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观点与评论 > 中新社 > 新闻报道
 


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张国华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12月13日 12:00 中新社

  中新社上海十二月十二日电 题:国际化商学院就要经营国际品牌--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张国华

  中新社记者 刘红

  二十六岁的陈青小姐轻松地告诉记者,她离开外企,自己花六万多元人民币学费,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读MBA(工 商管理硕士)。她相信,明年毕业后,“中欧”这块牌子会使她身价倍增,一年收回这笔“充电”投资不成问题。

  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兼中方教务长张国华教授那里,记者证实了陈青小姐的自信不是无来由的。该学院是中国 唯一独立授予国际认可的MBA学位的工商学院。张副院长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学院MBA毕业生就业后年薪在十万二十万 元人民币以上的比比皆是,最低年薪也在七、八万元人民币之间。学院的MBA学员入学录取比例是八比一,学员毕业后的平 均就业机会是每人四个岗位;往届的MBA毕业生现已进入很多著名国有及外资企业服务,诸如爱建、久事、ABB、荷兰合 作银行、空中客车、贝恩、东方汇理银行、巴斯夫、里昂信贷、奔驰、杜邦、GE、IBM、柯达、西门子、施贵宝、大众汽 车等等; 学院的EMBA(在职工商管理硕士)学员则很多是在政府机关或大企业担任要职。

  位于上海浦东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成立于一九九四年,是中国政府与欧洲联盟合资合作创办的、中国唯一一所完全 与国际接轨的商学院。张国华教授参加了这所目前中国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中外合作高等管理教育机构的筹建全过程。对“ 中欧”的成功,他不似外方执行院长艾伯特.博内特博士那样,朗声笑答“自豪”,而是以平缓的语调轻述着,不过,掩不住 的快慰依然流露在脸上、充溢在眼里——那是五年心血所付与情爱所系的回报。

  张国华副院长这样解析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成功树立国际品牌的“链接”:学院一流的师资队伍,先进的教学设施, 全新的教学模式,吸引了最优秀的学生;本身良好的素质,加上从学院得到的系统的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使学生们 很快受到社会欢迎,尤其是跨国公司的欢迎,成为许多猎头公司的目标;高质量的实用的课程,高水平的“畅销”的毕业生, 又影响了数量越来越多、层次越来越高、素质越来越好的学生;获得进一步发展机会的各届校友,又会以各种方式使学院的有 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得到提升。

  将造就成功企业家这一目标贯穿培养学生全过程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其办学水平和规模就是这样在良性互动中迅速 上升。五年来,学院培养了八百余名MBA和EMBA,提供了一万四千多人次的短期培训,大大超出了建院初期的设定目标 。

  张副院长认为,国际化商学院就要经营国际品牌。他说,国际上有句最简单的话,就是用BUSINESS的办法来 办BUSINESS的学校,也就是用企业经营的方法来办商学院。他阐述道:学生既是我们的客户,又是我们的产品。 之 所以是客户,因为学生是我们服务的对象,学院要为他们提供最好的服务;同时作为产品,我们必须以非常高的质量去要求他 们,不仅是学术质量,还包括他们的为人及管理理念和技能。学生的成功实际上就是我们学院的成功,如果他们不成功了,我 们学院也不会成功。企业要搞好,主要靠品牌,品牌要站稳,靠的是产品质量,否则,拿什么去开拓市场呢?学校的品牌和质 量最终就是体现在学生的价值。所以用经营的方式就迫使学校要注意市场,注意机会,注意质量。

  他坦言,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使他有机会在创办并管理一所中国唯一的国际化商学院中担当一个重要角色,而要 跻身国际一流商学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还面临许多挑战。

  张副院长办公室的西窗外,近处,五周年院庆的彩旗红幅随风飘动,远处,绿意盎然的农家田园将在现代化的蓝图上 静静消失,再远处,浦东崛起的标志——世界第三高楼金茂大厦依稀可见。顺着他凝神西望的视线,记者似乎看到他在聚焦心 中的大厦!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观点与评论 > 中新社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