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新闻 > 解放日报 > 新闻报道
 


上海救助帮困网覆盖全社会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1月9日 17:43 解放日报

  去年年底,本市的社会救助制度又得到完善和调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低收入家庭救助标准实行两线并轨 ,全部统一为每月280元。现在,通过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粮油帮困、助学金、慈善援助、节日送温暖等多形式帮困, 本市已有50万人得到生活保障。

  元旦前,家住天目西路街道的朱洪良拿到了政府发放的280元最低生活保障金,小朱和父亲激动地说:“感谢党和 政府为我家解难。”

  小朱的父亲是本市一家困难企业的职工,长期瘫痪在床,19岁的小朱去年因为车祸造成脑瘫,失去劳动能力,只能 靠父亲的单位发放生活费。可父亲的单位在市场竞争中朝不保夕,父子俩常常为今后的日子长嘘短叹。

  政府构建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为小朱这样的困难人群解除了后顾之忧,社会救助制度正把其社会安全网的作用覆盖到 全社会。

  救助责任转移到政府 困难人群实现全覆盖

  7年前,本市民政部门传统的救济对象只有6500人,主要是社会孤老残幼。现在,通过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粮油帮困、助学金、慈善援助、节日送温暖等多形式帮困,本市已有50万人得到生活保障。

  去年年底,本市的社会救助制度又得到完善和调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低收入家庭救助标准实行两线并轨 ,全部统一为每月280元。同时,原来由单位负担的职工家属最低生活保障金也调整为由市、区(县)财政负担,最低保障 对象扩充到失业、无业人员。这一变化使企事业单位在法律上承担的救助责任转移到政府,至此,所有社会成员,不论其职业 、身份,只要其家庭成员生活水平低于法定救助标准就可以得到救助,政府的最低生活保障真正实现了全民性。

  家住普陀区的刘必庆就是社会救助制度的得益者。由于技能较差,刘必庆一直无业,35岁的他只能靠老母亲低微的 退休工资养活。这次,他被列入最低保障对象,领到了最低保障金。现在,他每天在社区参加公益劳动,履行享受社会救助期 间应尽的义务。他感慨地说:“政府的救助,使我看到了生活的前景。”

  政府社会共建救助体系 特殊困难家庭生活无忧

  在本市低收入家庭中,还有一部分特殊困难群体,由于家庭成员患有癌症、白血病等严重疾病或发生意外事故,他们 的家庭生活陷入困境。

  为了给这些特殊家庭解难,由民政部门牵头,本市形成了政府、社会共同参与的救助体系,采用“政府救助一点、社 会团体帮助一点、医疗机构减免一点、家庭支付一点、单位职工和亲友援助一点、银行贷款一点”的办法,加大救助力度。据 了解,市财政已连续三年每年拿出500万元用于此项救助。从今年开始,本市还将从福利彩票筹集的福利金中拿出1000 万元,专项用于重病、大病家庭的救助。

  重病大病医疗救助像冬天的一把火温暖了困难市民的心。初中生董捷不幸患上肾病,必须靠血透维持生命,每月费用 需数千元。由于超过16岁不能享受医保,母亲又下岗,董家生活危难。关键时刻,区民政局多方想法先后补助了1.5万元 ,缓解了董家的困难。

  社区“一个口子上下” 帮困救助无遗漏不重复

  最近,本市各个街道都把获得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居民名单张贴于小区内,接受市民的监督。社会救助制度正通过社区 这个“一口上下”的运行机制发挥作用。根据这个运行机制,救助对象通过街道、乡镇一个口子向政府申请,政府有关部门和 社会团体的所有救助款物,都通过街道(乡镇)一个口子向下发放,尽量避免救助的重复和遗漏。

  据市民政局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311个街道乡镇已全部建立了社会救助管理所,具体负责社区内救助帮困的事务 性工作。居委会也有社会救助协理员,及时掌握救助对象的动态、信息,建立援助对象卡片,发放实物、救济金,社会救助制 度已为城乡居民构筑起一道安全屏障。本报记者缪毅容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解放日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