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观点与评论 > 中国青年报 > 新闻报道
 


山难救援:不可回避的话题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11月19日 06:43 中国青年报

  本报北京11月18日电:援助珠峰遇险的韩国登山队员的成功,使国内外关心登山运动的人喜上眉梢。然而, 它的成功并没有抹去人们对于登山的悲壮记忆:8月1日,北京大学三星电子女子登山队队员周慧霞,在攀登四川省境内海拔 5588米的雪宝顶峰时,身体突然失去平衡,滑下雪坡进而跌入悬崖,献出了年仅21岁的生命。10月5日,美国199 9希夏邦玛探险队的两名探险家也不幸在雪崩中遇难。11月8日,在中尼边境的樟木口岸,登山酒家的刘老板向记者回忆说 :“他们走的时候是12个人,回来却只有10个人,是登山运动的巨大魅力让他们献出了生命。”

  有关人士表示,登山运动需要冒险精神和战胜自然的勇气,但山难救援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话题。

  据中国登山协会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由于自然条件使然,我国已成为世界登山运动较为青睐的热点地区,每年 都有数以千计登山爱好者纷至沓来。而由于我国在高山地区目前尚无专门的山难救援机构和救援组织,使救援活动面临很大困 难。

  一位登山家略带苦涩地向记者讲述了一个真实故事:有一年,风雪弥漫,气候骤冷,一群登山者发出了紧急呼救 。当救援者全力赶赴后,被救援者却很不高兴,认为救援的飞机高度不够,救援组织不力。这位人士说:“被救援者处于危难 之中,急迫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我们却因为工作达不到他们的要求而感到遗憾。”

  据介绍,正是由于救援活动尚未纳入规范化建设,无章可循、无规可守,救援活动要么难于开展,要么“吃力不 讨好”,搞得救和被救方都不愉快。

  与此同时,国际上一些登山救援组织的经验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美国的阿拉斯加国家公园,有专门的救援 机构和专用飞机,更有懂得救护知识的志愿者。他们在海拔4300米的地方设有救护站,志愿人员轮换住守在那里。在加拿 大的山区,登山活动必须到指定地点登记,租用报话机,得到呼救或到预定时间没有下山,管理者即开始提供救援。

  一位登山运动官员表示,攀登海拔较高的山是一种探险活动,它的困难与风险决定了必须做好救援的前期工作, 那就是登山者必须尽可能对自身安全、自我保护和自我应变能力有一定把握,在团体登山中发扬互助精神。此外,才是尽可能 提高救援的效率与质量。

  在此次救援韩国登山队过程中,尽管珠穆朗玛峰地区交通、通讯极为不便,救援人员与外界沟通困难,但中国登 山协会的信息发布却相对及时,使亿万群众随时从媒体上了解到救援的进展情况。由此,也激起人们对进一步完善山难救援组 织、救援机制的渴望与热情。有关人士表示,成立一定的救援组织是今后我国登山运动发展的一个目标。本报记者 刘畅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观点与评论 > 中国青年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