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新闻 > 中新社> 新闻报道
 


大胡子李若非的木头情缘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3月9日 07:41 中新社

  中新社北京三月八日电:(中新社记者杨瑞春)寒冬腊月给李若非打电话,还能听到蝈蝈高亢的歌声与他一唱一和。 他是小说里常常描写的那种北京的玩家,花鸟鱼虫,铜瓷陶玉,漆木竹石,直到摄影、雕刻,什么都玩,什么都能玩出点道道 来,并且还能讲上一大套理论。

  不过,自从木头成为他生活的主旋律,其他的爱好就都成了伴奏。二十年前,李若非喜欢上了根雕,天赋和辛苦使他 很快就成为行内的佼佼者。范曾给他的根雕题字说:“远看神似,近观若非”,这绝妙好词让他发现,原来他的名字是和根雕 的精神如此契合。

  李若非个子不高,一蓬浓密的黑须是他的标志。他性情极为豪爽,善饮,酒过三巡,谈起他的木头就滔滔不绝。为了 “寻根”,他南下福建广东,西穷云南贵州,所到之处,他找到了不少根雕好料,也因木头成了当地人的大胡子朋友。

  至今他已积累了数百件根雕精品,很多被各界人士收藏了去。他的作品也进入了毛主席纪念堂、天安门城楼、宋庆龄 故居等重要机构的馆藏。

  寻根需要缘分,交友需要缘分,收藏也要讲究缘分的,李若非说,他的作品,几乎每一件东西都有它最适合的收藏者 ,也一定有对方收藏的理由。比如,他有一件根雕作品,形状极像中国版图,只是酷似台湾岛的那个部分,长到了雄鸡的背上 ,也就是整个版图的上方,他给这件作品起了个谐名:台湾是中国的首要问题。

  “你说,这件作品该谁收藏?”他问记者,我一猜就中了。他哈哈大笑:“不错,它已经得其所了。”

  世纪之交,李若非的木头情缘又玩出了新意,他把眼光放在了中国传统的匾额文化上。他说,匾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 要载体,从秦汉到唐宋元明清,直到近现代,从皇宫禁苑,到寺庙堂观,以至商肆门面,以及文人的家居书房,都悬有匾额。 这些匾额,既反映了当时的时尚,也反映了人们的情趣、修养,更凝聚了中国书法文化的精华。

  为了让传统文化再次放射出异彩,并与新的时代精神相契合,他打算在北京设立一个木匾文化推广机构。“随着人们 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条件的改善,书房已经进入寻常百姓的家庭。这是以前任何时代都没有的盛世。书房无论叫居、叫室、 叫斋、叫馆、叫堂,都可以起个号,寄托自己的性情、修养、志趣。可以请名家题词,也可以自题自署。这是真正的收藏进入 家庭,它收藏的是自己家庭的历史,也是时代的缩影。”

  “收藏并不只是面向过去。我要提倡收藏今天,收藏时代。”透过浓密的黑须,李若非憨厚而睿智地笑了。

  (完)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新社>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本网站所刊登之新闻标题及内容,皆由合作媒体提供,不代表新浪网本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