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新闻 > 南方周末> 新闻报道
 


综述:沙尘暴警示录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4月7日 10:33 南方周末


内蒙古沙漠化重灾区示意图


内蒙古额济纳旗土地沙化,风沙无可阻挡  

  今年的全国“两会”代表、委员进京那天,京城沙尘大作。北京一家媒体去找气象专家,写成一篇“北京上空扬着内 蒙古的沙”。

  3月下旬,内蒙古气象局农牧气象中心极地卫星遥感图显示,从自治区西北部阿拉善盟扬起的沙尘暴,经过伊克昭盟 、巴彦淖尔盟、乌海市、包头市、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赤峰市、通辽市,一直影响到兴安盟以东。沙尘暴的速度最高时 达到每秒22米。乌兰察布盟以东地区还出现了雪暴天气。海拉尔的降水量达到9毫米,积雪厚度最高为50厘米。内蒙古东 北部部分地区有大雪和暴雪,局部出现吹雪和雪暴。

  自治区主席云布龙出席全国人大会议,对记者们说:内蒙古是北方最重要的生态防线。置身沙尘弥漫的京城,国家各 决策部门对此深信不疑。

  1997年,我到东部五盟市采访归来,路过乌兰察布盟。三菱车疾驰了几十公里,路两边的平原几乎不见树影。大 山、石头、还有当地人的皮肤,都是那种干黄色。商都县一位老人冷嘲说,那地方连耗子都不愿意呆。有个乡,一群喜鹊只能 在政府大院的电线杆上搭个窝。可是,老人家的另一句话震惊了我:那被风“剐”得只剩下满眼石砾的原野,30年前,曾是 与呼伦贝尔东西遥相辉映的乌兰察布草原!

  30年,这跟我的年龄刚好相当,我禁不住问:这怎么可能呢?

  1998年的“土地日”,偶然见到一份宣传单,上面说,地大物博的内蒙古每年有近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变为 不毛之地。一份资料显示,90年代,全国沙化土地平均每年扩展2460平方公里,内蒙古占了2000平方公里。内蒙古 何止是北方最重要的生态防线,完全是国土的生命防线!

  有一天,一位政府官员问我:“你知道四大国策中哪个排第一吗?”说实话,当时我只想到三个----计划生育, 改革开放,环境保护。我忘掉了第一重要的国策----也就是被中央领导强调为最重要的国策---土地管理。

  区情教育应该把“危言”写进去“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佳句,至今仍然满足着我们的自尊心。事实 上,在118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真正达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程度的草原屈指可数。

  在乌兰察布盟的一些地方,种在山坡上的土豆籽常常被风吹到山下;人死了10多年,被一场黄风连棺带骨给扔了出 去,也早已不是什么奇闻……当地有个家喻户晓的“段子”----“一年只刮两次风,一次就刮六个月。”

  我们一直在讲地大物博。50年代初,内蒙古人均耕地10.7亩,目前这个数字已下降到5.33亩,虽仍保持全 国第一,但其中80%的耕地属于中低产田,亩产低于100公斤的几乎占了一半。

  自治区主席云布龙向社会公布过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目前全区荒漠化土地面积约10.5亿亩,荒漠化仍在以惊人 的速度扩展,全区土地治理速度远远跟不上退化速度。

  如果继续渲染“地大物博、物华天宝、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誉来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他们拥有的将仅仅是历史自豪 感。如同教科书上那般美丽的内蒙古,怎么能够让人产生危机感和紧迫感呢?

  我们不妨看看日本人的忧患意识,在他们给孩子的教材里,写的是“日本人多地少,资源匮乏,必须珍惜每寸土地, 日本民族才能在这个世界上生存”。这和我们充满优越感的灌输相比,哪个更切实际呢?

  绿色草地上的罪与罚内蒙古草原是中国的重要生态屏障,它维持着北方的环境质量和生态平衡。然而,它却正以每年 1000万亩的速度退化。退化的结果,美丽的草原不是化作肥美的耕地,而是变成沙漠。

  打开内蒙古的资源地图,西部的阿拉善基本被围困于沙漠之中,中部乌兰察布、通辽市、赤峰市正面临严酷的沙化困 扰,造成数百万人在贫困中挣扎。锡林郭勒草原几年前就已鸣响牲畜超载的警钟,无垠的草原已经黄沙闪烁。今年的沙尘暴强 中心就位于锡林郭勒盟西部,令其大部地区能见度为零。

  由于过度垦殖和对土地的掠夺式利用,乌兰察布盟沙化面积已达1400多万亩,占全盟耕地面积的73.6%,而 且沙化面积每年仍在以2.5%的速度增加。当年开垦出来的耕地处于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状态。

  在万般无奈的情势下,乌盟1994年做出一项决定:5年时间以每年200万亩的速度退耕还林、还牧,到今年末 ,要退掉1000万亩耕地。为了子孙后代的生存,当代乌盟人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

  科尔沁草原已经出现4800多万亩沙地,占通辽市总面积的一半多。强烈发展的沙漠面积达600万亩,每年以十 几米的速度向外扩延。到80年代中期,全盟已有70万人吃饭告急。一项声势浩大的生命线工程----治沙屯田工程在沙 区全面展开。几年时间,全盟在沙漠、沼泽和丘陵山区造田上百万亩。而40年前,科尔沁同样是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驰名 草原。

  东部的呼伦贝尔被誉为唯一一块“绿色净土”,目前在世界上也属于最好的天然草场之一。但是,那里正形成一个大 粮仓,农村、牧区、林区的开荒种粮热潮还一时难以彻底遏制。西部的悲剧正在那里上演。在飞机上俯瞰阿荣旗、莫力达瓦达 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一些几年前还是树木茂密的丘陵,现在已经像剃头一样在被“刮”光,取而代之的是庄稼。毁 林开荒案件每年都有发生。尽管呼盟行署划定了禁垦区,但在一些地方的开荒种粮者眼中,这项政策不过是一纸空文。据新华 社报道,呼盟近些年增产粮食超过16亿斤,80%来自扩大耕地面积,20%是提高单产。专家认为这是典型的掠夺式经营 。1997年,呼盟发生了一次近于“龙卷风”式的沙暴,海拉尔市中心碗口粗的树木被拦腰吹断,许多居民房上的瓦被掀飞 ,并造成多起伤人事故。

  在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其它盟市,乱开滥垦现象也十分猖獗。目前全区超垦面积已近700万亩,超垦率突破10% 。在城市,土地管理的中心环节还停留于最基本的保护层面。前些年,各地一哄而上,大办开发区,掀起“圈地运动”,一些 决策者以为在乱草滩圈一块地就能引来富豪巨贾,结果劳民伤财,虽多次剪彩仍不见人迹。因为这些“面子工程”被附加上许 多“深远意义”,一些好端端的土地一直被废弃在那里,无人敢于问津。开发区的收益到底如何,各地官员自然心知肚明。而 当年的弄潮人,有的已经连升数级,有的已经锦衣而退。

  人治与法治的较量可以这样说,现今的土地管理在人们心中还远没有达到第一国策的位置。土地部门行使职权时,往 往被一些领导说成是干预经济。最令土地管理部门挠头的是,一些政府领导在代表国家出让土地,扮演土地分配人的角色,土 地部门成了补办手续的机关。

  江泽民主席曾指出:“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中国地大物博的这个印象不行了,这一点从我们开始 ,各级领导到老百姓都要清楚。”

  1997年,中央决定:冻结非农业建设项目占用耕地,冻结县改市,实施建设用地大清查。

  1997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刑法》中,增加了土地犯罪条款。分别设立了“破坏耕地罪”、“非法转让土 地罪”、“非法批地罪”,最高徒刑7年,并处罚金。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土地管理法(修订草案)》交由全民讨论。这是继《宪法》之后,第二部交由全民讨论的 法律。新的《土地管理法》颁布后,总体指导思想仍是采取世界上最严格的措施管理土地、保护耕地,坚持土地由国家管理的 原则,改变审批制度,实施“用途管制”,强化执法监督力度。

  过去,由于宏观控制乏力的耕地“分级限审批制度”和缺乏监督的权力共同作用,加上利益的诱惑和创造“政绩”的 驱动,使一些人只顾眼前利益,把国家和民族发展大局的责任抛之脑后,把对子孙后代的责任抛之脑后。这样的历史该收场了 ,因此酿成的悲剧绝不能再续演下去了!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沙尘暴带来的困扰与警示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呈急速上升趋势:50年代共发生5次,60年代共发生8次 ,70年代共发生13次,80年代共发生14次,90年代共发生23次。

  连日风沙弥漫,将刚刚步入春季的北京的天空涂上昏黄的颜色,将大地蒙上一层细细的粉尘。这是一场席卷了大半个 内蒙古,并波及华北地区和部分东北地区的沙尘暴,同1998年4月使北京地区下了一场泥雨的那一场沙尘暴一样,都源起 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盟。所不同的是,今年的沙尘暴天气较往年足足提前了半个月。风景秀丽的江南也下起了“泥浆”。

  沙尘暴是一种危害极大的气象灾害,我国古代称之为“霾”,表示尘沙自空而降,是一种天昏地暗、白天也要点灯的 风沙天气。

  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增长而加剧,沙尘暴随之成正比,越发频繁地发生。1 979年,塔里木盆地在4至6月间先后刮了三场沙尘暴,其中的一次,仅尉犁县3天之内平均每平方公里就降尘25600 吨;1983年,新疆石河子垦区遭受沙尘暴袭击,25万亩农作物受灾,直接经济损失300多万元;1986年5月,一 场10级大风席卷新疆和田,农作物受灾20万亩,直接经济损失5000多万元;1993年5月,发生在西北地区的一场 强沙尘暴,造成12万头(只)牲畜死亡丢失,505万亩农作物受灾,380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5.4亿元;1995 年5月15日,甘肃省一场特大沙尘暴使降尘量高达1243.1万吨,相当于省内最大水泥厂15年的产量;1998年4 月,西北12个地、州遭受沙尘暴袭击,46.1万亩农作物受灾,11.09万头(只)牲畜死亡,156万人受灾,直接 经济损失8亿元……沙尘暴的频繁发生与荒漠化扩展的步伐是一致的:50-60年代,沙化土地每年扩展1560平方公里 ;70-80年代,沙化土地每年扩展2100平方公里;90年代,沙化土地每年扩展2460平方公里。

  其实,沙尘暴就是土地荒漠化的警报,而沙尘暴发生的频率与强度的增大,则是敲响了生态危机的警钟。毫无疑问, 我国西部大开发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来自西部脆弱的生态环境,而首当其冲的,正是严重的土地荒漠化的挑战。西部开发再 也不能走“先破坏后保护”的路子。西部开发必须先保护生态,先治理环境,并且将环境保护贯穿于开发的始终,还后代一个 林茂草丰、山川秀美的大西北。

  这就是世纪之春沙尘暴的警示。(乌林奇)



相关报道:图文:今年第五次沙尘暴席卷北京
相关报道:专讯:今天上午沙尘暴第六次狂袭北京
相关报道: 图文:今年第五次沙尘暴席卷北京
相关报道: 图文:沙尘狂袭京城 行人避之不及(2)
相关报道: 图文:沙尘狂袭京城 行人避之不及
相关报道: 图文:烦人的沙尘今又来了 明天将移出京城

相关专题:沙尘暴敲响生态警钟

欢迎下载信息即时传送软件-新浪点点通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南方周末>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本网站所刊登之新闻标题及内容,皆由合作媒体提供,不代表新浪网本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