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观点与评论 > 南方日报> 新闻报道
 


观点:社会各界人士谈大学生创业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3月27日 13:01 南方日报

  一项政策撩起悠悠学子心

  国家教育部不久前公布了一项新政策,为正在涌动的大学生创业潮推波助澜。这项政策规定:大学生、研究生(包括 硕士、博士研究生),可以休学保留学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在84所高校校长参加的全国高校技术创新大会上,校长们亦宣 布:允许科技人员离岗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中介机构,并可在规定时间内(原则上为2年)回原高校竞争上岗。

  1月17日,中国首家在校大学生停学创办的“得易方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获得了一笔价值660万元的风险资金 并全面投入运营。停学开公司的清华大学几名在校学生并未被开除。最近,该校还正式批准校内三名有较成熟创业方案的在读 研究生办理了停学手续。这是清华大学研究生院首次把“创业停学与复学”规定列入学籍管理规定。

  教育部鼓励大学生休学创业的新政策给广州高校带来什么冲击?近日,笔者带着这个问题走访了广州市内的多家高校 。

  其实,在广州的高校,不休学,同样可以创业,在不少学生看来,学业与创业并不矛盾。华南理工大学在去年就吃了 第一只螃蟹,让部分学生走出校门创业,开了广州高校鼓励学生创业的先河。华工后勤产业集团公司彭总经理告诉笔者,该校 学生很快将有机会持股经营校办产业,走进真正的市场,在市场的变幻莫测中,创造效益,积累财富。3月24日,华南理工 大学进行了“后勤产业集团学生持股经营”项目总经理招聘会,5名大学生从第一轮竞争的23名大学生中脱颖而出,参加了 第二轮竞选。明年,该校还将正式开办股权交易市场,逐步建设一个后勤产业基地,以培养学生的市场竞争力。而已启动的该 校科技园不仅面向华工学生,也欢迎全省的大学生参与经营。

  彭经理说,多数大学里的学生创业都是躲躲闪闪的,华工现在就是要提供机会让大学生光明正大地创业。这样做,学 校其实也可以把人才笼络起来,是一个双赢的结果。涉世不深的大学生普遍没有成本概念,也缺乏和工商、税务等部门打交道 的经验,现在放手给他们机会,哪怕让他们头上撞两个包,总比在外面撞得头破血流要好多了。

  不过,尽管广州还没有发现休学创业的,但一石激起千重浪,一项政策撩起了悠悠学子的心;来自北京的休学创业风 ,如烈火烹油般,激起广州学子更大的创业热:终于可以名正言顺了。

  创业,创业!象牙塔内的学子们,有不少坐不住了。

  各方议论纷纷---由他们去闯吧!

  教育部鼓励学生休学创业的政策甫一推出,广州各方人士便议论纷纷。

  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表示:支持学生创业,但也要防止不良倾向。

  省高教厅一位人士认为,目前在广东高校里,所谓的学生创业大多还属于勤工俭学范畴。学生如有比较好的科研成果 ,要推向社会,休学一年办公司,同时也为社会创造“饭碗”,这值得支持。我们的年度工作会议传达了上级的有关指示,不 久的将来会有一笔风险基金落实到创业学生头上。但另一面,如果大学生都休学创业,我们的学校就变成工厂了。学校要防止 学生置学业于不顾,只求赚钱的不良倾向。在这方面,我们没有专门制定什么规章制度让学生达到平衡,但只要学校坚持在考 试上严格把关,学生顺利过关才能毕业,这就会在无形中让学生有一种危机感。

  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苏一凡告诉笔者,至今在中大还没有休学创业的例子。但如果学生掌握了某项科研成果,有完整 的创业计划,需要投入社会竞争并集中时间完成工作,学校是鼓励他们休学创业的。他认为教育部关于学生休学创业的政策主 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学四年的教育是任何创新、创业的基础,从长远来看,对个人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盲 目停止学业去创业,将导致致命的后果。对于申请休学创业的,中大将考察其创业计划,作出鼓励或劝导,相应地在选修、副 修课程设置以及社会实践方面,尽量给予帮助。

  梅成达是某校团委的领导,对于大学生休学创业的负面影响,他认为应由学校来规避,因为学生社会经验少,凭一时 激情创业,碰壁的可能性比较大。

  社会学教授李伟民说,比尔.盖茨影响了许多年轻人,但也应该看到,成功的毕竟是少数。在西方,休学创业完全是 个人选择而不是政府行为。从学校教育和社会需求的角度考虑,对政策作出一些调整,可以为学生提供选择空间和自由度是好 的。学生经过创业后,真正走出去的还是少数,学校不必太过担心它会冲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要人为控制、束缚,至多 说服引导一下。

  “孩子有条件有能力创业就随他去闯吧。”关于大学生创业,学生家长的态度出乎意料的开通,和高中时期的“高压 ”政策形成鲜明对照。当然,“怎样处理创业和学习的关系,也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一位机关干部颇有想法:“中国的教育 制度太死板,年轻人并不太自由。其实每个人潜能不同,素质培养是个人的问题,学校很难满足不同的需要。大学生有独立思 考能力、判断能力,他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发挥自我的最好途径。创业失败了?不要紧,或许是一种锻炼,吃点苦怕什么 。”一位农民家长告诉我们:“孩子受的教育比我多,我没有能力告诉他应该怎么做。一般是想孩子安心读书有利于他成长, 但他自己有兴趣开公司什么的,也管不住,只好默许,不过还是希望他不会因此而耽误了学习。”

  编读往来熊萍编辑:读过2月21日《南方日报》D2版,尤其是您的言论《别和孩子过不去》之后,感触良多。 我儿子在国内的读书经历,突出表现了应试教育的弊端。

  从培正小学毕业时,儿子因数学考试“失手”,不得不就读于一所普通中学。因自小视读书为畏途,又缺乏一般所谓 的“上进心”与刻苦精神,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太理想,最后勉强毕业。

  奇迹发生在他去瑞士留学之后。

  为了孩子有个更好的前途,我们决定让他自费留学。在瑞士理诺士学院学习期间,儿子仅用了5个月,就彻底克服了 读言障碍。为此,他每天都用功到下半夜。最后,终于通过了第一学年多达16门课程的考试,其中电子计算机及数学还获得 了满分,在淘汰率高达70%的升学竞争中脱颖而出,顺利地升上二年级。儿子之所以不再讨厌读书,主要是因为教学环境宽 松,课程讲授形式活泼,实践性强。例如他们上课的第一天,老师就郑重地告诫学生:“在这里学习,你们可以不尊重我,但 你们之间必须彼此尊重!”这与强调师道尊严的国内教育界,可谓相差十万八千里!与儿子一道读书的,既有北京第二外国语 学院的毕业生,也有1998年考入清华大学的中国高考生中的佼佼者,但我儿子与他们相比毫不逊色。在日内瓦一家日餐馆 实习时,儿子每天满负荷地工作十六七个小时,在经受了数不尽的委屈与艰辛后,被称为“卓越的实习生”;与此同时,寻找 “价廉物美”的住所,报装电话,请人维修住房设施,等等,全要自己做。

  在国内曾非常自卑的儿子,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我儿子的读书经历说明:中国的教育制度,实在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不知有多少像我儿子 这样的所谓“差生”,他们甚至丧失了对自己的信心。可事实上,他们并不差,只要给他们一个宽松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他们 同样有光明美好的前程。

  谢谢您对改革中国教育制度所作的呼吁。

  林子平2000年2月20日

  观沧海谁最幸运?

  有一个群体,总是牵扯着大众的目光;有一种脚步,总是在预报着春江水暖。

  当大学生创业的热潮终于结束积蓄力量阶段,像火山爆发一样放射出耀眼光彩时,我想,其意味深长之处,绝不止于 多少家学生作老板的公司,是否大赚其钱。我欣慰,欣慰的是,没错过这个时候,能够亲眼看到年轻的弟弟妹妹们不再仅仅视 读大学为就业的捷径,不再将青春的激情投到不着边际的口号与幻想之中,不再让个人的才华卑微地蜷伏在泥土中。

  没人忘得了五六十年代走“白专道路”的大学生,他们无疑是建设新中国的栋梁,然而走过一个个吉凶难测的政治运 动,他们为成就一番事业所付出的代价,又岂是一句“忍辱负重”所能概括!

  没人敢忽略恢复高考制度后入学的“老三届”,如今,他们大多已走上各级领导岗位,发挥着社会中坚的作用。串过 联,开过批斗会,上山下乡,他们的人生况味又岂是一句“百感交集”所能表达!

  八十年代的大学生以“天之骄子”的姿态,怀抱着强烈的推动国家民主法制建设的热望,“振兴中华”、“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都是他们发出的时代最强音。

  -可是,我以为,只有九十年代末的大学生才是最幸运的。此时,我们国家已经步上健康发展的轨道:那个泛政治化 的社会已离我们远去,而市场经济的发育和发展,又为人们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机遇。

  创业失败?怕什么!年轻就是资本,知识就是资本。只要和人类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在一起,青春的激情如虎添翼 ,所向披靡。或许,这就是教育部休学创业政策为正在涌动的创业潮推波助澜的初衷所在。

  当然,创业并非如此简单。但别忘了,盖茨也是这么走过来的。

  面对采访,创业的学生们信心十足。

  阿庆告诉我们,大学生创业应该鼓励。因为高校教育与社会有一定的距离,每个人都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多的 东西,得到充分锻炼。他每次都是“打的”回校上课,下课了又“打的”回公司,基本上不会耽误学业。对他来说,社会与学 校都是他的课堂。

  一位开公司的女生也谈到,当前就业压力大,工作经验不可或缺,开放的市场给大学生提供了机会。她以前做过一些 劳力性的兼职,对创立个人事业并无帮助。她认为开公司后并没有必要休学创业,因为自己有足够的精力同时做好两件事。

  由于不愿对自己的失败经历太过张扬,在采访中笔者听闻的多是大学生们创业的赫赫“战绩”,鲜有败下阵来的细致 描述。然而事实上败绩屡屡发生。如去年下半年,本埠某报刊文说,一位大学生经验不足,给合伙人骗了几万元,尔后便无颜 再见家人,独自离家出走,给亲人带来无限痛苦。某大学9位在读学生去年搞起一家广告公司。由于现在课时比较繁重,且平 时的学习负担繁重,两头奔忙的他们渐渐感到有些力不从心,有几次想打退堂鼓,但公司的赢利令他们难以舍弃。

  微软之王比尔.盖茨应邀在北京大学演讲时曾经坦然指出,他没有完成大学学业,主要是公司很快上了轨道,发展迅 速,让他无暇把剩下的学业修完,其实他当初休学时并未打算就此告别大学生涯。事实上,即使创业失败,他也不用担心自己 的后路,因为富有的外祖父已为他专门设立了一笔数目不小的基金。

  现在,清华大学三名休学创业的学生势头正猛。其中方兴东的“互联网研究室"已收到风险投资600多万元,有1 0多家全国著名的网站公司成为研究室的客户,令关注其发展态势的大学生们跃跃欲试。但在这种种“创业神话”的背后,缺 乏社会经验、管理经验的大学生们,是否真的做好了迎接各种挑战、磨难甚至失败的心理准备了呢?




相关报道:综述:大学生创业热完全解读
相关报道:分析:高中生创业是利大还是弊大
相关报道:学生创业计划大比拚
相关报道:“全国高校毕业生科技创业资金”昨天正式启动
相关报道:评论:怎样看待休学创业?
相关报道:评论:学生创业需要“镇静剂”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观点与评论 > 南方日报>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本网站所刊登之新闻标题及内容,皆由合作媒体提供,不代表新浪网本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