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观点与评论 > 新闻报道
 


驳《来自中国留俄学生的忠告》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05月04日13:05 来稿

  新浪网五月四日登载了《来自中国留俄学生的忠告》一文后,在网友中激起了极大的反响,很多网友纷纷流言对该文发表自己的看法。一位网友给我们发来了这样的一篇评论,全文如下:

  新浪网新闻中心主编,您好!我是一名留俄中国学生,浏览了贵站五月四日的新闻:来自中国留俄学生的忠告,感触颇多,便连夜书写绌文一篇《驳谬文:来自中国留俄学生的忠告》,希望能在贵站发表,表达留俄学子的另一种声音。万分感谢!

  看了新浪五月四日刊登的《来自中国留俄学生的忠告》一文,身为一名留俄学子的我,便立刻想提笔讲几句。与其说我要写一篇言辞偏激的驳贴,表达一下自己的不同见解,倒不如说我已经出离愤怒,忍无可忍了!纵览全文,浑然不知作者撰写此文的初衷:是揭露俄国教育现状的“黑暗”,还是对留俄学子的“忠言逆耳”?但它的广泛传播造成的后果,我想只有一种可能:“你的幼稚,你的不负责任和缺少逻辑的述说给在俄的中华学子带来了天大的灾难!”(网友灰烬给作者的回帖)

  不知作者本人在俄罗斯经历了如何惊心动魄,不同寻常的留学遭遇,但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他自己都缺乏对俄国教育现状的了解和认识:开篇罗列的统计数字竟没有一个是真实和准确的。我对作者“不负责任和缺少逻辑的述说”纠正如下:俄罗斯目前有560所高等院校、110所分校、50个单设系和200多所非国立高等院校;其中有教授教师14万5千多人;在校学生3百多万,其中俄罗斯学生约265万,其余为来自世界150多个国家的外国留学生;共设置89个专业方向、400多个专业。

  当然,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社会动荡,经济滑坡,高等教育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经费短缺,拖欠工资,人才流失,高教改革举步维艰,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但尽管如此,苏联时期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打下的坚实基础并未被摧毁,人材流失现象虽较为严重,但其主力还在。从全局看,俄罗斯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实力犹存,简言之,处在社会大动荡、大变革时期的俄罗斯高等教育正依靠原有的基础、尚存的实力在改革中求生存、求发展。俄罗斯政府为支持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几年来制定、颁布、批准、实施了一系列有关教育的法律、条例和优惠政策,确定了高等教育、高等院校的法律地位和国家高等教育标准,以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育质量,确保俄罗斯的高等教育在世界上的先进地位,并以法律形式规定,国家每年从年度财政预算中,按不低于联邦预算3%的比例对高等教育进行财政拨款,以保证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目前,俄罗斯在火箭、航空、航天、地质、矿业、核能、船舶制造、生物医学新工艺、分子物理、计算机软件、光学和电子仪器加工等领域的教学、科研都具有较高水平,有些专业或领先于欧美国家,或与其并驾齐驱,居世界一流水平。俄罗斯高等院校有较强的教学和科研能力,特别是一些重点名牌院校,历史悠久,治学严谨,在基础理论教学和对学生知识、技能及创造力的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其独到之处,值得学习、研究和借鉴,取其之长,为我所用。

  再回来看看作者的观点。他一开始就讲到“入校时,过基础语言关花了整整一年时间”。我只能说,这合情合理。初到异国他乡,对俄语又一窍不通,当然需要学习语言和专业俄语词汇,这个阶段的长短是因人而异的,短者一年,长者一年半至两年,此乃人之常情。甚至一些已有很好俄语基础的外国人,也选择先在预科学习语言,这缘於俄语词汇中的派生词及外来词每年都在不断增加,他们希望减少入系后由于语言理解方面造成的学习障碍。而作者的语气好似在怨天尤人:“像我这样的天才,真是生不逢时,竟还要学‘鹅”语,为何不是立刻发给我博士证书呢?俄罗斯,唉!”其实我也很想发发感叹,但对象却是这篇文章的作者。

  接着,他又说“被老师以“补课”为名就勒索了600多美元”,首先我怀疑此事的真实性。我当然不敢妄言评论比较中俄两国的国民素质,但至少我有资格说在国际教育中心工作的老师都有很高的敬业精神,对学生也是很关心的。我在上预科的时候,连门卫都很尊重外国学生,出入总是主动问候。如果真像作者所说的那样,出现老师向学生索要的事件,可直接向校方反映,学校必会妥善处理。因为即使你认为俄罗斯人再傻,可他们也知道这里是宣传自己国家的窗口,老师的言行举止代表的是民族的形象。甚至当我在预科学习的时候,如果出现学生对所在班级不满意的情况,可随时递交申请,转至其他班级;如果大家对某一老师的教学水平有所置疑,更可以联名要求将其更换。退一步说,如果作者说的属实,那就是他平时学得太差劲了,为了他能顺利毕业入系,老师只好补课,而不是“以‘补课’为名”。老师在课余教授你,自然要收取一些费用,即使老师不要,你能心安理得吗?我们现在学习,对于太难的科目,也有时向导师申请补课学习,每次都去其家中,上课之余,常在一起聊聊家常,增进感情,导师的家人也很热情,每次都准备茶点招待我们。但作者因自己对俄罗斯莫名的仇恨,竟编出“600”美金的数额,实在是荒唐可笑,也不想想,一年预科的学费才是多少?另外说句题外话,预科的俄语考试都是最简单的,连行动词都不作为考查对象,作者不用侮蔑老师如何,请叩心自问:这么简单的内容都需要补课,中国人的脸是不是都让你丢尽了?如果你真是认真学了,考试自然不成问题,老师还要给你补课,你为什么不据理力争,拒之于门外呢?自己心虚,说起话来自然漏洞百出。

  我无可否认现在俄国的经济情况不尽人意,教师这个职业的收入也不能让人满意。但他们的敬业精神让我感动,他们的爱国情结(当然你可以说这是沙文主义和民族主义的表现)令我肃然起敬。我的一个老师,每天的课都是早九点到晚六点,极为辛苦,他的课很难,也很深,我们理解起来很困难。他看出来了,便自己回家准备了详细的教案和例题,当我们每个人收到沉甸甸的材料时,他拢了一下额前沾满汗珠的白发,笑着说:“打字室的玛莎和我熟,我让她印的,不要钱的,自己带回家看看。”这一刻我想我一辈子都不会忘却。我从来没给导师送过礼,记得去年的三八妇女节,一个漂亮的女助教还请我们外国学生到她的办公室吃庆祝蛋糕,我真是无地自容,随便吃了两口就灰溜溜的偷跑出来了,发誓回国买件咱中国的工艺品送给她......

  这样的事还有很多,与作者所说的都大相径庭。当然我也听说过一些二三流的学校有收钱就能毕业的情况,但我听到的话竟是那样刺耳:“瞧那些中国人,考试过不了就知道送钱给老师,都是他们惯成老师的坏毛病,咱们辛辛苦苦得到的,他们用钱就买来了......”我还能狡辩什么吗?我悲哀。

  可话说来,在像莫斯科大学,培养了普京的圣彼得堡大学这样的著名学府里,考试与毕业等环节都是很严谨的,像作者所说的拿钱就能买来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恰恰相反,由于学习任务重,每年都有不少中国学子放弃学业,或做生意,或打道回府,他们之中自然有不少将自己的懒惰抱怨在俄罗斯这个国度的身上,这不足为奇,我可怜他们,也包括这位作者。

  再说句题外话,作者本人可能由于俄语水平有限,也缺乏对俄罗斯人家庭的了解。俄罗斯的老师虽然工资较低,但他们中的著名学者也是国外某些大学的特聘教授,收入不菲;另一些老师当兼职,也有稳定的收入,还有不少利用假期到国外教授俄语。所以,作者“你想想,一个没有喝足‘牛奶’吃饱‘面包’的人,还有心思去‘精心育人’?”的忧虑,实属杞人忧天。

  说到这里,作者话锋一转,开始“指点”起在俄国孜孜求学的中国学子们。说什么“可以肯定,几乎所有中国留学生的家庭条件都不错,他们一到这里就显露出富态,穿着讲究,出手阔绰,从不斤斤计较,也从不外出打工……”由于没有欧美阔少们的“竞争”,兜里有些钱的中国留学生在这里显得格外抢眼。”我承认这种现象是存在的,但这只是极少数不学无术之徒之为,他们缺乏自制与约束能力,“不到一年时间里竟变成了彻头彻尾的‘嬉皮士’”的惨痛教训不应该怪罪社会的现实和残酷,而源于我们自身的修养和素质。再说了,如果中国学子被冠以“贵族”之称,那来自日本和韩国的留学生要怎么称呼才合适呢?更何况,在莫斯科大学这样的著名学府里,“欧美阔少”也不少。中国学生们除了紧张的学习,很多人还要为学费与生活开销日夜奔波,不停忙碌。而实际情况是:对于来自中国和越南的留学生,学校制定的学费是最低的。“成天泡酒吧、下舞厅、搂洋妞、进赌场”这不是留俄中国学生的真实写照,这是对我们紧张艰辛的留学生活的肆意侮蔑!如果我们的父母亲人阅读了这样的文章,他们会有何感想?我们的朋友阅读了这样的文章,会有怎样的误解?对于我们,又应该如何去面对呢?

  为解心中不平,一气呵成此文,但对我的胡言乱语,妄自评说,还请大家多多谅解。我只是希望大家对俄罗斯的国情和教育现状有个理性的认识,也欢迎大家回帖发表高见。最后说一句,前两天有网友来信询问:“听说在俄罗斯一瓶酒就能换来一辆坦克,是真的吗?”我对这种盲解已经笑不出声了。我回信到:“如果真是这样,我先用一箱伏特加换个装甲师





相关报道:来自中国留俄学生的忠告


请您点击此处就本文发表您的高见

欢迎下载信息即时传送软件-新浪点点通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观点与评论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本网站所刊登之新闻标题及内容,皆由合作媒体提供,不代表新浪网本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