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文化新闻 > 中新社 > 新闻报道
 


“绝崖柙拓求自乐”--记山西石刻专家吴钧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10月30日 22:39 中新社

  石刻是一幅历史画卷,上起秦汉,下迄民国,华夏民族滋养生息的史实均载其中。

  山西运城,这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素有“三晋碑乡”之称。当地古刹幽宫、神道墓茔、衙署祠庙、街头里巷 处,遗存着大量的各类石刻,这是一批珍贵的文化财富。

  吴钧,一位文化部门退休的石刻学者,凭借自身对石刻文化一腔情感,终年奔波在山野荒郊,踏访收集,拓制整理石 刻资料,正在为后人抢救一批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世珍品。

  二十多年来,就是这位长者,棰拓碑刻拓片三千多通,计八千余件;撰写出版《三晋石刻总目·运城地区卷》,全书 六十余万言,填补了山西文物研究领域一项空白。主持编辑《河东石刻研究》杂志的同时,与同仁在国家、省级学术刊物发表 五十多篇有关石刻论文。这些年来,他还为《山西省文物志》和一些文物部门提供碑刻拓片、文史资料近千件。这一项繁杂的 巨大工程,难怪友人戏称:暮年是吴钧一生中,最为辉煌的阶段。

  吴钧出生在山西河东的耕读人家,大半生或校园从教,或在文化系统耕耘。七十年代末走马上任河东博物馆馆长。至 此他与石刻文化打上交道。

  他了解到,石刻有其特殊的价值,故而历代清官循吏、名贤宿儒、金石学者莫不视石如金,视残碑断碣如寸金片玉, 极力搜罗,爱惜备至。毡蜡椎拓,藏之枕秘,精心辑录,印之传世。

  外出考察时,他发现当地石刻遗产保护不尽人意。许多古代名碑被弃于荒郊废冢、古庙残垣,风吹日晒,雨浇雷击, 顽童敲打,愚夫砸撞。更有甚者,拿石刻当石料,以石碑垒墙基,毁石碑煅石灰。目睹民族文化遗产遭此厄运,吴钧痛心疾首 ,夜不能寐。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石刻分类繁杂,诸如碑碣、塔铭、摩崖、经幢、墓志、造像题记等,分布漫散,隐性很大 。加之岁月流逝,沧桑巨变,访碑调查工作显得分外艰难。十多年间,吴钧趟跋河东十三县市山水,足迹遍布全区庙宇寺院、 望族墓地、荒郊园野。碑碣密集处,更是多次前往查访。艰辛汁水终有回报。《运城地区现存石刻总目》成稿,收录当地碑刻 一千六百余通。《三晋石刻总目·运城卷》一书问世,收录碑刻两千一百余通。吴钧现已查明全区石刻五千余通,与历代金石 著收录史料相比,搜访之富远远超越前人。

  “沉川访石乃已任,绝崖柙拓求自乐”,一幅贴在吴钧住室门前的对联,道出主人的信念和心声。常年翻山越岭,爬 攀于高山绝壑之上,深入到荒野僻壤之间,带领拓工椎拓碑文,抢救史料,已经成为吴钧的乐趣。一年秋季,吴钧来到永济, 攀登中条山上的尧台三庙。这里是明代五大尚书墓地,碑石资料丰富。陡峭的山崖上无路可行,吴钧手足并用,奋力向上,汗 水通流脊背。下山时,他再也坚持不住了,不得不让几位青年人抬下驻地。事后他风趣地告诉友人,那天差点把这副老骨头扔 在山上。

  在山西运城市南端三十华里处的中条山腹地,有一地名曰:“牛家院”。相传古时一货郎挑担至牛家院,遇一老妪, 买线一团。老妪让货郎随至洞内取钱。货郎进洞,见一毛驴正在拉碾碾米。老妪随手从碾盘抓米一把给货郎,抵作线钱。货郎 诧异:“这哪能够一团线钱?”老妪曰:“你拿到洞外看看是甚。”货郎至洞外一看,只见颗颗金珠,闪闪发光,返身回洞, 洞门关闭。从此这一洞门再未能打开。“打开牛家院,能发九州十八县。”离奇的传说流传了一代又一代,加之此处山峰上的 摩崖石刻,因年代久远,文字剥泐,无人能辨认,故一时竟成神话。

  为解开牛家院之谜,吴钧同他人三次进山实地考察。运用拍照、录相、椎拓、测绘、记录等手段,取得此崖石刻全部 资料,经反复考证后,吴钧发表论文《中条山牛家院摩崖石刻考》,指出牛家院摩崖石刻距今已有一千四百一十三年历史,是 目前发现记载山西河东盐池历史最早的实物资料。刻文所载内容大意为当年开修由河东盐池通往黄河渡口的一条盐运古道,具 体工程线路、里程、使役人数、用工天数等。从此揭开千年摩崖石刻谜雾,在学界一时传为佳话。

  作者 张恩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中新社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