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文化新闻 > 新闻报道
 


网友评论:我看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11月3日 16:35 新浪网

  新浪网友 阿 曾

  何满子先生前不久有关金庸的高论语音未散,《中国青年报》又发表了王朔看金庸,很有意思。读罢王文,胡撰这些 文字以为评论。

  一,

  王朔作为作家,过去和现在偏见都太深。过去,没有看过别人的东西就认为别人的东西不入流,而且看不起那些读这 些不入流的东西的人,认为他们没有品位现在,认为自己看不动的东西(当然更意味着包括那些他自己看不懂的东西,如爱因 斯坦和胡塞尔的作品)就不好,从情节到语言几乎贬得一无是处。过去的态度仿佛出自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野蛮的印第安人现 在的态度则像出自一个大权在握的专制的独裁者。过去是知识不足局限了他现在则是思想方式狭隘局限了他。这方面的更深层 的根源,要么在于王朔个人自己,要么在于我们整个民族。

  作为一个作家,如果没有宽广的胸怀,没有兼收并蓄的气度,难见将来成为大家的气象。

  二,

  王朔作为作家,对文学艺术的审美标准的理解似乎不正确。古今中外,趣味无争辩是人们对待文学艺术作品的欣赏的 基本原则。一个人的审美趣味的独特性不能否定他人的审美趣味的独特性这是文学艺术的自由创作和欣赏的基本精神,也是真 正的文学艺术得以存在和繁荣,真正的审美欣赏得以可能的基本条件。对此,王朔似乎缺乏真诚的认同。

  你们有你们的四大支柱,别人也有别人的四大怪俗,为什么一定要以你们的趣味、以你们所谓新时期文学、摇滚之类 的东西来平定和统一天下?千万不要妄图取消或动摇那条最根本的文学自由的原则!

  三,

  王朔作为常人,阅历太肤浅,对中国社会的历史和传统缺乏清晰的认识,对人性缺乏切深的体验和了解。金庸笔下的 人物不仅在中国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现在依然存在着。那些人物及其性格,既非梦魇、也非幻想、亦非病态,而是实际存在过 或存在着的中国人的人性的一部分,它们植根于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及其文化。只要中国还没有完成从封建社会向更高级 社会的转变,它们就会有它们赖以存在的土壤和条件。

  王朔尽管一直生活在中国人之间,但作为都市哥儿,生活经历太局限了,对中国广大的农村社会,那个绵延了几千年 而不见改变的传统社会太疏远、太不熟悉。正因此,他才根本认不出金庸笔下那些狭隘、粗野、视听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严重 障碍、差不多都不可理喻、无法无天、精神世界几乎没有容量的,但恰恰是当代中国不论农村或城市依然以或此或彼方式存在 着的人物及其性格。在这里,我突然想到,王朔是一个生活在理想中的人,还是他的生活环境真的犹如一个蜜糖罐?

  另外,对于中国资产阶级所能产生的艺术基本上都是腐朽的,他们可以学习最新的,但精神世界永远浸泡、沉醉在过 去的繁华旧梦之中,我不禁要问:你王朔或你们是什么人?你或你们又能代表什么人或什么阶级?又有什么资格凌驾于那些人 或我们同时代的人之上来作出这样一番评判?

  新浪网友 阿 曾 供稿


相关专题:争鸣:金庸与他的小说

相关讨论,请进金庸客栈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新闻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