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新闻中心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观点与评论 > 光明日报 > 新闻报道
 


理工科院校美育思考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10月20日 11:40 光明日报

  强调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已成为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我国理工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也 正从专才变革为全面素质人才,而目前理工科高校人文艺术气氛相对薄弱,以我校为例,调查表明:低年级学生看影视作品主 要看故事情节,不懂表现方法;听音乐主要听流行歌曲,对纯音乐基本不理解或无共鸣;对美术常识,如三原色、三间色、人 体黄金比例等不清楚。他们明白没有美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渴望有文化艺术氛围的校园,欢迎双向式的艺术教育及教师指导欣 赏艺术作品,但无可奈何于负担沉重的众多课程,即使喜欢艺术的学生在时间冲突中也只能放弃。美育也引起了我校专家学者 们的重视,他们反映强烈:工科学生不能是艺术盲!有的教授注意从人文艺术角度讲解课程,有的结合工科史学简介世界艺术 精品,有的结合工业设计讲文化审美。

  八十年代中期起,审美文化已进入中国人的生活领域,今天,理工科院校的美育已不能停留在一般水平,美育的 内容、方法应能激发学生想象的潜能并用美的理想去创新,应能引导学生了解世界文化艺术,加强与世界文化的沟通,增强在 下个世纪知识经济中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能力。

  美育内容应加强与德育的联系。艺术不是抽象的数或概念而是具体生动、可见可感的形象,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能深入人的思想心灵,潜移默化,产生更稳定、持久的作用。学生的基本心理、思想、价值观念形成主要在中学阶段,大学生 的德育主要靠感染、影响、启发其自我思考、鉴别、认识,提高德育水准。如果我们采用文学艺术作品中那些思想性、艺术性 较完美统一的精品作为美育的内容,其震撼人心的力量能够指导学生鉴别现实世界中的美与丑,培养正确的世界观,提高人生 境界,从而成为爱国爱民、爱生活爱事业,敢于、志于创新的人才。

  美育内容、方法应加强与自然科学教育的结合。审美价值高的艺术作品都是以科学为依据的;科学的美,恰是大 自然本身之和谐统一的科学理论表现形式,工科学生美育的内容应包含科学美和艺术美,如此广泛的内容,无疑能拓宽学生的 知识视野和研究领域。论思维方式,形象思维主要运用右脑,较之运用左脑的逻辑思维,更具想象、联想的浪漫性,丰富、灵 活的创新性,工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相对欠缺,美育不是教大学生某项技能而是培养艺术思维,促进大脑两半球机能和谐发 展,为需要大脑两半球协同活动的智力创造提供有利条件。智育美育相辅相成,相互渗透促进,将使工科学生知识渊博、相象 力强,唯其才创造力强,若一方差,就无从创造,国外工科院校一直强调人文艺术教育的主要原因即此。

  美育与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相一致。美育涵盖范围极广,内容丰富、特点各异,美育客观上是自由的非强制非功 利的,这为才智能力、性格兴趣、爱好修养这些心理特征存在区别的学生创造了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 点自由选择,在美育实践中扬长避短,这是美育所求。因而内容不能千篇一律,方法不能强求一致,应从发展学生个性的角度 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以美育补充专业课内容方法所不及,使学生精神获得自由,才智能力兴趣得到开发。如果内容、方法强 求一律那是不理解美育。

  美育与提高学生的非理性因素相一致。人的情感、意志、欲望、美感、灵感、顿悟属于人性及精神方面的非理性 因素,具有不自觉、非逻辑性、突发性等特点。一切科技创造发明和艺术创造无一不渗透非理性因素的积极作用,灵感、顿悟 的核心作用就是创造。这些因素积极或消极也具不自觉、非逻辑、突发的特点,提高积极性主要靠在实践中体验和感爱,产生 热情、毅力、创造欲望及美感、灵感、顿悟。美育对非理性诸因素最有吸引力,它使人完全主动、自由地深刻体会感受,得到 情感、意志、欲望的熏陶,灵感顿悟的触发。黑格尔在《美育》中指出,音乐能在“心灵振奋起的那些量之外加一把助力”, 美育调动非理性因素正是要为理性的创造意图增加一把助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文化结构中,智力结构、道德结构和审美结构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审美结构建立在道 德结构和智力结构之上,审美结构中包含智力和道德内容,审美结构一旦形成,就以特殊的方式反作用于智力结构和道德结构 ,我们充分认识和运用这种作用和反作用力,就能帮助学生完善,提高创造能力。(石油大学(北京) 李玉芝)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观点与评论 > 光明日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