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新闻 > 光明日报> 新闻报道
 


遥感专家:西部开发“家底”调查须先行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2月17日 10:43 光明日报

  近两年来,管海晏一直在筹划建立“中国西北五省区生态环境本底调查及建立遥感动态监测系统”。去年底,得知中 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时,他兴奋地表示,中央的决策高瞻远瞩,而自己所主持的调查项目“生逢其时”。近日,和记者谈起 西部大开发的资源、生态环境调查时,他更是侃侃而谈,兴致勃勃。

  西部地区占全国土地面积的55%,人口只有全国的22%,生产总值却只占全国的14%。开发西部,发展西部的 经济,是关乎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千秋伟业,也是需要几代人共同去完成的系统工程。正是这样,西部开发的总体规划和设计 是重中之重,更要慎之又慎。

  在人类的历次开发活动中,曾付出了许多昂贵代价,有许多深刻的教训,开发中,人们砍伐了森林、污染了水源、掠 夺了资源、破坏了环境、荒漠化了土地,大自然也无情地惩罚了人类。人们往往在破坏和失去后,才后悔和叹息,才懂得珍惜 和爱护。因此,大开发前,应该有清晰的思路、科学周密的规划,从而形成有章可循的开发蓝图,用理智去克制冲动,用科学 去改变盲目,用统筹规划去替代各自为政。

  中国西部是偏远神秘的,是贫穷落后的,有许多还是尚待开发的处女地。在开发西部的过程中,要发挥她的优势,更 要爱护她的秀美,这也必须有一个科学的规划。这个将指导几代人开发的规划,应建立在广泛调查现有“家底”的基础上,摸 清现状,掌握规律,作出合理的规划和预测。

  对西部的“家底”调查,应是一项综合的西部资源、生态环境大调查。过去50年中,我国先后在西部进行过一些专 项调查,但这些调查的时间不一、程度不一,不能清楚地反映出西部资源的现状,不能成为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的基础。西部 地区的生态调查甚至从未进行过。西部开发前,西部的资源、生态环境调查应是系统而全面的,它包括土地、矿产、水、农业 、林业、旅游、气候等资源的调查,以及地质环境、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的调查。

  西部资源生态环境调查中,遥感技术能发挥极大的作用。与传统的人为调查不同的是,遥感技术能快速如实地反映情 况,其调查结果能准确地定性、定量、定位、定时。在遥感图上,旱地颜色深,水浇地颜色浅,沙漠、黄土、绿地的属性、范 围和位置一目了然。同时,通过对不同时期遥感图像的叠加,还能掌握资源、生态环境的变迁规律。小比例尺的遥感资料图能 成为宏观规划的依据,大比例尺的遥感资料图则是微观项目设计的基础。此外,植树造林、施工的工程监理和施工后的动态监 测都可由遥感来完成,并形成相应的信息系统和数字地图。因此,大面积的、综合性的、长期的遥感调查可贯穿于西部大开发 的全过程。这也为西部大开发提供了高科技的技术支撑,西部宏观管理和微观施工都可用卫星和计算机来管理。

  实际的应用情况也表明,遥感技术在资源、生态环境调查中是行之有效的。1989年到1991年,陕西省只投资 了230万元,用了两年时间,便完成了全省20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土地、矿产、地质灾害等调查,而用人为的常规方法,完 成这些工作需要耗资2800万元,用上10年时间。

  遥感技术和常规方法,孰优孰劣,不辩自明。陕西的这套调查方法现已在全国其他22个省市自治区推广。

  据了解,目前作为西部资源、生态环境调查重要组成部分的“西北五省区生态环境本底调查”已在科技部立项,它也 将拉开西部“家底”调查的序幕。它将在今年中,每10天测一次西北的环境资源情况,从36幅遥感图中寻找到西北环境变 化的大致趋势,提出扼制住生态环境恶化应达到的指标和生态环境恢复良性循环应达到的指标,并随时监测西北环境的变化。 该项目已得到8个国家和联合国的支持。

  本报记者张玉玲




相关报道: 中科院大力实施“西部之光”计划
相关报道: 铁道部部长表示国家将斥资千亿建西部铁路网
相关报道: 一评西部大开发与思想解放
相关报道: 调查显示成都七成市民关注西部大开发

相关专题:西部大开发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光明日报>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本网站所刊登之新闻标题及内容,皆由合作媒体提供,不代表新浪网本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