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观点与评论 > 长江日报 > 新闻报道
 


公共及高校图书馆如何开放才合理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12月29日 10:44 长江日报

  日前,一位读者向本报反映:他在某公共图书馆内查阅过期报纸时,该馆按每月合订本1元的标准收取阅览费,他一 上午翻阅了50份合订本,图书馆收费50元,没给任何收据,这令他和其他的读者感到不能接受。由此他提出一串问题:图 书馆该不该收费?为什么要收费?收费的钱都用到哪里去了?到底还有没有不收费的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我们太难

  看看各个公共图书馆的“门脸”,我们便可知道他们的难处---门面出租似乎成了各大图书馆解决难处的最有效的 方法。省图书馆门前的小副食店、市图书馆早已推倒的院墙、与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形影不离”的“春蕾”服饰城,这一切都 在昭示着图书馆的风光不再,只有那仍旧富有文化气息的高柱飞檐,还在告诉我们这里仍有一方读书人的净土。

  走进各个图书馆,几乎所有的负责人吐出同样的苦水:财政拨款严重不足,我们买不起那么多装帧精美、价格昂贵、 而读者又想看的新书。好不容易咬牙买来的书,破损丢失的又不少。拨款每年都差不多,书却是一年比一年贵了。图书馆想生 存,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按每年的拨款购买图书,不考虑最大程度满足读者需要;二是用经营收入保证图书馆提供给读者尽 可能多尽可能好的图书。

  目前我市的各大图书馆几乎都采取了第二方案---出租门面和“以文养文”。对于出租图书馆门面,读者一般没什 么意见。然而,“以文养文”就涉及到图书馆要向读者收取一定费用的问题。武汉图书馆开辟了“热门书屋”,将一些近期比 较热门的书籍、期刊归类,出租给读者,每天的收费是2角钱,图书馆工作人员说:“这只是象征性的。”省图书馆等则不同 程度地对一些服务项目收取“信息咨询费”。然而不论收多收少,读者大都是不愿接受。“到图书馆借书看书是免费的”-- -这一想法在大多数成年人的思想里根深蒂固。

  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教委、中国科学院曾在一份联合签署的文件中指出:各类型图书馆在开展读者服务工作时,“ 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在搞好无偿的公益服务的同时,也可进行合理的有偿专业服务,但不应以赚钱为目的”。但何为 “合理的有偿专业服务”,的确很难界定,如果把这一概念无限扩大,势必会改变图书馆以社会效益为中心的宗旨。读者的怨 言自有他们的道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足够的拨款,各个图书馆的“创收”还将继续下去。有读者反映,在广州、杭州等地的 图书馆看书是不会收费的。一位业内人士回答:广州一家图书馆从政府获得的经费是我们的3倍多,假如我们有这么多钱,当 然也不想搞什么“创收”了。

  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太尴尬

  高校图书馆除办证外没有另外收费项目,是否成了众多社会读者分流所向呢?

  高校图书馆的藏书是最新最好的。据1997年的资料显示,我省高校图书馆藏书资源十分丰富,全省各类图书馆收 藏的研究级文献共170个,而高校图书馆就占了110个。公共图书馆除了湖北省图书馆和武汉市图书馆外,都很难达到高 校图书馆的规模和水准。

  1997年7月起,湖北省内的56所高校开始向全社会开放。社会读者只需花100元办一张《通用阅览证》,便 可到这56所高校图书馆中的任何一家阅览室自由开架阅读。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通用阅览证》会成为抢手的“紧俏货”。一些没有能力接纳社会读者的高校图书馆紧张了起来: 我们的阅览室座位本来就很紧张,一下子增加这么多的社会读者,如何是好?湖北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采取了相应措施: 第一批对社会发放的《通用阅览证》控制在500个以内。

  然而,现实仿佛在开玩笑,有报道显示:武汉到今年10月只有34人申请了《通用阅览证》。专家的预计与读者的 反响实在不成比例。

  为什么会造成“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局面?读者有个最大的不满意:高校图书馆的书是“只阅不借”的。一些读者说 :大学生在上课,我也在上班,好不容易在周末里起个大早,赶到那所高校图书馆,可位子早被大学生们占光了,书又不让我 借回家看……

  湖北省图工委杨建东秘书长说:高校图书馆对社会读者采取只阅不借的方式是有其背景原因的。全世界每年出版的图 书数目以20%的速度递增。尽管各高校图书馆经费也在逐年增加,但无论如何也赶不上书刊价格的增长。几乎各国图书馆都 采取了措施,一本书尽量少买复本,多买一些其他品种。假如社会读者也可以把书借走的话,势必会引起大学生借阅书籍的短 缺。

  “公”理与“婆”理

  图书馆原本在读者的心中有着最典型的“为人民服务”的形象---不收一分钱,源源不断地为读者提供好书、新书 。然而,如今读者走进图书馆时却或多或少有了一些看不懂的收费名目,看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读者忿忿:图书馆心太黑,向普通读者开刀,公益机构成了创收大户。

  图书馆不平:上面给的经费太少,我们向读者要得不多,有谁能明白我们的苦处?

  矛盾依然存在。见习记者欧阳春艳 实习生李孟姣 徐今袁 海霞 通讯员王进驸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观点与评论 > 长江日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