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观点与评论 > 北京晚报 > 新闻报道
 


评论:“免费晚餐”谁来做“东”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11月14日 18:43 北京晚报

  债转股是近来企业界议论的热门话题,有人认为这是国企走出困境的希望所在,有专家对此却有不同看法―――

  债转股作为国有企业战略重组的运作方式,经过去年的酝酿,终于在今年出台,立刻引起社会各行各业的广泛关 注。据说,申请债转股的企业蜂拥而至审批部门,以至于往日清静的机关大楼门庭若市。特别是北京水泥厂作为首家公司将债 务转给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后,京城的一些企业把起死回生的“宝”押在了债转股上,好像债转股是灵丹妙药。

  什么叫债转股呢?债转股就是银行将企业欠的债进行剥离,经过整理,变成银行向企业的投资。也就是说,银行 由企业的债权人,摇身一变为企业的股东。因此,企业对债转股表现出的热情也就容易理解。首先,国有企业看到债转股这道 “免费的晚餐”,给企业发展前途带来新的希望,为企业争取到非常宽松的政策,赢得企业利益最大化;民营企业从债转股中 看到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信号,感到迎来了发展的又一契机;而对于证券市场投资的股民来说,他们最关心的莫过于自己是否 会成为债转股接力棒的最后承接者。

  那么,债转股能给改革开放的中国市场带来什么?中国建设银行集团协调委员会总经理、《宏观中国》的专家方 兴海博士认为:债转股作为一种将企业资本金恢复到其应有水平上的操作方法,有其必要性。但是,债转股如果只是为了减少 债务,增加一些资本金,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内部治理结构没有任何改进,企业也许暂时性地度过困难期,其经济效益及成本回 报率都不会提高;如此的债转股对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来说,由债务转成的股份不过是以往不良贷款的“变形”;对国家而言 ,也是给企业减轻了负担,给银行增加了负担,把钱从一个口袋转移到另一个口袋里。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杨帆博士对企业债转股的热情空前高涨有所担心,他谈道企业的债转股要有针对性,要有所选 择,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将所有的债务转给资产管理公司既不合理,也增加企业的道德风险,助长赖账有理。应当制定政策 ,将近10年,特别是80年代末以来拨改贷造成的债务转出去。这牵扯到改革的成本由谁来承担的问题。金融专家陈彩虹认 为债转股一般具有四个功能,一是增加国有企业的资本量;二是改善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三是减少国有企业的银行负担;四 是实现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模式,这也是债转股的核心。如果没有公司治理的变化,恐怕债转股就将轰轰烈烈地开始,默默无 闻地结束。从四家国有大商业银行来看,如果每家剥离出数亿元的资产通过资产管理公司来债转股,那么,从其一开始就遇到 了谁最后来买“股”的问题。

  北京厦门国投证券交易部副经理孟京认为,从目前的现实情况看,由证券市场来扮演最终承接者是惟一的选择。 首先,债转股的根本目的是为减小大量不良资产带给银行业的经营压力,化解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因此,资产管理公司决不 可能成为转股企业长期的控股股东。从这个角度讲,债转股若不能最终推向股权流通市场,就意味这债转股失败。其次,从会 计核算角度讲,债转股是企业负债类科目向所有者权益科目的一个转换,这一过程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财务费用,减轻了企业的 经营压力,但从实质上讲,它并未真正改善企业的现金流量状况。因此,从债转股的整个过程来看,债转股的圆满实现必须要 为资产管理公司建立顺畅的股权退出渠道,同时为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融资渠道。再次,我国缺乏完善的产权交易市场,各地 的产权交易中心也多在关停并转之中。债转股的直接目的是为了盘活国有资产,增强其流动性。资本市场自然是最理想的、恐 怕也是惟一的选择。

  债转股对于相当部分的国有企业来说,无异于一次“彻底解放”,从目前债转股的申请企业来看,凡是有点银行 贷款的国有企业,都在争取“挤入”债转股的“末班车”。作为一项过渡性政策,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还需要有关方面在具 体操作上从长计议,用政策把关。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观点与评论 > 北京晚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