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观点与评论 > 中国青年报 > 新闻报道
 


从中国士兵到美国作家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12月3日 06:41 中国青年报

  美国第50届“国家图书奖”11月17日在纽约曼哈顿揭晓,夺得最佳小说桂冠的不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作家, 而是一位15年前来美的中国留学生。成长于东北、曾经是一名中国军人的“哈金”不曾想到:迫于生计而不经意走上文学创 作的他,有一天竟能以英文长篇小说《等待》获得美国文坛顶尖的小说奖。

  “哈金”目前任美国佐治亚州埃默里大学写作班的副教授,从事英文诗歌教学。他本名叫金雪飞,因喜爱哈尔滨 ,故取“哈金”作为自己的笔名。日前,他在亚特兰大的家里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电话采访。

  今年43岁的金雪飞出生辽宁,父亲是位军人,家里因此经常搬家。他青少年时期基本上在农村长大,对农村生 活十分熟悉。他14岁参军,在地处中苏朝三角地带的吉林省珲春县当了5年多的电报兵。复员后,他回到了黑龙江,在佳木 斯做了3年工。在东北和军队的丰富经历为金雪飞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生活基础。他来美后的小说创作基本上都以东 北为背景,描写军营里发生的故事。

  他获奖的英文小说《等待》讲述了一位军医从5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一段痛苦的情感历程。这位军医由父母包 办婚姻与村里一位小脚女人结了婚,但在医院里却和护士产生了恋情,坠入爱河。军医等待了18年才摆脱旧的枷锁,与护士 结合。令人悲哀的是,在长期的等待之中,这位军医丧失了爱的“本能”,而新的婚姻生活也让他失望。到头来,他生活依然 只有等待。金雪飞早年就听说了这个发生在山东的爱情故事,但在写作时他把故事的背景移到了东北,东北生活的真情实感对 他的写作有极大的帮助,“写作时,故事细节描写自然而然地涌现在笔端”。

  “我是在生存本能的趋使下迈向英文写作道路的。”在谋职无路,生活极不稳定的情况下,金雪飞坚持用英语写 作。他不断地写,不断地寄出书稿,也不断地接到退稿,然后再不断地改写,再不断地投稿。最后埃默里大学“伯乐识马”, 才使他谋到了一份教职。但生活的压力丝毫没有减轻。在美国要保住这个饭碗,你不仅需要教好书,还得出新书、新作品。在 巨大的压力之下,金雪飞写出了第二本诗集《面对阴影》,并千方百计找到了一家愿意出版的小出版社。但该出版社要求金雪 飞再写一本小说作为出版诗集的前提条件。为此,金雪飞在1994年底、1995年初赶写了中篇小说《等待》。这时,另 一家出版社表示愿意不附条件地出版他的第二本诗集,金雪飞因此从那家小出版社取回了《等待》书稿,又用3年多的时间将 其扩展成现在的长篇小说。为谋生开始写作的金雪飞终于写出了大名堂。

  谈到此次获奖,金雪飞相当平静,因为“这一切不是一夜间发生的,今天的成功是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实际上,此次得奖前,金雪飞已发表了一些作品,在美国作家当中受到了肯定和好评。他的短篇小说集《词海》效仿前苏联 作家巴别尔《骑兵军》的写作手法,描写了六七十年代驻扎在黑龙江中苏边境一个解放军军团士兵的生活。该书获得了“海明 威国际笔会奖”。饱受退稿之苦的金雪飞憨厚地说,高兴的是《等待》一书能让出版社赚钱,出版商答应出这本书是考虑此书 的国际市场,特别是欧洲市场。没想到此书在美国卖得也不错。10月4日出版至今,24美元一本的《等待》已卖出了4万 册,此书已印到第4版。

  展望未来,金雪飞说:“过去是把对中国历史的了解上升到文学层面,但来美这些年一直没有回国,对现实的中 国感到比较遥远。今后的写作内容可能是描写留学生及移民生活,自己对这些生活有亲身的体验。”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翁翔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观点与评论 > 中国青年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