的顶限人数,从每年11.5万增加到20万人。德国也宣布,它要在欧盟的以外吸引2万信息科技专业人员;英国正修改法律,以便让英国公司能更容易地从亚洲征聘科技人才。就连一向不大欢迎外来者的日本,也正建议修改相应法规,以鼓励国外人才到日本工作。韩国则开始发放“金卡”,允许外国工程师和电脑编程人员在韩国居留10年,并希望借此吸引20万高科技人才。由此可见,在知识经济中,人才正发成为创造财富的最缺少和珍贵之资源,成为各国争夺的焦点。

  就在一个月前,科大校长还在为顶尖大学毕业生的流失而扼腕。李光耀说,对这种情况,如果是单纯设法阻止年轻人流向发达国家,是不切实际的。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流动也可以是好事,这些年轻人在美国或欧盟等发达国家工作时间越长,知识积累就会越深,联络网就会越广,而这些正是建立新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柱。现在的关键,是建立一种机制,吸引这些人才回流。如果流失的大学毕业生中,有许多会在接下来的10年甚至更长时间内回流,就能带回他们在科技、管理和销售等方面的赚钱技能。更重要的是,他们也会把在国外的科学家和商人的联络网,也带回中国。构筑一个吸引回流的“人才归巢”,对参与全球化竞争至关重要。

  在这方面,北京已经带了个好头,前不久出台的鼓励留学人员归国办法,正在显现效力。

  在最新的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中,对全球化这样描绘:交流的地理障碍已不复存在,但一个新的障碍又出现了。这是一个无形的障碍,它名副其实地就像一张覆盖全球的大网,张开双臂欢迎上网的人,却又悄悄地几乎难以察觉地排斥着其他人。

  其实,这种排斥,不是把一个国家挡在经济全球化的大循环之中,而是把那些无法寻找到真正的发展道路的国家,靠这种快速的大循环所产生的巨大离心力,甩出循环体外。

  在全球化“双刃剑”前,中国的前途如何?李光耀说,全球性的竞争将促使中国国内企业提高效率和生产力,但同时也使过时的工厂遭受毁灭,导致失业和各种社会问题。然而,结果都会使中国脱颖而出,成为21世纪全球货品、服务、资金、人才以及思想等交流的最主要竞争者之一。本报记者匡峰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21世纪论坛”首日演讲会异彩纷呈 (2000/06/15 11:11)
21世纪论坛在京开幕 (2000/06/15 10:23)
“21世纪论坛”聚焦:重量级人物论全球化 (2000/06/15 08:55)
朱镕基在21世纪论坛上指出:中国经济迈向良性循环 (2000/06/15 07:28)
图文:“21世纪论坛”2000年会议在北京开幕(3) (2000/06/15 02:21)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