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文化新闻 > 光明日报 > 新闻报道
 


把创造和想象的乐趣还给学生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11月24日 11:02 光明日报

  1999年高考《语文》,一篇科幻题材的作文,使创造性想象力的培养受到了人们的关注,然而,也引起了语 文界不小的恐慌。

  文学巨匠鲁迅曾惊叹于孩子们的想象力,他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 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也说:“几乎任何一个孩 童都能在没有事先计划的情况下即兴创作一支歌、一首诗、一个舞蹈、一幅画或一个剧本、一个游戏。”在他们看来,创造与 想象近乎人类的本能;无拘无束地放飞创造与想象,本是孩子的“专利”。

  但是,曾几何时,中国的孩子们变了。经过漫长的母语“教育”,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变得无歌也无诗,精神的 家园荒芜萧索:创造之树枯萎凋零,想象之鸟不再高翔。

  要改变这一现状,药方可以开出很多,而根本的救治,则在于走出教育观念上的误区。

  重文本轻主体无法催发“活”的写作

  长期以来,“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这些观念,已成为语文界的“集体无意识”。

  这一认识的要害是重文本轻主体。只注意到阅读的单向的、直观的作用,而忽视了读与写的互为前提、互相包容 、相辅相成的关系;这就形成了:一、重读轻写、以读代写的教学规范;二、解读文本的静态分析和强制接受的教学模式;三 、写作是在阅读“吸收”的“基础”上的“倾吐”,与只讲“倾吐”而无视受体状况的片面性。这一文本主义的读写观,从“ 吸收”一面看,把学生逼到了被动接受、逆来顺受的死角;从“倾吐”一面看,写作成了一厢情愿,“目中无人”的自言自语 。

  在这样的读写观下,学生既失去了能动介入解读的思想的乐趣,也没能品尝到创设情境的喜悦。在阅读教学中, 学生几乎没有进行再造想象、二度创作的空间,更没有抒发内心的感悟和阐明不同见解的自由。试想,如此的“吸收”,又能 “倾吐”出什么来呢?“死”的阅读,能催发出“活”的写作吗?

  重立意轻本真必然失去真诚

  在写作教学中,“立意要高”这一根深蒂固的价值观,源于五、六、七十年代逐渐泛滥成灾的“左”的思潮。奇 怪的是,思想理论界与文学界,早已在“拨乱反正”中走出很远,而语文界却仍走在“泛政治化”的故道上。

  立意要高,作为评价文章的标准,自然有其合理性。而问题是这立意的“高”否,在语文界总是与“政治性”、 “思想性”“强”否划等号。而这“政治性”、“思想性”,一般又圈定在“左”倾政治学、庸俗政治学的范围内。不少语文 教师要求学生写作,首要的便是紧跟政治形势,能拔高的尽量拔高,能联系的尽量联系。其结果是假、大、空的文章大行其道 ,学生编造起美丽的谎言来驾轻就熟。殊不知写作要是失去了心灵的自由和本真的情思,立意愈“高”,人格也就愈低。

  叶圣陶先生认为写作应“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这当是写作创造与想象的真正的基础与动力,也 是写作素质教育的基本点。盲目强调立意要高,必然要失去真诚。

  重形式逻辑轻创新思维

  历来的议论文写作都强调“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和“观点与材料的统一”。这只是一种形式结构上 的要求,即“形式逻辑”的要求,而不是认知本质上的要求,即“辩证逻辑”和“创新思维”的要求。———20世纪末的作 文教学,其基本观念仍不可思议的停留在亚里士多德时代。

  议论文的创造和想象力,主要体现为猜想与反驳,批判与证伪,以及矛盾分析和说理系统的建构等,其核心内容 是论点的原创性和辨证说理。而“三要素”恰恰对此没有任何体现。离开了矛盾分析,讲“观点和材料的统一”,以至绝大多 数学生的议论文没有自己的观点,只是将从老师那儿批发来的观点与材料加以组装,求得表面上的统一,这就完全背离了唯物 辩证法的基本精神,背离了对立统一规律,造成了学生思维的简单、粗糙、僵化、武断,以及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低 下。

  议论文教学关系到人的思维品质的培养,关系到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认知水平的提高,因此,以辨证思维、系统 思维和知识创新意识改造议论文教学已成为当务之急。

  (作者为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语文教学与写作教研室主任,教授)

  潘新和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光明日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