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 | 免费邮件 | 用户注册 |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羊城晚报 > 新闻报道














您还可以通过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海珠将成为广州二十一世纪的兴奋点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06月21日16:57 羊城晚报

  海珠区,一个昔日旧工业区,曾给老广州留下无限的回忆。2000年新千年,当人们再一次将目光瞄向海珠区,发现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海珠区区委书记孔少琼这样勾划海珠区的发展———未来,海珠区将是广州市的中心花园式城区,是二十一世纪广州城市建设的兴奋点。

  随着番禺花都撤市改区,新城市中轴线横跨海珠区,广州国际生物岛、新广交会、广州国际会展中心、新领事馆区都选择了海珠,这就是说,在新一轮大广州的空间结构中,海珠区已由一个旧工业区逐步发展成为广州市城市副中心区,向居住、科教、商业、生态旅游、服务业等多方面发展的新城区转变。

  广州市市长林树森曾站在这片热土上激动地说,海珠区将是未来广州的希望所在。

  从“宁要河北一张床”到“不辞长作河南人”

  最大变化体现在人们的择居观。过去广州人有一个观念:“宁要河北一张床,不要河南一间房”。当时代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这一旧观念恐怕要成为上一世纪的回忆。

  羊城人择居观的改变源自海珠区日新月异的变化。六七十年代,海珠区作为当时新规划的工业区,接纳了一大批新建的或从市中心搬迁过来的大工厂,从而决定了其延续多时的区域功能。近年来,随着一些大工厂易地改造谋求发展,如何为海珠区重新定位,成为区委、区政府殚精竭虑的头等大事。海珠区是广州市副中心区,北面连接荔湾、越秀、东山等老城区,南与芳村、番禺等新城区接壤,随着12座桥粱的建成,路网建设的完善,海珠区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新经济增长点最终定位在住宅建设上。为了吸引房地产商前来投资,区政府设立了专门的机构和窗口,为他们提供一条龙服务。自1996年起,海珠区住宅建设渐成燎原之势———目前,海珠区开发楼盘建筑面积在15万平方米以上的小区就有30多个,建筑面积在30万平方米以上的城市超大型开发小区有7个,出现了金碧花园、光大花园、保利花园等超大规模的楼盘。近几年,海珠区房地产开发量每年升幅均在20%以上,住宅建设热潮逐渐由旧城区向外围扩散,在滨江东路形成沿江九大豪宅区,在宝岗大道、昌岗路、江燕路新港路形成新的住宅群。

  据统计,目前,全区房地产开发地盘多达500多个,占地约119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6633万平方米,处于全市8区前列。

  最明显改变是海珠区的工业大道,这里原来是海珠区一条交通主干道,大道两旁曾经是广州市大工厂主要聚集地。工厂里经年的机器声,和路上货车的嘈杂声音曾影响工业大道及附近地区,以至人们产生这样的错觉,河南是一个大工厂,只适宜工作不适合居住。

  如今不少开发商将眼光瞄准了工厂易地改造腾出的地块,因其地理位置相对优越、面积宽广而成为住宅开发建设的首选之地。如今,原人民造纸厂、广州重型机械厂等数十家大企业的旧址,均被已建或在建的漂亮住宅群取而代之,以致有人戏称,工业大道已名不符实,应改名为“花园大道”。

  如今的广州人是“不辞长作河南人”,由于海珠区开发商品房成本较低,售价相对河北等旧城区便宜,加之住宅小区内绿化等配套设施齐全,不少居民最终还是将居住点选择海珠区。据海珠区建设局负责人预测,今后三五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海珠区的固定居住人口将从现在的80万激增至100万人以上。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规模。

  跨江桥梁十二座三级路网织锦绣

  不少广州人或许不知道,我们身处的海珠区是一个岛。在这个水网交织的岛上,道路、桥梁的贫乏曾锁住了海珠区和外界的各种交往,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过去,海珠区可以说是道路基础最差的老城区,整个海珠区只有工业大道、同福路、南华路和滨江路等几条主干道,跨江而建的桥梁只有海珠桥、人民桥。据统计,该区前几年人均占有道路面积只有1.6平方米,与全市人平6平方米相差甚远,由于区内大部分马路弯曲狭窄,路基薄弱,道路建设任务非常繁重,特别是几座新大桥通车,大量车流、人流涌向海珠区,人们由此担心海珠区会成为“国际停车场”,甚至会出现全区塞车的尴尬局面。

  面对海珠区道路和桥梁的滞后状况,广州市、海珠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10多年来曾多方呼吁,加快发展道路建设。从90年代开始,海珠区就已成立了一个由区领导挂帅的“道路开发建设指挥部”,对宝岗路等路段进行改造。由于当时缺乏修路资金,海珠区争取市的支持,采取集资修路的方法,通过出让道路两侧的土地使用权,吸引房地产发展商投资参与修路。1996年,宝岗大道修成通车。这项工程增强了海珠区集资修路的决心,“宝岗路模式”在全区普遍推广,并陆续建成和改造了泰沙路、江泰路、下渡路、海联路、新滘南路等路段。海珠区终于迎来了道路建设的高潮,市规划扩建的10条交通干路(规划路),近年来,海珠区就占了6条。

  海珠区道路网络建设日臻完善,交通日益畅顺。区内建成的跨江桥梁已激增至12座,整个海珠区已形成了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等呈放射状向外延伸三级路网,总长达数百公里,路网的完善加强了广州市各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联系,使海珠区逐步成为交通四通八达的繁华城区。

  目前海珠区新建和在建的有东南环高速公路、华南快速干线、新港东路、东晓南路、南洲路、新滘南路、滨江西路扩建工程,随着上述路段和地铁二、三号线、丫髻沙大桥的建成,一个路网更为发达的新城区将会呈现在人们眼前。

  繁华商都百业旺河南赚钱河南花

  随着商业网点建设的推进和部分商业中心区的成型,“河南赚钱河北花”的传统生活模式正在悄然改变。海珠区这个广州商贸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出现了商铺林立、街头熙攘的繁华景象,居民们购买各类商品再也无需跨江北上。

  过去,由于海珠区商业设施的不足和落后,河南、河北形成了一种经济上的南北分野,当地居民不惜舟车劳顿,舍近求远到“河北”商业区购物。近年来,随着海珠区道路以及房地产开发建设,商业建设的规划也在同步实施。形成了江南大道、宝岗大道和江南西路的商业中心地带以及多条路段的商业群,街镇店铺林立,百业兴旺,人声鼎沸,林林总总的专业市场遍布全区,从而组成一个立体化的商业网络,满足居民各种层次的购物需要。近日,全国开展创建第一批“购物放心一条街”试点活动,江南西路成为广州市唯一一条“购物放心一条街”。1999年底,全区商业系统计有网点14924户,是十年前的3倍多,年销售总额达54.77亿元。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领导意识到,海珠区虽然已形成了一个商业网络,然而,除了海珠购物中心、南丰商场外,缺少一些像天河城一样,集商业、美食、娱乐、文化一体的二十一世纪商业文化广场,可谓是星星众多,独缺月亮。海珠区作为广州未来城市中心区,商业应更上一个台阶:除了河南人的钱留在河南花外,还要将河北人引到河南消费。海珠区斥资11亿,建设一个有11.6万平方米,集购物、休闲、文体、美食于一体的“江南文化商业广场”,预计明年内投入使用,此外还建设万国商业广场、江南购物城、广州国际商贸园区等超大规模商业项目。

  随着这些大型商厦的建成,海珠区将会成为继天河城之后人们又一个休闲购物的消费好去处。

  万亩果林送碧绿广州南肺吐清新

  广州人都知道白云山是广州市的“市肺”,然而许多人可能不知道,在海珠区新镇有一片方圆2.2万亩的果林,这里河涌纵横,果树成林,水果品种有荔枝、杨桃、龙眼、黄皮、木瓜、番石榴等,是远近闻名的岭南佳果之乡,被人们称为广州市的“南肺”。

  近年来,由于树种老化、污染等原因,水果生产和效益处于一个较低水平,有农民提出,干脆将果树铲除,建厂房或者办工厂以解决困境。区领导认为,新滘地区的河网果林独具特色,是大都市中不可多得的极具魅力的城市生态景观,不但具有旅游价值,在都市中更有环保价值。“南肺”不但不能铲,还要发展,并提出以果树河网为基础,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一方面有助解决农民因果树减收而导致的生活问题,另一方面有助于广州市旅游经济的发展和满足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度假的需要。

  去年,海珠区在新滘镇南面水乡果林区的小洲村内,选取了一块142公顷生态环境较好的果林,依靠果林里河涌纵横交错,螃蟹洞穴星罗棋布,盛产各种岭南名果,运用有特色的造园手法建成“瀛洲生态公园”。为了将公园营造出一个好环境,海珠区政府与水利及环保部门共同制定治理河涌污染和大气污染方案,与农业部门共同研究对现有果树品种进行改良和解决树龄老化等问题。瀛洲公园的建成,迅速成为广州市又一新景点,1999年一年时间内,吸引了30万人次入园参观。

  据了解,近日,海珠区果树保护区总体规划方案已正式获得市政府批准,瀛洲生态公园模式将推广至整个果树保护区,未来,海珠区将进一步完善公园及整个果树保护区的建设,利用河滩地和适度划出的小量土地建设一些与果林景区协调一致的具有岭南风格的旅游配套设施,并在林区开辟休闲通道,将整个生态果园发展成一个都市型旅游观光农业基地。

  都市新村展新貌富裕文明双翼飞

  海珠区内半壁河山是属于农村地带,近年来,随着海珠区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村民已没有农田可种,依靠村镇经济,农民们生活逐渐富裕。然而,农民虽然过上了城市化生活,但还是保留一些农村陋习,不少村子里环境脏、乱、差,市政、卫生、治安等问题凸现。造成今天不少农村“有新屋,无新村”、“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的现状。

  近年来,海珠区致力于文明村建设,从1997年开始,选取了新滘镇仑头村作为试点,原来村子里卫生环境较差,人们形容村里“东西南北无头绪,地盘、街巷无规划”。

  从1997年开始,海珠区新镇仑头村先后建成51栋农民高层公寓,为了建新屋村,村里用一年多时间规划、挖山、填土、“三通一平”,并新建12米宽的中心街区。在建新村的三年间,村还投资新建了面积共4000多平方米的东村花园和7000平方新屋村花园,并将“仑头长堤”改造为长1200多米、宽20多米风景宜人的临江大道,住宅区内建有大花园和其它文化娱乐配套设施,周围有园林绿化小景。去年底,农民新村竣工,在今年春节前后,通过民主抽签,村民们高高兴兴陆续入户。

  随着仑头村这座现代化都市村庄的崛起。不少投资商纷纷前来办厂、经商。家住广州经商的雷先生,妻子是仑头村人,见仑头变得这么好,也迁回外家居住。仑头村的许村长说,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可以改变人,以前我们羡慕城里人,现在城里人反过来羡慕我们。

  据了解,从今年开始,海珠区开始全面推广仑头村经验,着手对区内20条行政村的环境、道路、治安、出租屋等进行综合整治,撤村设居委,陆续推行居委会制,使农村的富裕与文明比翼齐飞。 (撰文本报记者彭纪宁通讯员陈伟良摄影本报记者陈秋明)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海珠广场上演神话 只花四元钱水竟能变成电 (2000/03/13 18:11)
广州最重要自然人文景观海珠石突然现身 (2000/02/02 12:36)
广州海珠广场北地陷未扩大 (1999/11/30 13:15)
 新浪推荐
台湾海峡局势
2000高考专题
三联生活周刊网络版
“周末特刊”6月16日更新
NBA季后赛
欧洲杯足球赛专题(24小时滚动报道)
新浪商城,全新改版!
新浪50M免费电子邮箱
上海都市生活
中国ICP与纳斯达克
新浪网歌手卢庚戌
2000年港姐评选专题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