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观点与评论 > 中新社 > 新闻报道
 


特稿:财政调控日臻成熟 三项改革引人注目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12月27日 01:02 中新社

  买方市场不期而至,通货紧缩不请自来,中国经济两年来遭遇的新问题,使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 战,也使原本并不热门的财政话题变得炙手可热。

  的确,面对一九九八年的内忧外困和一九九九年的大事不断,中国经济能在理想的指标上平稳运行,财政政策功不可 没。仅仅是增发国债一项措施,估计每年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都在一点五个百分点上下。

  然而,同样是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两年间的措施和取向却有着显著的不同。从政府投资匹马当先,到三驾马车同时催 动,这种变化背后的潜台词应该是: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已日臻成熟,财政杠杆也越来越丰富完善。

  九八年积极财政政策的“杀手锏”是向国有商业银行增发一千亿元国债,专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反周期调节; 而进入九九年,积极财政政策似乎更具“扩张性”,支出、分配、税收杠杆三管齐下,投资、消费、外贸出口三头并举。除了 继续增发六百亿元国债外,财政当局还调整了收入分配政策和部分税收政策:

  下半年财政增加支出五百四十亿元,用以提高城镇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政策的直接受益人员达到八千四百多万 人;十一月一日,政府开始对居民储蓄存款恢复征收利息税,两项措施都是加大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目标直指“激 活消费”。

  九八年一直没有动用的“减税政策”,今年也开始浮出水面。从七月一日起,财政当局对今年下半年实际完成投资额 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按现行税率减半征收,明年将暂停征收。

  出口退税率在两年间一调再调,目前中国出口货物的平均退税率已提高了五点五一个百分点,达到百分之十五。八月 以来外贸出口的重现曙光,与此不无关系。

  即使是今年继续实行的增发国债措施,在政策目标和内容上也有了很多新意。一方面,国债投向有所调整,范围从六 个基础设施领域适当扩展到一些有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拉动消费需求的项目;另一方面,使用方式更加丰富,引入了财政贴息 等间接调控手段。可以说,今年增发国债政策的关键,在于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扩大资金的乘数效应。

  两年来财政的调控作用有目共睹,明年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也势在必然。不过财政要想在宏观调控中继续扮演重要 角色,不仅需要手段和技巧的完善与成熟,更需要有强大的实力作后盾。

  唯其如此,与明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取向和内容同样引人关注的,是财政领域将重点推进的三大改革:

  其一,是以深化财政支出管理改革为突破口,逐步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框架。财政部长项怀诚表示,要突出财政的公共 性特征,根据“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路,解决财政的“越位”与“缺位”问题。一方面逐步规范财政支出范围和支出次序, 转变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方式,减少直至取消财政对一般竞争性领域的投资;另一方面,保障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支出需要。

  其二,是推进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从制度上防止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其基本内容包括:细化预算编制,编制部门 预算和滚动预算;制定科学的定员定额标准;对预算单位清产核资;建立规范的政府采购制度,扩大政府采购规模。

  其三,是稳步推进税费改革。项怀诚表示,整个税费改革将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分步实施。明年的重点是做好交通 和车辆税费改革方案出台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并抓紧农村税费改革的准备和试点工作。

  项怀诚在今年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曾经强调,要“着力解决当前财政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努力 探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财政运行机制”。可以说,上述三项改革就是在向这一目标靠拢,也是财政真正的 出路所在。

  中新社记者 张红




相关报道: 财政部:内地今年4000亿元国债全部发行完成
相关报道: 项怀诚称明年全国财政增收将面临较多困难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观点与评论 > 中新社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