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观点与评论 > 钱江晚报 > 新闻报道
 


别糟蹋经典民歌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1月17日 23:58 钱江晚报

  民歌,尤其是久传于世的经典民歌,无疑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珍品。其简美的歌词,动人的音符,历经千锤百炼,那 怕是对其稍作变动,也是画蛇添足,会损其完整的艺术形象。不过,演唱民歌倒并非是民歌手的专利。用“美声”、“通俗” 方法来演绎通常是用民族唱法来演唱的民歌,只要搭准其“脉搏”,也照样能出彩。记得早年上海合唱团用男女四声部“美声 ”演唱《半个月亮爬上来》,丰富的音色中折射出幽美,听觉效果不错。流行歌手腾格尔演唱的《牧歌》,传统交融现代,“ 流”味与蒙古风韵并茂,也很中听。

  然而,年前广西国际民歌艺术节上,众多大牌歌星表演的民歌,却叫人跌破眼镜。毛宁演唱的《梁祝》,嗲得他仿佛 浑身散了骨架,活像无病呻吟,那感觉,就像把人拖进灯光昏暗的酒吧间。刘欢演唱的民歌《半个月亮爬上来》,当属爱情歌 曲,作品意境幽静柔美。他第一段唱得还有点意思,可后来唱到“请你把那窗户快打开”时,歌声几近吼叫,想必“梳妆台前 的姑娘”听了没准会吓得紧闭窗门的。还有那英、田震等演唱的民歌,颇有老外拿筷吃中餐---打不到感觉的味道,很滑稽 。

  当然,用“流”腔来演绎民歌,作为一种尝试,无可厚非,也不应求全责备。但偏偏编导、主持人称这是众多歌星对 民歌的“全新演绎”,是“创新”,这就令人费解了。以不同表现形式来演绎经典民歌,拓宽其艺术表现力,这当属善举。但 这须有严肃认真的再创作精神,容不得马虎浮躁,更不能自吹自擂,故作高深,用“全新演绎”之类的高调来哗众取宠。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观点与评论 > 钱江晚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