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观点与评论 > 光明日报 > 新闻报道
 


首师大音乐系开设非师范类舞蹈专业的启示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11月16日 09:52 光明日报

  记者近日获悉,首都师范大学音乐系开设了一个新的专业--非师范类舞蹈专业,今年9月首批学生已入校。师 范类学校设置非师范类专业,可谓一件新鲜事。

  “非师范类专业”,顾名思义,该专业不是专为培养师资力量而设的。据介绍,它的设置一方面是为了拓宽师范 院校的办学途径,培养更多社会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想法,是为了弥补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的不足。

  国际上,艺术教育的大学阶段通常是包含在综合性高等院校中的,而且大学的水平越高其艺术教育的机制越健全 。而我国的高等艺术教育(不包括师范院校的艺术专业)都是在专业艺术院校中完成的,舞蹈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戏 剧学院、电影学院等等。

  以舞蹈教育为例,长期以来,舞蹈的大学阶段教学重点仍放在对学生技能的要求上,追求技能的完善和精湛。事 实上这种教学思路也确实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舞蹈人才。但应考虑到,舞蹈学院的学生基本上都是从各地舞蹈中专毕业生中 精挑细选出来的,他们在中专阶段就已具备了相当的专业技能。进入大学后,他们需要的不仅是技能的提高,更多的应是对其 潜能的开拓和挖掘,从这个角度讲,学校的专业设置也可商榷。学院的专业大致分为表演、编导和教育三大类。由于舞蹈的特 殊性,各类专业的思维方式互不相同,因而在学习时各专业之间不能很好地融合,这种情形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客 观地说,舞蹈是一种竞争相当残酷的行业,大部分人一过最佳表演年龄段就被迫改行。据记者所知,不少艺术院团的优秀舞蹈 演员,在30岁左右“退役”后便结束了艺术生涯,只能从事服装管理或是行政工作,能留在圈内,成为舞蹈家、著名编导或 是教师的寥若晨星。为什么一个出色的舞蹈演员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编导或教师呢?归根结底,他们在大学里没能掌握足够的 教学方法和编导方法。换言之,教学机制的滞后,造成学生们综合素质的缺乏,最终造成人才的浪费。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系非师范类舞蹈专业,就在这方面弥补了专业艺术院校教学上的不足。他们十分注重培养学生 多方面的素质,力求塑造一批具备高素质、富有创造力的舞蹈新人。

  在教学中,该专业将教学法、编导法融入每一种舞蹈技能的学习,同时在音乐方面也安排了相当大的课量,以便 学生适应日后的教学状态。经过四年的学习,学生们不仅将与专业艺术高等院校毕业生具备同等的自身表演能力,还将具备舞 蹈的编创能力,同时也完全可以胜任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将成为下个世纪艺术教育的生力军,这事实上是延长了学生们的艺 术生命。除了专业课,教师们还安排了一些能帮助学生走向世界的科目。该专业的创始人、首都师范大学音乐系舞蹈研究组组 长田培培老师认为:我国的舞蹈艺术人才与世界相比,其差距不在技能上,而在素质上,因而素质的提高才是舞蹈高等教育的 终极目的。田老师举例说,传统的舞蹈编导,要用演员来不断实践自己的设计,是用人的体力铺垫成为一个个作品,这在独舞 或双人舞编排中还不觉得太困难,但若是大型的几百人甚至上万人的舞蹈场面,用计算机编排就显示出明显的优势,编导者只 需操作鼠标,就不仅可以设计舞蹈动作,还能完成包括舞台调度、服装服饰、舞台美术等多方面的设计。因而让舞蹈专业的学 生学习计算机、英语、电脑音乐制作等课程,不是走走形式,而是下世纪从事舞蹈艺术必需掌握的。

  “素质教育”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它需要从现在做起。首都师范大学音乐系已率先迈出了可贵的尝试之步,非 师范类舞蹈专业就像一个小小的“辐射源”,向全国各兄弟院校传递着高等素质教育的信息:新世纪,是年轻人的世界;新世 纪,是素质竞争的世界!只有具备立体的、全方位素质的年轻人,只有拥有这种年轻人的国家,才有参与竞争并取得优胜的基 本条件。这是上辈人为之奋斗的梦想,也是我们这辈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还将是下辈人继续努力的目标。

  (本报记者 李韵)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观点与评论 > 光明日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