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新闻 > 南方日报> 新闻报道
 


访谈:广东西进大有可为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3月8日 12:05 南方日报

  在以往的“两会”上,加快西部开发的呼声虽有所闻,但总是难成气候,而今年西部开发已是鼙鼓声急。

  对广东的老百姓而言,他们最关心的是:西部大开发给广东带来了什么?广东企业应如何参与?

  记者近日在“两会”的采访过程中了解到,省政府准备于下个月组织广东企业家到西安考察。定于今年4月初在西安 举行的“2000年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广东馆160多个展位早早就被广东各家企业一抢而光。看来,进 军西部,精明的广东人又想喝一回“头啖汤”。

  对此,有代表作了这样一番精辟的评点:对于在改革开放中赚到了“第一桶金”的广东企业家来说,西部大开发实际 上是提供了赚取“第二桶金”的机遇。

  参与:既是责任也是机遇诚如《政府工作报告》所言,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贯彻邓小平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 局”战略思想,面向新世纪所作出的重大决策。作为东部地区一个先富起来的省份,广东完全有义务和责任,对西部予以支持 。按照中央的安排,广东有对口帮扶广西、贵州、西藏等地的任务。

  然而,参与的目的难道仅仅是扶贫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省委书记李长春日前在参加分组讨论时一针见血地指出, 要把西部大开发作为广东发展的一个新机遇。西部大开发对于扩大内需,保证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是一个新的经济增 长点。广东要不断地发展外向型经济,打入国际市场,也要扩大内需,积极开拓中西部市场。

  改革开放20年来,我省充分利用外资以及自身劳力和土地的廉价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走的基本上是一 条粗放经营的路子。由于广东是资源贫乏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劳动密集型工业和资源初级加工业的成本优势和市场 优势开始逐渐丧失,如果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将难以获得经济发展的“加速度”。此时,唯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速提 升产业技术层次,才能保持竞争优势。但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往哪儿转移呢?西部,尤其是比较落后的地区,正好具备了承接 条件。

  另一方面,90年代以来,面对全方位开放带来的竞争,广货在国内市场的优势渐趋萎缩。西部地区地域辽阔,人口 众多,是潜在的巨大市场,目前广东很多产品就是在中西部市场上销售实现其利润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广东的企业如能利 用西部开发的契机,西进抢占制高点,无异于为广货打开了巨大的增量空间。

  思路: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既然西进已是广东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那么在具体的操作中,应该采取何种思路呢?

  近年来,广东政企联手频频赴西部举办商贸活动。去年组织1500多家企业赴成都举办的商品博览会成交总额达到 197-96亿元。仅南海市去年到重庆举办的商品博览会,就成交了63-3亿元。“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广东人的确 尝到了甘甜的回赠,对这种模式的操作也日趋成熟和完善。但在新形势下。这种模式必须注入新的内容。从李长春书记的讲话 中,我们或许可得到一些启发。

  “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参与西部开发……省委省政府准备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办法,组织、引导优势企业 用自己的产品品牌、生产线、资金,到中西部地区搞低成本扩张,帮助内地经济发展起来。”

  讲话中的“办法”与传统的“办法”相比,显然有着更深的内涵,它既注重传统的商品输出,更强调要素的输出。开 发西部,不仅仅是资金的投入,在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合作的领域更加广阔。这比简单地以自己的产品去占领当地市场, 有更宽的思路和空间。

  事实上,广东一些有远见的大企业近年来在这方面已有了很大的动作。如在四川省和重庆注册的“广商”已逾600 。不少到川渝兴办实业的广东企业是在盘活当地国有资产的基础上“破旧布新”,乐百氏是这样,康佳、科龙等亦然---- 乐百氏兼并的是成都一家水厂,康佳和科龙的“合作方”分别是重庆第三无线电厂和成都发动机集团。




相关报道: 资料:西部开发大事记
相关报道: 西部开发热透“两会”--代表委员争相建言献策
相关报道: 怎样投资西部--访全国政协委员刘永好
相关报道: 政协委员:西部大开发将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相关专题:西部大开发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南方日报>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本网站所刊登之新闻标题及内容,皆由合作媒体提供,不代表新浪网本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