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观点与评论 > 中新社 > 新闻报道
 


专家认为全球化为中国调整资源战略提供机遇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12月23日 07:58 中新社

  中新社北京十二月二十二日电:人均资源日趋匮乏将是中国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而中国将加入WTO,参与经济全球化则为中国调整资源战略提供新的机遇。

  此间国情研究专家指出,中国必须坚持贸易投资自由化,在更大范围内获取更多的国际资源、国际资本、国际市场和 国际技术,以解决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

  “地大物博”一直令中国人引以自豪,但现实告诉中国人:中国人均资源占有水准大大低于世界人均水准,一些重要 的资源本不丰富,而另一些资源因破坏性利用正在枯竭中。

  目前中国人均耕地为世界人均水准的三分之一,人均森林为六分之一,人均水资源为三分之一,人均矿产资源为二分 之一。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进行,资源供不应求的矛盾将日益尖锐,加上生态破坏和环境污 染,生态赤字不断扩大成为未来中华民族生存的最大威胁。

  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室主任、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认为,今后中国在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应当更加重 视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胡鞍钢认为,经济全球化为中国调整经济政策和资源环境政策提供重要机遇,这种调整包括四个方面:第一,从主要 利用国内资源,高度自给自足,转向充分利用全球资源,保持适度自给率;第二,从封闭型、半开放市场,转向降低市场准入 门槛,加快资源、环保产业市场开放;第三,从主要利用国内资金,特别是政府投资环保与生态建设,转向更多利用外资和全 社会资金;第四,从环保技术引进较高的关税、较多的贸易壁垒,转向零关税、低成本地引进。

  在上述大原则下,胡鞍钢建议:

  --实行新的粮食安全战略和贸易政策,即发挥中国进出口比较优势,逐步提高中国不具比较优势的粮食的净进口率 ,短期提高到百分之五,中期提高到百分之十,远期保持在百分之十以上。进口二千万吨粮食相当于进口五百万公顷耕地和二 百亿立方米水资源。

  --调整能源结构,树立新的能源安全观,降低石油、天然气进口关税税率,大幅提高石油进口量,石油净进口率提 高到百分之三十以上;削减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开放电力市场,降低市场准入条件,鼓励外资进入发电市场。

  --增加矿产的进口。到2010年中国四十五种主要矿产中有一半以上难以满足需求,必须面向国际资源,充分利 用国际市场,大幅增加富铁矿、铜、锌、钾盐、铝等矿产品的进口,对紧缺性资源实行保护性开发。

  ----利用“贸易盈余”弥补“森林赤字”,减少木材生产量,降低木材及木制品关税税率,大幅增加木材和木制 品进口量,让中国森林“休养生息”三十年。

  胡鞍钢强调,以九八年大洪水为转折点,中国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生态建设高潮。中国能否有效借助经济结 构调整的有利时机,把握全球化历史机遇,真正实现从生态赤字到生态建设的历史性转变,将主要取决于政府的政治意愿(中 央决策、第十个五年计划等)和实施能力(财政能力、行政能力、法制能力等)。中新社记者余东晖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观点与评论 > 中新社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