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观点与评论 > 光明日报 > 新闻报道
 


削弱中国不是明智战略--访美国前商务部长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11月30日 10:50 光明日报

  中美达成中国“入世”协议后,美国各界多予肯定,纷表欢迎。但少数抱着冷战思维不放,一心想围堵中国的政 治力量也即时动员,企图进行阻挠。近日,在世贸组织西雅图部长级会议开幕前夕,又有拟竞选总统的保守政客布坎南、霍法 、参议员威尔斯顿等人以所谓“人权”等理由公开反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本报记者就美国政界的这种动向走访了美国前商务部长米基-坎特先生,请他就中美达成的这项协议发表看法。 坎特曾在克林顿总统第一个任期内先后出任贸易代表和商务部长,现在是华盛顿一家著名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他在任贸易代 表期间同各国进行多场谈判,达成大大小小200多项贸易协议,包括具有重要影响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协议、乌拉圭回合谈判 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亚太经合组织几届会议达成的协议等。他也曾率领美国代表团与中方进行过几轮入世谈判,据称“立 场强硬”。威尔斯顿参议员对坎特先生捍卫美国利益的立场大概不会怀疑。

  坎特在访谈中首先指出,作为曾经参与其事者,他对美中两国终于达成协议感到欣慰,认为这是一个有重大意义 的双赢协议。这个协议不但有利于美国和中国,而且有利于亚洲和世界。他批评有些美国人还在沿用冷战时期削弱苏联和中国 的战略。现在已是后冷战时期,经济走向全球化,削弱中国这样的大国会令世界不稳定,不会给美国带来好处。只有一个繁荣 和发展的中国才会有信心同美国缔结有实质意义的协议,而且缔结了之后有能力履行承诺。一些人在对华政策上一知半解,提 出要把台湾加入世界卫生组织、《加强台湾安全法》等问题与中国入世搅在一起。这样做将使两国达成的协议无法执行,这不 是明智的选择。毕竟“入世”协议不是解决所有分歧的文件。

  坎特说,回顾13年的艰苦谈判历程,他有两点结论:一是美国政府领导人对谈判进展的把握难以超越国内选民 所能允许的速度;二是谈判进展和双边关系的整体状况密不可分。在达成这个协议之前,江泽民主席和克林顿总统通过互访和 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会晤,已经见过六次面,两人之间建立了很好的个人友谊和工作关系,两国政府也承诺 要为建立建设性的战略伙伴关系而努力。在这次北京谈判前后,克林顿总统和江泽民主席通了两次电话,两国元首在关键时刻 亲自进行推动。如果没有建立起这样一种双边关系的大框架,就不会有这个协议。

  协议的达成反过来将对两国的整体关系带来深远影响。首先,这个难题的解决表明两国政府能够妥善处理相互间 的分歧,这有利于增强双方发展关系的信心;其次,一段时间以来双方把大部注意力集中在这个谈判上,其他很多问题不同程 度有所耽搁,现在可以腾出手来给予更多关注;再有一点是这个协议的实施将促进两国在多个层面上增加交流合作。

  对贸易问题十分内行的坎特坦言,中国“入世”后,原有的经济模式将受到冲击。从长远看,可望有大量外国投 资涌入中国市场,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中国也将获得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增加出口。历史上还没有一个大国,能够关起门来搞 建设而实现繁荣昌盛的。中国扩大开放从根本上来说是有利的。他建议中国当前一是要抓好国有企业的改革,二是要提高公民 的教育水平。在高科技时代,不但要会苦干,更要会巧干。(本报华盛顿11月28日电)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薛福康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观点与评论 > 光明日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